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灰裝置及爐具。
背景技術:
生物質燃料爐具或是其他一般爐具,都存在燃燒灰燼堆積的問題。現有的爐具要不沒有清灰裝置,燃燒灰燼直接堆積在爐膛內,直到影響燃燒效果時才會清理;另一些現有產品中的清灰裝置只是簡單增加爐條,不能達到有效清灰的目的。
針對以上問題,現提出設計和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清灰裝置,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上分別具有貫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通過相對轉動可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合或錯開,這樣可以節省空間,又能高效快捷地除去灰燼,還可以選擇性地落灰。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清灰裝置的爐具,其通過清灰裝置能夠高效地清除爐具內的燃燒灰燼,還能節省整個爐具的體積。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清灰裝置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可相對轉動地配合。第一板件具有從其頂面貫穿到底面的第一通孔,第二板件具有從其頂面貫穿到底面的第二通孔。第二板件能夠在第一方向上轉動至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合的第一位置;第二板件能夠在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轉動至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錯開的第二位置。
使用時,當不需要清灰,將第二板件旋轉至使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完全錯開即可;當需要清灰時,第二板件反向旋轉至使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的重合部分逐漸增大,這時爐具的灰燼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掉落。至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完全重合時,灰燼可以最大程度地從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掉落。這樣一方面可以高效地、有選擇地落灰,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小整個設備的體積。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清灰裝置還包括與第二板件連接的彈性件,彈性件對第二板件施加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彈性回復力。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清灰裝置還包括固定在第一板件上的第一止擋部件和第二止擋部件;當第二板件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二板件與第一止擋部抵靠;當第二板件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二板件與第二止擋部件抵靠。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清灰裝置還包括過濾部,過濾部位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上方,過濾部與第一板件或第二板件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第二板件包括與第一板件可相對轉動地配合的板件體,以及與板件體連接的第一桿件,第二通孔位于板件體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清灰裝置還包括與第一桿件連接的第二桿件。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可活動地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第二桿件的側壁上開設有長條通孔,第一桿件貫穿長條通孔。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第一桿件通過旋轉軸與第二桿件連接。
一種爐具,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種清灰裝置。
使用時,將第二板件旋轉至使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完全錯開,則爐具的清灰裝置只用于灰燼的收集、累積;當第二板件反向旋轉至使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的重合部分逐漸增大,這時爐具的灰燼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掉落。至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完全重合時,灰燼可以最大程度地從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掉落。這樣可以節省爐具中為清灰裝置預留的空間,還可以高效、方便地清掉爐具內的灰燼。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清灰裝置的效果在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能夠相對轉動的配合,這樣使得清灰裝置在安裝或使用時就能大大節約空間,提高了適用范圍和使用性。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分別具有貫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選擇地在第一位置重合或第二位置錯開,這樣就使得清灰裝置可以選擇性地落灰,另一方面通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落灰的方式也大大提高了落灰的效率。
爐具的效果在于,當不需要清灰時,將第二板件旋轉至使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完全錯開,則爐具的清灰裝置只用于灰燼的收集、累計;當需要清灰時,慢慢旋轉反向旋轉第二板件使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的重合部分逐漸增大,這時灰燼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掉落,至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完全重合時,灰燼可最大程度地掉落。這樣的爐具一方面可以使爐具的整體體積很小,另一方面可以保證爐具體內灰燼能及時排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清灰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清灰裝置的第一板件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清灰裝置的后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清灰裝置的第二板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清灰裝置的的第二板件處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清灰裝置的的第二板件處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清灰裝置的后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清灰裝置的過濾部的主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清灰裝置的彈性件、第一桿件和第二桿件的裝配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爐具剖視圖。
100-清灰裝置,110-第一板件,111-第一通孔,112-中心孔,113-安裝部,120-第二板件,121-第二通孔,122-環狀凸起,123-第一桿件,1231-第一端,1232-第二端,124-板件體,130-止擋部件,131-第一止擋部件,132-第二止擋部件,140-彈性件,160-第二桿件,161-第一伸直部,1611-鉤掛孔,1612-長條通孔,162-彎曲部,163-第二伸直部,170-卡環,171-第一卡環,172-第二卡環,180-豎直轉軸,181-卡孔,190-手柄,210-過濾部,220-旋轉軸,240-第一方向,250-第二方向,260-第一位置,270-第二位置,300-爐具,310-爐具本體,320-燃燒室,330-出火口,340-進料口,350-過渡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豎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術語“豎直”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豎直”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水平”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豎直,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清灰裝置100,其包括第一板件110、第二板件120、第一桿件123、第二桿件160、彈性件140、豎直轉軸180、止擋部件130、卡環170和手柄190。
參照圖2,第一板件110為固定設置的,其形狀為具有一定厚度的圓柱體。第一板件110具有安裝部113,安裝部113為第一板件110的側面上向外突出的凸起。
第一板件110頂面的中心具有與頂面同軸的中心孔112,該中心孔112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該中心孔112從第一板件110的頂面貫穿到底面。
第一板件110的頂面開設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為從第一板件110的頂面貫穿到底面的四個相同的異形孔。異形孔具有相對的大端和小端,大端為較大半徑的圓弧,小端為較小半徑的圓弧,其截面形狀由大端圓弧和小端圓弧及其圓弧切點的連線構成。四個異形孔均勻對稱地分布在第一板件110的中心孔112周圍。異形孔具有較小半徑圓弧的一端位于靠近中心孔112的一側,其具有較大半徑圓弧的一端位于遠離中心孔112的一側。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通孔111的形狀和數量不限于此,這里僅僅是一個示例。
第二板件120包括板件體124和第一桿件123。板件體124的形狀為圓柱體。板件體124的頂面半徑與第一板件110的底面半徑相等。板件體124的底部抵接在第一板件110的頂部。板件體124與第一板件110的中心相對應。板件體124的頂面開設有與第一板件110相對應的第二通孔121。第二通孔121從板件體124的頂面貫穿到底面。需要說明的是,板件體124與第一板件110的連接方式還可以是滑動連接、滾動連接等其他方式,只要板件體124的底部和第一板件110的頂部可相對轉動即可。
板件體124的頂面的外周上具有向上的環狀凸起122,該環狀凸起122可以使灰燼不易外泄。
第一桿件123的形狀為圓柱體。第一桿件123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231和第二端1232。第一端1231的外表面具有一定長度的外螺紋。第一桿件123通過豎直轉軸180與第二板件120連接。
豎直轉軸180為具有一定高度的圓柱形。豎直轉軸180的頂面半徑小于第一板件110中心孔112的孔徑。豎直轉軸180的一端穿過第一板件110的中心孔112,固定連接在第一板件110上。豎直轉軸180垂直于第一板件110的底面。豎直轉軸180的另一端開設有卡孔181,該卡孔181為供第一桿件123通過的圓柱形通孔,該通孔垂直于豎直轉軸180外周面。第一桿件123通過卡環170與豎直轉軸180鎖緊。
卡環170包括尺寸相同的第一卡環171和第二卡環172。卡環170的形狀為圓柱體。卡環170的頂面開設有從其頂面貫穿到底面的螺紋孔。該螺紋孔與第一桿件123的外螺紋相配合。
參照圖3,第一卡環171先旋進第一桿件123的第一端1231,再將第一桿件123第一端1231從卡孔181的一側穿過豎直轉軸180的卡孔181,使第一桿件123的第一端1231的端部置于卡孔181的另一側。最后將第二卡環172旋進第一桿件123的第一端1231的端部,使第一卡環171和第二卡環172將第一桿件123的第一端1231鎖緊在豎直轉軸180的卡孔181處。改變第一卡環171和第二卡環172在第一桿件123上的位置,可以調整第一桿件123穿過卡孔181的深度,從而調節第一桿件123的旋轉半徑。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桿件123通過豎直轉軸180與第二板件120也可以不通過豎直轉軸180連接,只要第一桿件123可以帶動第二板件120轉動即可。更進一步地,第一桿件123可以是一端具有向上的凸起,該凸起與第二板件120連接;第一桿件123與第二板件120可以是一體成型結構。
參照圖4,第二桿件160位于第一板件110底部的下方。第二桿件160包括第一伸直部161、彎曲部162和第二伸直部163。第一伸直部161、彎曲部162和第二伸直部163都位于同一個平面上。
第一伸直部161位于第一板件110偏心的一側。第一伸直部161為細長的圓柱體。第一伸直部161的側面開設有供第一桿件123的第二端1232通過的長條通孔1612。第一伸直部161的一端開設有鉤掛孔1611,該鉤掛孔的截面形狀為圓形。第一伸直部161的另一端與彎曲部162連接。
彎曲部162為圓弧形的管狀結構。彎曲部162的底面直徑與第一伸直部161的底面直徑相等。彎曲部162的彎曲半徑與第一板件110底面半徑相等。
第二伸直部163與彎曲部162遠離第一伸直部161的一端連接。第二伸直部163與細長的圓柱體。第二伸直部163與第一伸直部161平行。第二伸直部163的延長方向與第一板件110的中心孔112延伸方向共面。第二伸直部163的頂面直徑與彎曲部162的底面直徑相等。
彈性件140為圓柱形的拉力彈簧。拉力彈簧長度方向的兩端具有拉鉤。彈簧一端固定,彈簧另一端的拉鉤穿過鉤掛孔與第二桿件160可活動的連接。
止擋部件130包括第一止擋部件131和第二止擋部件132。第一止擋部件131和第二止擋部件132的形狀為圓柱體形。第一止擋部件131和第二止擋部件132固定連接在第一板件110的底面靠近第二桿件160第一伸直部161的一側。第一止擋部件131和第二止擋部件132相對于底面的中心孔112對稱分布。第一桿件123置于第一止擋部件131和第二止擋部件132最短的直線距離之間。
手柄190,在第二桿件160的第二伸直部163的末端設置有手柄190。
需要說明的是:
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只需要其中一個固定即可。
第二桿件160的彎曲部162的彎曲弧度的半徑不一定與第一板件110底面半徑相等,可以是任意弧度,只要保證第一伸直部161和第二伸直部163相互平行即可。更進一步地,彎曲部162可以是細長的圓柱體。
第二桿件160的第一伸直部161、彎曲部162和第二伸直部163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固定連接或是可活動地連接,具體地,可以是卡接、螺紋連接、一體成型等中的任意一種。
豎直轉軸180與第一桿件123第一端1231的連接可以不需要通過卡環170將其鎖緊。可以是第一桿件123第一端1231直接與豎直轉軸180的卡孔181通過卡接的方式連接;可以是卡孔181為不貫穿的螺紋孔,第一桿件123第一端1231具有外螺紋,該螺紋孔的內螺紋與第一桿件123第一端1231的外螺紋相配合。
第一桿件123與第二桿件160可以是固定連接的,也可以是活動連接的,只要保證第一桿件123能繞第一板件110中心做圓周運動即可。
彈性件140與第二桿件160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活動地連接,只要彈性件140可以使第二板件120從第二止擋部件132回到第一止擋部件131即可。更進一部地,彈性件140可以直接與第二板件120的板件體124連接。彈性件140可以是拉力彈簧也可以是壓縮彈簧、扭轉彈簧等其他的結構中的任意一種。
再次參照圖3,組裝時,先將第一板件110固定,將第二板件120置于第一板件110上,使第一板件110頂面的中心與第二板件120的中心對應。再將豎直轉軸180穿過中心孔112,使豎直轉軸180的頂部與第二板件120底部固定連接。將第一桿件123置于第一止擋部件131和第二止擋部件132最短直線距離之間,再把第一桿件123的第一端1231穿過卡孔181,利用卡環170與第一端1231的螺紋配合使卡環170鎖緊在豎直轉軸180的卡孔181處。將彈性件140的掛鉤穿過第二桿件160的鉤掛孔。再將第二桿件160上長條通孔穿過第一桿件123的第二端1232。最終的裝配效果是:第二桿件160的第一伸直部161和彈性件140處于同一直線上;第二桿件160第二伸直部163始終與豎直轉軸180共面,即第二伸直部163在第一板件110底面的投影通過底面的中心;第一桿件123抵接在第二止擋部件132的外周面時,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彼此錯開,二者沒有重合的部分。
清灰裝置100未工作時,第一桿件123抵靠在第二止擋部件132上,即第二位置(參照圖5),這時第一通孔111與第二通孔121完全錯開。使用時,拉動第二桿件160向遠離第一板件110的方向做直線運動,套接在第二桿件160上的第一桿件123繞著第一板件110中心做圓周運動,進而使豎直轉軸180向第一方向240旋轉,從而帶動第二板件120也按照第一方向240(參照圖5)向第一止擋部件131旋轉。隨著第二板件120的旋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的重合部分逐漸增大,灰燼逐漸通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形成的通道掉落。因為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具有相對的大端和小端,且小端位于中心孔112一側,這樣灰燼落下時,較多的灰燼會通過較大半徑的部分掉落下去,只有較少的灰燼會通過較小半徑的部分掉落。這樣保證了灰燼盡可能地不會掉入旋轉軸220位置,保證和旋轉運動的順暢。當第一桿件123到達第一止擋部件131時,即第一位置(參照圖6),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完全重合,這時灰燼可以最大程度地掉落。
不使用時,松開第二桿件160,在彈性件140的彈簧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下,第一桿件123帶動第二板件120向第二方向250(參照圖6)回轉,第一桿件123回到第二止擋部件132的位置,即第二位置(參照圖5),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又處于完全錯開的狀態(參照圖1),這時灰燼不能穿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掉落。
清灰裝置100通過拉動第二桿件160向遠離彈性件140一側做直線運動,進而帶動與第一桿件123連接的第二板件120向第一方向240做圓周運動,即第一桿件123從第一止擋部件131向第二止擋部件132做圓周運動。在第二板件120做圓周運動的過程中,第二板件120上的第二通孔121和固定的第一板件110上的第一通孔111逐漸重合,在第二板件120上的灰燼就可以通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掉落。放開第二桿件160,第二桿件160在彈性件140的彈性力作用下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時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完全錯開。這樣的裝置,使得第二桿件160的直線運動轉化為第二板件120的圓周運動;第二桿件160的第二伸直部163的運動方向與中心孔112的延伸方向共面,使得操作者可以一邊操作一邊觀察清灰的情況,還可以減小裝置的體積,便于安裝裝配;同時,使得清灰裝置100可以選擇性地落灰;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的配合使得清灰的效率大大地提高。
實施例2
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清灰裝置100,其與第一實施例1的清灰裝置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清灰裝置100還其包括過濾部210。
參照圖8,過濾部210為圓柱體形,過濾部210的頂面具有多個貫穿的過濾孔211,過濾孔211為條形通孔,該條形通孔的寬度小于第一通孔111和/或第二通孔121的直徑。
過濾部210底面的中心具有連接部212,該連接部212為圓柱形凸起,該圓柱形凸起與第二板件120的頂面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過濾部210與第二板件120的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可活動地連接,即過濾部210可以和第二板件120一起運動,也可以是和第二板件120相對的運動或靜止不動。
清灰裝置100的過濾部210可以先過濾掉灰燼中體積較大的部分,體積較小的部分會通過過濾部210的過濾孔211掉落在第二板件120上。隨著第二板件120旋轉做圓周運動,灰燼就可以從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形成的通道掉落。而過濾部210上較大的灰燼可從過濾部210上清除掉。這樣使得清灰裝置100一方面避免了較大體積的灰燼阻塞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另一方面使得清除灰燼的效率更高。
實施例3
請參照圖9,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清灰裝置100,其與第一實施例1的清灰裝置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清灰裝置100的第二桿件160通過旋轉軸220與第一桿件123的第二端1232連接,同時彈性件140的拉伸彈簧與第一桿件123的第二端1232可活動地連接。
具體地,第一桿件123的第二端1232具有圓形通孔。彈性件140的拉伸彈簧一端的拉鉤固定,另一端的拉鉤穿過圓形通孔可活動地與第一桿件123的第二端1232連接。
旋轉軸220為具有一定高度的圓柱體。旋轉軸220的兩端具有限位部。
第二桿件160的第一伸直部161的端部具有與旋轉軸220相對應的通孔。第一桿件123的第二端1232端部具有與旋轉軸220相對應的通孔。旋轉軸220穿過上述兩個通孔將第二桿件160與第一桿件123樞接。
使用時,拉動第二桿件160向遠離彈性件140一側做直線運動,帶動與其通過旋轉軸220樞接的第一桿件123從第一止擋部件131向第二止擋部件132做圓周運動,進而帶動與第一桿件123連接的第二板件120旋轉,使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具有相互重合的狀態,從而達到灰燼從第二板件120掉落到第一板件110下的目的。
松開第二桿件160,第一桿件123在彈性件140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回到第一止擋部件131的位置,與第一桿件123聯動的第二板件120上的第一通孔111處于與第二通孔121完全錯開的狀態。
清灰裝置100的第一桿件123通過旋轉軸220與第二桿件160樞接,這樣使第一桿件123與第二桿件160的連接更加緊密,相比實施例1的連接方式少了剛性的沖擊,操作起來更加柔和。
實施例4
請參照圖10,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爐具300,其包括爐具本體310、燃燒室320、出火口330、進料口340、過渡部350、清灰裝置100。
爐具本體310的形狀為中空圓柱形。在爐具300的頂部設置有出火口330,在爐具300內部設置有供燃料燃燒的燃燒室320。在爐具300本體的側壁上開有供燃料進出的進料口340。清灰裝置100設置在爐具300的底部,其中,第一板件110與爐具300側壁連接,更進一步地,第一板件110做為爐具300的底板與爐具本體310一體成型。清灰裝置100具有過濾部210,該過濾部210固定連接在第二板件120上。爐具本體310的下部設置過渡部350。過渡部350的形狀為漏斗形,過渡部350開口較大的一端朝向燃燒室320底面,過渡部350開口較小的一端與過濾部210配合。
使用時,鍋具放置在出火口330。燃料通過送料口送入燃燒室320。點火后,燃料開始燃燒產生火焰在出火口330作用于鍋具底部。燃料燃燒產生的灰燼從其底部落下,灰燼經過過濾部210的聚攏掉落在清灰裝置100的過濾部210上。過濾部210先過濾掉灰燼中的較大體積的部分,其余的灰燼則掉落在第二板件120上。當不需要落灰時,將第二板件120上的第二通孔121和第一板件110上的第一通孔111相互錯開即可;當需要清除灰燼時,拉動第二桿件160使第二板件120上的第二通孔121和第一板件110上的第一通孔111重合,這樣灰燼就可以第二板件120排出到爐具300本體外。
爐具300通過清灰裝置100,一方面節約爐具300整體的體積;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落灰的效率;同時還可以選擇性地落灰。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清灰裝置100,包括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可相對轉動地配合,第一板件110具有從其頂面貫穿到底面的第一通孔111,第二板件120具有從其頂面貫穿到底面的第二通孔121,第二板件120能夠在第一方向240上轉動至使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重合的第一位置260;第二板件120能夠在與第一方向240相反的第二方向250上轉動至使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錯開的第二位置270。清灰裝置100一方面通過可轉動地配合的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節約了安裝和使用空間,另一方面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上分別具有貫穿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且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可選擇地錯開或重合,這樣使得清灰裝置100可選擇性地落灰,也大大提高了清灰的效率。
一種具有前述清灰裝置100的爐具300。燃料在爐具300的燃燒室320燃燒產生的灰燼可以通過清灰裝置100清除。當不需要落灰時,將第二板件120上的第二通孔121和第一板件110上的第一通孔111相互錯開即可;當需要清除灰燼時,拉動第二桿件160使第二板件120上的第二通孔121和第一板件110上的第一通孔111重合,這樣灰燼就可以排出到爐具300本體外,松開第二桿件160,在彈性件140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下,第二板件120回轉,第二通孔121與第一通孔111錯開。爐具300通過清灰裝置100,一方面節約爐具300整體的體積;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落灰的效率;同時還可以選擇性地落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