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鍋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帶自動加水供能的鍋爐。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大部分鍋爐加水均是依賴大于鍋爐蒸汽壓力的電機和水泵來完成,隨著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不但使用蒸汽作為動力或換熱之用的工業行業更加廣闊,鍋爐容量也越來越大,現有技術雖然解決了高壓高溫水泵材質的問題,但并沒有改進給水方法,現有一些技術專利例如申請號為200910099746.5的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雖然改進鍋爐的給水方法,但結構復雜,造成該裝置造價較高,操作復雜,并不適合中小企業的應用和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自動加水供能的鍋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自動加水供能的鍋爐,包括鍋爐本體,所述鍋爐本體的右端設有蓄水罐,所述鍋爐本體通過防溢管和送水管與蓄水罐相連,所述蓄水罐的右端設有控制器,所述鍋爐本體的左端設有觀測管,所述觀測管的內壁設有液面傳感器,所述鍋爐本體的右側頂端設有壓力閥,所述液面傳感器和壓力閥分別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防溢管和送水管的內壁分別設有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分別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蓄水罐的頂端設有加水口,所述蓄水罐的內部左側底端設有給水電機,且給水電機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給水電機的底端設有消聲減震裝置,所述消聲減震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端設有工形橡膠圈,所述工形橡膠圈的外壁設有圓形橡膠圈。
優選的是,所述蓄水罐的外壁設有保溫層。
優選的是,所述防溢管和送水管的左右兩端均設有接頭鎖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帶自動加水供能的鍋爐,通過鍋爐本體、蓄水罐和給水電機的配合,當鍋爐本體內的水位到達液面傳感器時,控制器控制第二電磁閥開啟,給水電機工作將蓄水罐內的水輸送到鍋爐本體內,當鍋爐本體內的壓力達到壓力閥時,控制器控制第一電磁閥開啟,鍋爐本體內的水和氣體通過防溢管進入蓄水罐內,裝置結構簡便,造價較低,操作簡單,適合中小企業的實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消聲減震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觀測管,2、液面傳感器,3、鍋爐本體,4、壓力閥,5、第一電磁閥,6、防溢管,7、接頭鎖圈,8、送水管,801、第二電磁閥,9、消聲減震裝置,901、圓形橡膠圈,902、工形橡膠圈,903、底板,10、給水電機,11、保溫層,12、加水口,13、控制器,14、蓄水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帶自動加水供能的鍋爐,包括鍋爐本體3,所述鍋爐本體3的右端設有蓄水罐14,所述鍋爐本體3通過防溢管6和送水管8與蓄水罐14相連,鍋爐本體3通過送水管8與蓄水罐14的配合,在鍋爐本體3內水量較低時蓄水罐14通過送水管8向鍋爐本體3輸送水,所述防溢管6和送水管8的左右兩端均設有接頭鎖圈7,通過接
頭鎖圈7避免送水管8和防溢管6與鍋爐本體3和蓄水罐14連接處漏水,所述蓄水罐14的外壁設有保溫層11,通過保溫層11保證蓄水罐14內一定的水溫,所述蓄水罐14的右端設有控制器13,所述鍋爐本體3的左端設有觀測管1,所述觀測管1的內壁設有液面傳感器2,當鍋爐本體3內的水位下降到液面傳感器2時,控制器13控制蓄水罐14向鍋爐本體3內輸送水,所述鍋爐本體3的右側頂端設有壓力閥4,所述液面傳感器2和壓力閥4分別與控制器13電性連接,當鍋爐本體3內的壓力過大時,控制器13控制第一電磁閥5開啟向蓄水罐14內輸送過溢的水和氣體,所述防溢管6和送水管8的內壁分別設有第一電磁閥5和第二電磁閥801,所述第一電磁閥5和第二電磁閥801分別與控制器13電性連接,當鍋爐本體3內的水位較低需要輸送水時,控制器13控制第二電磁閥801開啟,所述蓄水罐14的頂端設有加水口12,通過加水口12向蓄水罐14加水,所述蓄水罐14的內部左側底端設有給水電機10,第二電磁閥801開啟后,控制器13控制給水電機10工作將蓄水罐14內的水輸送至鍋爐本體3內,且給水電機10與控制器13電性連接,所述給水電機10的底端設有消聲減震裝置9,通過消聲減震裝置9避免給水電機10工作時造成過大噪音,所述消聲減震裝置9包括底板903,所述底板903的頂端設有工形橡膠圈902,所述工形橡膠圈902的外壁設有圓形橡膠圈901。
當鍋爐本體3內的水位到達液面傳感器2時,控制器13控制第二電磁閥801開啟,給水電機10工作將蓄水罐14內的水輸送到鍋爐本體3內,當鍋爐本體3內的壓力達到壓力閥4時,控制器13控制第一電磁閥5開啟,鍋爐本體3內的水和氣體通過防溢管6進入蓄水罐14內。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