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懸梁筋水室生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散熱器生產領域,尤其是一種散熱器中懸梁筋水室的生產模具。
【背景技術】
[0002]固定在散熱器兩端的水室容易變形,這就需要我們在水室內部添加懸梁筋,一般情況下,懸梁筋是在水室生產完成以后安裝上去的,操作繁瑣且還需考慮固定懸梁筋時水室的密封問題,生產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使得懸梁筋與水室一體注塑成型的懸梁筋水室生產模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懸梁筋水室生產模具,包括定模板、動模板、固設在所述定模板與動模板之間的凹模、凸模、脫模機構和頂料板以及位于所述動模板下方的升降機構;
[0005]所述凹模的頂端固定在所述定模板上,且其凹口向下;
[0006]所述凸模位于所述動模板的上方,與該動模板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凹模配合形成水室頂殼注塑腔,該凸模內部還均勻設有多個與所述水室頂殼注塑腔連通且與該水室頂殼注塑腔內兩相對的側壁腔垂直的懸梁筋注塑腔,所述凹模與凸模之間設有注塑口 ;
[0007]所述脫模機構固定在所述頂料板上,所述頂料板安裝在所述動模板上,且該脫模機構和頂料板位于所述動模板與凸模之間,并能夠在該動模板與凸模之間上下移動;
[0008]所述升降機構包括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所述第一升降機構的輸出軸與所述動模板固定連接,帶動該動模板上下移動,所述第二升降機構的輸出軸穿過所述動模板與所述頂料板固定連接,帶動該頂料板上下移動。
[0009]進一步,所述水室頂殼注塑腔包括頂板注塑腔和多個側壁注塑腔,所述側壁注塑腔兩兩相對,且相對的兩側壁注塑腔相互平行,該側壁注塑腔均與所述頂板注塑腔垂直。
[0010]進一步,所述脫模機構包括脫模板、斜頂桿滑道和斜頂桿,所述脫模板固定在所述頂料板上,所述斜頂桿滑道和斜頂桿與所述懸梁筋注塑腔一一對應,均勻設置在所述脫模板上,且所述斜頂桿滑道包括與所述懸梁筋注塑腔垂直的固定軸和可滑動固定在所述固定軸上的滑塊,所述固定軸的兩端固定在所述脫模板上,所述斜頂桿的下端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上端通過與所述水室頂殼注塑腔內的頂板注塑腔以及懸梁筋注塑腔連通且傾斜的斜頂桿通道伸入所述凸模內部。
[0011]進一步,所述斜頂桿通道傾斜地貫穿所述凸模的上下表面,且與所述懸梁筋注塑腔一一對應,該懸梁筋注塑腔的正上方及一側均與所述斜頂桿通道連通,所述斜頂桿與該斜頂桿通道形狀相同,且與該斜頂桿通道一一對應滑動配合。
[0012]進一步,所述脫模板上還均勻設有多個固定槽,所述固定軸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內。
[0013]進一步,所述動模板上還均勻設有多個通孔,所述第二升降機構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頂料板固定連接。
[0014]進一步,所述通孔的數目與所述斜頂桿的數目相等,且該通孔均位于所述斜頂桿滑道的正下方。
[0015]進一步,所述斜頂桿通道分為兩部分,靠近所述水室頂殼注塑腔左端的斜頂桿通道向左傾斜,靠近所述水室頂殼注塑腔右端的斜頂桿通道向右傾斜。
[0016]進一步,所述斜頂桿頂端靠近所述懸梁筋注塑腔的部位設有一倒L狀拐角結構,用以使得斜頂桿的頂端能夠覆蓋在所述懸梁筋注塑腔的上方。
[0017]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在斜頂桿的作用下傾斜向上頂出水室及懸梁筋,實現了水室及懸梁筋一體成型后的脫模操作,提高了水室的加工效率,節約了水室的生產成本,且使得懸梁筋與水室的連接部位密封性能良好。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懸梁筋水室生產模具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懸梁筋水室生產模具在合模狀態下的工作示意圖;
[0020]圖3是懸梁筋水室生產模具在開模狀態下的工作示意圖;
[0021]圖4是懸梁筋水室生產模具在頂出狀態下的工作示意圖。
[0022]圖中:1-定模板,2-動模板,21-通孔,3-凹模,4_凸模,5_脫模機構,51-脫模板,52-斜頂桿滑道,53-斜頂桿,6-頂料板,7-升降機構,8-水室頂殼注塑腔,81-水室外殼,9-懸梁筋注塑腔,91-懸梁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根據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出詳細說明。
[0024]如圖1至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定模板1、動模板2、固設在定模板I與動模板2之間的凹模3、凸模4、脫模機構5和頂料板6以及位于動模板2下方的升降機構7。
[0025]凹模3的頂端固定在定模板I上,且其凹口向下。
[0026]凸模4位于動模板2的上方,與該動模板2固定連接,且與凹模3配合形成水室頂殼注塑腔8,該凸模4內部還均勻設有多個與水室頂殼注塑腔8連通且與該水室頂殼注塑腔8內兩相對的側壁腔垂直的懸梁筋注塑腔9,凹模3與凸模4之間設有注塑口,用以完成水室頂殼及懸梁筋的一體成型注塑。
[0027]脫模機構5固定在頂料板6上,頂料板6安裝在動模板2上,且該脫模機構5和頂料板6位于動模板2與凸模4之間,并能夠在該動模板2與凸模4之間上下移動,以便于頂料板6在第二升降機構的帶動下推動脫模機構5上下移動。
[0028]升降機構7包括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第一升降機構的輸出軸與動模板2固定連接,帶動該動模板2上下移動,第二升降機構的輸出軸穿過動模板2與頂料板6固定連接,帶動該頂料板6上下移動。
[0029]水室頂殼注塑腔包括頂板注塑腔和多個側壁注塑腔,側壁注塑腔兩兩相對,且相對的兩側壁注塑腔相互平行,該側壁注塑腔均與頂板注塑腔垂直。
[0030]脫模機構5包括脫模板51、斜頂桿滑道52和斜頂桿53,脫模板51固定在頂料板6上,斜頂桿滑道52和斜頂桿53與懸梁筋注塑腔9 一一對應,均勻設置在脫模板51上,以便于斜頂桿滑道52和斜頂桿53相互配合完成懸梁筋91的脫模,且斜頂桿滑道52包括與懸梁筋注塑腔9垂直的固定軸和可滑動固定在固定軸上的滑塊,固定軸的兩端固定在脫模板51上,斜頂桿53的下端與滑塊固定連接,上端通過與水室頂殼注塑腔8內的頂板注塑腔以及懸梁筋注塑腔9連通且傾斜的斜頂桿通道伸入凸模4內部,在頂料板6帶動脫模板51向上移動時,脫模板51推動斜頂桿53向上移動。
[0031 ] 斜頂桿通道傾斜地貫穿凸模4的上下表面,且與懸梁筋注塑腔9 一一對應,該懸梁筋注塑腔9的正上方及一側均與斜頂桿通道連通,斜頂桿53與該斜頂桿通道形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