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鞋靴制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鞋底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雪地靴以其較高的保暖舒適度已經越來越受到女性的歡迎。現有的UGG雪地靴包括鞋幫和鞋底,其中鞋幫包括縫制在一起的鞋頭面、前筒面、后筒面和后跟面,其中前筒面和后筒面共同形成鞋筒。現有技術中雪地靴的鞋幫與鞋底一般通過粘結的方式連接,如此穿著雪地靴踩雪或者踩水后很容易導致鞋底開膠。
[0003]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雪地靴的鞋底開膠的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鞋底注塑模具,該鞋底注塑模具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雪地靴的鞋底開膠的問題。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鞋底注塑模具,包括:
[0007]左邊模,所述左邊模的一側具有左型腔和第一抵接面;
[0008]與所述左邊模相對設置的右邊模,所述右邊模具有右型腔和第二抵接面,且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對且左型腔和右型腔相對,所述第一抵接面與第二抵接面相抵時,所述左型腔和右型腔共同形成鞋底狀型腔,且還具有與所述鞋底狀型腔連通的注塑孔和排氣孔;
[0009]能夠將所述鞋底狀型腔的底部封閉的底模,所述底模的上側具有模面,所述鞋底狀型腔底部封閉后所述模面為所述鞋底狀型腔的底壁,鞋幫的下邊緣能夠置于所述鞋底狀型腔內,且鞋幫的下邊緣能夠與鞋底狀型腔內的PU料注塑固化形成鞋;
[0010]能夠驅動所述左邊模和邊模相互靠近或者遠離的第一驅動裝置。
[0011]優選地,上述鞋底注塑模具中,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中的一個上設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中的另一個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0012]優選地,上述鞋底注塑模具中,所述注塑孔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注塑孔上下分布O
[0013]優選地,上述鞋底注塑模具中,所述左邊模和右邊模中的一個的上端面上設置有彈簧卡塊,所述左邊模和右邊模中的另一個的上端面上設置有定位卡塊,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抵時所述彈簧卡塊和定位卡塊相互卡接。
[0014]優選地,上述鞋底注塑模具中,所述左型腔和右型腔的腔壁上具有沿著鞋底狀型腔周向設置第一紋槽和第二紋槽。
[0015]優選地,上述鞋底注塑模具中,所述左型腔和右型腔的腔壁的上邊緣還設置有倒角。
[0016]優選地,上述鞋底注塑模具中,還包括支撐固定所述左邊模的左底座和支撐固定所述右邊模的右底座,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所述左底座和右底座相互靠近和遠離。
[0017]優選地,上述鞋底注塑模具中,還包括直線導軌,所述左底座和右底座設置在所述直線導軌上且能夠沿著所述直線導軌滑動。
[0018]優選地,上述鞋底注塑模具中,還包括支架、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楦頭以及驅動所述楦頭上下移動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楦頭位于所述鞋底狀型腔的上方。
[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包括左邊模、右邊模、底模以及第一驅動裝置。其中,左邊模的一側具有左型腔和第一抵接面,即左邊模的靠近右邊模的一側設置有左型腔和第一抵接面。右邊模與左邊模相對設置,右邊模具有右型腔和第二抵接面,并且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對且左型腔和右型腔相對,即右型腔和第二抵接面位于右邊模的靠近左邊模的一側。第一抵接面與第二抵接面相抵時,左型腔和右型腔共同形成鞋底狀型腔,其中第一抵接面可以包括兩個分平面,并且兩個分平面分別位于鞋頭處和鞋跟處。同樣地,其中第二抵接面也可以包括兩個分平面,并且兩個分平面分別位于鞋頭處和鞋跟處,第一抵接面的兩個分平面分別與第二抵接面的兩個分平面相抵。另外,還具有與鞋底狀型腔連通的注塑孔和排氣孔,當進行注塑時PU料從注塑孔中進入鞋底狀型腔,鞋底狀型腔內部的空氣從排氣孔排出。底模位于左邊模和右邊模的下側,并且底模能夠將鞋底狀型腔的底部封閉。底模的上側具有模面,鞋底狀型腔底部封閉后,模面為鞋底狀型腔的底壁。即左邊模和右邊模合模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抵,此時底模將鞋底狀型腔的底部封閉。第一驅動裝置能夠驅動左邊模和邊模相互靠近或者遠離,以此實現合模或者開模。鞋幫的下邊緣能夠置于鞋底狀型腔內,并且鞋幫的下邊緣能夠與鞋底狀型腔內的PU料注塑固化形成鞋,即鞋幫的下邊緣與鞋底通過注塑固化成為一體。鞋幫的下邊緣與模面之間應該具有間隙。
[0020]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時,可以先通過第一驅動裝置驅動左邊模和右邊模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抵接,此時左型腔和右型腔共同形成鞋底狀型腔。然后底模上升直至底模將鞋底狀型腔的底部封閉,并且底模的模面為鞋底狀型腔的底壁。再將鞋幫的下邊緣置于鞋底狀型腔內,并且鞋幫的下邊緣與模面之間具有間隙。然后進行注塑,注塑時PU料從注塑孔中進入,鞋底狀型腔內的氣體從排氣孔排出,注塑的料形成鞋底。如此進行注塑時鞋幫的下邊緣與鞋底通過注塑固化成為一體,而不是PU鞋底與鞋面通過膠水粘結,如此使得PU鞋底與鞋面之間的連接更加穩定,且兩者的連接不易失效。由于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鞋底注塑模具生產的雪地靴的鞋底為一體式注塑形成,因此冬天踩雪和踩水后PU鞋底與鞋面也不會分離,有效的避免了鞋底開膠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合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的主視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開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合模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開模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左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左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右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31]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底模和楦頭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在圖1-10 中:
[0033]1-左底座、Ia-擋板、Ib-承載面、2_底模、3_支架、4_楦頭、5_直線導軌、6_右底座、7-右邊模、7a-定位孔、8-左邊模、8a-定位柱、9_第一驅動裝置、10_第三驅動裝置、11-排氣孔、12-第一紋槽、13-第二紋槽、14-注塑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鞋底注塑模具,該鞋底注塑模具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雪地靴的鞋底開膠的問題。
[003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6]請參閱圖1-圖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包括左邊模8、右邊模7、底模2以及第一驅動裝置9。其中,左邊模8的一側具有左型腔和第一抵接面,即左邊模8的靠近右邊模7的一側設置有左型腔和第一抵接面。右邊模7與左邊模8相對設置,右邊模7具有右型腔和第二抵接面,并且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對且左型腔和右型腔相對,即右型腔和第二抵接面位于右邊模7的靠近左邊模8的一側。第一抵接面與第二抵接面相抵時,左型腔和右型腔共同形成鞋底狀型腔,其中第一抵接面可以包括兩個分平面,并且兩個分平面分別位于鞋頭處和鞋跟處。同樣地,其中第二抵接面也可以包括兩個分平面,并且兩個分平面分別位于鞋頭處和鞋跟處,第一抵接面的兩個分平面分別與第二抵接面的兩個分平面相抵。另外,還具有與鞋底狀型腔連通的注塑孔14和排氣孔11,當進行注塑時料從注塑孔14中進入鞋底狀型腔,鞋底狀型腔內部的空氣從排氣孔11排出。底模2位于左邊模8和右邊模7的下側,并且底模2能夠將鞋底狀型腔的底部封閉。底模2的上側具有模面,鞋底狀型腔底部封閉后,模面為鞋底狀型腔的底壁。即左邊模8和右邊模7合模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抵,此時底模2將鞋底狀型腔的底部封閉。第一驅動裝置9能夠驅動左邊模8和邊模相互靠近或者遠離,以此實現合模或者開模。鞋幫的下邊緣能夠置于鞋底狀型腔內,并且鞋幫的下邊緣能夠與鞋底狀型腔內的PU料注塑固化形成鞋,即鞋幫的下邊緣與鞋底通過注塑固化成為一體。鞋幫的下邊緣與模面之間應該具有間隙。
[0037]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鞋底注塑模具時,可以先通過第一驅動裝置9驅動左邊模8和右邊模7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抵接,此時左型腔和右型腔共同形成鞋底狀型腔。然后底模2上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