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造粒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作顆粒的機械,具體涉及一種通過預成型片材或板材獲得顆粒的造粒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將配方中各種原材料計量混合后,送入混煉設備充分混煉塑化,此混合料通過各種造粒設備制成供擠出、注塑等成型加工用的粒料的工序稱為造粒。傳統的造粒工藝要經過上料、高速混合、螺桿傳送、攪拌加熱、螺旋上料、雙螺桿擠出、旋風分離和攪拌等過程后裝袋完成,在整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
[0003]例如授權公告號為CN101116802B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造粒機,包括擠出機和造粒裝置,造粒裝置包括機架、一對壓片輥筒、一對壓條輥筒、切粒機構和出料斗,壓片輥筒、壓條輥筒和切粒機構依次安裝在機架上,切粒機構處于出料斗上方或出料斗內部;壓片輥筒和壓條輥筒中均設有冷卻水通道;擠出機的模頭位置與壓片輥筒相對應。本發明在制造顆粒的過程中,造粒材料或顆粒無需直接接觸冷卻水,制成的顆粒中小含水份,不必經過丁燥工序即可獲得顆粒產品,能夠實現邊投料、邊造粒、邊包裝,因此大人減少顆粒的生產時間,減小設備占用的場地,并減少能源消耗,降低顆粒的生產成本。但是在整個生產工藝線上產生的粉塵無法處理,造成了環境的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設置有統一吸濕除塵管路的造粒系統。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0006]一種造粒系統,包括傳送裝置、混合裝置、擠出裝置和攪拌裝置,所述的傳送裝置、混合裝置、擠出裝置和攪拌裝置均連接吸濕除塵管路;所述的傳送裝置包括螺桿輸送組件、提供動力的電機和給所述螺桿輸送組件供料的料斗,所述螺桿輸送組件包括傾斜設置的送料螺桿,送料螺桿包括位于下部的接料部和位于上部的送料部,料斗底部具有出料口,送料螺桿的接料部與料斗底部的出料口無縫連接,所述料斗上方設置有吸塵口 ;所述的混合裝置包括混合機電器控制柜、受控于所述混合機電器控制柜的電機和混合筒體、第一吸塵口和第二吸塵口,所述的混合筒體上設置有進料口、出料口 ;所述的擠出裝置設置有進料斗、主電機和機筒,所述進料斗上端設置有第三吸塵口,所述機筒從進料端開始依次設有預熱區、梯度加熱區和排出口,所述的排出口上端設置有第四吸塵口 ;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進料筒和攪拌釜,所述的進料筒上端設置攪拌進料口,下端設置攪拌出料口,所述的攪拌進料口上設置第五吸塵口。吸塵口、第一吸塵口、第二吸塵口、第三吸塵口、第四吸塵口和第五吸塵口通過吸濕除塵管路與除塵裝置相連通過吸濕除塵管路與除塵裝置相連。
[0007]原料由混合筒體進料口進入,經過混合后由出料口出去,經過傳送裝置傳送到擠出裝置,進入進料斗,依次經過預熱區、梯度加熱區,由排出口排出,再經過傳送裝置傳送至攪拌裝置,由攪拌進料口進入,從攪拌出料口輸出到攪拌釜,經過攪拌后裝袋完工。
[0008]所述除塵裝置可為旋風除塵器、布袋除塵器、水膜除塵器中的一種,靜電除塵器成本太高,適用于大規模除塵的應用。除塵裝置的入口處設置有風機,用于提供吸氣動力。當需要開啟/關閉筒蓋和排濕口時,也通過控制柜上的按鈕來操控。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進料口設置在所述混合筒體的上端,所述第一吸塵口設置于所述進料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吸塵口設置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出料口包括排濕口,所述的排濕口的啟閉由設置在所述出料口的液壓控制組件控制,所述的液壓控制組件包括活塞式液壓缸、液壓泵和液壓油箱。
[0011]作為優選,所述的混合筒體上還設置有筒蓋,所述的筒蓋鉸接于混合筒體從而使所述筒蓋形成鉸合部和開合部,所述開合部的啟閉受控于第一液壓控制組件。
[0012]當需要開啟/關閉筒蓋和排濕口時,也通過控制柜上的按鈕來操控。
[0013]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液壓控制組件包括作用于所述開合部的第一活塞式液壓缸,所述的第一活塞式液壓缸和所述的活塞式液壓缸共用液壓泵和液壓油箱。
[0014]本實用新型選用的活塞式液壓缸,它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因此在各種機械的液壓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適用于往復運動的情況。
[0015]作為優選,所述的進料斗和主電機位于所述機筒進料端,所述進料斗位于主電機上方,所述機筒內設置兩個螺桿,所述螺桿受所述主電機驅動。
[0016]作為優選,所述的梯度加熱區分為升溫段、保溫段和塑化段。所述的梯度加熱區共設有九個加熱區域,所述升溫段、保溫段和塑化段各有三個加熱區域,所述機筒外側設有溫度控制箱。
[0017]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釜設置有兩個,所述的攪拌出料口上套接有轉向通道。
[0018]攪拌釜設置兩個,當材料從進料筒的攪拌出料口出來后先進入其中一個攪拌釜,當攪拌釜裝滿時通過轉換轉向通道使材料進入另一個攪拌釜,以加快效率。
[001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由于系統的混合裝置、擠出裝置和攪拌裝置均連接有吸濕除塵管路,與除塵裝置相連,整個工藝流程線上產生的粉塵均可進行統一處理布置合理,有效避免了環境的污染。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1 ] 圖中,1、電機;2、料斗;3、送料螺桿;4、吸塵口; 11、混合機電器控制柜;12、混合筒體;13、進料口 ;14、出料口 ;141、排濕口 ;142、活塞式液壓缸;15、第一吸塵口 ;16、第二吸塵口 ;17、筒蓋;18、第一活塞式液壓缸;21、進料斗;22、主電機;23、機筒;24、第三吸塵口 ;25、預熱區;26、梯度加熱區;27、排出口 ; 28、第四吸塵口 ;29、溫度控制箱;31、進料筒;32、攪拌釜;33、攪拌進料口 ;34、攪拌出料口 ;35、第五吸塵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3]如圖1所示,一種造粒系統,包括傳送裝置、混合裝置、擠出裝置和攪拌裝置。傳送裝置、混合裝置、擠出裝置和攪拌裝置均連接吸濕除塵管路,吸濕除塵管路與除塵裝置相連。
[0024]傳送裝置包括螺桿輸送組件、提供動力的電機I和給所述螺桿輸送組件供料的料斗2,所述螺桿輸送組件包括傾斜設置的送料螺桿3,送料螺桿3包括位于下部的接料部和位于上部的送料部,料斗2底部具有出料口,送料螺桿3的接料部與料斗2底部的出料口無縫連接,所述料斗2上方設置有吸塵口 4。
[0025]混合裝置包括混合機電器控制柜11、受控于所述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