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螺桿式低壓注塑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螺桿式低壓注塑機。
【背景技術】
[0002]注塑成型實際生產時,膠料在高溫環境下,會發生明顯的熱劣化,逐步變色、變焦,最終成為碳化物;且長時間與空氣中的氧氣、水汽相接觸,促使機器內殘留膠料熱劣化加重,給碳化提供了有利條件。當碳化物混入膠料熔體,會造成制品黑點,容易出現穿洞、滲漏或堵塞膠槍等諸多問題。這是注塑行業通見但又無法避免的問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抗膠料碳化的新型螺桿式低壓注塑機。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新型螺桿式低壓注塑機,包括炮筒,所述炮筒的外壁上設置有加熱體,所述加熱體包括第一級加熱體、第二級加熱體和第三級加熱體,所述炮筒的上端密封連接有上密封座,所述上密封座的側壁與料筒連通,所述上密封座上端的密封口內設置有螺桿,所述螺桿上端與驅轉裝置連接并由其驅轉,所述螺桿的下端伸入所述炮筒的下端,所述炮筒的下端與加熱裝置密封連接,所述炮筒的下端與所述加熱裝置內成型的容膠空間連通,所述加熱裝置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的采集端伸入所述容膠空間內,所述加熱裝置上還設置有與所述容膠空間連通的出膠孔,所述出膠孔的一側還設置有進膠孔,所述進膠孔與設置在所述加熱裝置下側的膠管連接孔連通,所述驅轉裝置和第一壓力傳感器都與一控制器連接。
[0006]優選地,所述進膠孔與設置在其相對一側的回流閥連通,所述回流閥通過回流路徑與所述容膠空間連通,所述回流閥連接有回流閥氣缸。
[0007]優選地,所述加熱裝置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的采集端伸入所述膠管連接孔內,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也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0008]優選地,所述加熱裝置包括多個加熱條,所述多個加熱條分別設置在多個貫穿所述加熱裝置的通孔內。
[0009]優選地,所述通孔設置有8個,所述通孔均勻的設置在所述加熱裝置的一側。
[0010]優選地,所述加熱裝置為整體的鋁塊。
[0011 ] 優選地,所述炮筒與所述加熱裝置和上密封座的連接處都設置有密封片。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多級的加熱體的設置將炮筒分為三段溫控區;此種設置使得上層的膠料為顆粒狀,下層的膠料為液體狀,可有效的防止液體膠料逆流;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檢測出的實際壓力值會在所述控制器中與預先設定的標準壓力值比較,當實際壓力小于標準壓力時,所述控制器控制驅轉裝置轉動,將膠料補充進所述容膠空間,避免容膠空間內剩余的少量膠料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下造成碳化,延遲膠料碳化時間,改善膠料碳化問題和以免沒有及時加料造成停機,并且還可通過回流閥安全實現膠料的回流。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6]圖3是圖2中D-D面的剖面圖;
[0017]圖4是圖2中B-B面的剖面圖;
[0018]圖5是圖2中A-A面的剖面圖;
[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0]圖中標記:1-料筒,2-炮筒,3-上密封座,4-驅轉裝置,5-螺桿,6_加熱裝置,7_回流閥氣缸,8-第一壓力傳感器,9-第二壓力傳感器,10-出膠孔,11-進膠孔,12-密封片,13-容膠空間,14-膠管連接孔,15-回流閥,16-回流路徑,17-膠泵,6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22]下面提供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新型螺桿式低壓注塑機的具體實施例。
[0023]實施例1
[0024]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新型螺桿式低壓注塑機,包括炮筒2,所述炮筒2的外壁上設置有加熱體,所述加熱體包括第一級加熱體、第二級加熱體和第三級加熱體(三個加熱體在圖中未顯示),所述第一級加熱體、第二級加熱體和第三級加熱體優選的從上而下依次設置,并且優選的加熱溫度逐漸增高,所述第一級加熱體、第二級加熱體和第三級加熱體可采用常規的通電加熱片或其他常規加熱器,具體不限定,多級的加熱體的設置將炮筒2分為三段溫控區:A段:低溫區,膠料為顆粒狀;B段:中溫區,膠料為半融化狀;C段:高溫區,膠料為融化狀;此種設置使得上層的膠料為顆粒狀,下層的膠料為液體狀,可有效的防止液體膠料逆流。
[0025]所述炮筒2的上端密封連接有上密封座3,如圖2所示,所述上密封座3的側壁與料筒I連通,使所述料筒I中的膠料可以通過上密封座3進入所述炮筒2中,所述上密封座3上端的密封口內設置有螺桿5,所述螺桿5上端與驅轉裝置4連接并由其驅轉,所述驅轉裝置4優選的采用馬達,所述螺桿5的下端伸入所述炮筒2的下端,所述炮筒2的下端與加熱裝置6密封連接,所述炮筒2的下端與所述加熱裝置6內成型的容膠空間13連通,膠料通過炮筒2進入所述容膠空間13內,如圖3所示,所述加熱裝置6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8,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8的采集端伸入所述容膠空間13內,所述加熱裝置6上還設置有與所述容膠空間13連通的出膠孔10,所述出膠孔10的一側還設置有進膠孔11,所述進膠孔11與設置在所述加熱裝置6下側的膠管連接孔14連通,所述出膠孔10與容膠空間13連通,如圖6所示,優選的通過膠泵17將膠料由出膠孔10抽出,再送入進膠孔11最后通過膠管連接孔14經由膠管,利用膠槍,充入模具型腔內,所述膠泵17還可用來增壓(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壓力),所述驅轉裝置4和第一壓力傳感器8都與一控制器連接,所述膠泵17優選的也與所述控制器8連接,通過控制器8中的設定值來進行增壓,隨著所述容膠空間13中的膠料逐漸增多,所述容膠空間13內部壓力也逐漸加大,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8檢測出的實際壓力值會在所述控制器中與預先設定的標準壓力值比較,當實際壓力到達標準壓力時,所述控制器控制驅轉裝置4停止轉動,不再進料,避免持續加料造成溶膠空間內壓力過大影響注塑;
[0026]當膠料從所述容膠空間13抽出后,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8檢測出的實際壓力值會在所述控制器中與預先設定的標準壓力值比較,當實際壓力小于標準壓力時,所述控制器控制驅轉裝置4轉動,將膠料補充進所述容膠空間13,避免容膠空間13內剩余的少量膠料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下造成碳化,延遲膠料碳化時間,改善膠料碳化問題和以免沒有及時加料造成停機。
[0027]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如圖5所示,所述進膠孔11與設置在其相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