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產品的注塑造型領域,特別是一注塑件加工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部分注塑件內需嵌設金屬材料從而滿足不同注塑件的使用要求,為了便于在注塑時對金屬材料進行固定同時又滿足金屬材料的功能性,現有工藝中在注塑完成后需對金屬材料進行局部沖切來得到預定的尺寸和形狀,這種沖切行為脫離注塑模具實現。
上述的加工方法存在著加工工序復雜的問題,無形中增加了人力和產品的成本。
鑒于上述現有的注塑件在加工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工程應用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注塑件加工模具及加工工藝,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塑件加工模具,通過對傳統注塑模具進行改進,實現了注塑件內金屬材料加工和注塑成型的一次實現,減少了加工工序,有效的節約了人力成本。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注塑件加工模具,用于對嵌設有金屬材料的注塑件進行加工,模具腔體內包括固定部和切割部,固定部用于對金屬材料進行固定,切割部用于對固定完成的金屬材料進行模內沖切。
進一步地,固定部為凸臺結構,包括上凸臺和下凸臺,上凸臺和下凸臺分別設置于上模和下模中,上凸臺和下凸臺的嚙合面分別與金屬材料的待夾緊面平行設置,且距離等于金屬材料的厚度。
進一步地,切割部為凸臺結構,設置于上模或下模中,包括一設置于端部的切割面,切割面于金屬材料待切割表面平行。
進一步地,切割面與嚙合面錯位設置。
一種注塑件加工工藝,用于對嵌設有金屬材料的注塑件進行加工,包括以下步驟:
A、金屬材料定位:根據尺寸要求,將欲嵌設于注塑件內的金屬材料放置于下模指定位置,進行定位支撐;
B、合模:在上下模具合攏的過程中實現金屬材料的夾緊和局部模內沖切;
C、注塑:將注塑材料注入模具內形成成品。
通過在模具內設置固定部和切割部對模具進行改進,實現了注塑件內金屬材料加工和注塑成型的一次實現,避免了注塑件在轉移和二次加工過程中造成的損傷,同時減少了一步加工工序,節約了設備,有效的降低了人力和產品的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生產的注塑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注塑件所包裹的金屬材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2所示,一種注塑件加工模具,用于對嵌設有金屬材料2的注塑件1進行加工,模具腔體內包括固定部和切割部,固定部用于對金屬材料2進行固定,切割部用于對固定完成的金屬材料2進行模內沖切,固定部為凸臺結構,包括上凸臺和下凸臺,上凸臺和下凸臺分別設置于上模和下模中,上凸臺和下凸臺的嚙合面分別與金屬材料2的待夾緊面平行設置,且距離等于金屬材料2的厚度,切割部為凸臺結構,設置于上模或下模中,包括一設置于端部的切割面,切割面于金屬材料2待切割表面平行,切割面與所述嚙合面錯位設置。
一種注塑件加工工藝,用于對嵌設有金屬材料2的注塑件1進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金屬材料2定位:根據尺寸要求,將欲嵌設于注塑件1內的金屬材料2放置于下模指定位置,進行定位支撐;
B、合模:在上下模具合攏的過程中實現金屬材料2的夾緊和局部模內沖切;
C、注塑:將注塑材料注入模具內形成成品。
在實際的工作中,因金屬材料2大部分需包裹在注塑件1中,因此只能對金屬材料2的局部進行固定,通過上凸臺和下凸臺的設置,實現了此目的。在合模的過程中,切割面與嚙合面錯位設置,切割面較先與金屬材料的被切割處21接觸,因合模動作非常迅速,且切合模力量大,在切割面對金屬材料2進行擠壓的過程中,幾乎同時完成合模,完成對金屬材料2的夾緊,因過程較短,金屬材料2不會發生任何位置的移動,將注塑材料注入模具內,對金屬材料2進行包裹,由于上凸臺、下凸臺和切割部的阻隔,使得部分金屬材料2裸露在外面,以滿足后續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