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具領域,具體的是指一種帶雙重強制復位機構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的模具中頂針伸出后復位時被卡住,合模時頂針會損壞型腔,通常在模具中采用強制復位機構,這種強制復位機構,一般采用這種結構:在A板上設置有復位桿、在B板上設置有第一套筒,在推板上設置有第二套筒,但是這種結構仍然不能保證能夠將推板和頂針強制復位,特別是第二套筒上的卡塊如果發生磨損,復位桿就會不能直接推動下套筒,進而使強制復位機構的功能失靈,對模具造成傷害,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多個結構的強制復位機構,能夠百分之百的保證頂針和推板的復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出了一種帶雙重強制復位機構的注塑模具。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一種帶雙重強制復位機構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板、兩個安裝于底板上的方鐵、安裝于方鐵上的B板以及依次設置于B板上的A板、流道板和面板,其中A板、流道板和面板構成了定模組件,底板、方鐵和B板構成了動模組件,所述A板與B板之間設置有前模仁和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間設置有產品型腔,所述面板上設置有與產品型腔連通的流道嘴;兩個方鐵之間設置有推板,該推板上設置有頂針,該頂針穿過B板并伸入后模仁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注塑模具中的至少一個強制復位機構,所述推板底部固定連接有一推板卡塊,所述推板卡塊上設置一U形卡孔,所述U形卡孔的側壁設置有凸出于側壁的U形卡邊。
更具體的,所述強制復位機構包括相對于推板固定的下套筒、相對于B板固定的上套筒以及相對于A板固定的復位桿,所述下套筒上端連接在上套筒內且下套筒能夠在上套筒內滑動,所述復位桿能夠滑動到所述下套筒內,所述上套筒的下端開口處設置有一用于容置活動卡塊的環狀卡腔,所述下套筒的上端側壁設置有一對相對設置的能夠相對或相反運動的活動卡塊。
更具體的,所述下套筒的上端設置有一對相對設置的卡孔,所述一對卡孔內設置有一對活動卡塊。
更具體的,所述一對活動卡塊的外端設置有外斜面,所述一對活動卡塊的內端設置有內斜面。
更具體的,所述活動卡塊為兩層結構,包括上層的材質為鈷基碳化鎢合金的耐磨層以及下層的模具鋼層,所述外斜面和內斜面設置在耐磨層表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注塑模具較現有的技術相比,除了至少一個強制復位機構外,在推板底部固定連接有一推板卡塊,在相應注塑機的頂桿端頭設置有凸頭,所述凸頭能夠卡扣到推板卡塊,當注塑機頂桿回拉時,能夠帶著推板復位,進而保證了模具的絕對復位;優選的,活動卡塊直接嵌裝在下套筒內,直接用手工即可完成安裝,其安裝方式較現有的強制復位機構相比,裝配工藝大大簡化,降低了人工裝配成本;另外,優選的活動卡塊采用兩層結構,包括上層的材質為鈷基碳化鎢合金的耐磨層以及下層的模具鋼層,這種鈷基碳化鎢合金異常的耐磨,即使模具長時間的使用,也不會磨損,因此模具的壽命大大的延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推板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強制復位機構縱向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活動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至圖4,一種帶雙重強制復位機構的注塑模具的實施例,包括底板10、兩個安裝于底板10上的方鐵11、安裝于方鐵11上的B板12以及依次設置于B板12上的A板13、流道板14和面板15,其中A板13、流道板14和面板15構成了定模組件,底板10、方鐵11和B板12構成了動模組件,所述A板13與B板12之間設置有前模仁和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間設置有產品型腔,所述面板15上設置有與產品型腔連通的流道嘴;兩個方鐵11之間設置有推板17,該推板17上設置有頂針,該頂針穿過B板12并伸入后模仁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注塑模具中的一個強制復位機構,所述推板17底部固定連接有一推板卡塊18,所述推板卡塊上設置一U形卡孔180,所述U形卡孔180的側壁設置有凸出于側壁的U形卡邊181。
所述強制復位機構包括相對于推板固定的下套筒21、相對于B板固定的上套筒22以及相對于A板固定的復位桿23,所述下套筒21上端連接在上套筒22內且下套筒21能夠在上套筒22內滑動,所述復位桿23能夠滑動到所述下套筒21內,所述上套筒22的下端開口處設置有一用于容置活動卡塊24的環狀卡腔220,所述下套筒21的上端側壁設置有一對相對設置的能夠相對或相反運動的活動卡塊24。
所述下套筒21的上端設置有一對相對設置的卡孔,所述一對活動卡塊24設置于有一對卡孔內,所述一對活動卡塊24的外端設置有外斜面240,所述一對活動卡塊24的內端設置有內斜面241,所述活動卡塊24為兩層結構,包括上層的材質為鈷基碳化鎢合金的耐磨層242以及下層的模具鋼層243。
工作原理:復位桿23固定于A板,上套筒22固定于B板,下套筒21固定于推板17,正常情況下(即頂針不卡住)的情況下,上套筒22與B板固定,復位桿23和下套筒21自由運動,合模時,復位桿23向下運動插入到下套筒21內,分模時,復位桿23向上運動從下套筒內21分離,隨后脫模時,推板17向上運動帶著頂針將產品從型腔頂出,此時下套筒隨推板向上運動,一對活動卡塊24收縮在下套筒21內且兩者一起向上在上套筒內運動直至抵接復位桿23的下端;
當頂針伸出后不退回時(即卡住情況下)時,如果沒有本機構,A板與B板強行合模,伸出的頂針會將型腔損壞,而現在有本機構的情況下,A板要與B板合模時,復位桿23下端會首先抵壓推板17,將推板復位,推板會帶著頂針復位,這樣A板和B板再合模時,就不會損壞型腔。
由于活動卡塊24采用兩層結構,包括上層的材質為鈷基碳化鎢合金的耐磨層242以及下層的模具鋼層243,這種鈷基碳化鎢合金242異常的耐磨,即使模具長時間的使用,也不會磨損,因此模具的壽命大大的延長。
以上說明為強制復位機構的工作原理,除了上述強制復位機構能夠起到復位作用外,為了保證100%的強制復位,在推板17底部固定連接有一推板卡塊18,在推板卡塊18上設置有U形卡孔180,所述U形卡孔180的側壁設置有凸出于側壁的U形卡邊181,在相應注塑機的頂桿端頭設置有凸頭(可以螺接一個螺絲來代替),所述凸頭能夠卡扣到所述U形卡孔180內,由于U形卡邊181的限位,當注塑機頂桿回拉時,能夠帶著推板復位,進而保證了模具的絕對復位。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