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上模自動旋轉的立式注塑機。
背景技術:
立式注塑機通常由注射系統、合模系統、液壓傳達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潤滑系統、加熱及冷卻系統、安全監測系統等組成。注射系統是注塑機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般有柱塞式、螺桿式、螺桿預塑柱塞注射式3種主要形式。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螺桿式。其作用是,在注塑料機的一個循環中,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一定數量的塑料加熱塑化后,在一定的壓力和速度下,通過螺桿將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單臺注塑機只能注塑出單一尺寸與型號的注塑件,比如杯子,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杯子的壁厚是不一樣的,而如果需要注塑不同壁厚的杯子一般需要跟換模具或者直接使用兩臺機器,這樣操作非常麻煩,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同時,多臺機器會占用很大的空間,這樣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上模自動旋轉的立式注塑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上模自動旋轉的立式注塑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設有圓柱狀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方設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側邊設有注塑口,下模具的側邊設有兩組對稱布置的第一導柱,且第一導柱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導柱的柱段上套接有滑動板,且第一導柱與滑動板滑動連接,所述滑動板的上方設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穿出滑動板的側壁連接有模具座,所述模具座呈圓柱體結構,模具座的底部設有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和第三上模具,所述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和第三上模具均為高度相同的圓柱體結構,所述盲孔的直徑大于第三上模具的直徑,所述第三上模具的直徑大于第二上模具的直徑,所述第二上模具的直徑大于第一上模具的直徑,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和第三上模具呈圓周陣列,滑動板的上方設有兩組平行布置的第二導柱,所述第二導柱上套接有固定板,第二導柱與固定板滑動連接,所述固定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組第一導柱的頂端,固定板的上方設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絲杠,所述絲杠上套接有升降板,絲杠與升降板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升降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組第二導柱的頂端。
優選的,所述第一導柱與底座焊接固定,第一導柱與底座的上表面垂直。
優選的,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模具座的上表面垂直,模具座、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和第三上模具為一整體結構。
優選的,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絲杠通過彈性柱銷聯軸器連接。
優選的,所述滑動板、固定板和升降板均為長方體結構,滑動板與第二導柱焊接固定。
優選的,所述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均為伺服電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根據零件加工需要的壁厚,開啟第一電機,將成型該壁厚的上模具,旋轉至下模具的正上方,啟動第二電機,通過絲杠帶動升降板向下運動,升降板通過第二導柱從而帶動滑動板向下運動,滑動板通過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帶動模具座向下運動,從而將對應的上模具帶入下模具上的盲孔內,從盲孔側邊的注塑口注入熔融的塑料即可,在注塑過程中,通過設置第一電機,可以靈活的選用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和第三上模具,從而得到不同壁厚的成型零件,操作非常簡單,擴大了單個注塑模具的使用功能,不僅減少了工廠的占地面積,同時可以大大節約工廠的支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上模自動旋轉的立式注塑機的注塑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上模自動旋轉的立式注塑機的模具座的底部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模具、2注塑口、3第一上模具、4滑動板、5固定板、6第二導柱、7升降板、8絲杠、9第二電機、10第一電機、11模具座、12第一導柱、13第三上模具、14轉軸、15第二上模具、16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上模自動旋轉的立式注塑機,包括底座16,底座16的上方設有圓柱狀的下模具1,下模具1的上方設有盲孔,盲孔的側邊設有注塑口2,下模具1的側邊設有兩組對稱布置的第一導柱12,且第一導柱12位于底座16的上方,第一導柱12的柱段上套接有滑動板4,且第一導柱12與滑動板4滑動連接,滑動板4的上方設有第一電機10,第一電機10的輸出軸穿出滑動板4的側壁連接有模具座11,模具座11呈圓柱體結構,模具座11的底部設有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15和第三上模具13,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15和第三上模具13均為高度相同的圓柱體結構,盲孔的直徑大于第三上模具13的直徑,第三上模具13的直徑大于第二上模具15的直徑,第二上模具15的直徑大于第一上模具3的直徑,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15和第三上模具13呈圓周陣列,滑動板4的上方設有兩組平行布置的第二導柱6,第二導柱6上套接有固定板5,第二導柱6與固定板5滑動連接,固定板5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組第一導柱12的頂端,固定板5的上方設有第二電機9,第二電機9的輸出軸連接有絲杠8,絲杠8上套接有升降板7,絲杠8與升降板7通過螺紋連接,升降板7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組第二導柱6的頂端,第一導柱12與底座16焊接固定,第一導柱12與底座16的上表面垂直,第一電機10的輸出軸與模具座11的上表面垂直,模具座11、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15和第三上模具13為一整體結構,第二電機9的輸出軸與絲杠8通過彈性柱銷聯軸器連接,滑動板4、固定板5和升降板7均為長方體結構,滑動板4與第二導柱6焊接固定,第一電機10與第二電機9均為伺服電機。
使用時,根據零件加工需要的壁厚,開啟第一電機10,將成型該壁厚的上模具,其中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具3、第二上模具15和第三上模具13,旋轉至下模具1的正上方,啟動第二電機9,通過絲杠8帶動升降板7向下運動,升降板7通過第二導柱6從而帶動滑動板4向下運動,滑動板4通過第一電機10的輸出軸帶動模具座11向下運動,從而將對應的上模具帶入下模具1上的盲孔內,從盲孔側邊的注塑口2注入熔融的塑料即可成型規定壁厚的零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