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樹脂鏡片生產的技術領域,特別與樹脂鏡片自動化灌膠裝置和工藝有關。
背景技術:
傳統的樹脂鏡片生產時,是將模具100的公模10、母模20和膠圈30借助夾具50固定裝配在一起,如圖1所示,使公模10、母模20和膠圈30之間形成模腔,再手動將膠圈30的拉片40拉起,使模腔開啟一個灌注口a,然后由人工將液態樹脂從灌注口a灌入模腔中,待灌注完成后,再放開膠圈30的拉片40,使膠圈30在自身彈性作用下回復原位,最后將灌膠后的模具100放入固化機中進行固化成型,脫模,即生產出樹脂鏡片。
傳統生產中,因為采用人工灌膠,不僅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員,費工費時,生產效率低,而且,灌膠量多少無法固定,容易出現少膠或多膠現象,鏡片成品率較低,多膠還造成浪費,另外,液態樹脂具有較為濃烈的氣味和一定毒性,不環保,造成對工人身體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樹脂鏡片自動化灌膠裝置和工藝,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成品率,并且生產環保。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樹脂鏡片自動化灌膠裝置,包括機臺、轉盤式灌膠架、定位卡夾、電機、傳動箱和中控機,機臺上固定安裝中控機、電機和傳動箱,電機與中控機連接并由中控機控制工作,電機通過傳動箱與轉盤式灌膠架的轉軸連接傳動,轉盤式灌膠架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機臺上,轉盤式灌膠架上均勻分布地安裝了四個定位卡夾,每個定位卡夾中具有一組卡槽供裝配好的模具定位放置,機臺上具有四個工位:上料工位、在席檢測工位、灌膠工位和下料工位,上料工位是供裝配好的模具定位放入定位卡夾之卡槽中的工位,在席檢測工位是用于檢測模具在定位卡夾中放置位置是否正確和定位卡夾中是否漏放模具的工位,在席檢測工位上安裝檢測頭與中控機連接并將檢測的信息傳送給中控機,灌膠工位是對模具進行自動灌膠的工位,灌膠工位上安裝機械手和灌膠機,灌膠機對應定位卡夾的卡槽設有一組具有灌膠閥門的灌膠頭,機械手和灌膠閥門都與中控機連接,由中控機依次控制機械手拉起膠圈拉片、控制灌膠機的灌膠閥門開關及灌膠頭對模具進行自動定量灌膠、控制機械手放開膠圈拉片,下料工位是供將完成灌膠的模具從定位卡夾中取出的工位。
所述的定位卡夾中具有四個卡槽,灌膠機具有四個灌膠頭。
所述的轉盤式灌膠架上對應每個定位卡夾的下方設有回收托盤。
所述的灌膠機中設有液位儀,液位儀與中控機連接,中控機還連接警報器,液位儀感測灌膠機內膠液的最低位,并將信號傳送至中控機,由中控機控制警報器報警。
樹脂鏡片自動化灌膠工藝,由中控機控制電機工作,通過傳動箱帶動轉盤式灌膠架做往復式旋轉;
上料:工人在上料工位,將裝配好的模具放置在定位卡夾的卡槽中,模具的膠圈拉片豎直向上;
檢測:完成上料的定位卡夾隨轉盤式灌膠架轉至在席檢測工位,在席檢測工位的檢測頭檢測模具的位置是否正確,膠圈拉片是否豎直向上,并檢測定位卡夾中是否漏放模具,并將檢測的信息傳送給中控機;
灌膠:完成檢測的定位卡夾隨轉盤式灌膠架轉至灌膠工位,中控機控制機械手拉起在席位置正確的模具之膠圈拉片,并控制灌膠機的灌膠閥門開啟時間,由灌膠頭對模具進行自動定量灌膠,再控制機械手放開膠圈拉片,使膠圈在自身彈性作用下回復原位,完成灌膠;
下料:完成灌膠的定位卡夾隨轉盤式灌膠架轉至下料工位,人工在下料工位將完成灌膠的模具從定位卡夾中取出,傳送至下一個固化工序;
完成下料的定位卡夾隨轉盤式灌膠架轉至上料工位,如此往復下去,實現連續、自動化灌膠。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突破了傳統手工灌膠的作法,利用中控機控制轉盤式灌膠架和機臺上的各工位協同作業,整個灌膠制程由機器作業,完成全自動灌膠,在產能不變的情況下,大大減少人力,用工單純化,僅在上料和下料時需要人工操作,搬運作業量小,對人員要求低,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生產中減少了人手接觸樹脂的機會,生產更環保,灌膠機精準灌膠,灌膠量精確控制,避免了少膠和多膠現象,減少原料外漏,成品率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的樹脂鏡片生產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模具100,公模10,母模20,膠圈30,拉片40,夾具50,灌注口a;
機臺1,上料工位11,在席檢測工位12,檢測頭121,灌膠工位13,機械手131,灌膠機132,灌膠頭133,下料工位14,轉盤式灌膠架2,回收托盤21,定位卡夾3,卡槽31,中控機4。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發明揭示的樹脂鏡片自動化灌膠裝置,包括機臺1、轉盤式灌膠架2、定位卡夾3、電機、傳動箱和中控機4,電機和傳動箱為常見構件,圖中未示出。
機臺1上固定安裝中控機4、電機和傳動箱。電機與中控機4連接,并由中控機4控制電機工作。
轉盤式灌膠架2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機臺1上,電機通過傳動箱與轉盤式灌膠架2的轉軸(常見構件,圖中未示出)連接傳動。轉盤式灌膠架2上均勻分布地安裝了四個定位卡夾3,每個定位卡夾3中具有一組卡槽31供裝配好的模具100定位放置,轉盤式灌膠架2上對應每個定位卡夾3的下方設有回收托盤21。
機臺1上具有四個工位:上料工位11、在席檢測工位12、灌膠工位13和下料工位14。
上料工位11是供裝配好的模具100定位放入定位卡夾3之卡槽31中的工位。
在席檢測工位12是用于檢測模具100在定位卡夾3中放置位置是否正確和定位卡夾3中是否漏放模具100的工位,在席檢測工位12上安裝檢測頭121與中控機4連接,檢測頭121并將檢測的信息傳送給中控機4。
灌膠工位13是對模具100進行自動灌膠的工位,灌膠工位13上安裝機械手131和灌膠機132,灌膠機132對應定位卡夾3的卡槽31設有一組具有灌膠閥門的灌膠頭133,機械手131和灌膠閥門都與中控機4連接,由中控機4依次控制機械手131拉起膠圈拉片40、控制灌膠機132的灌膠閥門開關且灌膠頭133對模具100進行自動定量灌膠、控制機械手131放開膠圈拉片40。灌膠機132中還設有液位儀,液位儀與中控機4連接,中控機4還連接警報器,液位儀感測灌膠機132內膠液的最低位,并將信號傳送至中控機4,由中控機4控制警報器報警,自動提醒添加膠液。
下料工位14是供將完成灌膠的模具100從定位卡夾3中取出的工位。
經過作業時間的合理計算,本發明的定位卡夾3中具有四個卡槽31,灌膠機132具有四個灌膠頭133。
本發明工作時的工藝流程是,中控機4控制電機工作,通過傳動箱帶動轉盤式灌膠架2做往復式旋轉。
上料:工人在上料工位11,將裝配好的模具100(膠圈拉片40豎直向上)放置在定位卡夾3的卡槽31中。
檢測:完成上料的定位卡夾3隨轉盤式灌膠架2轉至在席檢測工位12。在席檢測工位12的檢測頭121檢測模具100的位置是否正確(膠圈拉片40是否豎直向上),并檢測定位卡夾3中是否漏放模具100,并將檢測的信息傳送給中控機4。
灌膠:完成檢測的定位卡夾3隨轉盤式灌膠架2轉至灌膠工位13。中控機4控制機械手131準確拉起在席位置正確的模具100之膠圈拉片40,并精確控制灌膠機132的灌膠閥門開啟時間,由灌膠頭133對模具100進行自動定量灌膠,再控制機械手131放開膠圈拉片40,使膠圈在自身彈性作用下回復原位,完成灌膠。若有殘留的膠會流到回收托盤21中,進行回收。
下料:完成灌膠的定位卡夾3隨轉盤式灌膠架2轉至下料工位14。人工在下料工位14將完成灌膠的模具100從定位卡夾3中取出,傳送至下一個固化工序。完成下料的定位卡夾3隨轉盤式灌膠架2轉至上料工位14,如此往復下去,實現連續、自動化灌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