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熱模模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一模雙腔門體發泡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在冰箱及冰柜行業中,門體發泡模具均是采用一模一腔的結構,由于門體發泡設備上固定模具的夾具工位有限,在生產不大于1/3夾具工位長度的門體時,如模具采用一模一腔的結構,就會存在模具與模具之間的夾具空間位置浪費,導致一個夾具工位只能安裝兩個模具,一個循環下來只能出來兩個產品門體的問題,生產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一模雙腔門體發泡模具,以期能實現一副模具同時完成兩個門體的發泡成型,相較于兩個一模一腔的模具,其制造成本低、有效提高夾具的發泡產能和生產線的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一模雙腔門體發泡模具,包括:
下模組件,是在下模板的中部固定設置中間擋板,在所述中間擋板的前、后、左、右側分別設置前擋板、后擋板、左擋板和右擋板,形成以所述中間擋板為分界的對稱的兩個模腔,所述后擋板的下端固定設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上端,所述前擋板、左擋板和右擋板的下端分別活動設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上端;
上模組件,是在上模板的底部對稱固設兩個上模芯,所述模具處于閉合狀態時,所述兩個上模芯對應位于所述兩個模腔的正上方,兩個上模芯的底部與各擋板的頂部相接觸,實現對所述模腔的封閉;
把手組件,設置在所述上模板及下模板的前側和后側,用于輔助搬運模具及模具閉合時的輔助定位;
鎖緊組件,設置在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四周,用于在模具閉合時,實現所述上模組件及下模組件之間的輔助鎖緊。
本發明的結構特點也在于:
所述前擋板、左擋板和右擋板的下端分別與所述下模板之間通過鉸鏈鉸接相連,前擋板、左擋板和右擋板的下端與所述下模板之間還設有彈簧,所述模具處于閉合狀態時,所述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四周設有若干卡槽,所述各卡槽中分別設有用于密封所述上模組件與所述下模組件之間間隙的密封條。
所述左擋板、中間擋板和右擋板的頂端分別固設有若干限位塊,所述前擋板、后擋板、左擋板和右擋板的頂端分別固設有若干耐磨塊。
所述把手組件包括若干把手,所述各把手分別包括設置在所述上模板底部的上把手及對應所述上把手設置在所述下模板頂部的下把手,所述上把手包括通過上定位螺桿固設在所述上模板底部的上定位套及固設在所述上定位套側邊的上手持桿,所述下把手包括通過下定位螺桿固設在所述下模板頂部的下定位套及固設在所述下定位套側邊的下手持桿,所述下定位螺桿的頂端設有凹槽,所述上定位螺桿的底端具有與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出端,所述模具處于閉合狀態時,所述凸出端置于所述凹槽中。
所述鎖緊組件包括若干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括鎖緊座和滾輪,所述鎖緊座的上端通過螺釘固定設置在所述上模板的底部,下端對稱設有兩個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臨近所述上模芯一側的下端朝向模具的外側傾斜,所述滾輪通過銷軸滾動設置在所述兩個延伸板之間。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發明的一模雙腔門體發泡模具,其產量與兩幅一模一腔的模具產量相同,相較于兩幅一模一腔的模具,本發明在結構上節省了上、下模邊框的位置距離,使得可以在夾具上固定三個模腔或四個模腔,在減少對模具的投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夾具的發泡產能和生產線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門體發泡模具的總裝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門體發泡模具的總裝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上模組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上模組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c為本發明上模組件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下模組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下模組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右擋板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4b為本發明右擋板合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把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鎖緊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b為本發明鎖緊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門體發泡模具隨夾具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7b為本發明門體發泡模具隨夾具閉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模組件;2上模組件;3把手組件;4鎖緊組件;5下模板;6中間擋板;7前擋板;8后擋板;9左擋板;10右擋板;11模腔;12上模板;13上模芯;14鉸鏈;15彈簧;16卡槽;17密封條;18限位塊;19耐磨塊;20上定位螺桿;21上定位套;22上手持桿;23下定位螺桿;24下定位套;25下手持桿;26凹槽;27凸出端;28鎖緊座;29滾輪;30延伸板;31銷軸;32上夾板;33下夾板。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a、圖1b,本實施例的一模雙腔門體發泡模具包括:
下模組件1,如圖3a、圖3b所示,是在下模板5的中部固定設置中間擋板6,在中間擋板6的前、后、左、右側分別設置前擋板7、后擋板8、左擋板9和右擋板10,形成以中間擋板6為分界的對稱的兩個模腔11,后擋板8的下端固定設置在下模板5的上端,前擋板7、左擋板9和右擋板10的下端分別活動設置在下模板5的上端;
上模組件2,如圖2a、圖2b、圖2c所示,是在上模板12的底部對稱固設兩個上模芯13,模具處于閉合狀態時,兩個上模芯13對應位于兩個模腔11的正上方,兩個上模芯13的底部與各擋板的頂部相接觸,實現對模腔11的封閉;
把手組件3,設置在上模板12及下模板5的前側和后側,用于輔助搬運模具及模具閉合時的輔助定位;
鎖緊組件4,設置在上模板12的底部四周,用于在模具閉合時,實現上模組件2及下模組件1之間的輔助鎖緊。
具體的,參見圖4a、圖4b,前擋板7、左擋板9和右擋板10的下端分別與下模板5之間通過鉸鏈14鉸接相連,前擋板7、左擋板9和右擋板10的下端與下模板5之間還設有彈簧15,模具處于閉合狀態時,彈簧15處于壓縮狀態。
上模板12的底部四周設有若干卡槽16,各卡槽16中分別設有用于密封上模組件2與下模組件1之間間隙的密封條17,在啟動發泡過程中起到避免門體漏液的作用。
左擋板9、中間擋板6和右擋板10的頂端分別固設有若干限位塊18,其作用是當發泡完成后,在模具上模組件2和下模組件1打開的瞬間,防止發泡門體在發泡液的作用下粘貼在上模組件2上,而使發泡門體留在下模組件1上,方便操作人員取門;前擋板7、后擋板8、左擋板9和右擋板10的頂端分別固設有若干耐磨塊19,當模具閉合時,各耐磨塊19的位置分別與各鎖緊裝置的位置相對應,為了保護前擋板7、后擋板8、左擋板9和右擋板10盡量少受磨損,設置耐磨塊19與鎖緊組件4配合使用起到鎖緊的作用。
如圖5所示,把手組件3包括若干把手,各把手分別包括設置在上模板12底部的上把手及對應上把手設置在下模板5頂部的下把手,上把手包括通過上定位螺桿20固設在上模板12底部的上定位套21及固設在上定位套21側邊的上手持桿22,下把手包括通過下定位螺桿23固設在下模板5頂部的下定位套24及固設在下定位套24側邊的下手持桿25,下定位螺桿23的頂端設有凹槽26,上定位螺桿20的底端具有與凹槽26相匹配的凸出端27,模具處于閉合狀態時,凸出端27置于凹槽26中。
通過設置上定位螺桿20和下定位螺桿23,使得把手組件3在模具閉合時能夠起到輔助定位作用。
其中,如圖6a、圖6b所示,鎖緊組件4包括若干鎖緊裝置,鎖緊裝置包括鎖緊座28和滾輪29,鎖緊座28的上端通過螺釘固定設置在上模板12的底部,下端對稱設有兩個延伸板30,延伸板30臨近上模芯13一側的下端朝向模具的外側傾斜,滾輪29通過銷軸31滾動設置在兩個延伸板30之間。當模具閉合時,滾輪29抵靠于各擋板的側邊,對各擋板施力,從而起到一定的輔助鎖緊作用。
參見圖7a、圖7b,生產時操作人員分別將模具上模組件2的上模板12固定在夾具的上夾板32上,將模具下模組件1的下模板5固定在夾具的下夾板33上,裝配好后,當夾具的上、下夾板33打開時,操作人員將組裝好的門殼和飾條放在下模組件1中,將門內襯放在上模組件2上,移動槍頭打料,夾具在行走中上、下夾板33閉合,帶動上模組件2和下模組件1閉合合模,進行后續的發泡工作,此時下模組件1的個擋板在鎖緊組件4的輔助作用下鎖緊,從而保證了發泡門體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