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提高形成有通過注射成形而產生的熔接線的部分的強度的纖維強化樹脂材料制筒狀件、筒狀件的注射成形模具、以及注射成形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如圖13所示,如下的注射成形方法是已知的,在該注射成形方法中,從針點澆口1000向模具1001的型腔1002內注射熔融樹脂,從而制造型腔1002的形狀被轉印而得到的筒狀件1003(參照圖14)(參照專利文獻1)。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383971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以往的注射成形方法被指出存在如下問題:在熔融樹脂從針點澆口1000被注射到模具1001的型腔1002內時,在熔融樹脂在型腔1002內匯合的部分出現熔接線1004,該熔接線1004導致筒狀件1003的強度降低。尤其是,使用纖維強化樹脂材料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003存在如下問題:由于熔接線1004的強化纖維1005在一方向(熔融樹脂的流動方向)上一致(參照圖15),因此,在壓入到軸時,容易在形成有熔接線1004的部分產生裂紋。
于是,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了形成有熔接線的部分的強度的纖維強化樹脂材料制筒狀件、筒狀件的注射成形模具、以及注射成形方法。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本發明涉及筒狀件1的注射成形模具2,通過將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3、111注射到型腔7、105內,所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所述型腔7、105內匯合而形成熔接線34。在本發明中,所述型腔7、105在制作所述筒狀件1的內周面側的中心銷4、150和制作所述筒狀件1的外周面側的外套3、151之間形成。另外,通過使所述外套3、151相對于所述中心銷4、150移動,從而改變所述外套3、151與所述中心銷4、150之間的間隔,使所述型腔7、105內的所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強制性地流動,打亂所述熔接線34的所述強化纖維的取向。
另外,本發明涉及筒狀件1的注射成形方法,通過將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3、111注射到型腔7、105內,所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所述型腔7、105內匯合而形成熔接線34。在本發明中,所述型腔7、105在制作所述筒狀件1的內周面側的中心銷4、150和制作所述筒狀件1的外周面側的外套3、151之間形成。而且,通過使所述外套3、151相對于所述中心銷4、150移動,從而改變所述外套3、151與所述中心銷4、150之間的間隔,使所述型腔7、105內的所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強制性地流動,打亂所述熔接線34的所述強化纖維的取向。
另外,本發明涉及纖維強化樹脂材料制筒狀件1,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3、111被注射到型腔7、105內,所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所述型腔7、105內匯合而形成熔接線34。本發明的纖維強化樹脂材料制筒狀件1的特征在于,所述型腔7、105在制作所述筒狀件1的內周面側的中心銷4、150和制作所述筒狀件1的外周面側的外套3、151之間形成,通過使所述外套3、151相對于所述中心銷4、150移動,從而使所述外套3、151與所述中心銷4、150之間的間隔變化,使所述型腔7、105內的所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強制性地流動,打亂所述熔接線34的所述強化纖維的取向。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注射成形的筒狀件中的熔接線以及熔接線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筒狀件的熔接線以及熔接線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筒狀件的熔接線難以顯眼,并且,筒狀件的形成有熔接線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是表示注射待機狀態下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是表示使注射待機狀態下的外套相對于中心銷沿順時針方向偏心轉動了規定角度(θ)的情況下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
圖3是示意性表示中心銷和外套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4是表示利用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注射成形的筒狀件的圖。圖4(a)是筒狀件的主視圖、圖4(b)是筒狀件的側視圖、圖4(c)是沿著圖4(a)的a5-a5線剖開地表示的筒狀件的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是表示圖1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旋轉驅動機構的變形例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是表示使圖5的注射待機狀態下的外套相對于中心銷沿順時針方向偏心轉動了規定角度的情況下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是表示圖1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變形例的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是表示使圖7的注射待機狀態下的外套相對于中心銷沿順時針方向偏心轉動了規定角度的情況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
圖9是表示利用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注射成形的筒狀件的圖。圖9(a)是筒狀件的主視圖、圖9(b)是筒狀件的側視圖、圖9(c)是沿著圖9(a)的a14-a14線剖開地表示的筒狀件的剖視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是表示圖7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旋轉驅動機構的變形例的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是表示使圖10的注射待機狀態下的外套相對于中心銷沿順時針方向偏心轉動了規定角度的情況下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圖。
圖13是表示現有例的筒狀件的注射成形模具的結構的圖。
圖14是現有例的筒狀件的外觀立體圖。
圖15是表示現有例的筒狀件的熔接線及其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詳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筒狀件的注射成形模具)
圖1至圖2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筒狀件1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圖。其中,圖1是表示注射待機狀態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另外,圖2是表示使注射待機狀態下的外套3相對于中心銷4沿順時針方向偏心轉動了規定角度(θ)的情況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另外,圖1(a)是將圖1(b)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沿著a1-a1線剖開地表示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另外,圖1(b)是沿著圖1(a)的a2-a2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剖視圖。另外,圖2(a)是將圖2(b)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沿著a3-a3線剖開地表示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另外,圖2(b)是沿著圖2(a)的a4-a4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剖視圖。
如圖1及圖2所示,注射成形模具2在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的對接面5a、6a側形成有型腔7。型腔7呈制作圖4所示的纖維強化樹脂材料制筒狀件1(以下簡稱為筒狀件1)的形狀,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被填充到該型腔中。如圖4所示,筒狀件1具有圓筒部8和在該圓筒部8的一端側一體地形成的中空圓板部10。而且,制作該筒狀件1的型腔7具有:制作圓筒部8的第一型腔部11、以及位于第一型腔部11的一端側并制作中空圓板部10的第二型腔部12。該型腔7形成于第二模具6,開口端被第一模具5堵塞。另外,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使用pa66-gf30(包含30%玻璃纖維的尼龍66)、pa6-gf(包含20%玻璃纖維的尼龍6)、pps-gf40(包含40%玻璃纖維的聚苯硫醚)、pom-gf25(包含25%玻璃纖維的聚縮醛)等。
第一模具5形成有在形成于第二模具6的第二型腔部12開口的澆口13(針點澆口)。第二模具6具有:位于第一型腔部11的內周面側的大致圓棒狀的中心銷4、以及位于第一型腔部11的外周面側的外套3。而且,中心銷4的大徑部14的外周面14a制作第一型腔部11的內周面側,外套3的內周面3a(型腔形成孔18的內周面)制作第一型腔部11的外周面側。
在中心銷4的前端側形成有觸碰到第一模具5的對接面5a的圓棒狀的小徑部15。該小徑部15一體地形成在中心銷4的前端側的中央,用于制作中空圓板部10的中央孔16。而且,第二型腔部12由中心銷4的大徑部14的前端面17和小徑部15的外周面15a以及第一模具5的對接面5a構成。
外套3是以包圍中心銷4的方式制成的筒狀體,制作第一型腔部11的外周面側的型腔形成孔18在沿著中心軸p0的方向(沿著圖1(b)以及圖2(b)的z軸的方向)上貫穿。該外套3的一端側的端面3b在合模時觸碰到第一模具5的對接面5a,另一端側由外套支承體20能夠轉動地支承。在外套3的另一端側形成有凸緣狀的凸緣部21,并且,形成有相比型腔形成孔18為大徑的環形凹部22。另外,外套3的另一端側的環形凹部22以能夠相對轉動的方式卡合于外套支承體20的偏心轉動支承部23,凸緣部21的端面21a以能夠相對轉動的方式支承于外套支承體20的外套支承面20a,從而能夠繞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轉動。而且,該外套3的中心軸p0與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位于同軸上,而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相對于中心軸p0偏心規定尺寸(ε)(參照圖3)。另外,在外套3的凸緣部21形成有與旋轉驅動機構24的驅動突起25卡合的切口槽26。利用旋轉驅動機構24使這樣的外套3繞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轉動規定角度(θ)(參照圖1(a)以及圖2(a))。由此,外套3在相對于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偏心的狀態下轉動。另外,外套3的外周面3c被收容在形成于第二模具6的外套收容孔27內,凸緣部21被收容在形成于第二模具6的凸緣部收容凹部28內。另外,第二模具6的外套收容孔27和凸緣部收容凹部28將中心銷4的中心軸p2作為中心而形成,并形成為與利用旋轉驅動機構24轉動的外套3的外周面3c和外套3的凸緣部21的外周面21b不接觸。
外套支承體20的外套支承面20a形成在前端側(靠外套3的端部側),圓環狀的偏心轉動支承部23從外套支承面20a沿著z軸方向突出地形成。外套支承面20a對外套3在z軸方向上進行定位。偏心轉動支承部23隔著微小間隙地嵌合在外套3的環形凹部22的內周面,對外套3在x-y平面上進行定位。而且,外套支承體20的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相對于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偏心規定尺寸(ε)。另外,該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形成為與外套3的中心軸p0位于同軸上。另外,在外套支承體20中收容有沿著中心銷4滑動移動的圓筒狀的噴射套筒30。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固化來制作筒狀件1,在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脫模后,該噴射套筒30將筒狀件1從型腔7內推出。
圖3是示意性表示中心銷4和外套3的關系的圖。在該圖3中,在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和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同心的情況下,型腔7的型腔寬度(w)沿著中心銷4的周向為均勻尺寸,與圖2(a)所示的型腔7對應。另外,該情況下的型腔形成孔18在圖3中用實線表示。
在與中心銷4的中心軸p2交叉并與y軸平行地延伸的中心線(基準中心線)31上,配置有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該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位于從中心銷4的中心軸p2沿著基準中心線31離開(偏心)規定尺寸(ε)的位置。而且,外套3在將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作為中心而沿逆時針方向轉動與規定角度(θ)相應的量時,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從中心銷4的中心(中心軸p2)偏移并配置在注射待機狀態的位置(如圖1(a)所示配置)。此時的型腔形成孔18在圖3中用雙點劃線表示,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處于從中心銷4的中心軸p2最大偏移的位置。其結果是,沿著中心銷4的徑向的中心銷4的外周面和型腔形成孔18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隔(簡稱為型腔寬度(w))沿著中心銷4的周向不均勻,在使穿過中心銷4的中心(與中心軸p2交叉)并且與x軸平行的中心線32繞中心軸p2沿逆時針方向旋轉(θ/2)后的中心線33上,成為最大值(wmax)以及最小值(wmin)。而且,型腔7成為將中心線33作為對稱軸的線對稱的形狀。于是,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構成為,在中心線33上的位置處并且在型腔寬度(w)成為最小值(wmin)的一側配置澆口13,由此,從該澆口13注射到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從澆口13旋轉了180°的中心線33上的位置(型腔寬度(w)成為最大值(wmax)的位置)處制作熔接線34。而且,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使圖3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2繞中心銷4的中心軸p2沿順時針方向轉動(90°+(θ/2)),成為圖1(a)的配置。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中,規定尺寸(ε)以及規定角度(θ)根據型腔7的大小、包含強化纖維的樹脂材料的種類等確定最佳的數值。
使外套3轉動規定角度(θ)的旋轉驅動機構24具有:能夠滑動移動地被收容在形成于第二模具6的滑塊引導孔35中的滑塊36、以及使該滑塊36往復移動的促動器37(液壓缸、氣壓缸等)。滑塊36具有與外套3的凸緣部21的切口槽26卡合的驅動突起25,將驅動突起25卡在外套3的切口槽26的槽壁,在滑塊引導孔35內滑動移動,從而使外套3繞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轉動規定角度(θ)。而且,滑塊引導孔35借助能夠使驅動突起25移動的窗38與凸緣部收容凹部28內連通。另外,滑塊36固定于從促動器37延伸的桿40,與桿40成為一體而移動。另外,滑塊36以及滑塊引導孔35用與y-z坐標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剖開而得到的截面形狀為四邊形,能夠利用面來承接作用于滑塊36的力。
以上那樣的注射成形模具2如圖1以及圖3所示,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相對于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偏移,型腔寬度(w)的最大值(wmax)以及最小值(wmin)的位置位于將中心銷4的中心和澆口13的中心連接的直線(中心線33)上,在這種注射待機狀態下并且在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對接而合模的狀態下,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3被注射到型腔7內。此時,被注射到了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型腔寬度(w)為最小值(wmin)的部分(型腔7的一部分)朝向型腔寬度(w)為最大值(wmax)的部分在型腔7內均等地流動,在型腔寬度(w)為最大值(wmax)的部分匯合,在該匯合部形成熔接線34(參照圖4)。而且,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被填充到型腔7內的整個區域,在上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喪失流動性之前,使旋轉驅動機構24進行動作,利用旋轉驅動機構24使外套3繞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沿順時針方向轉動規定角度(θ)(參照圖2)。由此,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和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一致,型腔7的型腔寬度(w)沿著中心銷4的周向恒定。這樣,注射成形模具2在從圖1所示的狀態變化到圖2所示的狀態時,外套3的內周面3a和中心銷4的大徑部14的外周面14a之間的間隔變化,型腔7的型腔寬度(w)變動,使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型腔7內強制性地流動。而且,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及其周邊的強化纖維纏繞(參照圖4)。尤其是,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形成為,型腔7中的將要形成熔接線34的部分的型腔寬度(w)成為最大值(wmax),并且形成為,型腔7中的澆口13開口的部分側的型腔寬度(w)成為最小值(wmin),因此,在從圖1所示的狀態變化到圖2所示的狀態時,型腔7中的將要形成熔接線34的部分以及澆口13開口的部分側的型腔寬度(w)的變化(δw)最大(δw=(wmax+wmin)/2-wmax或δw=(wmax+wmin)/2-wmin)。其結果是,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使型腔7內的將要形成熔接線34的部分以及澆口13開口的部分側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比型腔7內的其他部分更多地流動,可以有效地打亂熔接線34及其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
此后,注射成形模具2在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固化來制作筒狀件1時,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被分離(開模),噴射套筒30將型腔7內的筒狀件1向型腔7外推出。由此,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從注射成形模具2的型腔7內被取出。
注射成形模具2在從型腔7內取出筒狀件1后,使旋轉驅動機構24進行動作,外套3利用旋轉驅動機構24進行轉動而從圖2所示的位置回到圖1的注射待機位置,準備進行接下來的注射成形。
根據以上那樣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中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筒狀件1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筒狀件1的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筒狀件1的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筒狀件的注射成形方法)
以下,說明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筒狀件1的注射成形方法。
本實施方式的筒狀件1的注射成形方法由以下詳述的第一至第四工序構成。
首先,如圖1以及圖3所示,在注射成形的第一工序中,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相對于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偏移,型腔寬度(w)的最大值(wmax)以及最小值(wmin)的位置處于將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和澆口13的中心連接的直線(中心線33)上,并且,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對接而合模,在這種注射待機狀態下,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3被注射到型腔7內。此時,從位于型腔寬度(w)為最小值(wmin)的位置處的澆口13被注射到了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從澆口13在周向上旋轉了180°的位置(型腔寬度(w)為最大值(wmax)的位置)匯合,在上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匯合的部分形成熔接線34(參照圖4)。
接著,在注射成形的第二工序中,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被填充到型腔7內的整個區域,在被填充到了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喪失流動性之前,利用旋轉驅動機構24使外套3繞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沿順時針方向轉動規定角度(θ),使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和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一致,使型腔7的型腔寬度(w)沿著中心銷4的周向恒定(參照圖2)。根據該注射成形的第二工序,外套3的內周面3a和中心銷4的大徑部14的外表面14a之間的間隔變化,型腔7的型腔寬度(w)變動,使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型腔7內強制性地流動。而且,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及其周邊的強化纖維纏繞(參照圖4)。
接著,在注射成形的第三工序中,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固化后,將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分離,從而第二模具6側的型腔7內的筒狀件(注射成形件)1和第一模具5側的澆口13被分離,澆口13的切斷痕跡41形成于筒狀件1的中空圓板部10的外表面。
接著,在注射成形的第四工序中,利用噴射套筒30將型腔7內的筒狀件1向型腔7外推出,由此,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從型腔7內被取出。
根據以上那樣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中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筒狀件1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筒狀件1的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筒狀件1的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筒狀件)
圖4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筒狀件1使用上述注射成形模具2利用上述注射成形方法形成。該筒狀件1具有圓筒部8和在該圓筒部8的一端側一體地形成的中空圓板部10。另外,在筒狀件1的一端側的中空圓板部10形成有澆口13的切斷痕跡41。而且,筒狀件1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25復雜地纏繞。
這樣的本實施方式的筒狀件1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第二實施方式]
(筒狀件的注射成形模具)
圖5至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圖,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旋轉驅動機構24的變形例的圖。其中,圖5是表示注射待機狀態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另外,圖6是表示使注射待機狀態下的外套3相對于中心銷4沿順時針方向偏心轉動了規定角度(θ)的情況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另外,圖5(a)是將圖5(b)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沿著a6-a6線剖開地表示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另外,圖5(b)是沿著圖5(a)的a7-a7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剖視圖。另外,圖6(a)是將圖6(b)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沿著a8-a8線剖開地表示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另外,圖6(b)是沿著圖6(a)的a9-a9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剖視圖。
圖5至圖6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除旋轉驅動機構42之外的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相同,因此,省略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說明重復的說明,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不同的結構部分(旋轉驅動機構)進行詳述。
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旋轉驅動機構42具有:能夠滑動移動地被收容在形成于第二模具6的滑塊引導孔43中的滑塊44、對該滑塊44向一方向始終施力的彈簧45(壓縮螺旋彈簧)、使由該彈簧45施力的滑塊44滑動移動的操作銷46、以及使該操作銷46沿著操作銷引導孔47滑動移動的驅動機構部48。
滑塊44具有:用與y-z坐標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剖開而得到的截面形狀為四邊形的桿部50、以及在該桿部50的前端一體形成的頭部51。桿部50具有與外套3的凸緣部21的切口槽26卡合的驅動突起25,將驅動突起25卡在外套3的切口槽26的槽壁,在滑塊引導孔43內滑動移動,從而使外套3繞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轉動規定角度(θ)。另外,驅動突起25能夠在將滑塊引導孔43內和凸緣部收容凹部28內連通的窗38內移動。頭部51形成為從桿部50沿著+y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伸出相同尺寸,并且,形成為從桿部50沿著+z軸方向伸出,用與y-z坐標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剖開而得到的截面形狀為四邊形。另外,如圖5(b)所示,頭部51形成有從前端(沿著+x軸方向的前端)朝向左斜下方傾斜的傾斜面52,該傾斜面52被操作銷46推壓,從而產生抵抗彈簧45的作用力的斜面分力。
操作銷46為用與x-y坐標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剖開而得到的截面形狀為四邊形的棒狀體,與由噴射套筒30的驅動裝置(未圖示)驅動的驅動機構部48連接。該操作銷46利用驅動機構部48在沿著z軸方向延伸的操作銷引導孔47內滑動移動。另外,如圖5(b)所示,該操作銷46形成有從前端(上端)朝向左斜下方傾斜的傾斜面53,該傾斜面53與滑塊44的傾斜面52面接觸并使滑塊44滑動移動。另外,該操作銷46形成為與滑塊44的頭部51的寬度尺寸(λ)相同的寬度尺寸(λ)(參照圖5(a))。另外,該操作銷46利用驅動機構部48與噴射套筒30單獨另行滑動移動。
滑塊引導孔43沿著x軸方向形成,具有:對滑塊44的桿部50的滑動移動進行引導的桿部引導孔54、以及對滑塊44的頭部51的滑動移動進行引導的頭部引導孔55。而且,滑塊引導孔43的頭部引導孔55在操作銷引導孔47開口。該滑塊引導孔43的桿部引導孔54的用與y-z坐標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剖開而得到的截面形狀為與滑塊44的桿部50的截面形狀相同的四邊形,與滑塊44的桿部50面接觸,使滑塊44沿著x軸方向滑動移動而不改變滑塊44的姿勢。另外,滑塊引導孔43的頭部引導孔55的用與y-z坐標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剖開而得到的截面形狀為與滑塊44的頭部51的截面形狀相同的四邊形,與滑塊44的頭部51面接觸,使滑塊44沿著x軸方向滑動移動而不改變滑塊44的姿勢。其結果是,滑塊引導孔43可以使滑塊44的驅動突起25準確地卡合于外套3的凸緣部21的切口槽26,并且,使滑塊44的前端的傾斜面52與操作銷46的傾斜面53準確地面接觸,使外套3準確地轉動規定角度(θ)。
操作銷引導孔47沿著z軸方向形成,與滑塊引導孔43呈直角地交叉。該操作銷引導孔47的用與x-y坐標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剖開而得到的截面形狀為與操作銷46的截面形狀相同的四邊形,滑塊44的頭部51能夠進入該操作銷引導孔47(參照圖5)。而且,操作銷引導孔47的與滑塊引導孔43相向的壁面56,供由彈簧45施力的滑塊44的頭部51的前端面57觸碰,作為注射待機狀態下的滑塊44的定位面發揮功能(參照圖5)。另外,操作銷引導孔47在注射待機狀態下能夠將操作銷46收容在不與滑塊44接觸的位置。這樣的操作銷引導孔47與操作銷46面接觸,使操作銷46沿著z軸方向滑動移動而不改變操作銷46的姿勢。其結果是,操作銷引導孔47可以使操作銷46的傾斜面53與滑塊44的頭部51的傾斜面52準確地面接觸,使外套3準確地轉動規定角度(θ)。
在第一模具5的合模面5a的與操作銷引導孔47相向的位置,形成有操作銷46的前端側能夠從第二模具6的合模面6a突出的有底狀的操作銷退讓孔58。其結果是,在操作銷引導孔47內滑動移動的操作銷46在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合模的狀態下,使前端進入操作銷退讓孔58,抵抗彈簧45的作用力而將滑塊44推入到滑塊引導孔43內,可以在與滑塊44相向的側面60對滑塊44的頭部51的前端進行定位。由此,操作銷46可以在使外套3從注射待機狀態的位置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了規定角度(θ)的位置對滑塊44進行定位,并且,可以使由彈簧45施力的滑塊44停止。
以上那樣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外套3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同樣地利用旋轉驅動機構42使其轉動。即,如圖3以及圖5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中,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相對于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偏移,型腔寬度(w)的最大值(wmax)以及最小值(wmin)的位置處于將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和澆口13的中心連接的直線(中心線33)上,在這種注射待機狀態下,并且,在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對接而合模的狀態下,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3被注射到型腔7內。此時,被注射到了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型腔寬度(w)為最小值(wmin)的部分朝向型腔寬度(w)為最大值(wmax)的部分均等地流動,在型腔寬度(w)為最大值(wmax)的部分匯合,在該匯合部形成熔接線34(參照圖4)。而且,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被填充到型腔7內的整個區域,在上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喪失流動性之前,使旋轉驅動機構42進行動作,利用旋轉驅動機構42使外套3繞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沿順時針方向轉動規定角度(θ)(參照圖6)。由此,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和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一致,型腔7的型腔寬度(w)沿著中心銷4的周向恒定。這樣,注射成形模具2在從圖5所示的狀態變化到圖6所示的狀態時,外套3的內周面3a和中心銷4的大徑部14的外表面14a變化,型腔7的型腔寬度(w)變動,使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型腔7內強制性地流動。而且,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及其周邊的強化纖維纏繞(參照圖4)。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同樣地進行動作,可以得到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相同的效果。
另外,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注射成形方法由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相同的第一工序至第四工序構成,因此,可以得到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相同的效果。
另外,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與使用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同樣地,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第三實施方式]
圖7至圖8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筒狀件1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圖。其中,圖7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變形例的圖,是表示注射待機狀態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另外,圖8是表示使注射待機狀態下的外套3相對于中心銷4沿順時針方向偏心轉動了規定角度(θ)的情況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另外,圖7(a)是將圖7(b)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沿著a10-a10線剖開地表示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另外,圖7(b)是沿著圖7(a)的a11-a11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剖視圖。另外,圖8(a)是將圖8(b)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沿著a12-a12線剖開地表示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另外,圖8(b)是沿著圖8(a)的a13-a13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剖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型腔7的形狀以及澆口13的位置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不同,其他的基本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相同,因此,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對應的結構部分,標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說明重復的說明。
如圖7至圖8所示,注射成形模具2進行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是圓筒形狀,筒狀件1不具有中空圓板部10(參照圖4以及圖9),因此,未設置有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第二型腔部12,型腔7僅由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第一型腔部11對應的部分構成。另外,中心銷4由相同外徑尺寸形成(僅由大徑部14形成),前端面17觸碰到第一模具5的對接面5a,在圓棒狀的小徑部15被省略這方面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中心銷4不同。而且,澆口13以在型腔7的一端側開口的方式形成于第一模具5。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同樣地構成為,在注射待機狀態下,澆口13配置在型腔寬度(w)為最小值(wmin)的位置處,從澆口13被注射到了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型腔7中的型腔寬度(w)為最大值(wmax)的位置匯合(參照圖3)。
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同樣地,在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相對于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偏移的狀態下(參照圖7(a)、圖3),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對接而合模(參照圖7(b)),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3被注射到型腔7內。此時,在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匯合部形成熔接線34。而且,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被填充到型腔7內的整個區域,在上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喪失流動性之前,使旋轉驅動機構24進行動作,利用旋轉驅動機構24使外套3繞偏心轉動支承部23的中心軸p1沿順時針方向轉動規定角度(θ),使外套3的型腔形成孔18的中心18a與中心銷4的中心軸p2對齊(參照圖8)。由此,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外套3的內周面3a和中心銷4的外周面14a之間的間隔變化,使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型腔7內強制性地流動。其結果是,型腔7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及其周邊的強化纖維纏繞。
根據以上那樣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中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筒狀件1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筒狀件1的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筒狀件1的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使用的注射成形模具2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稍微不同,但是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相同。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可以得到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相同的效果。
圖9是表示利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的圖。另外,圖9(a)是筒狀件1的主視圖、圖9(b)是筒狀件1的側視圖、圖9(c)是沿著圖9(a)的a14-a14線剖開地表示的筒狀件1的剖視圖。
如圖9所示,在筒狀件1的一端側的端面61形成有澆口13的切斷痕跡41。而且,筒狀件1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復雜地纏繞。
這樣的本實施方式的筒狀件1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筒狀件1同樣地,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第四實施方式]
圖10至圖11是表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圖,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旋轉驅動機構24的變形例的圖。其中,圖10是表示注射待機狀態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另外,圖11是表示使注射待機狀態下的外套3相對于中心銷4沿順時針方向偏心轉動了規定角度(θ)的情況下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結構的圖。另外,圖10(a)是將圖10(b)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沿著a15-a15線剖開地表示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另外,圖10(b)是沿著圖10(a)的a16-a16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剖視圖。另外,圖11(a)是將圖11(b)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沿著a17-a17線剖開地表示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另外,圖11(b)是沿著圖11(a)的a18-a18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的剖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將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旋轉驅動機構24替換為第二實施方式的旋轉驅動機構42,用于注射成形與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相同的筒狀件1(圖9所示的筒狀件1)。
使用這樣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與使用第三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同樣地,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第五實施方式]
(筒狀件的注射成形模具)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筒狀件1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圖。該圖12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用于注射成形圖4所示的筒狀件1,在這方面與第一至第二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通用。另外,圖12(a)是省略圖12(c)所示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第一模具103而表示的俯視圖(第二模具104的俯視圖),是表示使外套151的滑塊162的中心162a相對于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偏移規定尺寸(ε)的狀態(注射待機狀態)的圖。另外,圖12(b)是第二模具104的俯視圖,是表示使外套151的滑塊162的中心162a和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一致的狀態的圖。另外,圖12(c)是沿著圖12(a)的a19-a19線剖開地表示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剖視圖。
圖12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在第一模具103和第二模具104的對接面103a、104a側形成有型腔105。型腔105呈制作圖4所示的筒狀件1的形狀,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被填充到該型腔中。如圖4所示,筒狀件1具有圓筒部8和在該圓筒部8的一端側一體地形成的中空圓板部10。而且,制作該筒狀件1的型腔105具有:制作圓筒部8的第一型腔部108、以及位于第一型腔部108的一端側并制作中空圓板部10的第二型腔部110。該型腔105形成于第二模具104,開口端被第一模具103堵塞。
第一模具103形成有在形成于第二模具104的第二型腔部110開口的澆口111(針點澆口)。在圖12(a)中,該澆口111以位于穿過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并且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中心線174上的方式形成于第一模具103。第二模具104具有:位于第一型腔部108的內周面側的中心銷150、以及位于第一型腔部108的外周面側的外套151。而且,中心銷150的外周面制作第一型腔部108的內周面側,外套151的型腔形成孔168的內周面制作第一型腔部108的外周面側。另外,第二模具104具有:第二模具主體部152、重疊地配置于該第二模具主體部152的外套支承模具部153、以及重疊地配置于該外套支承模具部153的外套按壓模具部154。
中心銷150是在內模155的軸部156的前端一體地形成的圓柱狀的部分,與軸部156一同構成內模155。在該中心銷150的前端面157形成有觸碰到第一模具103的對接面103a的圓棒狀的突起158。該突起158一體地形成在中心銷150的前端面157的中央,用于制作筒狀件1的中空圓板部10的中央孔16(參照圖4)。而且,噴射套筒160能夠滑動移動地嵌合在內模155的軸部156的外周。
外套151滑動能夠移動地被收容于第二模具104,沿著與中心銷150的中心軸161正交的平面(第二模具主體部152的表面152a)滑動移動。該外套151具有:筒狀的滑塊162、在該滑塊162的外周側一體地形成并與凸輪163的外周面(凸輪面)164滑動接觸的操作桿165、以及在滑塊162的外周側一體地形成并借助彈簧166的彈性力將操作桿165壓在凸輪163的外周面164上的彈簧承接桿167。
滑塊162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圓孔狀的型腔形成孔168,俯視時的形狀為將圓筒體的兩側切掉那樣的對邊寬度形狀,相對于穿過中心162a并且沿著y軸延伸的中心線170形成為線對稱的形狀(參照圖12(a))。在該滑塊162的寬度方向(沿著x軸的方向)的兩側,形成有沿著y軸方向延伸的滑動面171。而且,該滑塊162被收容在形成于外套支承模具部153以及外套按壓模具部154的外套引導孔172內,滑動面171沿著外套引導孔172的滑動引導面173能夠滑動移動地。在此,外套支承模具部153的外套引導孔172和外套按壓模具部154的外套引導孔172是相同形狀,俯視時的形狀為矩形形狀。而且,外套引導孔172相對于穿過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并且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中心線174形成為線對稱的形狀,并且,相對于穿過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并且沿著y軸方向延伸的中心線170形成為線對稱的形狀。另外,外套引導孔172形成為如下的尺寸:在滑塊162的中心162a(型腔形成孔168的中心)從與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一致的位置滑動移動了規定尺寸(ε)的情況下,與滑塊162不抵接。另外,凸輪163的升程量(ε)以及滑塊162的移動量(ε)根據筒狀件1的圓筒部8的壁厚、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材料的差異等確定最佳的數值。
操作桿165在滑塊162的沿著y軸方向的一端側形成,將沿著y軸方向延伸的圓棒狀的桿主體165a的前端呈球面狀地倒圓角,從而形成有凸輪抵接面165b。該操作桿165能夠滑動移動地嵌合于在外套支承模具部153和外套按壓模具部154的重疊面側形成的第一桿孔175內,前端側突出到在外套支承模具部153和外套按壓模具部154形成的凸輪收容孔176內,凸輪抵接面165b與凸輪163的外周面(凸輪面)164抵接。
彈簧承接桿167在滑塊162的沿著y軸方向的另一端側形成,向與操作桿165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該彈簧承接桿167具有:被插入到彈簧(壓縮線圈彈簧)166的內徑側的空間中的圓棒狀的小徑的彈簧支承桿部167a、以及彈簧166的一端側抵接的圓棒狀的大徑(與彈簧支承桿部167a相比為大徑)的彈簧座部167b。而且,彈簧承接桿167的彈簧座部167b能夠滑動移動地嵌合于在外套支承模具部153和外套按壓模具部154的重疊面側形成的第二桿孔177內。另外,彈簧支承桿部167a的前端側能夠滑動移動地嵌合于在外套支承模具部153和外套按壓模具部154的重疊面側形成的第三桿孔178內。在此,彈簧166被收容于在外套支承模具部153和外套按壓模具部154的重疊面側形成的彈簧收容室180內。另外,彈簧收容室180是內徑尺寸比彈簧座部167b的外徑尺寸以及彈簧166的外徑尺寸大的圓孔狀空間,彈簧166以壓縮的狀態被收容。而且,彈簧166的高度方向的一端側與彈簧座部167b抵接,其高度方向的另一端側與彈簧收容室180的另一端側(第三桿孔178側)的端面180a抵接,從而將操作桿165始終壓在凸輪163的外周面(凸輪面)164上。
凸輪163能夠轉動地被收容于在外套支承模具部153和外套按壓模具部154形成的凸輪收容室176內,凸輪軸181能夠轉動地支承于第二模具主體部152。而且,該凸輪163通過利用旋轉驅動機構135(例如,由步進電機以及多個齒輪構成的旋轉驅動機構)來轉動凸輪軸181,從而可以使外套151沿著y軸方向滑動移動升程量(ε)。其結果是,外套151在滑塊162的中心162a(型腔形成孔168的中心)從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偏移規定尺寸(ε)的位置(圖12(a)所示的位置)和滑塊162的中心162a(型腔形成孔168的中心)與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一致的位置(圖12(b)所示的位置)之間滑動移動。
以上那樣的注射成形模具2在第一模具103和第二模具104對接而合模的狀態下,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11被注射到型腔105內。此時,如圖12(a)所示,外套151被保持在相對于中心銷150偏移規定尺寸(ε)的位置處。另外,此時,在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匯合部產生熔接線34(參照圖4)。在此,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匯合部處于從澆口111的開口位置繞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旋轉了180°的中心線174上的位置。而且,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被填充到型腔105內的整個區域,在上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喪失流動性之前,使旋轉驅動機構135進行動作,在利用旋轉驅動機構135使凸輪163轉動規定角度(180°)時,外套151以推壓彈簧166使其收縮的方式滑動移動直至外套151的滑塊162的中心162a(型腔形成孔168的中心)和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一致為止(參照圖12(b))。由此,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中心銷150的外周面和型腔形成孔18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隔變化,型腔寬度(w)變化,使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型腔105內強制性地流動。其結果是,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及其周邊的強化纖維纏繞(參照圖4)。
此后,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在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固化來制作筒狀件1時,第一模具103和第二模具104被分離(開模),噴射套筒160將型腔105內的筒狀件1向型腔105外推出。由此,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從注射成形模具2的型腔105內被取出。
注射成形模具2在從型腔105內取出筒狀件1后,使旋轉驅動機構135進行動作,在利用旋轉驅動機構135使凸輪163轉動時,由彈簧166壓在凸輪163上的外套151從圖12(b)的位置回到圖12(a)的初始位置(注射待機狀態的位置),準備進行接下來的注射成形。
根據以上那樣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中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筒狀件1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筒狀件1的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筒狀件1的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
(筒狀件的注射成形方法)
以下,說明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筒狀件1的注射成形方法。
如圖12(a)、(c)所示,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第二模具104的外套151(是滑塊162的中心162a并且是型腔形成孔168的中心)以相對于中心銷150(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偏移規定尺寸(ε)的狀態(注射待機狀態)被保持,第一模具103和第二模具104對接而合模。此后,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從澆口111被注射到型腔105內(注射成形的第一工序)。此時,從澆口111被注射到了型腔105內的熔融樹脂在從澆口111在周向上旋轉了180°的位置匯合,在上述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匯合的部分形成熔接線34(參照圖4)。
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被填充到型腔105內的整個區域,在被填充到了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流動性受損之前,利用旋轉驅動機構135使凸輪163轉動規定角度(θ),使外套151從圖12(a)的位置滑動移動到圖12(b)的位置,外套151的滑塊162的中心162a(型腔形成孔168的中心)和中心銷150的中心150a一致(注射成形的第二工序)。此時,根據在外套151和中心銷150之間形成的間隙的變化,使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在型腔105的周向上強制性地流動。其結果是,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的熔接線34及其周邊的纖維取向被打亂,熔接線34及其周邊的強化纖維纏繞,熔接線34難以顯眼。
在注射成形模具2中,在型腔105內的包含強化纖維的熔融樹脂冷卻而固化后,第一模具103和第二模具104被分離(開模)。此時,第二模具104側的型腔105內的筒狀件(注射成形件)1和第一模具103側的澆口111被分離,澆口111的切斷痕跡41形成于筒狀件1的中空圓板部10的外表面(注射成形的第三工序)。
接著,利用噴射套筒160向型腔105外推出型腔105內的筒狀件1。由此,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從型腔105內被取出(注射成形的第四工序)。
根據以上那樣的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方法,注射成形的筒狀件1中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被打亂,筒狀件1的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纏繞,因此,筒狀件1的熔接線34難以顯眼,并且,筒狀件1的形成有熔接線34的部分的強度提高(參照圖4)。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與圖9所示的筒狀件1的形狀相匹配地變更型腔105的形狀,使澆口111在型腔105開口,從而與第三以及第四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同樣地,可以注射成形圖9所示的筒狀件1。
[其他實施方式]
另外,上述各實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模具2的澆口13、111只要能夠打亂熔接線34以及熔接線34附近的強化纖維的取向,并且能夠提高筒狀件1的熔接線34的強度,也可以使在型腔7、105開口的開口位置偏移。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五實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筒狀件1的圓筒部8的壁厚以及中空圓板部10的壁厚均勻的實施方式,但也可以使筒狀件1的圓筒部8的壁厚以及中空圓板部10的壁厚變化。另外,在上述第三至第四實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筒狀件1的壁厚均勻的實施方式,但也可以使筒狀件1的壁厚變化。
附圖標記說明
1筒狀件、2注射成形模具、3、151外套、4、150中心銷、7、105型腔、13、111澆口(針點澆口)、34熔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