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打印設備領域,特別是指一種3D家用打印機。
背景技術:
三維打印即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過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現正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特別是一些高價值應用(比如髖關節或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3D打印機堆疊薄層的形式有多種多樣。3D打印機與傳統打印機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實實在在的原材料,堆疊薄層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用于打印的介質種類多樣;
而隨著3D打印機的普及,很多家庭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3D打印機,而在其中,常用的3D打印機是將粉末微粒被噴撒在鑄模托盤上形成一層極薄的粉末層,熔鑄成指定形狀,然后由噴出的液態粘合劑進行固化;而現有技術中,采用粉末微粒的方式進行打印,在打印的過程中會伴隨有粉末顆粒的產生,但是由于使用環境為室內,如不及時清理,則會造成顆粒進入室內,對人體造成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3D家用打印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打印的過程中會伴隨有粉末顆粒的產生,但是由于使用環境為室內,如不及時清理,則會造成顆粒進入室內,對人體造成影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3D家用打印機,包括:
用于進行整體的支撐,并進行各部件安裝的機箱,設置在使用地;
用于進行打印體成型的打印組,設置在機箱內,并通過連接組與機箱連接;
透風孔,設置在機箱一側,且在透風孔處設置有密封裝置;
用于進行機箱內粉塵收集的吸附裝置,設置在機箱另一側;
旋轉臺,設置在機箱內部。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打印組包括:
第一驅動組,通過連接組與機箱連接;
第二驅動組,活動地設置在第一驅動組上,并可在第一驅動組上進行直線運動;
打印頭,活動地設置在第二驅動組上,并可在第二驅動組上進行直線運動。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一驅動組包括:
第一連接板,與連接組連接,且第一連接板上設置有第一滑道;
第一驅動裝置,設置在第一連接板一端,并與第二驅動組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一驅動組還包括:第一限位開關,設置在第一連接板上。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二驅動組包括:
第二連接板,與第一驅動組連接,且第二連接板上設置有第二滑道;
第二驅動裝置,設置在第二連接板一端,并與打印頭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二驅動組還包括:第二限位開關,設置在第二連接板上。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連接組包括:
驅動電機,設置在機箱頂部;
第一驅動臂,與驅動電機連接;
第二驅動臂,一端套設在第一驅動臂內,且另一端與打印組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密封裝置包括:
若干擋板,通過連接桿活動地設置在機箱上;
開啟電機,設置在機箱上,并與連接桿連接。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在機箱一側開設有透風孔,另一側設置有吸附裝置的方式,在通過打印組進行打印的過程中產生的粉末顆粒在機箱內,通過吸附裝置產生的吸力,并在透風孔使外部空氣進入,將機箱內的粉末顆粒吸入到吸附裝置中,進而避免粉末顆粒等進入到室內,對人體造成影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3D家用打印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俯視打印組后,打印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機箱;2、打印組;21、第一驅動組;211、第一連接板;212、第一驅動裝置;213、第一限位開關;22、第二驅動組;221、第二連接板;222、第二驅動裝置;223、第二限位開關;23、打印頭;3、連接組;31、驅動電機;32、第一驅動臂;33、第二驅動臂;4、透風孔;5、吸附裝置;6、旋轉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3D家用打印機,包括:
打印組2設置在機箱1內,且通過連接組3與機箱1頂部連接,如圖1,打印組2別連接組3吊裝在機箱1底部,其中,
打印組2包第一驅動組21、第二驅動組22和打印頭23,該第一驅動組21通過連接組3與機箱1連接;第二驅動組22活動地設置在第一驅動組21上,并可在第一驅動組21上進行直線運動;打印頭23活動地設置在第二驅動組22上,并可在第二驅動組22上進行直線運動;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連接組3,能夠調整打印組2在機箱1內軸向上的位置,且在本說實用新型中,連接組3包括驅動電機31、第一驅動臂32和第二驅動臂33,該驅動電機31設置在機箱1頂部;第一驅動臂32與驅動電機31連接;第二驅動臂33一端套設在第一驅動臂32內,且另一端與打印組2連接;這樣在工作的過程中通過驅動電機31調整第二驅動臂33在第一驅動臂32內的長度,進而調整打印組2在機箱1內軸向上的位置;
其中,
第一驅動組21包括第一連接板211和第一驅動裝置212,該第一連接板211與連接組3連接,且第一連接板211上設置有第一滑道;第一驅動裝置212設置在第一連接板211一端,并與第二驅動組22連接;
第二驅動組22包括第二連接板221和第二驅動裝置222,該第二連接板221與第一驅動組21連接,且第二連接板221上設置有第二滑道;第二驅動裝置222設置在第二連接板221一端,并與打印頭23連接;
這樣通過第一驅動裝置212能夠調整第二連接板221在第一連接板211在第一滑道上的位置,而通過第二驅動裝置222調整打印頭23在第二連接板221在第二滑道上的位置;這樣便能夠調整打印頭23在徑向平面內的位置,進而能夠更好的通過打印頭23進行打印體的成型,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打印頭23是與外部的粉末輸送裝置連通,這樣通過外部的粉末輸送裝置向打印頭23輸送粉末,進行打印體的成型;
透風孔4設置在機箱1一側,且在透風孔4處設置有密封裝置;吸附裝置5設置在機箱1另一側;這樣當通過打印組2使打印體成型時,會伴隨有粉末產生,而根據設置打印組2完成一次成型后,通過吸附裝置5啟動,此時外部空氣通過透風孔4進入,在吸附裝置5的作用下,外部空氣與機箱1內的粉塵被吸附裝置5吸取,進而避免機箱1內的粉塵進入到使用環境中;
為避免外部的空氣在打印體成型時進入到機箱1中,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在透風孔4的位置,設置密封裝置,該密封裝置包括若干擋板和開啟電機,該若干擋板通過連接桿活動地設置在機箱1上;開啟電機設置在機箱1上,并與連接桿連接;其中,擋板的數量根據透風孔4的數量設定,這樣在打印體成型過程中,根據需要通過若干擋板進行透風孔4的阻擋,避免空氣進入到機箱1內,而當通過吸附裝置5進行粉塵吸附時,擋板在開啟電機的作用下使若干擋板動作,使若干擋板與透風孔4成平行的狀態,這樣外部空氣便可通過透風孔4進入到機箱1內,進而在配合吸附裝置5進行粉塵的吸取;
當然為更好的控制吸附裝置5的開啟,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設置有第一限位開關213和第二限位開關223,該第一限位開關213設置在第一連接板211上;第二限位開關223設置在第二連接板221上;且該第一限位開關213和第二限位開關223分別與吸附裝置5和開啟電機連接,這樣當第二連接板221動作后與第一限位開關213接觸,此時會產生一開啟信號,給到開啟電機和吸附裝置5,該開啟電機工作使透風孔4與機箱1內部連通,這樣吸附裝置5動作,將機箱1內的粉塵進行吸附,當然與此相同的是,當打印頭23動作,與第二限位開關223接觸后同樣會發送開啟信號控制開啟電機和吸附裝置5動作,進而實現將機箱1內的粉塵吸附;這樣便能夠實現,在徑向平面內無論在哪一個位置上均能夠控制吸附裝置5開啟,進而實現對機箱1內的粉塵的吸附;
旋轉臺6設置在機箱1內部;在通過打印組2進行打印體成型時,能夠通過旋轉體與打印組2的配合實現在不同角度進行打印體的成型。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