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假發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擠出機。
背景技術:
假發屬于發制品行業,現在的假發通常都是由高聚物復合纖維絲加工而成,結實、有彈性、抗皺性好、不易褪色、爽滑,并可以保持褶皺和折痕。傳統的納米填料/高聚物復合纖維制備工藝中,普遍將高聚物與納米材料通過擠出機復合后即進行紡絲。高聚物與納米材料的原料為粉料,粉料通過加料斗加入擠出機的筒體,由擠出機內的螺旋葉片進行擠出動作。擠出機處溫度較高,擠出機處的溫度會傳遞給加料斗,長時間工作后致使加料斗下部的溫度過高,引起粉料出現部分熔化粘連的現象,嚴重的時候,會形成大塊粘連物附著在加料斗側壁上的現象,狀如架橋,影響正常加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粉料出現粘連架橋現象的擠出機進口防粘料絕緣冷卻裝置,在運行過程中能夠監控設備運行的溫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擠出機進口防粘料絕緣冷卻裝置包括擠出機的筒體,筒體上設有進料口,其特征在于:進料口通過法蘭結構連接有進料管,進料管頂端向上連接有錐形的進料斗;
進料管上套設有水夾套,水夾套一端底部通過第一管路連接有循環泵,循環泵通過第二管路連接換熱器;
換熱器包括換熱箱,換熱箱內沿換熱箱的長度方向設有內管,內管外表面均勻間隔設有若干換熱盤片;內管的進水端連接有第三管路,第三管路連接水夾套的頂部;內管的出水端連接所述第二管路;
換熱箱的一端頂部通過第四管路連接有換熱用氣泵,換熱用氣泵的進氣管的頂部與大氣相通;換熱箱另一端底部連接有第五管路,第五管路的末端與大氣相通;換熱用氣泵的進氣管的頂部高于第五管路的末端且兩者高差大于等于3米,所述水夾套上設有溫度表。
所述換熱盤片上均勻分布有多個換熱孔。
水夾套上設有溫度表,便于操作人員監控水夾套內的水溫,并根據水夾套內的水溫來調節循環泵和換熱用氣泵的工作狀況,在溫度過高時能夠及時采取維護動作。
換熱用氣泵的進氣管的頂部高于第五管路的末端且兩者高差大于等于3米;從而保證不會出現氣流短路現象,防止換熱用氣泵將從第五管路流出的溫度較高的氣體重新吸入,進而使循環水的溫度升高。
工作時,開啟換熱用氣泵和循環泵,循環泵驅動循環水在水夾套和換熱箱之間循環流動,從而使循環水將進料管的熱量帶走,并通過換熱箱傳遞給空氣。
換熱孔的設置,既降低了換熱盤片對氣流的阻力、有利于氣流在換熱箱內的流動,又加快了氣流與換熱盤片之間的換熱速度,加快冷卻內管中的循環水。
換熱用氣泵和循環泵不停地運行,循環水和氣流就不斷地將進料管處的熱量帶走,從而防止進料管溫度過高,避免進料管和進料斗處的粉料因受熱而粘連、架橋。
總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確保粉料出現粘連架橋現象,保障擠出機的正常運行,提高了擠出效率。在運行過程中能夠監控設備運行的溫度,在溫度過高時能夠及時采取維護動作,確保設備運行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進料斗處水夾套與換熱器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2箭頭所示方向為該處的流體流動的方向。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擠出機進口防粘料絕緣冷卻裝置包括擠出機的筒體1,筒體1上設有進料口2,進料口2通過法蘭結構3連接有進料管4,進料管4頂端向上連接有錐形的進料斗6;
進料管4上套設有水夾套7,水夾套7一端底部通過第一管路8連接有循環泵9,循環泵9通過第二管路10連接換熱器;
換熱器包括換熱箱11,換熱箱11內沿換熱箱11的長度方向設有內管12,內管12外表面均勻間隔設有若干換熱盤片13;內管12的進水端連接有第三管路14,第三管路14連接水夾套7的頂部;內管12的出水端連接所述第二管路10;
換熱箱11的一端頂部通過第四管路15連接有換熱用氣泵16,換熱用氣泵16的進氣管的頂部與大氣相通;換熱箱11另一端底部連接有第五管路17,第五管路17的末端與大氣相通;換熱用氣泵16的進氣管的頂部高于第五管路17的末端且兩者高差大于等于3米;從而保證不會出現氣流短路現象,防止換熱用氣泵16將從第五管路17流出的溫度較高的氣體重新吸入,進而使循環水的溫度升高。
所述換熱盤片13上均勻分布有多個換熱孔21。
換熱孔21的設置,既降低了換熱盤片13對氣流的阻力、有利于氣流在換熱箱11內的流動,又加快了氣流與換熱盤片13之間的換熱速度,加快冷卻內管12中的循環水。
所述水夾套7上設有溫度表31,便于操作人員根據水夾套內的水溫來調節循環泵和換熱用氣泵的工作狀況,并在溫度過高時及時采取維護動作。
工作時,開啟換熱用氣泵16和循環泵9,循環泵9驅動循環水在水夾套7和換熱箱11之間循環流動,從而使循環水將進料管4的熱量帶走,并通過換熱箱11傳遞給空氣。
換熱用氣泵16和循環泵9不停地運行,循環水和氣流就不斷地將進料管4處的熱量帶走,從而防止進料管4溫度過高,避免進料管4和進料斗6處的粉料因受熱而粘連、架橋。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