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是一種能夠控制開模順序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附圖1和附圖2所示是一種結構較為復雜的零件,其包括一個主體1a,主體1a頂端連接一個彎折部2a,主體1a的中間設有一通孔11a,主體1a的下端設有下凹槽12a,彎折部2a的中間設有凹孔21a,彎折部2a上端設有上凹槽22a。這種零件在設計注塑模具時需要較多的鑲針、滑塊、斜頂、鑲件等,活動部件多,模具各構件的分離順序要求較為復雜,開模難度大,容易造成開模順序混亂,影響注塑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良品率。而傳統的注塑模具的開模主要由注塑機帶動控制,開模順序較為簡單,難于生產如附圖1所示較為復雜的塑膠零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控制開模順序的注塑模具,其能按設定順序控制模具各構件分離,確保在活動部件較多情況下能可靠開模,以能夠注塑結構較為復雜的塑膠零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能夠控制開模順序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后模,前模包括通過多根第一導柱依次連接在一起的前模安裝板、脫料板和前模框;后模包括后模安裝板,后模安裝板固連一后模座,后模座遠離后模安裝板一側通過多根第二導柱依次連接分型板和后模框;前模框內設有前模板,后模框內設有后模板,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間對應設有塑膠零件的成型型腔,前模安裝板外側面設有注膠口,注膠口通過注膠流道連通所述成型型腔;
前模安裝板、脫料板和前模框之間穿設有至少一根兩端帶有限位頭部的限位柱,限位柱固連脫料板,前模安裝板上設有第一階梯孔與限位柱一端限位頭部相配合以限制前模安裝板與脫料板的分開距離,前模框設有第二階梯孔與限位柱另一端限位頭部相配合以限制前模框與脫料板的分開距離;
后模座與分型板之間設有至少一套第一模扣,后模座、分型板與后模框之間設有至少一套第二模扣,后模座、后模框和前模框之間設有至少一套第三模扣;
開模時,注塑機帶動前模安裝板和后模安裝板分離使得脫料板與前模安裝板和前模框相互分離到位后觸發第一模扣解除鎖定,第一模扣解除鎖定使得后模座與分型板能夠分離,后模座與分型板分離到位后解除第二模扣的鎖定,使得分型板能與后模框相分離,第三模扣先限定后模框和前模框分離一段設定距離,然后隨著注塑機帶動前模安裝板和后模安裝板繼續分離第三模扣完全解除鎖定使得前模與后模能夠完全脫開。
優選所述第一模扣包括固連在分型板側面的第一限位鉤、固設在后模座側面的第一座體,第一座體上裝有至少一個電磁線圈,第一限位鉤的鉤端插入第一座體,電磁線圈中心裝有第一壓簧和第一限位銷,電磁線圈斷電時第一壓簧帶動第一限位銷卡住第一限位鉤,電磁線圈通電時驅動第一限位銷克服第一壓簧彈力移位并脫離第一限位鉤。
優選所述第二模扣包括固設在分型板一側的第二座體、固連在后模座側面上的第一驅動桿和固連在后模框側面上第二限位鉤,第二座體內裝有一U形限位件,U形限位件與第二座體之間設有第二壓簧,第一驅動桿一端插入第二座體與U形限位件相配合,第二限位鉤的鉤端穿過U形限位件并鉤在U形限位件上,所述后模座與分型板分離到位后,第一驅動桿一端驅動U形限位件克服第二壓簧彈力移位,使得第二限位鉤的鉤端能夠脫離U形限位件。
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驅動桿一端設有第一驅動斜面,所述U形限位件一側設有配合斜面,配合斜面與第一驅動斜面相配合。以方便所述第一驅動桿驅動U形限位件移位。
優選所述第三模扣包括第二驅動桿和第三限位鉤,第二驅動桿固連后模座,第三限位鉤的一端樞接在前模框側面、另一端設有鉤部,后模框側面固定一限位塊,限位塊與第三限位鉤的鉤部相配合以限定后模框和前模框分離一段設定距離,第三限位鉤的鉤部側面設有一銷軸,第二驅動桿設有第二驅動斜面,隨著注塑機帶動前模安裝板和后模安裝板的分離所述第二驅動斜面驅動銷軸并帶動第三限位鉤轉動,使得第三限位鉤的鉤部能夠脫離所述限位塊。
進一步改進,所述前模框側面固設有第三座體,第三限位鉤的一端樞接在第三座體上,第三限位鉤的一端與第三座體之間還設有第三壓簧,第三壓簧能夠驅動第三限位鉤轉動后的復位。
進一步改進,所述后模座通過兩個方形連接塊固連后模安裝板,兩個方形連接塊及后模座和后模安裝板圍成空間里裝有頂針機構,頂針機構包括頂針板和多根頂針,每根頂針一端固連在頂針板上、另一端穿過后模座和分型板處于所述成型型腔邊緣處。通過頂針機構可把注塑完成的塑膠零件頂離模具,實現自動脫模。
進一步改進,所述分型板與后模框之間裝有至少一個第四壓簧,后模框設有多個第三階梯孔,每個第三階梯孔上穿有一根帶有頭部的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一端鎖接在分型板上,第二限位柱的頭部與第三階梯孔相配合限制分型板與后模框的分開距離;這樣方便分型板與后模框分離,又能限制分型板與后模框分開距離;
所述后模框上設有多個第一導向孔,每個第一導向孔與一根第一導柱相配合,所述前模框上設有多個第二導向孔,每個第二導向孔與一根第二導柱相配合。
進一步,所述前模安裝板上固連有第一前鑲針,第一前鑲針穿過脫料板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前模板上固設有第二前鑲針和前模斜頂,第二前鑲針和前模斜頂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
后模座上固連有后鑲針,后鑲針穿過分型板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分型板上固設有后模鑲件,后模鑲件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后模鑲件的中間設有通孔讓后鑲針穿過。以使模具能夠成型結構較為復雜的塑膠零件。
再進一步,所述后模板上裝有至少兩個相向設置的L形滑塊,每個L形滑塊一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所述后模鑲件兩側設有兩個驅動凸起,兩個驅動凸起呈八字形分布,兩個L形滑塊相向一側設有導槽,后模鑲件兩側的兩個驅動凸起與兩個L形滑塊的導槽相配合帶動兩個L形滑塊相向移動。通過L形滑塊還能在塑膠零件的一端成型較為復雜的凹槽。
本發明通過多根兩端帶有限位頭部的限位柱可以限制脫料板與前模安裝板和前模框的分開距離;通過第一模扣、第二模扣和第三模扣的作用可以較好控制模具各構件的分開順序,能按設定順序控制模具各構件分離,確保在活動部件較多情況下能可靠開模,以能夠注塑結構較為復雜的塑膠零件。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主體帶彎折部的塑膠零件立體圖;
圖2是圖1的仰視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立體圖;
圖4是圖3隱藏第二座體及第三限位鉤立體圖;
圖5是圖4的B處放大圖;
圖6是第一模扣主視圖;
圖7是前模立體圖;
圖8是后模立體圖;
圖9是圖3的A向視圖;
圖10是圖8的C-C剖視圖;
圖11是圖8的D-D剖視圖;
圖12是第一前鑲針、第二前鑲針、前模斜頂、后鑲針、后模鑲件、L形滑塊及頂針的相對位置立體圖;
圖13是圖12隱藏后模鑲件立體圖;
圖14是后模鑲件立體圖;
圖15是L形滑塊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至圖15所示,一種能夠控制開模順序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100、后模200,前模100包括通過四根第一導柱1依次連接在一起的前模安裝板2、脫料板3和前模框4;后模200包括后模安裝板5,后模安裝板5固連一后模座6,后模座6通過兩個方形連接塊61固連后模安裝板5,后模座6遠離后模安裝板5一側通過四根第二導柱7依次連接分型板8和后模框9;前模框4內設有前模板41,后模框9內設有后模板91,前模板41和后模板91之間對應設有四個塑膠零件的成型型腔300,可以同時注塑四個塑膠零件,前模安裝板2外側面設有注膠口21,注膠口21通過注膠流道連通四個所述成型型腔300。
進一步結合圖9至圖10,前模安裝板2、脫料板3和前模框4之間穿設有四根兩端帶有限位頭部的限位柱10,限位柱10固連脫料板3,前模安裝板2上設有第一階梯孔22與限位柱10一端限位頭部相配合以限制前模安裝板2與脫料板3的分開距離,前模框4設有第二階梯孔42與限位柱10另一端限位頭部相配合以限制前模框4與脫料板3的分開距離;每根限位柱10包括第一限位釘101、第二限位釘102和T形套103,第一限位釘101穿過T形套103然后插入所述第一階梯孔22并穿過脫料板3與插入所述第二階梯孔42的第二限位釘102一端相鎖接,第一限位釘101、第二限位釘102和T形套103固連在一起,T形套103一端頂在脫料板3上。
后模座6與分型板8之間設有兩套第一模扣11,后模座6、分型板8與后模框9之間設有兩套第二模扣12,后模座6、后模框9和前模框4之間設有兩套第三模扣13;
進一步結合圖3、圖6所示,所述第一模扣11包括固連在分型板8側面的第一限位鉤111、固設在后模座6側面的第一座體112,第一座體112上裝有兩個電磁線圈113,第一限位鉤111的鉤端插入第一座體112,每個電磁線圈113中心裝有第一壓簧114和第一限位銷115,電磁線圈113斷電時第一壓簧114帶動第一限位銷115卡住第一限位鉤111,使第一模扣11鎖定,電磁線圈113通電時驅動第一限位銷115克服第一壓簧114彈力移位并脫離第一限位鉤111,解除第一模扣11鎖定。
進一步結合圖3、圖4、圖5所示,所述第二模扣12包括固設在分型板8一側的第二座體121、固連在后模座6側面上的第一驅動桿122和固連在后模框9側面上第二限位鉤123,第二座體121內裝有一U形限位件124,U形限位件124與第二座體121之間設有第二壓簧125,第一驅動桿122一端插入第二座體121與U形限位件124相配合,第二限位鉤123的鉤端穿過U形限位件124并鉤在U形限位件124上,使第二模扣12鎖定;所述后模座6與分型板8分離到位后,第一驅動桿122一端驅動U形限位件124克服第二壓簧125彈力移位,使得第二限位鉤123的鉤端能夠脫離U形限位件124,解除第二模扣12鎖定;
進一步,所述第一驅動桿122一端設有第一驅動斜面1221,所述U形限位件124一側設有配合斜面1241,配合斜面1241與第一驅動斜面1221相配合,這樣更方便第一驅動桿122驅動U形限位件124移位,以更可靠解除第二模扣12的鎖定。
進一步結合圖3、圖4所示,所述第三模扣13包括第二驅動桿131和第三限位鉤132,第二驅動桿131固連后模座6,第三限位鉤132的一端樞接在前模框4側面、另一端設有鉤部1321,后模框9側面固定一限位塊133,限位塊133與第三限位鉤132的鉤部1321相配合以限定后模框9和前模框4分離一段設定距離,第三限位鉤132的鉤部1321側面設有一銷軸134,第二驅動桿131設有第二驅動斜面1311,隨著注塑機帶動前模安裝板2和后模安裝板5的分離所述第二驅動斜面1311驅動銷軸134并帶動第三限位鉤132轉動,使得第三限位鉤132的鉤部1321能夠脫離所述限位塊133,以解除第三模扣13的鎖定,使得前模100和后模200能夠完全分離,以便于注塑后的塑膠零件脫離模具。
進一步,所述前模框4側面固設有第三座體135,第三限位鉤132的一端樞接在第三座體135上,第三限位鉤132的一端與第三座體135之間還設有第三壓簧136,第三壓簧136能夠驅動第三限位鉤132轉動后的復位。
開模時,注塑機帶動前模安裝板2和后模安裝板5分離使得脫料板3與前模安裝板2和前模框4相互分離到位后觸發第一模扣11解除鎖定,第一模扣11解除鎖定使得后模座6與分型板8能夠分離,后模座6與分型板8分離到位后解除第二模扣12的鎖定,使得分型板8能與后模框9相分離,第三模扣13先限定后模框9和前模框4分離一段設定距離,然后隨著注塑機帶動前模安裝板2和后模安裝板5繼續分離第三模扣13完全解除鎖定使得前模100與后模200能夠完全脫開。
所述分型板8與后模框9之間裝有兩個第四壓簧14,后模框9設有四個第三階梯孔92,每個第三階梯孔92上穿有一根帶有頭部的第二限位柱15,第二限位柱15一端鎖接在分型板8上,第二限位柱15的頭部與第三階梯孔92相配合限制分型板8與后模框9的分開距離;
所述后模框9上設有四個第一導向孔93,每個第一導向孔93與一根第一導柱1相配合,所述前模框4上設有四個第二導向孔43,每個第二導向孔43與一根第二導柱7相配合。
所述兩個方形連接塊61及后模座6和后模安裝板5圍成空間里裝有頂針機構400,頂針機構400包括頂針板401和四根頂針402,每根頂針402一端固連在頂針板401上、另一端穿過后模座6和分型板8處于所述成型型腔300邊緣處;頂針板401由前板4011和后板4012固連而成,以方便安裝頂針402;后模安裝板5上設有讓位通孔51,以便注塑機的頂柱能夠通過讓位通孔51驅動頂針板401移動。
進一步結合圖11至圖15所示,所述前模安裝板2上固連有第一前鑲針16,第一前鑲針16穿過脫料板3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300,前模板41上固設有第二前鑲針17和前模斜頂18,第二前鑲針17和前模斜頂18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300;
后模座6上固連有四組后鑲針19,每組后鑲針19有兩根,每根后鑲針19穿過分型板8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300;分型板8上固設有四個后模鑲件20,每個后模鑲件20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300,每個后模鑲件20的中間設有兩個第一通孔201讓兩根后鑲針19穿過。
所述后模板91上裝有四組L形滑塊30,每組L形滑塊30有兩個且相向設置,每個L形滑塊30一端伸入所述成型型腔300,每個所述后模鑲件20兩側設有兩個驅動凸起202,兩個驅動凸起202呈八字形分布,兩個L形滑塊30相向一側設有導槽301,每個后模鑲件20兩側的兩個驅動凸起202與兩個L形滑塊30的導槽301相配合帶動兩個L形滑塊30相向移動。后模鑲件20的中間還設有第二通孔203,所述頂針402插入通孔203。
本實施例使用時,前模100與后模200合模,注塑機通過前模安裝板2外側面的注膠口21注入膠料,膠料經注膠流道進入四個所述成型型腔300,同時注塑成型四個如附圖1所示的塑膠零件。
開模時,其開模順序為:注塑機通過帶動前模安裝板2和后模安裝板5相互分離來帶動前模100與后模200相互開模,首先,在四根限位柱10與第一階梯孔22和所述第二階梯孔42相互配合下,前模安裝板2與脫料板3相互分離,脫料板3和前模框4相互分離,使得注膠料頭脫落,第一前鑲針16從成型塑膠零件拔出;接著,在前模安裝板2與脫料板3和前模框4相互分離到位后觸發電磁線圈113通電,電磁線圈113驅動第一限位銷115克服第一壓簧114彈力移位并脫離第一限位鉤111,第一模扣11解除鎖定,使得后模座6與分型板8相互分離,四組后鑲針19就分別從四個成型塑膠零件抽出;再接著,后模座6與分型板8分離到位后,第二模扣12上的第一驅動桿122一端驅動U形限位件124克服第二壓簧125彈力移位,使得第二限位鉤123的鉤端脫離U形限位件124,解除第二模扣12的鎖定,同時在兩個第四壓簧14作用下,分型板8與后模框9相分離,每個后模鑲件20從成型塑膠零件抽出,每個后模鑲件20同時通過兩側的兩個驅動凸起202與兩個L形滑塊30的導槽301相配合帶動兩個L形滑塊30相向移動靠近,兩個L形滑塊30的一端也脫離成型塑膠零件;再接著,由于限位塊133與第三限位鉤132的鉤部1321相配合限位先使后模框9和前模框4分離一段設定距離,使得前模斜頂18從成型塑膠零件彈出;再接著隨著注塑機帶動前模安裝板2和后模安裝板5繼續分離,第二驅動桿131的第二驅動斜面1311驅動銷軸134并帶動第三限位鉤132轉動,使得第三限位鉤132的鉤部1321能夠脫離所述限位塊133,以解除第三模扣13的鎖定,使得前模100和后模200能夠完全分離;前模100完全脫離成型塑膠零件,最后注塑機的頂柱通過讓位通孔51驅動頂針板401移動,頂針板401帶動頂針402把成型的塑膠零件頂離后模200,完成一個注塑循環。
以上僅是本發明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按權利要求作等同的改變都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