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注塑件的固定、連接都少不了螺釘,因而在產品設計上就有了螺絲柱。在注塑件上一般螺絲柱的設計采用鑲針結構,簡單、方便。但由于鑲針二次加工料位有切削應力,且根部轉角加劇應力集中,在實際生產中受注塑壓力和產品頂出的剪切力影響,斷裂風險非常高甚至壓壞模具,而鑲針在模具內部,要下機拆模才能更換,嚴重影響正常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種模具結構。
有鑒于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提出了一種模具結構,用于螺絲柱的注塑成型,螺絲柱包括內孔和導向角,模具結構包括:第一鑲件,用于成型內孔;及第二鑲件,用于成型導向角,第二鑲件設置有通孔;第二鑲件通過通孔套設在第一鑲件外部。
本發明提供的模具結構,在螺絲柱成型上采用雙鑲件結構,第一鑲件和第二鑲件分別用于成型螺絲柱的內孔和導向角,并將第二鑲件通過通孔套設在第一鑲件外部,這樣第一鑲件和第二鑲件都只要很小加工量就可以成型產品螺絲柱,取消了應力集中的轉角,減小鑲件二次加工應力,保證了鑲件的強度和剛度,從而降低斷裂的風險,滿足了模具的穩定和安全的要求。
具體而言,在相關技術中螺絲柱成型采用單支鑲針,加工量大,并且在內孔與導向角連接的部位直徑相差較大,形成轉角,存在應力集中,鑲針有較大的二次加工應力,容易造成斷裂,損傷模具,不但影響注塑件的加工,還需更換鑲針,耽誤工時,產生經濟損失。本發明提供的模具結構采用雙鑲件,可以解決相關技術中的問題,降低了斷裂風險,滿足了模具的穩定和安全的要求,提高了注塑件的加工質量、加工效率和經濟效益。
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的模具結構,還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鑲件包括內孔成型段,及與內孔成型段相連的第一套接段;其中,內孔成型段用于內孔的成型,第一套接段與第二鑲件相適配,第二鑲件套設在第一套接段外部。
在該技術方案中,將第一鑲件分為相連的內孔成型段和第一套接段,內孔成型段可用于成型螺絲柱的內孔,第一套接段可用于套接第二鑲件,只需將第一鑲件的直徑加工到與螺絲柱的內孔相適配的程度,從而減小了第一鑲件的整體加工量,并且內孔成型段和第一套接段連接處不存在應力集中的轉角,可減小二次加工應力,降低了第一鑲件的斷裂風險,滿足了模具的穩定和安全的要求。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內孔成型段包括第一成型段,和與第一成型段相連的第二成型段;其中,第一成型段與第一套接段相連,第二成型段具有拔模斜度。
在該技術方案中,內孔成型段用于加工螺絲柱的內孔,需設置拔模斜度以適應加工,便于拔模,但第一鑲件在注塑成型過程中會受注塑剪切力的作用以及產品頂出不平衡產生的剪切力作用,為此設置了不具有拔模斜度的第一成型段,即在內孔成型段的根部起一定距離再出斜度,使得第一鑲件的強度和剛度破壞很小,大大降低了注塑成型過程中第一鑲件斷裂的風險,保證了模具結構的穩定生產。在內孔成型段的加工方面,只需在第二成型段加工出一定的拔模斜度即可,加工量仍然很小。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二成型段的拔模斜度α的取值范圍為0.5°≤α≤3°;第一成型段的長度L的取值范圍為0.1mm≤L≤1.0mm。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拔模斜度α的取值范圍設為0.5°≤α≤3°,可以滿足日常生產需要;同時,將第一成型段的長度L的取值范圍設為0.1mm≤L≤1.0mm,既可以減小第一鑲件的強度和剛度破壞,又能保證產品頂出時順利拔模。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二成型段的拔模斜度α為1°;第一成型段的長度L為0.5mm。
在該技術方案中,具體地,將第一鑲件的第一成型段取0.5mm,第二成型段的拔模斜度α取1°,即在內孔成型段的根部起0.5mm再出斜度1°,對第一鑲件的強度和剛性破壞很小,大大降低內鑲針斷裂的風險,保證了模具結構的穩定生產。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二鑲件包括導向角成型段,和與導向角成型段相連接的第二套接段;其中,導向角成型段用于導向角的成型。
在該技術方案中,導向角成型段用于螺絲柱的導向角成型,其形狀與導向角相適配,長度較短;通過第二套接段將第二鑲件套設在第一鑲件的第一套接段外部,同時導向角成型段也套設在第一套接段外部,導向角成型段的端頭與第一套接段和內孔成型段的連接面處于同一平面,使得導向角成型段與內孔成型段相配合,共同完成螺絲柱的成型。第二鑲件只需加工出通孔和長度較短的導向角成型段,加工量小,且不存在應力集中,降低了第二鑲件的斷裂風險,滿足了模具的穩定和安全的要求。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導向角成型段的端頭橫截面面積小于第二套接段的橫截面面積;導向角成型段端頭的外壁與導向角成型段端頭內壁直接的距離為D。
在該技術方案中,導向角成型段需與導向角相適配,因而導向角成型段的端頭橫截面面積小于第二套接段的橫截面面積,進一步地,導向角成型段與第二套接段相連的一端的橫截面積小于或等于第二套接段的橫截面面積。通過在導向角成型段端頭的外壁與內壁間設置距離D,而不直接相連,可以減少第二鑲件的加工切削量,同時使第二鑲件的強度有保證,更不影響螺絲柱的導向角成型,保證了模具穩定生產。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距離D的取值范圍為0≤D≤0.6mm。
在該技術方案中,導向角成型段端頭的外壁與導向角成型段端頭內壁直接的距離D的取值范圍設為0≤D≤0.6mm,可以滿足第二鑲件的強度要求,同時不影響導向角的成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距離D為0.2mm。
在該技術方案中,具體地,將導向角成型段端頭的外壁與導向角成型段端頭內壁直接的距離D取0.2mm,即在導向角成型段的端頭做0.2mm的平位再做斜度,加工量少且強度有保證,更不影響螺絲柱的導向角成型,保證了模具穩定生產。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鑲件與第二鑲件均為T型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第一鑲件與第二鑲件設置為T型結構,可以使第一鑲件和第二鑲件在與模具相連的非成型端形成定位結構,有助于第一鑲件和第二鑲件的相對位置限定及其在模具上的固定,保證了注塑件的注塑質量。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鑲件與第二鑲件的裝配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注塑成型段的螺絲柱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鑲件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二鑲件的剖視圖。
其中,圖1至圖4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螺絲柱,12內孔,14導向角,2模具結構,22第一鑲件,222內孔成型段,2222第一成型段,2224第二成型段,224第一套接段,24第二鑲件,240通孔,242導向角成型段,244第二套接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圖1至圖4描述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所述模具結構2。
如圖1、2和4所示,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模具結構2,用于螺絲柱1的注塑成型,螺絲柱1包括內孔12和導向角14,模具結構2包括:第一鑲件22,用于成型內孔12;及第二鑲件24,用于成型導向角14,第二鑲件24設置有通孔240;第二鑲件24通過通孔240套設在第一鑲件22外部。
本發明提供的模具結構2,在螺絲柱1成型上采用雙鑲件結構,第一鑲件22和第二鑲件24分別用于成型螺絲柱1的內孔12和導向角14,并將第二鑲件24通過通孔240套設在第一鑲件22外部,這樣第一鑲件22和第二鑲件24都只要很小加工量就可以成型產品螺絲柱1,取消了應力集中的轉角,減小鑲件二次加工應力,保證了鑲件的強度和剛度,從而降低斷裂的風險,滿足了模具的穩定和安全的要求。
在相關技術中,螺絲柱1成型采用單支鑲針,加工量大,并且在內孔12與導向角14連接的部位直徑相差較大,形成轉角,存在應力集中,鑲針有較大的二次加工應力,容易造成斷裂,損傷模具,不但影響注塑件的加工,還需更換鑲針,耽誤工時,產生經濟損失。本申請提供的模具結構2采用雙鑲件,可以解決相關技術中的問題,降低了斷裂風險,滿足了模具的穩定和安全的要求,提高了注塑件的加工質量、加工效率和經濟效益。
如圖3所示,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一鑲件22包括內孔成型段222,及與內孔成型段222相連的第一套接段224;其中,內孔成型段222用于內孔12的成型,第一套接段224與第二鑲件24相適配,第二鑲件24套設在第一套接段224外部。
在該實施例中,將第一鑲件22分為相連的內孔成型段222和第一套接段224,內孔成型段222可用于成型螺絲柱1的內孔12,第一套接段224可用于套接第二鑲件24,只需將第一鑲件22的直徑加工到與螺絲柱1的內孔12相適配的程度,從而減小了第一鑲件22的整體加工量,并且內孔成型段222和第一套接段224連接處不存在應力集中的轉角,可減小二次加工應力,降低了第一鑲件22的斷裂風險,滿足了模具的穩定和安全的要求。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內孔成型段222包括第一成型段2222,和與第一成型段2222相連的第二成型段2224;其中,第一成型段2222與第一套接段224相連,第二成型段2224具有拔模斜度。
在該實施例中,內孔成型段222用于加工螺絲柱1的內孔12,需設置拔模斜度以適應加工,便于拔模,但第一鑲件22在注塑成型過程中會受注塑剪切力的作用以及產品頂出不平衡產生的剪切力作用,為此設置了不具有拔模斜度的第一成型段2222,即在內孔成型段222的根部起一定距離再出斜度,使得第一鑲件22的強度和剛度破壞很小,大大降低了注塑成型過程中第一鑲件22斷裂的風險,保證了模具結構2的穩定生產。在內孔成型段222的加工方面,只需在第二成型段2224加工出一定的拔模斜度即可,加工量仍然很小。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二成型段2224的拔模斜度α的取值范圍為0.5°≤α≤3°;第一成型段2222的長度L的取值范圍為0.1mm≤L≤1.0mm。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將拔模斜度α的取值范圍設為0.5°≤α≤3°,可以滿足日常生產需要;同時,將第一成型段2222的長度L的取值范圍設為0.1mm≤L≤1.0mm,既可以減小第一鑲件22的強度和剛度破壞,又能保證產品頂出時順利拔模。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二成型段2224的拔模斜度α為1°;第一成型段2222的長度L為0.5mm。
在該實施例中,具體地,將第一鑲件22的第一成型段2222取0.5mm,第二成型段2224的拔模斜度α取1°,即在內孔成型段222的根部起0.5mm再出斜度1°,對第一鑲件22的強度和剛性破壞很小,大大降低內鑲針斷裂的風險,保證了模具結構2的穩定生產。
如圖4所示,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二鑲件24包括導向角成型段242,和與導向角成型段242相連接的第二套接段244;其中,導向角成型段242用于導向角14的成型。
在該實施例中,導向角成型段242用于螺絲柱1的導向角14成型,其形狀與導向角14相適配,長度較短;通過第二套接段244將第二鑲件24套設在第一鑲件22的第一套接段224外部,同時導向角成型段242也套設在第一套接段224外部,導向角成型段242的端頭與第一套接段224和內孔成型段222的連接面處于同一平面,使得導向角成型段242與內孔成型段222相配合,共同完成螺絲柱1的成型。第二鑲件24只需加工出通孔240和長度較短的導向角成型段242,加工量小,且不存在應力集中,降低了第二鑲件24的斷裂風險,滿足了模具的穩定和安全的要求。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導向角成型段242的端頭橫截面面積小于第二套接段244的橫截面面積;導向角成型段242端頭的外壁與導向角成型段242端頭內壁直接的距離為D。
在該實施例中,導向角成型段242需與導向角14相適配,因而導向角成型段242的端頭橫截面面積小于第二套接段244的橫截面面積,進一步地,導向角成型段242與第二套接段244相連的一端的橫截面積小于或等于第二套接段244的橫截面面積。通過在導向角成型段242端頭的外壁與內壁間設置距離D,而不直接相連,可以減少第二鑲件24的加工切削量,同時使第二鑲件24的強度有保證,更不影響螺絲柱1的導向角14成型,保證了模具穩定生產。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距離D的取值范圍為0≤D≤0.6mm。
在該實施例中,導向角成型段242端頭的外壁與導向角成型段242端頭內壁直接的距離D的取值范圍設為0≤D≤0.6mm,可以滿足第二鑲件24的強度要求,同時不影響導向角14的成型。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距離D為0.2mm。
在該實施例中,具體地,將導向角成型段242端頭的外壁與導向角成型段242端頭內壁直接的距離D取0.2mm,即在導向角成型段242的端頭做0.2mm的平位再做斜度,加工量少且強度有保證,更不影響螺絲柱1的導向角14成型,保證了模具穩定生產。
如圖1、3和4所示,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一鑲件22與第二鑲件24均為T型結構。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鑲件22與第二鑲件24設置為T型結構,可以使第一鑲件22和第二鑲件24在與模具相連的非成型端形成定位結構,有助于第一鑲件22和第二鑲件24的相對位置限定及其在模具上的固定,保證了注塑件的注塑質量。
綜上,本發明提供的模具結構,采用的第一鑲件和第二鑲件只需少量的加工就可以,減小了加工應力。第一鑲件在注塑成型過程中受注塑剪切力的作用以及產品頂出不平衡產生的剪切力作用,此結構第一鑲件根部起0.5再出斜度,對其本身的強度和剛性破壞很小,大大降低第一鑲件斷裂的風險。第二鑲件頭部做0.2的平位再做斜度,加工量少且強度有保證,更不影響螺絲柱的導向角成型,保證了模具穩定生產。
在本發明中,術語“多個”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相連”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