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將合成樹脂部件彼此熔接而形成的合成樹脂熔接體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將合成樹脂部件彼此熔接而形成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技術。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這樣的例子。
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氣缸蓋罩,其具備矩形平板形狀的擋板和流路形成部件,該流路形成部件從下方與上述擋板抵接(疊置)而形成油路。擋板和流路形成部件在與油路相鄰的熔接部(流路形成部件的抵接面)相互熔接。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結構中,利用激光使熔接部熔化而將擋板和流路形成部件熔接的情況下,具有下述問題,在熔接部產生的熔瘤(weldingburr)突出到可能對性能帶來影響的不希望的位置。具體地說,具有熔瘤突出到油路內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27014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所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合成樹脂熔接體及其制造方法,該合成樹脂熔接體及其制造方法能夠抑制在熔接部產生的熔瘤突出到可能對性能帶來影響的不希望的位置。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如上所述,下面對用于解決該課題的手段進行說明。
即,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具備:第一合成樹脂部件,其具備熔接部,該熔接部形成為凸狀且以其頂部作為熔接面;第二合成樹脂部件,其具備與上述熔接部抵接的被熔接面,通過上述熔接部與上述被熔接面的熔接而與上述第一合成樹脂部件熔接;以及槽部,其沿著上述熔接部的外周面形成。
另外,上述第二合成樹脂部件具備凹狀部,該凹狀部容納上述熔接部,并且將其底面作為上述被熔接面;上述槽部形成于上述凹狀部的內壁與上述熔接部的外壁之間。
另外,上述第二合成樹脂部件為配置于氣缸蓋罩的擋板;上述第一合成樹脂部件為油路形成部件,其具有向與上述熔接部的凸方向相反的一側凹陷而形成的凹部,且通過固定于上述擋板的一面而由上述凹部和上述擋板形成油路。
另外,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具備下述工序: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準備工序,準備對激光具有吸收性的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該部件具備熔接部,該熔接部形成為凸狀且以其頂部作為熔接面;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準備工序,準備對激光具有透過性的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該部件在與上述熔接部對應的位置具備被熔接面;配置工序,按照上述熔接面與上述被熔接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上述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和上述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以及激光熔接工序,從上述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側對上述熔接部照射激光而使上述熔接部熔融,從而利用上述熔接面和上述被熔接面對上述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和上述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進行熔接,得到合成樹脂熔接體,在上述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和/或上述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上形成有凹狀部,從而,在上述配置工序中,在按照上述熔接面與上述被熔接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上述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和上述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時,沿著上述熔接部的外周面形成槽部。
另外,上述凹狀部形成在上述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上,所形成的上述凹狀部在上述配置工序中容納上述熔接部,并且以該凹狀部的底面作為上述被熔接面,對于上述槽部,在上述配置工序中在將上述熔接部容納在上述凹狀部中時,上述凹狀部的內壁與上述熔接部的外壁之間形成上述槽部。
另外,上述熔接部形成得比上述凹狀部的深度高,在上述激光熔接工序中,使上述熔接部熔融直至上述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與上述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抵接為止。
另外,上述槽部的容積大于上述熔接部中在上述激光熔接工序發生熔融的部分的體積。
另外,上述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為配置于氣缸蓋罩的擋板,上述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為油路形成部件,其具有向與上述熔接部的凸方向相反的一側凹陷而形成的凹部,且通過固定于上述擋板的一面而由上述凹部和上述擋板形成油路。
另外,在上述合成樹脂熔接體中,上述擋板和上述油路形成部件在上述槽部和上述油路之間相互抵接。
另外,在上述合成樹脂熔接體中,上述擋板和上述油路形成部件在上述槽部和上述油路形成部件的端部之間相互抵接。
發明效果
作為本發明的效果,可發揮出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中,能夠抑制在熔接部產生的熔瘤突出到可能對性能帶來影響的不希望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中,能夠抑制熔瘤突出到油路內。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中,能夠抑制在熔接部產生的熔瘤突出到可能對性能帶來影響的不希望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中,在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位于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的上方的狀態下進行激光熔接的情況下,能夠抑制熔瘤從槽部流出。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中,能夠控制熔接部的熔融量。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中,能夠將熔瘤全部收進槽部內。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中,能夠抑制熔瘤突出到油路內。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中,能夠更容易地抑制熔瘤突出到油路內。
在本發明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中,能夠抑制熔瘤突出到擋板的外側。
附圖說明
圖1是發動機的氣缸蓋罩內的截面圖,其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擋板和油路形成部件的使用狀態。
圖2是擋板的仰視圖。
圖3是油路形成部件的俯視圖。
圖4是擋板與油路形成部件的熔接體的俯視圖。
圖5是圖4的a-a截面圖。
圖6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擋板與油路形成部件的熔接體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表示激光熔接前的熔接部的狀態的局部截面圖。
圖8是表示激光熔接后的熔接部的狀態的局部截面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擋板和油路形成部件的熔接體的狀態的局部截面圖,(a)表示激光熔接前的熔接部的狀態的局部截面圖、(b)表示激光熔接后的熔接部的狀態的局部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圖中的箭頭u、箭頭d、箭頭f、箭頭b、箭頭l和箭頭r所表示的方向分別定義為上方向、下方向、前方向、后方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來進行說明。
首先使用圖1,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具備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發動機1的構成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發動機1在吸氣側和排氣側分別具備后述的閥動機構30。由于閥動機構30的結構在吸氣側和排氣側大致相同,因而在下文中,為了便于說明,主要對排氣側的結構(圖1所示的左側的結構)進行說明,適當地省略吸氣側的結構(圖1所示的右側的結構)。
發動機1主要具備氣缸蓋10、氣缸蓋罩20、閥動機構30、凸輪蓋40、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
氣缸蓋10和汽缸體(未圖示)一起形成發動機1的主結構體。氣缸蓋10固定于上述汽缸體的上部。氣缸蓋10主要具備氣缸蓋側軸承部11和油道(潤滑油溝)12。
氣缸蓋側軸承部11從下方可旋轉地支承后述的排氣側凸輪軸32a。氣缸蓋側軸承部11在氣缸蓋10的左部形成為在主視圖中上方開放的半圓狀的凹部。
油道12是用于向發動機1的各部分供給潤滑油的油路。所形成的油道12沿前后方向貫通氣缸蓋10的左側壁。
氣缸蓋罩20覆蓋氣缸蓋10的上部。氣缸蓋罩20形成為下側開口的碗狀。氣缸蓋罩20被載置在氣缸蓋10的上部,利用螺栓等適當地固定。在氣缸蓋罩20的內側安裝后述的擋板110,劃分出油分離器室21。油分離器室21對竄缸混合氣(blow-bygas)進行蓄積,并且在進行除油后能夠使其回流到吸氣系統中。
閥動機構30用于在規定的時機開閉發動機1的排氣口(未圖示)。閥動機構30主要具備排氣閥31a和排氣側凸輪軸32a。
排氣閥31a開閉發動機1的排氣口(未圖示)。排氣閥31a配置成使其長度方向朝向大致上下方向。排氣閥31a的下端延伸設置到上述排氣口。排氣閥31a的上下中途部可滑動地插通在氣缸蓋10中。
排氣側凸輪軸32a用于使閥動機構30進行開閉驅動。排氣側凸輪軸32a以其長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狀態被載置于氣缸蓋10的氣缸蓋側軸承部11。排氣側凸輪軸32a具備凸輪33。
凸輪33是以從旋轉中心(排氣側凸輪軸32a的中心)至外周的距離不恒定的板狀形成的部分。凸輪33配置在前后方向上與各汽缸對應的位置。凸輪33配置在排氣閥31a的上方。凸輪33通過繞排氣側凸輪軸32a的軸心旋轉而使排氣閥31a相對于氣缸蓋10在上下方向滑動。
凸輪蓋40固定于氣缸蓋10的上部,在該凸輪蓋40與該氣缸蓋10之間對排氣側凸輪軸32a進行保持。凸輪蓋40形成為長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大致長方體狀。凸輪蓋40主要具備凸輪蓋側軸承部41。
凸輪蓋側軸承部41從上方可旋轉地支承排氣側凸輪軸32a。凸輪蓋側軸承部41在凸輪蓋40的左部形成為在主視圖中下方開放的半圓狀的凹部。凸輪蓋側軸承部41形成在與氣缸蓋10的氣缸蓋側軸承部11對置的位置,與該氣缸蓋側軸承部11一起可轉動地支承排氣側凸輪軸32a。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省略了具體的說明,但在如上述那樣構成的發動機1中,作為吸氣側的結構(圖1所示的右側的結構),具備(吸氣側的)閥動機構30,其用于在規定的時機開閉發動機1的吸氣口(未圖示)。如圖1所示,吸氣側的閥動機構30具備開閉發動機1的吸氣口(未圖示)的吸氣閥31b以及開閉驅動吸氣側的閥動機構30的吸氣側凸輪軸32b。
下面使用圖1至圖5對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圖1、圖2、圖4和圖5所示的擋板110是用于劃分出油分離器室21的部件。擋板110形成為矩形板狀。擋板110被安裝在氣缸蓋罩20的內側。擋板110配置成將長度方向作為前后方向,并且使其板面朝向上下方向。擋板110具備凹狀部111。關于凹狀部111的詳細構成在下文敘述。
圖1和圖3至圖5所示的油路形成部件120是用于構成向規定的潤滑部供給潤滑油的潤滑油供給路徑的部件。油路形成部件120在俯視圖中的外形形成為包圍上述潤滑油供給路徑的周圍的形狀。油路形成部件120形成為其中央部(與上述潤滑油供給路徑對應的部分)向下方突出的板狀(參照圖5)。油路形成部件120被固定在擋板110的下表面。油路形成部件120具備凹部121、導入口122、排出口123和熔接部124。
圖3和圖5所示的凹部121是通過相當于上述潤滑油供給路徑的部分向下方(與后述的熔接部124的凸方向相反的一側)凹陷而形成的。凹部121按照將與規定的潤滑部對應的位置作為終端部的方式進行分支而形成。通過將油路形成部件120固定在擋板110的下表面,凹部121在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之間形成油路130(參照圖5)。換言之,凹部121形成油路130的側壁和底壁。油路130在圖4中由陰影線所示的區域形成為將經規定的油路進行供給的來自油道12的潤滑油供給到規定的潤滑部(例如,凸輪33)。
圖3所示的導入口122為將潤滑油導入到油路130中的部分。導入口122形成為從凹部121的底面向下方延伸、沿上下方向貫通油路形成部件120。導入口122形成在油路形成部件120的左前端部附近。導入口122經規定的油路與油道12連通。
圖3所示的排出口123為將流經油路130的潤滑油排出到規定的潤滑部的部分。排出口123形成為從凹部121的底面向下方延伸、沿上下方向貫通油路形成部件120。排出口123分別形成在凹部121(油路130)的各終端部(與規定的潤滑部對應的位置)。具體地說,排出口123形成在凸輪33的上方。
圖3和圖5所示的熔接部124為油路形成部件120與擋板110熔接的部分。熔接部124呈凸狀地形成在油路形成部件120的上表面。熔接部124在俯視圖中從油路形成部件120的前端附近直到后端附近形成于圖3中由陰影線所示的區域。具體地說,熔接部124形成為在俯視圖中在凹部121的外側沿著該凹部121描繪閉合的軌跡。在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經激光熔接而成為一體的狀態下,熔接部124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長度)與凹狀部111的深度大致相同地形成(參照圖5)。在熔接部124的頂部形成熔接面124a。
圖2和圖5所示的凹狀部111是呈凹槽狀形成在擋板110的下表面的部分。凹狀部111在仰視圖中從擋板110的前端附近直到后端附近形成于圖2中由陰影線所示的區域。具體地說,凹狀部111形成為在仰視圖中在油路130的外側沿著該油路130描繪閉合的軌跡。凹狀部111在仰視圖中的形狀形成為與熔接部124在俯視圖中的形狀大致相同的形狀。凹狀部111在寬度方向的尺寸(在圖5所示的截面圖中為凹狀部11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熔接部124在寬度方向的尺寸(在圖5所示的截面圖中為熔接部124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由此,凹狀部111可容納熔接部124。在凹狀部111的底部形成被熔接面111a。
通過將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上下疊置(貼合)來進行激光熔接,形成熔接體(合成樹脂熔接體)。
下面使用圖6至圖8對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熔接體的制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制造過程中,將擋板110配置于下方、將油路形成部件120配置于上方。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熔接體的制造方法具備擋板準備工序、油路形成部件準備工序、配置工序和激光熔接工序。
在擋板準備工序中,準備擋板110(步驟s101)。擋板110由對激光具有透過性的合成樹脂形成。擋板110只要對所使用的激光(特定波長的激光)顯示出透過性即可,例如可以使用上述激光的透過率為25%以上的擋板。具體地說,作為擋板110的材料,可以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樹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樹脂、聚酰胺樹脂、氯化乙烯樹脂、氟樹脂等。
在油路形成部件準備工序中,準備油路形成部件120(步驟s102)。由于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熔接部124在后面的工序中被激光熔融,因而熔接部124的高度形成得比凹狀部111的深度高。油路形成部件120由對激光具有吸收性的合成樹脂形成。油路形成部件120只要對所使用的激光顯示出吸收性即可,例如可以使用上述激光的透過率為5%以下的部件。具體地說,作為油路形成部件120的材料,可以使用在與上述擋板110中使用的合成樹脂相同的合成樹脂中混合可提高吸收性的炭黑等吸收劑而成的材料。
在配置工序中,配置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步驟s103)。擋板110配置成將形成凹狀部111的面朝向上方。油路形成部件120配置成將形成熔接部124的面朝向下方。油路形成部件120配置在擋板110的上方。油路形成部件120配置成熔接部124被容納在凹狀部111中、熔接部124的熔接面124a與凹狀部111的被熔接面111a抵接。此時,油路形成部件120的下表面(形成熔接部124的面)未與擋板110的上表面(形成凹狀部111的面)抵接,在兩者之間形成空隙(參照圖7)。
通過像這樣配置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沿著熔接部124的外周面形成槽部140。具體地說,槽部140形成在凹狀部111的內周面(內壁)與熔接部124的外周面(外壁)之間。換言之,槽部140為凹狀部111中的除去熔接部124所占的部分以外的空間。
在激光熔接工序中,對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進行激光熔接(步驟s104)。將激光從擋板110的下方朝向熔接部124(熔接面124a)照射。作為激光的光源沒有特別限定,可以使用半導體激光器、yag激光器等。
由于擋板110由對激光具有透過性的合成樹脂形成,因而從擋板110的下方照射的激光幾乎未被擋板110吸收而通過該擋板110。之后,上述激光被由對激光具有吸收性的合成樹脂形成的油路形成部件120所吸收。具體地說,上述激光在熔接面124a附近被熔接部124吸收。
被熔接部124吸收的激光的能量轉換為熱。由此,熔接面124a被加熱。在熔接面124a的溫度上升時,與該熔接面124a抵接的凹狀部111的被熔接面111a附近也通過熱傳遞而被加熱。其結果為,在油路形成部件120和擋板110的接觸部(熔接面124a與被熔接面111a之間)形成熔融層。上述熔融層冷卻而被凝固,從而油路形成部件120和擋板110完成熔接。
激光的照射進行到熔接部124發生熔融、油路形成部件120的下表面與擋板110的上表面抵接為止。其結果為,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在槽部140和油路130之間相互抵接。例如若關注圖8所示的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局部截面的左半部,則在槽部140的右端(凹狀部111的右端)和油路130的左端(凹部121的左端)之間,擋板110的上表面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下表面相互抵接。
另外,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在槽部14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端部之間相互抵接。例如若關注圖8所示的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局部截面的左半部,則在槽部140的左端(凹狀部111的左端)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左側面之間,擋板110的上表面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下表面相互抵接。
此時,熔接部124的熔融部分的一部分從熔接部124的外周面向外側突出,形成熔瘤124b(參照圖8)。槽部140的容積形成為比熔接部124中的由于激光照射而熔融的部分的體積大。由此,熔瘤124b被容納在槽部140內,能夠防止該熔瘤124b突出到油路130內。
另外,若熔瘤124b被夾在油路形成部件120和擋板110的各抵接面之間,則熔接體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增大,進而油路的高度發生變化(增高)。而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通過將熔瘤124b容納在槽部140內,能夠防止熔瘤124b被夾在上述抵接面之間。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通過將熔接部124熔融直至油路形成部件120的下表面與擋板110的上表面抵接為止,而將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熔接。由此容易把握結束激光照射的時機。從而,能夠穩定熔接部124的熔融量,進而能夠使油路的高度總是恒定的,能夠使油路130的截面積總是為目標值。
另外,在擋板110中,對于與油路形成部件120的下表面抵接的部分而言,由于其板厚比形成有凹狀部111的部分厚,因而與該形成有凹狀部111的部分相比不容易透過激光。由此,即使激光的照射范圍變寬或發生偏移,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熔接部124以外的部分(抵接部)也不容易被激光熔融。從而能夠僅集中地熔融油路形成部件120的要熔接的部位。
另外,由于擋板110在凹狀部111以外的部分與油路形成部件120抵接,因而即使在激光熔接工序后熔瘤124b從熔接部124脫落,也能夠抑制所脫落的熔瘤124b突出(排出)到油路130內或擋板110的外側。
另外,由于用于形成槽部140的凹狀部111形成在擋板110上,因而由于激光熔接產生的熔瘤124b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被積存在凹狀部111的底部(被熔接面111a)。由此,在激光熔接工序中直到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抵接之前的期間,能夠抑制熔瘤124b從槽部140流出而被夾在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之間或突出到油路130內。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熔接體(合成樹脂熔接體)具備:油路形成部件120(第一合成樹脂部件),其具備形成為凸狀且以其頂部作為熔接面124a的熔接部124;擋板110(第二合成樹脂部件),其具備與上述熔接部124抵接的被熔接面111a,通過熔接上述熔接部124和上述被熔接面111a而使該擋板110與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熔接;以及槽部140,其沿著上述熔接部124的外周面形成。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能夠抑制在熔接部124產生的熔瘤124b突出到油路130內(可能對性能帶來影響的不希望的位置)。
另外,上述擋板110具備凹狀部111,該凹狀部111容納上述熔接部124,并且將其底面作為上述被熔接面111a,上述槽部140形成在上述凹狀部111的內壁和上述熔接部124的外壁之間。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能夠抑制在熔接部124產生的熔瘤124b突出到油路130內。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熔接體(合成樹脂熔接體)的制造方法具備下述工序:油路形成部件(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準備工序,準備對激光具有吸收性的油路形成部件120(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該部件具備熔接部124,該熔接部124形成為凸狀且以其頂部作為熔接面124a;擋板(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準備工序,準備對激光具有透過性的擋板110(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該部件在與上述熔接部124對應的位置具備被熔接面111a;配置工序,按照上述熔接面124a與上述被熔接面111a抵接的方式配置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和上述擋板110;以及激光熔接工序,從上述擋板110側對熔接部124照射激光而使上述熔接部124熔融,從而利用上述熔接面124a和上述被熔接面111a對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和上述擋板110進行熔接,得到熔接體;在上述擋板110上形成有凹狀部111,從而,在上述配置工序中,在按照上述熔接面124a與上述被熔接面111a抵接的方式配置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和上述擋板110時,沿著上述熔接部124的外周面形成槽部140。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能夠抑制在熔接部124產生的熔瘤124b突出到油路130內(可能對性能帶來影響的不希望的位置)。
另外,上述凹狀部111形成在上述擋板110上,上述凹狀部111形成為在上述配置工序中容納上述熔接部124,并且將該凹狀部111的底面作為上述被熔接面111a,對于上述槽部140,在上述配置工序中在將上述熔接部124容納在上述凹狀部111中時,在上述凹狀部111的內壁與上述熔接部124的外壁之間形成該槽部140。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在油路形成部件120位于擋板110的上方的狀態下進行激光熔接的情況下,能夠抑制熔瘤124b從槽部140流出。
另外,上述熔接部124形成得比上述凹狀部111的深度高,在上述激光熔接工序中,使上述熔接部124熔融直至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與上述擋板110抵接為止。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能夠控制熔接部124的熔融量。
另外,上述槽部140的容積大于上述熔接部124中在上述激光熔接工序發生熔融的部分的體積。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能夠將熔瘤124b全部收進槽部140內。
另外,上述擋板110被配置于氣缸蓋罩20,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具有向與上述熔接部124的凸方向相反的一側凹陷而形成的凹部121,且通過固定于上述擋板110的一面而由上述凹部121和上述擋板110形成油路130。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能夠容易地抑制熔瘤124b突出到油路130內。
另外,在上述熔接體中,上述擋板110和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在上述槽部140和上述油路130之間相互抵接。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能夠更容易地抑制熔瘤124b突出到油路130內。
另外,在上述熔接體中,上述擋板110和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在上述槽部140和上述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端部之間相互抵接。
通過像這樣來構成,能夠抑制熔瘤124b突出到擋板110的外側。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構成,能夠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發明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制造由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形成的合成樹脂熔接體的方法,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可以應用于由對激光具有吸收性的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和對激光具有透過性的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形成的所有合成樹脂熔接體中。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并未特定使用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發動機的形式,本實施方式的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能夠應用于所有形式的發動機中。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凹狀部111形成在擋板110上,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圖9所示在油路形成部件120的下表面沿著熔接部124的外周面形成凹狀部125。由此能夠簡化擋板110的構成。這種情況下,凹狀部125成為槽部140。熔瘤124b被容納在該凹狀部125(槽部140)內。從而,能夠防止熔瘤124b突出到油路130內。
另外,也可以在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這二者中分別形成凹狀部111和凹狀部125。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擋板110在凹狀部111以外的部分與油路形成部件120抵接,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擋板110也可以不在凹狀部111以外的部分與油路形成部件120抵接,或者可以與油路形成部件120部分抵接。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熔接部124的熔接面124a和凹狀部111的被熔接面111a發生熔接,油路130利用該部分被密封。由此,即使擋板110不在凹狀部111以外的部分與油路形成部件120抵接,潤滑油也不會從油路130中漏出。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擋板110整體由對激光具有透過性的合成樹脂形成,油路形成部件120整體由對激光具有吸收性的合成樹脂形成,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中,只要與熔接關聯的部分(熔接部124和凹狀部111)由上述材料構成即可。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進行激光熔接,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作為擋板110和油路形成部件120的熔接方法,除了激光熔接以外,還可以使用超聲波熔接、振動熔接、熱板熔接等。
工業實用性
本發明能夠適用于將合成樹脂部件彼此熔接而形成的合成樹脂熔接體及其制造方法。
符號說明
110擋板(第二合成樹脂部件)(透過側合成樹脂部件)
111凹狀部
111a被熔接面
120油路形成部件(第一合成樹脂部件)(吸收側合成樹脂部件)
121凹部
124熔接部
124a熔接面
125凹狀部
130油路
140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