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油罐回油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滿足安全、環保的要求,油罐脫水都必須安裝自動脫水器,為了保證脫水的連續性,在脫水的過程中,進到脫水器中的油必須自動回到油罐,才能繼續脫水。當儲罐的脫水口為虹吸口時,脫水器中的油無法通過密度差自動上浮回到油罐,必須憑借外力,將脫水器頂部的油抽回油罐。
[0003]專利號為201420553227.4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虹吸式油罐的呼吸式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它是采用水將空氣和油隔開,防止油和空氣直接接觸,避免造成不安全和環境污染。這種方法做成的回油系統,一旦流速過快,會導致油水界面不穩定,油和水混在一起,失去水封的作用,因此只適合于流速慢的場合,不能適應現代生產企業高效率的追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油水界面不穩定,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將油與空氣完全隔離、密封性好的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按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包括油罐、脫水器、連接油罐與脫水器的脫水管道,還包括回油系統,所述回油系統與所述脫水管道通過連接管道連接;所述連接管道與所述脫水管道的連接口設置在所述脫水管道的頂壁上;
[0007]所述回油系統包括緩沖罐、軟膠囊、用于控制所述軟膠囊體積大小的控制裝置,所述軟膠囊設置有充氣腔,所述軟膠囊設置有充氣口,所述緩沖罐將所述軟膠囊密封設置在罐體內,所述緩沖罐上設置有出氣口,所述控制裝置與軟膠囊的充氣腔連接或與所述緩沖罐的出氣口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進氣通道、排氣通道、與軟膠囊的充氣口連接的控制通道、以及用于控制進氣通道或排氣通道開啟或關閉的控制器,所述緩沖罐的出氣口與連接管道連接;
[0009]或者,所述軟膠囊的充氣口與連接管道連接,所述緩沖罐的出氣口與所述控制通道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從脫水通道向回油系統方向導通;
[0011]所述第一單向閥與回油系統之間設置有與油罐連通的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上設置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從所述回油系統向所述油罐方向導通。
[0012]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回油栗、T型閥,所述T型閥包括A接口、B接口和C接P;
[0013]所述回油栗設置在所述緩沖罐與所述脫水管道連接的連接管道上,所述B接口與脫水管道連接,所述A接口與緩沖罐的出氣口連接或者與所述軟膠囊的充氣口連接,所述C接口與回油栗的一端連接,所述回油栗的另一端與所述A接口連通。
[0014]進一步地,所述軟膠囊通過安裝法蘭密封設置在所述緩沖罐內;所述軟膠囊的材質為氟橡膠或丁腈橡膠。
[0015]進一步地,所述進氣通道連接壓縮空氣或氮氣,增加回油系統的壓力。
[0016]一種虹吸式油罐自動回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7]S1、脫水器與油罐通過脫水管道連通,控制裝置增加軟膠囊或緩沖罐內的氣壓,將回油系統中的油排出至油罐;
[0018]S2、排出回油系統內的氣體,脫水器上部的油在油罐自身的壓力作用下經連接管道進入回油系統,油罐底部的水經脫水管道進入脫水器;
[0019]S3、脫水器脫水;
[0020]S4、脫水器中油與水的容積比增加到一定比值,停止脫水;
[0021]S5、重復步驟SI?S4,循環脫水,直至脫水器不能再排出水。
[0022]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I中,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進氣通道、排氣通道、與軟膠囊的充氣口連接的控制通道、以及用于控制進氣通道或排氣通道開啟或關閉的控制器,所述緩沖罐的出氣口與連接管道連接;
[0023]通過進氣通道向所述軟膠囊注入氣體,增加軟膠囊充氣腔內的壓力,排出緩沖罐內的油至油罐,騰空緩中罐;
[0024]通過排氣通道將軟膠囊內的氣體排出,在油罐自身壓力作用下,脫水器上部的油經連接管道進入緩沖罐,油罐底部的水經脫水管道進入脫水器。
[0025]或者,所述軟膠囊的充氣口與連接管道連接,所述緩沖罐的出氣口與所述控制通道連接;
[0026]通過進氣通道向緩沖罐注入氣體,壓縮軟膠囊,排出軟膠囊內的油至油罐;
[0027]通過排氣通道排出緩沖罐內的氣體,軟膠囊外部壓力減小,在油罐自身壓力作用下,脫水器上部的油經連接管道進入軟膠囊,油罐底部的水經脫水管道進入脫水器。
[0028]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從脫水通道向回油系統方向導通;所述第一單向閥與回油系統之間設置有與油罐連通的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上設置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從所述回油系統向所述油罐方向導通;
[0029]在SI中,回油系統中的油經第二單向閥排至油罐;
[0030]在S2中,脫水器上部的油經第一單向閥進入回油系統。
[0031]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回油栗、T型閥,所述T型閥包括A接口、B接口和C接P;
[0032]所述回油栗設置在所述緩沖罐連接管道上,所述B接口與脫水管道連接,所述A接口與緩沖罐的出氣口連接或者與所述軟膠囊的充氣口連接,所述C接口與回油栗的一端連接,所述回油栗的另一端與所述A接口連通;
[0033]所述步驟SI中,增加軟膠囊或緩沖罐內的壓力,通過所述回油栗將緩沖罐內的油抽出,油經回油栗、T型閥的C接口、B接口回流至油罐,軟膠囊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充氣;
[0034]所述步驟S2中,排出回油系統內的氣體,是通過回油栗停止工作,緩沖罐內處于真空狀態,脫水器上部的油經T型閥的B接口、A接口進入緩沖罐,將軟膠囊內的氣體排出。
[003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36](I)本實用新型通過軟膠囊和密封的緩沖罐將油與空氣隔離,利用軟膠囊的變形特性,通過改變軟膠囊內充氣腔的壓力來控制回油系統吸油或將油排出至油罐,而且不受速度的限制,提高了回油的效率,并且安全環保。
[0037](2)軟膠囊采用氟橡膠制成,經久耐用,而且通過緩沖罐限制軟膠囊過度變形,避免損壞,保證了安全,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3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39]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實施例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46]實施例一
[0047]如圖1本實用新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包括油罐1、脫水器2、用于連接油罐I與脫水器2的脫水管道3、回油系統,所述回油系統通過連接管道4與所述脫水管道3連通,所述連接管道4與所述脫水管道3的連接口設置在所述脫水管道3的頂壁上。
[0048]所述回油系統包括緩沖罐5、軟膠囊6、用于控制所述緩沖罐內氣壓增加或降低的控制裝置7,所述軟膠囊6設置有一充氣腔,所述軟膠囊6設置在所述緩沖罐5內,所述緩沖罐5與所述軟膠囊6通過安裝法蘭62密封連接,所述軟膠囊6上設置有充氣口 61,所述緩沖罐5設置有出氣口 51。本實施例中的軟膠囊6采用氟橡膠制成,但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采用氟橡膠,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伸縮性的軟質材料制成。所述緩沖罐5采用不繡鋼制成,但本實用新型的緩沖罐5不局限于采用不繡鋼制成,也可以采用其它硬制的材料制成。
[0049]所述控制裝置7包括進氣通道71、排氣通道72、與軟膠囊6的充氣口61連接的控制通道74、以及用于控制進氣通道71或排氣通道72開啟或關閉的控制器73,所述緩沖罐5的出氣口 51與連接管道4連接。所述進氣通道71與壓縮空氣或氮氣連接,為軟膠囊6增加壓力。
[0050]所述脫水管道3上設置有總開關31,所述連接管道4上設置有支流開關閥體41。
[0051 ] 一種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方法:
[0052]S1、控制器73控制進氣通道71導通,給軟膠囊6充氣,增加軟膠囊6內的壓力,使得軟膠囊6膨脹,排出緩沖罐5內的油至油罐I。
[0053]S2、控制器73關閉進氣通道71、開啟排氣通道72,排出軟膠囊6內的氣體,軟膠囊6體積收縮,緩沖罐5內的壓力減少,脫水器2上部的油在油罐自身壓力的作用下進入緩沖罐,油罐I底部的水進入脫水器。
[0054]S3、脫水器進行脫水。
[0055 ] S4、脫水器中油與水的容積比增加到一定比值,如0.0I %?1 %,停止脫水。
[0056]S5、重復步驟SI?S4,循環脫水,直至脫水器不能再排出水。
[0057]實施例二
[0058]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虹吸式油罐自動脫水回油系統,除了回油系統的連接方向,其它的結構與工作原理與實施例一相同。所述軟膠囊6的充氣口61與連接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