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回傳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鍍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鍍回傳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電鍍行業生產線中的待電鍍工件依靠電鍍掛具傳送。
[0003]相關技術的電鍍掛具傳送裝置,是通過滾輪、鏈條等傳動機構將馬達旋轉動力轉換成直線輸送力,使承載于滾輪上的物件得以往前推進。一條完整的傳送裝置中,傳送線路總長和夾具裝置數量均是固定的。由于待鍍工件尺寸不一,當待鍍工件尺寸較寬時,各待鍍工件的夾具裝置間距增大,造成傳送線路中的部分夾具因為間距不夠而相互擠壓,甚至造成所懸掛的工件之間因碰撞或擠壓而變形,因此,相關技術中設置多個傳感器來實現夾具裝置暫存。
[0004]采用傳感器實現夾具暫存的缺陷是:成本高,且傳感器本身故障率高,因此在實現暫存的操作過程中可靠性低,誤差大。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電鍍回傳裝置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低成本、準確率高且可靠性高的具備動態管理夾具裝置暫存功能的電鍍回傳裝置。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鍍回傳裝置包括兩個相對且間隔設置的第一傳送部及位于所述兩個第一傳送部之間的第二傳送部,所述第一傳送部包括第一支承部、平行設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多根第一轉軸、分別套設于所述第一轉軸兩端的第一滾輪和第一鏈輪,以及與所述第一鏈輪嚙合連接的第一鏈條;所述第二傳送部包括第二支承部、第二轉軸、第二滾輪及第二鏈條,所述第二轉軸設于所述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二滾輪分別套設于所述第二轉軸兩端,所述第二鏈輪套設于所述第二轉軸并與所述第二鏈條嚙合連接;所述第一滾輪及第二滾輪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滾輪及第二滾輪可分別相對于所述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轉動;所述電鍍回傳裝置設有夾具暫存段,所述夾具暫存段設有阻擋機構,所述阻擋機構分別抵接于所述第一滾輪和所述第二滾輪。
[0008]優選的,所述阻擋機構包括分別與所述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對應設置的壓板,所述壓板抵接的滾輪數量等于支承所述夾具裝置所需的最少滾輪數量。
[0009]優選的,所述阻擋機構包括氣缸,所述氣缸與所述壓板連接并驅動所述壓板運動。
[0010]優選的,兩所述第一滾輪與相鄰的所述第二滾輪的間距相等。
[0011]優選的,所述第一滾輪及第二滾輪的滾輪直徑相等,所述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的齒頂圓直徑相等,且所述第一滾輪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鏈輪的齒頂圓直徑。
[0012]優選的,所述第一滾輪及第二滾輪外層分別設有彈性耐磨層。
[0013]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承部及第二支承部分別設置有第一鏈條支承板及第二鏈條支承板。
[0014]優選的,所述第一鏈條支承板及第二鏈條支承板分別設有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的設置方向與所述電鍍回傳裝置傳送方向相同。
[0015]與相關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電鍍回傳裝置僅利用機械結構的設置即實現暫存夾具裝置的動態管理,以防止夾具裝置之間因擠壓而造成的變形,原理簡單,成本低廉,可靠性高;滾輪耐磨性能高,回傳裝置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回傳裝置的部分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回傳裝置的部分立體結構示意圖,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包括第一傳送部11及第二傳送部13和阻擋機構15,所述第一傳送部11為兩個,所述兩個第一傳送部11平行間隔且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傳送部13設于兩個所述第一傳送部11之間。
[0019]所述第一傳送部11包括第一轉軸111、第一滾輪113、第一鏈輪115、第一鏈條(未圖示)及第一支承部117。
[0020]所述第一轉軸111垂直于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的傳輸方向設置,所述第一支承部117平行于所述傳輸方向設置,所述第一轉軸部111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承部117。
[0021]所述第一轉軸111為多根且平行分布,每根所述第一轉軸111的靠近所述第二傳送部13的一端套設所述第一滾輪113,其另一端套設所述第一鏈輪113,所述第一鏈條平行于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的傳輸方向設置,并且與各所述第一鏈輪113嚙合連接。所述第一滾輪113可相對于所述第一轉軸111轉動。
[0022]所述第一支承部117包括第一鏈條支承板1171,用于支承所述第一鏈條,避免所述第一鏈條在豎直方向下垂影響正常傳輸。
[0023]所述第一鏈條支承板1171設有第一限位槽11711,所述第一限位槽11711沿所述傳輸方向設于所述第一鏈條支承板1171,所述第一限位槽11711為類U型結構,包括底壁(未標號)及兩個分別垂直于所述底壁的豎直壁(未標號),所述U型結構的第一限位槽11711的開口朝上。所述第一鏈條被約束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711內,所述第一限位槽11711的使用可避免所述第一鏈條因發生偏移而造成跳齒故障,提高了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的運行可靠度。
[0024]兩個所述第一傳送部11中的所述第一鏈條由同一電機(未圖示)共同驅動,使兩個所述第一傳送部11上的所述第一轉軸111同步旋轉,保證所述待鍍工件平穩輸送。
[0025]為了實現兩列待傳輸的夾具裝置2的傳輸,兩個所述第一傳送部11之間設置第二傳送部13。第二傳送部13包括第二轉軸131、第二滾輪133、第二鏈輪135、第二鏈條(未圖示)及第二支承部137,所述第二轉軸131垂直于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的傳輸方向設置,所述第二支承部137平行于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的傳輸方向設置,所述第二轉軸131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部137。
[0026]所述第二轉軸131與所述第一轉軸111的數量相等,各所述第二轉軸131平行且間隔設置,并垂直于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的傳輸方向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部137上;每根所述第二轉軸131的兩端部分別套設所述第二滾輪133,每根所述第二轉軸131的中部套設所述第二鏈輪135,所述第二鏈輪135與所述第二鏈條嚙合。所述第二滾輪133可相對于所述第二轉軸131轉動。
[0027]所述第二支承部137包括第二鏈條支承板1371,用于支承所述第二鏈條,避免所述第二鏈條在豎直方向下垂影響正常傳輸。
[0028]所述第二鏈條支承板1371包括與所述第一限位槽11711結構相同的第二限位槽13711,所述第二鏈條被約束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3711內,所述第二限位槽13711的使用可避免所述第二鏈條因發生偏移而造成跳齒故障,提高了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的運行可靠度。
[0029]所述第二轉軸131長度大于所述第一轉軸111,當兩列所述夾具裝置2分別懸掛于所述電鍍回傳裝置I時,此結構可以避免兩列所述夾具裝置2因橫向距離不夠而相互接觸碰撞。
[0030]所述第一鏈條及第二鏈條由同一電機(未圖示)共同驅動,并且分別驅動與其嚙合的所述第一鏈輪115及第二鏈輪135旋轉,使與所述第一鏈輪115連接的兩列所述第一轉軸111及與所述第二鏈輪135連接的所述第二轉軸131同步旋轉,從而實現所述第一滾輪113及第二滾輪133同步旋轉。
[0031]兩列所述夾具裝置2均依靠所述第一滾輪113及第二滾輪133提供的摩擦力直線平移,從而實現兩列所述夾具裝置2的傳輸。
[0032]所述第二傳送部13可以設置多個,以實現更多條傳輸線的同步輸送。
[0033]每列所述第一滾輪113分別到與各自鄰近的所述第二滾輪133的間距相等,多個所述第二傳送部13中相對的兩組所述第二滾輪133的間距相等,此結構可以適應兩列相同的所述夾具裝置2的傳輸,降低制作所述夾具裝置2的成本。
[0034]所述第一滾輪113及第二滾輪133的滾輪直徑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