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繞繩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繞繩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繞繩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為了便于繩子的出售、出口等,需要將較長的繩子繞成規定長的繩把,首先需要縱向纏繞,再在縱向纏繞的繩體外進行橫向纏繞,最終纏繞成繩把,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做法是,首先,在架體上設置兩個平行布置的纏繞臂,將繩頭固定在其中一個纏繞臂上,然后人工進行縱向纏繞,將繩纏繞在兩纏繞臂上,然后纏繞臂沿垂直于纏繞臂的方向旋轉進行橫向纏繞。繞制完成后將繩把與待繞的繩子剪斷分離,然后將剪斷的繩頭經人工塞在繩把中進行藏住繩頭(藏頭),避免繩頭暴露在外,從纏繞臂上脫繩時,很容易造成繩把散開。人工藏頭時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誤,導致繩頭漏出或塞不牢固,容易散開,在包裝、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散開的現象,影響經濟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人工藏頭不牢的缺陷,提供一種自動繞繩機。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繞繩機,包括機架、脫繩裝置、行走機構、送繩機構、控制系統和兩個平行設置在機架上的纏繞臂;
[0005]兩個所述的纏繞臂的端部均設置有夾頭,所述夾頭遠離纏繞臂的一端設置有開P ;
[0006]所述脫繩裝置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氣缸、設置在氣缸的活塞桿端部的壓塊;所述的脫繩裝置位于兩個所述纏繞臂中間位置的正上方;
[0007]所述的行走機構帶動所述送繩機構在兩個所述纏繞臂之間往復運動,所述的行走機構位于纏繞臂的一側;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行走機構和送繩機構的運動。
[0008]進一步地,為有效將繩纏繞在所述纏繞臂上,所述的送繩機構安裝在所述行走機構上,所述送繩機構包括第一電機、與所第一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的旋轉盤和與安裝在旋轉盤上偏心位置的導繩管;所述送繩機構位于兩個平行設置的纏繞臂的一側,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控制系統信號連接;
[0009]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能相對于機架橫向滑動的橫向行走機構和能相對于機架縱向滑動的縱向行走機構,所述橫向行走機構和縱向行走機構能帶動送繩機構相對于機架橫向或縱向移動或橫向和縱向同時移動,所述的行走機構與所述控制系統信號連接,這樣縱向行走機構、橫向行走機構和旋轉圓盤以及其上的導繩管形成三維運動體系,使得導繩管導出的繩子即能沿縱向和橫向運動,也能在高度上運動。
[0010]作為優選,為避免在纏繞過程中發生繩子打結等問題,所述的自動繞繩機還包括導繩機構,所述導繩機構位于送繩機構的一側,用于對所述送繩機構供繩,所述導繩機構包括若干設置在機架上的牽引輥和計米裝置,所述的計米裝置與所述控制系統信號連接。
[0011]具體地,所述的縱向行走機構包括第一活動板,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沿其縱向布置的第一導軌,所述第一活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導軌相匹配的第一導槽,所述的第一活動板通過第一導槽和第一導軌與所述機架滑動連接;
[0012]所述的橫向行走機構包括第二活動板,所述的第一活動板上設置有沿機架橫向布置的第二導軌,所述的第二活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導軌相匹配的第二導槽,所述的第二活動板通過所述的第二導槽和第二導軌與所述第一活動板滑動連接;所述的送繩機構安裝在所述第二活動板上。
[0013]作為優選,為實現行走機構的自動化操作,所述的縱向行走機構還包括驅動第一活動板在機架上滑動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的橫向行走機構還包括驅動第二活動板在所述第一活動板上滑動的第二驅動機構;所述的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均與所述的控制系統信號連接。
[0014]作為優選,為實現橫向繞繩的自動化,所述機架上設置有驅動兩個平行設置的所述纏繞臂旋轉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輸出端與所述纏繞臂垂直,所述的第二電機與所述控制系統信號連接。
[0015]作為優選,為有效控制夾頭的開合,所述的纏繞臂一端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夾頭安裝在所述安裝槽內;
[0016]所述的夾頭為氣動夾頭,所述的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設置有氣路,所述的纏繞臂內也設置有氣路,所述的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內的氣路與所述纏繞臂內的氣路連通,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一端突出第二電機的末端,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末端設置有旋轉接頭,所述第二電機輸出軸內的氣路通過所述旋轉接頭與外部氣源連通,通過外部氣源的通斷控制氣動夾頭的開合。
[0017]作為優選,為使得壓塊能夠與繞制好的繩把相配合,避免打滑或壓空,所述的壓塊上設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的弧形凹槽長度方向與所述纏繞臂上繞制的繩把的長度方向一致。
[0018]作為優選,為使得繞制好的繩把脫離纏繞臂后順利出料,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兩個所述纏繞臂之間。
[0019]作為優選,繩把繞制完成后,為方便后將繩把與未繞制的繩子切斷,所述的自動繞繩機還包括剪切機構,所述剪切機構包括第三驅動機構和刀頭,所述的刀頭位于其中一個所述纏繞臂的上方,所述的刀頭上還設置有加熱裝置,所述的控制系統控制所述第三驅動機構的啟閉。可以利用加熱裝置對刀頭加熱,使得刀頭具有一定的熱量,有利于將繩子切斷。
[0020]有益效果:本申請中利用在纏繞臂端部設置夾頭,并在纏繞臂上部設置脫繩裝置,在繞繩開始和結束時分別將兩個繩頭固定在兩個夾頭內,繞后脫繩裝置下壓時,繩把從纏繞臂上脫離,位于纏繞臂端部的繩頭順利的被隱藏到繩把中,達到藏頭的目的,本申請機構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且利用控制系統控制行走機構和送繩機構的運動,有利于實現自動化繞繩操作,避免人工繞繩所帶來的操作失誤現象,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2]圖1是繞制完成后繩把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繞繩機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繞繩機正視圖;
[0025]圖中1.機架,11.第一導軌,12.出料口,2.纏繞臂,21.夾頭,22.第二電機,23.輸出軸,24.旋轉接頭,3.氣缸,31.壓塊,32.弧形凹槽,4.旋轉盤,41.導繩管,5.牽引輥,6.第一活動板,61.第一導槽,62第二導軌,7.第二活動板,71.第二導槽,72.第二驅動機構,8.控制系統,9.第三驅動機構,91.刀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
[0027]如圖2和3所示,一種自動繞繩機,包括機架1、脫繩裝置、行走機構、送繩機構、控制系統8和兩個平行設置在機架1上的纏繞臂2 ;
[0028]兩個所述的纏繞臂2的端部均設置有夾頭21,所述夾頭21遠離纏繞臂2的一端設置有開口 ;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驅動兩個平行設置的所述纏繞臂2旋轉的第二電機22,所述第二電機22輸出端與所述纏繞臂2垂直,所述的第二電機22與所述控制系統8信號連接;
[0029]具體地,為有效控制夾頭21的開合,所述的纏繞臂2 —端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夾頭21安裝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的夾頭21為氣動夾頭21,所述的第二電機22的輸出軸23設置有氣路,所述的纏繞臂2內也設置有氣路,所述的第二電機22的輸出軸23內的氣路與所述纏繞臂2內的氣路連通,所述第二電機22的輸出軸23 —端突出第二電機22的末端,所述第二電機22的輸出軸23末端設置有旋轉接頭24,所述第二電機22輸出軸23內的氣路通過所述旋轉接頭24與外部氣源連通,通過外部氣源的通斷控制氣動夾頭21的開合。
[0030]所述脫繩裝置包括安裝在機架1上的氣缸3、設置在氣缸3的活塞桿端部的壓塊31 ;所述的脫繩裝置位于兩個所述纏繞臂2中間位置的正上方;所述的壓塊31上設置有弧形凹槽32,所述的弧形凹槽32長度方向與所述纏繞臂2上繞制的繩把的長度方向一致。
[0031]所述的行走機構帶動所述送繩機構在兩個所述纏繞臂2之間往復運動,所述的行走機構位于纏繞臂2的一側;所述控制系統8控制所述行走機構和送繩機構的運動。
[0032]進一步地,為有效將繩纏繞在所述纏繞臂2上,所述的送繩機構安裝在所述行走機構上,所述送繩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圖中未畫出)、與所第一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的旋轉盤4和與安裝在旋轉盤4上偏心位置的導繩管41 ;所述送繩機構位于兩個平行設置的纏繞臂2的一側,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控制系統8信號連接;
[0033]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能相對于機架1橫向滑動的橫向行走機構和能相對于機架1縱向滑動的縱向行走機構,所述橫向行走機構和縱向行走機構能帶動送繩機構相對于機架1橫向或縱向移動或橫向和縱向同時移動,所述的行走機構與所述控制系統8信號連接,這樣縱向行走機構、橫向行走機構和旋轉圓盤以及其上的導繩管41形成三維運動體系,使得導繩管41導出的繩子即能沿縱向和橫向運動,也能在高度上運動。
[0034]具體地,所述的縱向行走機構包括第一活動板6,所述的機架1上設置有沿其縱向布置的第一導軌11,所述第一活動板6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導軌11相匹配的第一導槽61,所述的第一活動板6通過第一導槽61和第一導軌11與所述機架1滑動連接;
[0035]所述的橫向行走機構包括第二活動板7,所述的第一活動板6上設置有沿機架1橫向布置的第二導軌62,所述的第二活動板7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導軌62相匹配的第二導槽71,所述的第二活動板7通過所述的第二導槽71和第二導軌62與所述第一活動板6滑動連接;所述的送繩機構安裝在所述第二活動板7上。
[0036]所述的縱向行走機構還包括驅動第一活動板6在機架1上滑動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的橫向行走機構還包括驅動第二活動板7在所述第一活動板6上滑動的第二驅動機構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