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展開式單頭繞線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繞線機,尤其是一種展開式單頭繞線機。
【背景技術】
[0002]—方面目前繞線機的用于支撐機械手4的結構為四方框架結構300(如圖9所示),由于繞線機的機架上安裝有很多傳感器及運動機構,這些傳感器及運動機構中相當一部分在四方框架結構300圍裹的區域中,如圖9所示,四方框架結構300會對傳感器及運動機構形成遮擋,極不利于檢修、安裝和更換部位。
[0003]—方面,展開式繞線機流水線大多為2條,I條進料線,I條出料線,繞線機構為若干個呈一排排列,機械手與繞線機構等數量一一對應,機械手將進料線上的底座骨架總成的骨架夾持運送至繞線機構處進行繞線,繞線工序結束后再將繞好線的骨架夾持運送回底座上,然后夾持運送繞好線的底座骨架總成至出料線上,由于各繞線機構的速度是不一致的,以進料線的傳動方向為參照,進料始端為最上游,進料末端為最下游,根據上述工作過程可知,例如最下游的繞線機構已繞完線(此時該繞線機構便需要新的骨架),而最上游的繞線機構還未繞完線,此時需要底座在進料線上進行等待,等待最上游的繞線機構繞好線后的骨架,故此時進料線是停止的,必須等待上游的繞線機構都繞好線并將繞好線的底座骨架總成放至出料線上后,才會有新的骨架供給最下游的繞線機構,即進料線的上游總是會影響下游,上游對應的機構作業未完全完成,下游的機構就需要等待,極大地影響了效率。申請人也考慮過增加一條繞線等待線的辦法,即流水線為3條,I條進料線,I條出料線,I條繞線等待線,產品需要從進料線轉到繞線等待線然后進行繞線,繞完線后再從繞線等待線輸送到出料線,該種設計需要大量傳感器檢測工件的運行位置,程序邏輯關系非常復雜,并且效率不高。
[0004]再一方面,目前的繞線機的進料線的進料端和出料線的出料端均為開放的,工人需要先將繞好線的底座骨架總成從出料線上取下,然后將骨架與底座相分離,然后取下骨架上的繞圈,再將骨架插回底座,最后將骨架與底座結合后的不帶有繞圈的底座骨架總成放回進料線上,費時費力,底座骨架總成的重量也較大,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展開式單頭繞線機,它增加了等待工位,各繞線機構均不會有閑置的情況,效率高,無需安裝繁雜的傳感器,簡化了控制關系,使進料線和出料線運行更加順暢,程序編寫容易,穩定可靠,設置了跨線機構使進料線的進料端和出料線的出料端構成一并列式閉環的結構,工人無需再取下底座,底座骨架總成由出料線進入進料線自動化控制,省時省力;立柱和Y向梁組成支撐機械手的吊臂式結構,遮擋部小,方便檢修、安裝和更換部位,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種展開式單頭繞線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機架,
[0008]用于運送繞線前的底座骨架總成至指定位的連續性進料線,所述底座骨架總成主要由骨架和底座可拆卸連接組成;
[0009]用于運送繞線后的底座骨架總成的連續性出料線,其與進料線并排平行設置;
[0010]若干個用于將電線繞于骨架上的繞線機構;
[0011]與繞線機構一一對應的用于夾持并搬運骨架及底座骨架總成的機械手;
[0012]與機械手一一對應的等待工位,其與進料線并排平行設置,其安裝于機架上,其上設置有第一傳感器,所述進料線的指定位與等待工位一一對應,當第一傳感器檢測到某等待工位上有物體時,進料線行進至與該等待工位相對應的指定位處不停止繼續行進;當第一傳感器檢測到某等待工位上無物體時,進料線行進至與該等待工位相對應的指定位處停止,底座骨架總成暫時停留至該指定位處等待機械手的夾取、搬運;
[0013]和用于處理檢測信號并發出控制信號的控制器。
[0014]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還包括立柱和Y向梁,所述立柱底部與機架相固接,頂部與Y向梁相固接,所述Y向梁為懸臂梁,所述機械手主要由Y向移動承載臺、用于驅動Y向移動承載臺沿Y向梁長度方向滑動的承載臺驅動機構、Z向氣缸和用于夾持骨架及底座骨架總成的夾頭組成,所述Z向氣缸安裝于Y向移動承載臺上,所述夾頭安裝于Z向氣缸的氣缸桿上相對Y向梁作升降運動。
[0015]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出料線的行進方向與進料線的行進方向相反,出料線的出料端與進料線的進料端位于同一側,所述進料線的進料端處設置有使進料線的進料端和出料線的出料端構成一閉環的跨線機構,所述的跨線機構包括:支撐框架、若干條第一輥輪、若干條第二輥輪、用于驅動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轉動的驅動機構、可沿X向滑動的X向移動平臺、X向氣缸和用于使底座骨架總成與X向移動平臺連接為一體及使底座骨架總成與X向移動平臺相分離的定位機構,所述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并排設置且均與支撐框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輥輪的轉動方向與第二輥輪的轉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輥輪的轉動方向與進料線的行進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輥輪組成的運送線與進料線的進料端相接,所述第二輥輪組成的運送線與出料線的出料端相接,所述X向移動平臺與支撐框架滑動連接并位于第一輥輪及第二輥輪的下方,所述X向氣缸安裝于支撐框架上且其氣缸桿與X向移動平臺相連接,所述定位機構固定安裝于X向移動平臺上。
[0016]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定位機構由至少四個定位氣缸呈平行的兩排布設組成,所述定位氣缸Z向布設,所述定位氣缸的氣缸桿升起后底座骨架總成夾于兩排定位氣缸的氣缸桿之間,此時底座骨架總成與X向移動平臺連接為一體;所述定位氣缸的氣缸桿落下,底座骨架總成與X向移動平臺相分離。
[0017]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還包括用于檢測不帶有線圈的骨架是否已連接于底座上的第二傳感器,若第二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為是,則通過控制器控制定位氣缸的氣缸桿升起,將底座骨架總成夾于兩排定位氣缸的氣缸桿之間后,通過控制器控制X向氣缸動作使X向移動平臺由第二輥輪的下方移動至第一輥輪的下方,所述第二傳感器安裝于支撐框架上。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第一輥輪的外側及第二輥輪的內側設置有用于限制底座骨架總成X向位移的第一止擋護板,所述第一輥輪及第二輥輪的左側設置有用于限制底座骨架總成Y向位移的第二止擋護板,所述第一止擋護板和第二止擋護板與支撐框架相固接,所述第一止擋護板上形成有供定位氣缸的氣缸桿容置的凹槽。
[0019]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還包括用于頂起底座的頂起氣缸,所述頂起氣缸安裝于支撐框架上并位于第二輥輪的下方。
[0020]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承載臺驅動機構包括主動帶輪、從動帶輪、皮帶和用于驅動主動帶輪的電機,所述Y向梁上形成有沿Y向梁長度方向的滑軌,所述電機安裝于Y向梁上,所述主動帶輪和從動帶輪通過皮帶連接,所述Y向移動承載臺與皮帶相固接且通過形成于Y向移動承載臺上的滑槽與滑軌滑動連接,所述夾頭和Z向氣缸均為兩個,并排平行設置;所述夾頭上具有防止夾頭繞Z向氣缸的氣缸桿轉動的Z向導桿,所述Z向導桿穿過Y向移動承載臺并與Y向移動承載臺滑動連接。
[0021 ]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進料線和出料線均為皮帶傳動。
[0022]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進料線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指定位處是否有底座骨架總成的第三傳感器,其與指定位一一對應,所述控制器通過第三傳感器和第一傳感器的反饋信號控制機械手是否移動至指定位處夾取底座骨架總成至等待工位。
[0023]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增加了等待工位,等待工位可暫時存放座骨架總成,如此進料線上游機構作業完成與否不影響進料線的進料,上下游機構同時工作,哪個繞線機構繞好線,進料線便即時給哪個繞線機構供給骨架,無需等待上游機構完成作業,各繞線機構均不會有閑置的情況,效率高,即使某臺繞線機構無法作業,也不影響整機的作業,等待工位為固定位,無需安裝繁雜的傳感器,每個等待工位僅需一個傳感器即可,簡化了控制關系,使進料線和出料線運行更加順暢,程序編寫容易,穩定可靠。
[0024]2.設置跨線機構使進料線的進料端和出料線的出料端構成一并列式閉環的結構,工人無需再取下底座,底座骨架總成由出料線進入進料線自動化控制,省時省力。
[0025]3、立柱和Y向梁組成支撐機械手的吊臂式結構,遮擋部小,方便檢修、安裝和更換部位。
【附圖說明】
[002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引伸獲得其它的實施附圖。
[002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圖1的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