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軸類零件自動擺向
目.0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為常見的軸類零件100,該軸類零件100的一端呈錐形,也即軸類零件100的一端為錐形端101。該軸類零件100在生產或檢驗過程中,需要將軸類零件100整齊堆疊并且使得錐形端101均朝向同一方向。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將錐形端101調整成同一方向,然而此種方式的成本較高、效率低,難以滿足生產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成本低且生產效率高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了一種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包括轉盤、落料盤、輸送機構,以及位于所述輸送機構出料端的儲料件;所述轉盤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落料盤上方并呈圓錐形的轉盤本體,以及若干個均勻地開設在所述轉盤本體邊緣的進料通槽;所述落料盤包括落料盤本體、由所述落料盤本體邊緣向上延伸設置的環形凸起、開設在所述環形凸起的內壁上的環形槽,以及開設在所述落料盤本體上的第一出料口與第二出料口 ;所述環形槽與軸類零件的錐形端的外形相適配;所述轉盤本體的邊緣與所述環形槽的位置相對;所述輸送機構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方;
[0005]當軸類零件的錐形端位于所述轉盤本體邊緣時,所述軸類零件落入所述第一出料口中;當軸類零件遠離錐形端的一端位于所述轉盤本體邊緣時,所述軸類零件落入第二出料口中。
[0006]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所述輸送機構包括第一帶輪、第二帶輪,以及傳動連接在所述第一帶輪與所述第二帶輪之間的輸送帶;所述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所述輸送帶的上方。
[0007]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所述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輸送帶上方的分隔板;所述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二出料口分別位于所述分隔板的兩側。
[0008]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所述輸送機構還包括驅動所述第一帶輪轉動的第二電機。
[0009]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所述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還包括安裝在所述轉盤上方的進料漏斗;所述進料漏斗的出口與所述進料通槽的位置相對。
[0010]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所述進料漏斗呈倒三角形。
[0011]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所述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二出料口均為方形通孔結構。
[0012]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所述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轉盤轉動的第一電機。
[0013]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所述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還包括支架;所述轉盤、所述落料盤、輸送機構以及所述儲料件均安裝在所述支架上。
[0014]實施本實用新型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采用轉盤以及落料盤等結構,工作時,當軸類零件的錐形端位于轉盤本體邊緣時,軸類零件落入第一出料口中;當軸類零件遠離錐形端的一端位于轉盤本體邊緣時,軸類零件落入第二出料口中;此時,落入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中的軸類零件的朝向均保持一致,采用上述擺向的方式,其自動化程度高,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再者所述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結構簡單,且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0015]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6]圖1是現有技術中常見的軸類零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是圖2所示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的輸送機構、儲料件以及分隔板的結構圖;
[0019]圖4是圖2所示的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中的轉盤與落料盤的分解圖;
[0020]圖5是軸類零件經過落料盤中的第一出料口的示意圖之一;
[0021]圖6是軸類零件經過落料盤中的第二出料口的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軸類零件自動擺向裝置,其包括進料漏斗1、轉盤2、落料盤3、輸送機構4、儲料件5、分隔板6、支架7以及第一電機(未圖示)。進料漏斗1、轉盤2以及落料盤3均安裝在該支架7上。
[0024]具體地,如圖2、圖3以及圖4并參閱圖1所示,該進料漏斗I用于將軸類零件100有序排列地并排輸送至轉盤2。進料漏斗I包括進料漏斗。該進料漏斗安裝在轉盤2上方,該進料漏斗13的出料口與轉盤2中的進料口的位置相對。本實施例中,進料漏斗13呈倒三角形。
[0025]如圖3并參閱圖2以及圖4所示,該轉盤2與落料盤3相互配合,以使得軸類零件100有序地進行排列。轉盤2包括轉盤本體21以及進料通槽22。該轉盤本體21呈圓錐形,當軸類零件100進入進料通槽22中時,由于轉盤本體21為圓錐形,軸類零件100在重力的作用可向靠近轉盤本體21邊緣的一側滑動。轉盤本體21可轉動地安裝在落料盤3的上方,該轉盤本體21由第一電機驅動,該第一電機安裝在支架7上。進料通槽22開設在轉盤本體21的邊緣,其設置有若干個,若干個進料通槽22均勻地分布在轉盤本體21的邊緣。該進料通槽22的寬度與軸類零件100的外徑相適配。本實施例中,進料漏斗13的出料口與進料通槽22的位置相對。
[0026]如圖3并參閱圖2所示,該落料盤3包括落料盤本體31、由落料盤本體31邊緣向上延伸設置的環形凸起32、開設在環形凸起32的內壁上的環形槽33,以及開設在落料盤本體31上的第一出料口 34與第二出料口 35。環形槽33與軸類零件100的錐形端101的外形相適配,轉盤本體21的邊緣與環形槽33的位置相對。本實施例中,第一出料口 34與第二出料口 35均為方形通孔結構。第一出料口 34的長度小于軸類零件100的長度,第二出料口 35的長度大于第一出料口 34的長度。
[0027]如圖5并參閱圖2以及圖3所示,軸類零件100從進料漏斗I進入轉盤2中,當軸類零件100的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