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起重裝置的行走小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起重裝置的行走小車,具有設置在支承架上的提升機構,具有支承在支承架上的行走輪,這些行走輪中的至少一個行走輪為能夠驅動的并且通過這些行走輪行走小車能夠在支架上移動。
【背景技術】
[0002]由德國專利申請文件DE 103 45 102 Al公知了一種起重機的行走小車,該行走小車能夠通過總共四個行走輪位于支架上并沿著該支架移動。行走輪以通常的方式從上部觀看支架的話設置在一個假設的矩形的角內。四個行走輪中的一個行走輪是電驅動的。為了將被驅動的行走輪的驅動力可靠地傳遞到同樣用作行走軌道的支架上,設置有一對彈簧預緊的摩擦輥,通過這些摩擦輥將被驅動的行走輪拉緊在行走軌道上。在那里作為可選闡述如下:可以由一個行走驅動或者分別獨立的行走驅動對行走輪中的多個進行驅動。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起重機的行走小車,該行走小車保障行走輪與行走軌道之間的驅動力的可靠傳遞。
[0004]這個目的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起重機的行走小車得以實現。在權利要求2至9中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的構造加以闡述。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用于起重裝置的行走小車,具有設置在支承架上的提升機構,具有支承在支承架上的行走輪,這些行走輪中的至少一個行走輪為能夠驅動的并且通過這些行走輪行走小車能夠在支架上移動,在該行走小車中通過如下方式保障行走輪與行走軌道之間的驅動力的可靠傳遞,即被驅動的第一行走輪與其他的行走輪中的至少一個行走輪通過牽引件以傳動的方式相互連接。這個構造具有簡單的設計結構并且即使在行走輪的間距比較大的情況下也能夠使這些行走輪簡單地以傳動的方式連接并傳遞相應的驅動力。牽引件在這個牽引件構造成摩擦配合的情況下還防止了行走機構的可能的過載,因為這個牽引件在過載時簡單地滑轉。由于通過至少兩個行走輪驅動行走小車,驅動力更加可靠地傳遞到行走軌道上。因此即使在惡劣的運行情況下也能夠實現行走小車的均勻的運動。還將行走輪的滑轉和因此其磨損最小化。另外,牽引件還提高了被驅動的行走輪的運轉平穩性。
[0006]如果被驅動的第一行走輪與其他的行走輪中的至少一個行走輪沿著行走小車的行駛方向觀看的話相繼地設置并設置在支架的共同的一側上的話,牽引件的應用在結構上特別簡單。
[0007]優選規定:第二行走輪能夠由被驅動的第一行走輪通過牽引件驅動。因此在大多數的運轉情況中實現了充分的牽引。
[0008]在優選的構造中,牽引件構造成三角筋條皮帶。三角筋條皮帶能夠可靠而滑動少地傳遞驅動力。
[0009]在結構方面規定:被驅動的行走輪以傳動的方式分別配置有牽引輪并且牽引件圍繞牽引輪旋轉。
[0010]通過如下方式產生特別緊湊的和簡單的結構,即被驅動的行走輪與附屬的牽引輪分別構造成一體件。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有益的是:牽引輪分別與被驅動的行走輪的行走面鄰接。
[0011]在一個可選的構造中規定:被驅動的行走輪與附屬的牽引輪分別通過電動機軸或者軸以傳動的方式相互連接。因此牽引件在第一縱梁的背面上并因此在其背向于支架的一側上延伸。通過這種方式牽引傳動裝置得到保護防止由于行走小車在支架上的移動產生的、可能的污染。
[0012]為了提高被驅動行走輪的牽引力,通過彈簧預緊的摩擦輥沿著用作行走軌道的支架的方向對這些行走輪加載。
【附圖說明】
[0013]下文借助附圖中示出的多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地闡述本實用新型。附圖中:
[0014]圖1為起重機的行走小車的透視圖;
[0015]圖2為根據圖1的行走小車的頂視圖,但不包括牽引件;
[0016]圖3為根據圖1的行走小車的前視圖;
[0017]圖4為根據圖1的行走小車的局部視圖;
[0018]圖5a為驅動的行走輪的剖視圖;
[0019]圖5b為被驅動的行走輪的剖視圖;
[0020]圖6為起重機的行走小車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透視圖;以及
[0021]圖7為用于構造成鏈滑車的起重裝置的行走小車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透視圖。
[0022]附圖標記列表
[0023]I 行走小車
[0024]2 支架
[0025]2a 行走軌道
[0026]3a 第一行走輪
[0027]3b 第二行走輪
[0028]3c 第三行走輪
[0029]3d 第四行走輪
[0030]3e 行走面
[0031]3f 軸
[0032]4 行走電動機
[0033]4a 電動機軸
[0034]5 支承架
[0035]5a 第一軸承支架
[0036]5b 第二軸承支架
[0037]5c 第三軸承支架
[0038]5d 第四軸承支架
[0039]5e 第一縱梁
[0040]5f第二縱梁
[0041]5g第一側面部件
[0042]5h第二側面部件
[0043]6a第一橫梁
[0044]6b第二橫梁
[0045]7提升機構
[0046]7a提升電動機
[0047]7b提升傳動機構
[0048]7c繩索卷筒
[0049]8電氣接線盒
[0050]9行走傳動機構
[0051]10牽引件
[0052]Ila第一牽引輪
[0053]Ilb第二牽引輪
[0054]12摩擦輥
[0055]12a 杠桿
[0056]12b彈簧元件
[0057]13起重吊鉤
[0058]F行駛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059]圖1示出的是未示出的橋式起重機的行走小車I的透視圖。為了清楚起見未示出以通常的方式水平延伸的、行走小車在其上移動的支架2(參照圖3)和起重吊鉤。行走小車I可通過總共四個具有分別相同的直徑的行走輪3a、3b、3c和3d沿著支架2移動。從上部觀看支架2的話,行走輪3a、3b、3c和3d以通常的方式設置在假設的矩形的角內(另參照圖2)。四個行走輪3a、3b、3c和3d中的第一行走輪3a和第二行走輪3b共同由行走電動機4驅動。沿著行走小車I的行駛方向F觀看的話,第一行走輪3a與第二行走輪3b彼此間隔開并相繼地設置。分別與第一行走輪3a和第二行走輪3b相對的第三行走輪3c和第四行走輪3d為非驅動的并可以自由旋轉。所有行走輪3a、3b、3c和3d圍繞水平的和彼此平行的或者相互同心的軸可旋轉地支承在支承架5上。上述軸在假設支架2的行走面水平延伸的條件下水平延伸。
[0060]行走小車I的本身剛性的支承架5由多個還將在下文詳細闡述的構件組成。沿著行走小車I的行駛方向F和因此沿著支架2的縱向觀看的話,支承架5構造成U形。為了像車輛似地支承四個行走輪3a、3b、3c和3d,支承架5具有四個方形的軸承支架5a、5b、5c和5d,它們中間關于支架2相對的第一軸承支架5a和第三軸承支架5c分別在它們的下端部與第一橫梁6a相互連接以及相對的第二軸承支架5b與第四軸承支架5d在它們的下端部與第二橫梁6b (參照圖2)連接。由此產生的兩個U形的前部和后部支承件然后通過沿著行走小車I的行駛方向F延伸的第一縱梁5e和第二縱梁5f連接至支承架5。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縱梁5e連接第一軸承支架5a和第二軸承支架5b以及第二縱梁5f連接第三軸承支架5c和第四軸承支架5d。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提升機構7承擔著第二縱梁5f的功能。第一橫梁6a和第二橫梁6b構造成管件,在這些管件上第一軸承支架5a和第二軸承支架5b能夠移位和固定,以便使行走小車I與支架2的寬度相匹配并裝配在支架2上。
[0061]另外,從圖1中可以獲知,支承在第一軸承支架5a上的第一行走輪3a由行走電動機4驅動,該行走電動機4通過行走傳動機構9法蘭連接在第一軸承支架5a的與第一行走輪3a相反的一端上。行走電動機4的旋轉軸和第一行走輪3a的旋轉軸彼此平行地或者相互同心地延伸。
[0062]提升機構7以通常的方式由通過提升傳動機構7b作用在繩索卷筒7c上的提升電動機7a構成并且優選地構造成繩索傳動裝置。總之,提升機構7具有緊湊的C形的外形。在此提升電動機7a設置在繩索卷筒7c的下部,其中它們的旋轉軸平行地和沿著行駛方向F延伸。提升傳動機構7b將提升電動機7a與繩索卷筒7c在沿著行駛方向F觀看的后面的端部上相互連接。
[0063]為了除了第一行走輪3a之外還驅動第二行走輪3b,第一行走輪3a與第二行走輪3b通過牽引件10以傳動的方式相互連接。牽引件10圍繞第一牽引輪Ila和第二牽引輪I Ib循環地被引導,這些牽引輪分別配屬給第一行走輪3a和第二行走輪3b并且具有相同的有效直徑。第一牽引輪Ila和第二牽引輪Ilb可以支承在第一行走輪3a和第二行走輪3b的軸上并且因此與行走輪3a和3b鄰接地或相對這些行走輪遠離地設置或者直接固定在第一行走輪3a和第二行走輪3b上。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牽引輪Ila與第二牽引輪Ilb分別為第一行走輪3a或者第二行走輪3b的一體的組成部分。牽引件10優選地構造成三角筋條皮帶并且第一牽引輪Ila和第二牽引輪Ilb相應地構造成具有條紋的三角筋條皮帶輪。也可以考慮:使用形狀配合的牽引件如齒形皮帶和滾子鏈或者摩擦配合的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