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框架提升的過程中,其提升裝置6設置在4根立柱5的頂端,通過在每根立柱5上設置的的背拉張弓裝置,給所有立柱5均提供相應的反向作用力,減少整個門框的整體變形量。
[0025]在每一立柱5上均設置有支撐吊耳一 7和支撐吊耳二 8,所述上支撐體I通過所述支撐吊耳一 7與所述立柱5鉸接,即所述上支撐體I與所述支撐吊耳一 7鉸接,對應的,在所述下支撐體2位置對應處的立柱5上設置有支撐吊耳二 8,所述下支撐體2通過所述支撐吊耳二 8與所述立柱5鉸接,即所述下支撐體2與所述支撐吊耳二 8鉸接,支撐吊耳一 7和支撐吊耳二 8均為支撐連接結構,支撐吊耳一 7和支撐吊耳二 8通過焊接或鉚接的形式固定在對應的立柱5上,當然本實施例的支撐吊耳一 7和支撐吊耳二 8也可以為其他形式的支撐固定件,只要可以滿足與立柱5固定、與上支撐體I和下支撐體2鉸接即可,具體的,支撐吊耳一 7和支撐吊耳二 8通過銷軸與上支撐體I和下支撐體2鉸接。
[0026]進一步的,在每一立柱5上還設置有支撐耳三9和支撐吊耳四10,支撐吊耳三9通過拉桿一 11與上支撐體I鉸接,支撐吊耳四10通過拉桿二 12與下支撐體2鉸接,優選的,支撐吊耳三9與所述拉桿一 11的一端鉸接,所述拉桿一 11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支撐體I鉸接,所述支撐吊耳四10與所述拉桿二 12的一端鉸接,所述拉桿二 12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支撐體2鉸接。拉桿一 11和拉桿二 12均為具有剛性的鋼結構桿,其兩端均開設有銷軸孔,對應的通過銷軸與所述的上支撐體I和下支撐體2、支撐吊耳三9、支撐吊耳四10鉸接。在整個裝置未啟動時,拉桿一 11和拉桿二 12分別通過給上支撐體I提供拉力和給下支撐體2提供支撐力實現對上支撐體I和下支撐體2的支撐固定。當整個裝置提升時,可以通過其鉸接轉動實現上支撐體I和下支撐體2的轉動。優選的,拉桿一 11和拉桿二 12的的長度均大于所述的上支撐體I和下支撐體2的長度,可以實現對于上支撐體I和下支撐體2更加穩固的支撐作用。
[0027]進一步的,所述拉桿一 11與所述上支撐體I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為30-60度,所述拉桿二 12與所述下支撐體2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角度為30-60度,具體的,上支撐體I與下支撐體2均為有多塊板拼接而成的箱型鋼板,垂直設置在立柱5的側面上。
[0028]進一步的,所述驅動元件3包括驅動油缸31和液壓站,所述驅動油缸31與所述液壓站連接,所述鋼絞線4纏繞在所述驅動油缸31的驅動桿上,在裝置啟動時,液壓站為驅動油缸31提供動力,使驅動油缸31的驅動桿向上運動或向下運動,帶動鋼絞線4向下或向下運動,實現對于立柱5反向作用力的控制和改變。
[0029]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油缸31通過一油缸支撐墊33與上支撐體I固定連接,油缸支撐墊33上設置有凹槽,驅動油缸31設置在所述油缸支撐墊33的凹槽內,油缸支撐墊33與上支撐體I固定連接。
[0030]具體的,上支撐體I和下支撐體2的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穿過鋼絞線4的插穿孔。下支撐體2下端設置有錨盤墊板13,鋼絞線4與錨盤墊板13固定連接,且固定連接后通過下支撐體2上設置的插穿孔從下支撐體2內穿出,然后依次穿過上支撐體I上設置的插穿孔。
[0031]進一步的,門框重量和體積較大,在選取驅動油缸31時用選取大容量油缸,優選的,驅動油缸31容量為200-300噸,此外,在所述驅動油缸31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油缸位置和狀態的傳感器,將控制裝置與驅動油缸31連接,通過驅動油缸31上設置的傳感器可以不斷的檢測到驅動油缸31的位置信息、拉力情況,傳遞給控制裝置,且還可以通過控制裝置中反饋的立柱5受力變形情況來實時的調整驅動油缸31所需產生的拉力的的大小,進而實現驅動油缸31產生驅動力而傳遞的抗彎變形力與立柱5的變形力達到抵制和平衡。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撐體、下支撐體、驅動元件、鋼絞線和控制裝置,所述上支撐體和所述下支撐體兩端均與立柱鉸接,所述上支撐體與所述下支撐體沿所述立柱的軸線方向相對設置,所述驅動元件設置于所述上支撐體上,所述鋼絞線一端與所述下支撐體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上支撐體后與所述驅動元件固定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驅動元件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立柱上均設置有支撐吊耳一,所述上支撐體與所述支撐吊耳一鉸接,對應的,在所述下支撐體位置對應處的立柱上設置有支撐吊耳二,所述下支撐體與所述支撐吊耳二鉸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立柱上均設置有支撐耳三和支撐吊耳四,所述支撐吊耳三與拉桿一的一端鉸接,所述拉桿一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支撐體鉸接,所述支撐吊耳四與拉桿二的一端鉸接,所述拉桿二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支撐體鉸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撐體與所述下支撐體均與所述立柱垂直設置,所述拉桿一與所述上支撐體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為30-60度,所述拉桿二與所述下支撐體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角度為30-60度。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元件包括驅動油缸和液壓站,所述驅動油缸與所述液壓站連接,所述鋼絞線纏繞在所述驅動油缸的驅動桿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油缸通過一對油缸起支撐固定作用的油缸支撐墊與所述上支撐體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撐體下端設置有錨盤墊板,所述鋼絞線與所述錨盤墊板固定連接后穿出所述下支撐體。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撐體和下支撐體的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穿過所述鋼絞線的插穿孔。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油缸容量為200-300噸,所述驅動油缸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油缸位置和狀態的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岸橋用背拉張弓裝置,包括上支撐體、下支撐體、驅動元件、鋼絞線和控制裝置,所述上支撐體和所述下支撐體兩端均與所述立柱鉸接,所述上支撐體與所述下支撐體沿所述立柱的軸線方向相對設置,所述驅動元件設置于所述上支撐體上,所述鋼絞線一端與所述下支撐體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上支撐體后與所述驅動元件固定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驅動元件連接。通過本實用新型減小了立柱的變形量,提高了門框的整體強度。
【IPC分類】B66C5/00, B66C17/20
【公開號】CN204625016
【申請號】CN201520242289
【發明人】徐鴻書, 郭世永, 楊志遠, 杜淑鳳, 劉國營
【申請人】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