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集裝箱起重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裝箱岸橋裝配過程中使用的提升機。
【背景技術】
[0002]岸橋又稱為岸邊集裝箱起重機、橋吊,是用來在岸邊對船舶上的集裝箱進行裝卸的設備,在船舶技術領域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0003]岸橋整機總重量約1600t,包括位于上部的鋼結構框架和下部的門框兩個部分,門框主要包括4根立柱和設置在立柱之間的連接梁構成,鋼結構框架有許多大型鋼梁拼接而成,鋼結構框架的底部為承載整體重量的大型橫梁,其中位于上部的鋼結構框架總重約900噸,在對岸橋進行裝配時,通常是將上部的鋼結構框架在地面進行排裝完成后再提升44米安裝到門框上,實現對于整個岸橋的組裝。
[0004]現有岸橋組裝一般采用“低位運輸,高位安裝”方式,降低運輸風險,提高通航能力。現有技術中上部的鋼結構框架就位安裝方式有齒輪齒條技術,整個提升機在提升時采用齒輪齒條的傳動機構實現傳動提升,采用齒輪齒條傳動提升機在提升時操作簡單,維護方便,傳動效率比較高,但采用齒輪齒條整個提升機結構在設計上比較復雜,并且采用這種齒輪的傳動方式,加工精度要求較高,增加了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岸橋用提升機,解決現有技術岸橋在裝配過程中采用的提升機的結構裝配復雜、成本較高的問題,使結構更加簡單、更加方便,且降低了整個提升機生產成本。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種岸橋用提升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裝置、設置于立柱上的背拉張弓裝置和提升裝置,所述提升裝置包括設置于立柱頂部的提升機構和設置于橫梁底部的吊具,所述提升機構與所述吊具連接;所述背拉張弓裝置包括上支撐體、下支撐體、鋼絞線一和設置于上支撐體上的驅動油缸、所述上支撐體和所述下支撐體均與所述立柱鉸接,所述鋼絞線一端與所述下支撐體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下支撐成體、上支撐體后纏繞設置在所述驅動油缸上,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所述提升裝置和所述驅動油缸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提升機構包括一對提升油缸、支撐梁、墊梁和鋼絞線,所述一對提升油缸設置于所述支撐梁的兩側,所述支撐梁與所述立柱的一端連接,所述支撐梁與所述立柱間生成有間隙,所述墊梁設置于所述立柱與所述支撐梁之間的間隙內,且所述墊梁的上表面與所述支撐梁的下表面接觸,所述墊梁的下表面與所述立柱的上表面接觸。
[0009]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梁上與所述一對油缸位置對應處均設置有絞線孔一,所述吊具上與所述絞線孔一位置正對處均設置有絞線孔二,所述吊具的底端與所述絞線孔二位置對應處均設置有錨固結構,所述鋼絞線二與對應側的所述錨固結構固定連接后穿過所述絞線孔二、絞線孔一與對應側的所述提升油缸纏繞固定。
[0010]進一步的,所述錨固結構包括錨固墊板和錨固盤。
[0011 ] 進一步的,所述每一立柱上均設置有支撐吊耳一,所述上支撐體通過所述支撐吊耳一與所述立柱鉸接,對應的,在所述下支撐體位置對應處的立柱上設置有支撐吊耳二,所述下支撐體通過所述支撐吊耳二與所述立柱鉸接。
[0012]進一步的,所述每一立柱上均設置有支撐耳三和支撐吊耳四,所述支撐吊耳三通過拉桿一與所述上支撐體鉸接,所述支撐吊耳四通過拉桿二與所述下支撐體鉸接。
[0013]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油缸設置于油缸墊板上,所述油缸墊板與所述上支撐體固定連接,所述提升油缸設置于油缸支撐墊上,所述油缸支撐墊與所述支撐梁固定連接。
[0014]進一步的,所述上支撐體與所述下支撐體均與所述立柱垂直設置,所述拉桿一與所述上支撐體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為30-60度,所述拉桿二與所述下支撐體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角度為30-60度。
[0015]進一步的,所述提升油缸容量為300-400噸,所述提升油缸上設置一套檢測油缸位置和狀態的傳感器。
[001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許多優點和積極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岸橋用提升機,包括控制裝置、設置于立柱上的背拉張弓裝置和提升裝置,將提升機構設置在立柱的頂部,將吊具設置于橫梁的底部,提升機構與吊具連接;在對鋼結構框架進行吊裝時可以通過位于立柱頂部的提升機構拉動吊具,因為將吊具設置于橫梁下方,拉動吊具即實現了對于整個鋼結構框架的提拉,為防止門框中的立柱在提升過程中受到偏心載荷的作用而發生變形,在立柱的受拉對應面設置有背拉張弓裝置,用以產生抗彎反向變形力,同時通過控制裝置來檢測提升裝置的提升拉力和立柱的受力來對背拉張弓裝置中的驅動油缸進行實時監測控制,通過控制驅動油缸拉力的大小實現對于立柱的抗彎反向變形力大小進行控制,減少立柱的變形,且采用此種提升機,結構簡單,控制穩定,可以在高空中實現停留,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主視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提升機構主視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提升機構左視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提升機構俯視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背拉張弓裝置主視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背拉張弓裝置左視圖;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吊具主視圖;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吊具左視圖;
[0026]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吊具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8]參見圖1-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岸橋用提升機的實施例,包括控制裝置、設置于立柱5上的背拉張弓裝置和提升裝置,所述提升裝置包括設置于立柱5頂部的提升機構6和設置于橫梁底部的吊具7,所述提升機構3與所述吊具4連接;所述背拉張弓裝置包括上支撐體1、下支撐體2、鋼絞線一 4和設置于上支撐體I上的驅動油缸3、所述上支撐體I和所述下支撐體2均與所述立柱5鉸接,所述鋼絞線一 4 一端與所述下支撐體2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下支撐成體2、上支撐體I后纏繞設置在所述驅動油缸3上,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所述提升裝置和所述驅動油缸3連接。
[0029]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岸橋用提升機,主要作用是實現岸橋裝配過程中的提升,岸橋主要包括有門框和鋼結構框架,門框主要有4根立柱5和立柱5之間設置的連接梁構成,4根立柱5分別對應的為海側立柱和路側立柱,鋼結構框架主要包括位于下部的橫梁8和設置于橫梁8上部的鋼結構主體框架構成,橫梁8設置有2根。在對鋼結構框架進行組裝時,先將上部鋼結構框架在地面進行拼裝,拼裝完畢后通過提升裝置將其提升拉起。
[0030]具體的,本實施例中的提升裝置設置有4套,分別設置在對應的4根立柱5上,將每個提升裝置的提升機構6均設置在4根立柱5的頂面上,優選的,提升機構6包括一對提升油缸61、支撐梁62、墊梁63,一對提升油缸61設置于支撐梁62的兩側,通過一對提升油缸61來提供拉力,滿足大驅動力需求,支撐梁62與對應側立柱5的一端連接,支撐梁62與立柱5間生成有間隙,墊梁63設置于立柱5與支撐梁62之間的間隙內,且墊梁63的上表面與所述支撐梁62的下表面接觸,墊梁63的下表面與所述立柱5的上表面接觸,通過墊梁63實現對支撐梁62的支撐作用,防止提升油缸61在提升過程中受力過大而直接作用于支撐梁62,支撐梁62強度不夠發生損壞或支撐梁62作用于立柱5頂部使立柱5頂部變形過大。提升油缸61通過鋼絞線二 9與吊具7連接在一起,吊具7設置在橫梁8的底部,這樣在提升機構6通過鋼絞線二 9提拉吊具7時,使吊具7拉動位于下部的橫梁8繼而將整個鋼結構框架提拉起來,同時在4根立柱5上均設置有一套對應的提升機構6,驅動采用液壓驅動的形式,確保了提拉過程的平穩性和高度可控性,在提升時采用自身的立柱5結構作為提升的基礎,將鋼結構框架提拉起來,無需額外增加支撐架來進行提拉,大大的節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1]具體在連接時,在每根立柱5上的支撐梁62上與提升油缸61位置對應處兩側均設置有絞線孔一,吊具7的兩側與絞線孔一位置正對處均設置有絞線孔二,所述吊具7兩側的底端與所述絞線孔二位置對應處均設置有錨固結構10,所述鋼絞線二 9與對應側的所述錨固結構10固定連接后穿過所述絞線孔二、絞線孔一與對應側的提升油缸61纏繞固定,即一對提升油缸61通過鋼絞線二 9與吊具7的兩側固定連接,吊具7具體的為箱型梁結構,其與橫梁8的設置方式呈十字形結構,吊具7兩側的絞線孔二對稱設置在橫梁8的兩側,這樣在提升油缸61提拉吊具7時,吊具7給予橫梁8均勻的作用拉力,使提拉過程更加穩固。
[0032]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的所述錨固結構10包括錨固墊板101和錨固盤102,鋼絞線二主要通過錨固盤102實現固定。
[0033]在提升裝置工作過程中,主要是以自身的門框結構為基礎實現上部的鋼結構框架的提升,但在提升時會由鋼結構框架對提升油缸61以反作用力,提升油缸61將反作用力傳遞給立柱5,導致立柱5受到偏心載荷的作用力產生變形,破壞設備整體的強度,在此,本實施例中增加一套背拉張弓裝置,設置于立柱5受力的反面,平衡立柱5受到的偏心作用力,減小立柱的變形量。具體的,背拉張弓裝置包括上支撐體1、下支撐體2、鋼絞線一 4和設置于上支撐體I上的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