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灰系統堵灰檢查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廠飛灰輸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輸灰系統堵灰檢查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電廠飛灰輸送系統采用正壓濃相氣力輸送方式,在投入運行后,輸灰管道堵塞現象是較難排除的故障之一。輸灰系統堵灰會導致灰斗積灰,使得電除塵效率降低,不利于電廠環境的保護。現有輸灰系統排堵方式是在出口倉泵后的管線處與灰斗間安裝一根排堵管和手動排堵閥(如圖1所示),利用管線內的壓力和灰斗負壓將管線內的灰排到灰斗內,直到輸灰系統壓力變送器顯示的輸灰壓力降到Obar,然后重新啟動輸灰系統運行,如果還有堵灰發生則繼續重復上述排堵過程。但是,如果管線堵灰在離排堵閥位置較遠,那么排堵過程要重復多次才能把管線內的灰完全排至灰斗內,嚴重時排堵閥起不到排灰的作用,這是需要拆管檢查,延長了輸灰系統的停運時間,也增加了運行和檢修人員的工作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管道堵灰的檢查系統,能夠準確快速地排查管道堵灰之處,節省人力物力成本。
[0004]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輸灰系統堵灰檢查系統,所述輸灰系統堵灰檢查系統包括多個氣閥以及多個空氣壓差傳感器,所述多個氣閥為第I至第η氣閥,共η個,η取值為大于1,所述第I至第η氣閥以預定間距依次安裝在輸氣管線上,所述多個空氣壓差傳感器為第I至第η-1空氣壓差傳感器,共η-1個;其中第I氣閥的第一端與所述輸氣管線連通,第二端與連接至第I空氣壓差傳感器的第一壓力接口的第一氣管104連通;第i氣閥的第一端與所述輸氣管線連通,第二端與連接至第i_l空氣壓差傳感器的第二壓力接口的第二氣管以及連接至第i空氣壓差傳感器的第一壓力接口的第一氣管連通,其中2 < i < η-1 ;第η氣閥的第一端與所述輸氣管線連通,第二端與連接至第η-1空氣壓差傳感器的第二壓力接口的第二氣管105連通;以使得當所有的氣閥均打開時,第m空氣壓差傳感器的與第一壓力接口相連的第一壓力室通入的是輸氣管線在第m個氣閥處的氣流產生的壓力,第m空氣壓差傳感器的與第二壓力接口相連的第二壓力室通入的是輸氣管線在第m+1個氣閥處的氣流產生的壓力,其中I彡m彡η-1。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空氣壓差傳感器具有顯示壓力值的顯示器。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輸灰系統堵灰檢查系統還包括與所述多個空氣壓差傳感器相連的警報設備。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警報設備包括多個接口電路、多個比較電路以及聲光報警器,其中:所述多個接口電路的每一個與一個空氣壓差傳感器進行連接;所述多個比較電路的每一個比較電路的一個輸入端與所述多個接口電路的每一個接口電路的輸出端相連,所述多個比較電路的每一個比較電路的另一輸入端接收預設閾值;所述多個比較電路的每一個比較電路的輸出端與聲光報警器連接。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氣閥為手動球閥。
[0009]由此可見,根據本方案,將輸氣管線分為連接至多個氣閥的多段,這樣,通過獲得相鄰氣閥之間的氣壓差便可方便地判斷出輸氣管線的哪一分段出現了堵灰;此外,還提供了一種更方便地發出警報信號的警報電路,以自動提示檢測人員哪一分段出現了堵灰,減少了檢測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檢測效率,減少了停工時間。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現有輸灰系統排堵方式的示意圖;
[0011]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輸灰系統堵灰檢查系統的氣閥總體安裝位置圖;
[0012]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堵灰檢查系統的細節示意圖;
[0013]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堵灰檢查系統的警報設備的細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實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15]在鍋爐正常運行時,飛灰積累在電除塵器灰斗出口處。然后排入每個出口下方安裝的濃相MD泵,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經過氣力輸送至終端灰庫。MD泵系統按照設定的頻率間歇輸灰,例如八臺泵共用一條輸送管路,送至粗灰庫。輸灰過程是一條管路上的倉泵進口圓頂閥打開,灰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泵中。在填料期間排氣閥打開使得置換的空氣排出。每個MD泵上裝有料位計,指示是否填充物料。當料位計被覆蓋時,經過一個短延遲,使得泵被完全填充,進口圓頂閥和排氣閥關閉。這會繼續重復直到2個MD泵被填滿,其余的進口閥和排氣閥關閉。當所有的進口閥和排氣閥關閉且密封后,出口泵流化空氣閥和混氣閥打開。MD泵上的流化空氣閥順序打開,中間有短的時間間隔,最后主泵流化空氣閥打開。進入MD泵系統的輸送空氣將灰從泵中排入輸送管路,最后送入灰庫。當物料被排入終端灰庫,輸送壓力降低,位于主泵管路上的壓力變送器顯示〈0.3Barg,輸送空氣閥關閉,循環結束。而當輸灰過程中輸灰壓力上升至4Barg維持不降,可認為輸灰系統出現堵灰,但是如圖1所示,由于輸灰管線很長,無法準確判斷出堵灰的具體位置。
[0016]為了克服這一問題,如圖2所示,在所述輸灰管線100上以預定間距安裝多個氣閥。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預定間距為10至20米。
[0017]下面參考圖3來描述堵灰檢查系統的具體結構。
[0018]如圖3所示,所述堵灰檢查系統包括如圖2所述的以預定間隔安裝的多個氣閥101 (依序為第I至第η氣閥,共η個,其中η大于I)以及多個空氣壓差傳感器102 (依序為第I至第η-1空氣壓差傳感器,共η-1個)。其中,第I氣閥的第一端與所述輸氣管線100連通,第二端與連接至第I空氣壓差傳感器的第一壓力接口的第一氣管104連通;第i氣閥(2彡i彡η-1)的第一端與所述輸氣管線100連通,第二端與連接至第1-Ι空氣壓差傳感器的第二壓力接口的第二氣管105以及連接至第i空氣壓差傳感器的第一壓力接口的第一氣管104連通;第η氣閥的第一端與所述輸氣管線100連通,第二端與連接至第η-1空氣壓差傳感器的第二壓力接口的第二氣管105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