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貨運箱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貨運箱籠焊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貨運箱籠。
【背景技術】
[0002]貨運箱籠現已廣泛應用于生產、運輸、倉儲和流通等領域,被認為是20世紀物流產業中兩大關鍵性創新之一,作為物流運作過程中重要的裝卸、儲存和運輸設備,與叉車配套使用在現代物流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0003]現有貨運箱籠包括采用型鋼焊接拼裝形成的框架,和焊接連接于該框架相應位置的底板、頂板、后背板、左側板和右側板,以及與左側板或右側板鉸接的箱門。
[0004]焊接拼裝這種貨運箱籠時,底板、頂板、后背板、左側板和右側板均需分別與框架相應位置處的型鋼的焊接連接,因而存在焊接量大的問題。此外,框架結構中采用多個型鋼構件,在保證箱體剛度的同時增大其自重。
[0005]有鑒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對現有貨運箱籠的結構進行優化,以在保證其剛度要求的基礎上,減少焊接量并減輕其自重。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貨運箱籠,以在保證其剛度要求的基礎上,減少焊接量并減輕其自重。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貨運箱籠,包括固定連接的箱底、箱頂、后背板和兩個側板,后背板和側板中一者向內折彎形成第一內翻邊,另一者向內折彎與第一內翻邊貼合且焊接連接的第二內翻邊。
[0008]該貨運箱籠裝配時,首先,通過第一內翻邊和第二內翻邊將兩個側板和后立板焊接連接;然后,將后背板和兩個側板的裝配體放置于箱底上,并逐一將后背板和兩個側板的下端面與箱底焊接連接;再逐一將后背板和兩個側板的上端面與箱頂焊接連接。
[0009]顯然,與現有貨運箱籠型鋼焊接構成的框架與相應位置處板面焊接拼裝相比,本方案中貨運箱籠中通過將兩個側板和后背板連接處巧妙折彎處理形成加強立筋結構,在滿足貨運箱籠剛度要求的同時,兩個側板借助于該加強立筋結構直接與后背板焊接連接,從而減少了焊接量、減輕了貨運箱體的自重。
[0010]優選地,所述第一內翻邊和所述第二內翻邊均經直角折彎成型。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翻邊和所述第二翻邊分別同向直角折彎形成彼此貼合其焊接連接的兩個立板。
[0012]優選地,所述后背板和兩個所述側板三者中至少一者為豎向波紋板。
[0013]優選地,所述箱底和所述箱頂的對應位置設置有相適配的定位孔和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中一者設置于所述箱底的底面,另一者設置于所述箱頂的頂面。
[0014]優選地,還包括與所述定位孔數目一致的集水盆,所述集水盆嵌裝于設置于所述箱頂的所述定位孔內。
[0015]優選地,所述箱頂的外側壁開設有與所述集水盆連通的排水孔。
[0016]優選地,所述箱底包括型鋼固定連接形成的框架和設置于所述框架內縱橫交錯設置的多個支撐梁;所述后背板和兩個所述側板與所述框架焊接連接。
[0017]優選地,還包括兩個箱門,兩個箱門分別與兩個側板鉸接,以閉合或開啟所述貨運箱籠的箱口。
[0018]優選地,兩個所述側板的前端部經先后兩次向內折彎形成第三翻邊,兩個所述箱門通過所述第三翻邊與相應所述側板鉸接。
【附圖說明】
[0019]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貨運箱籠軸測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示出了圖1中所示貨運箱籠拆除隱去箱底和箱頂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示出了圖2的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2]圖4示出了圖2中B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3]圖5示出了圖2中所示右側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示出了圖3中所示右側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7示出了圖2中所示后背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8示出了圖3中所示后背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7]圖9示出了圖1中所示貨運箱籠的箱底結構示意圖;
[0028]圖10示出了圖1中所示貨運箱籠的箱頂結構示意圖;
[0029]圖11示出了圖10中所示貨運箱籠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30]圖12示出了圖10中所示貨運箱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1]圖1至圖12中附圖標記與各個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
[0032]11箱底:111型鋼、112支撐梁、
[0033]12箱頂:12-1排水孔、12-2止擋板。
[0034]13后背板:13-1第二內翻邊、13-2第二立板;
[0035]14左側板;
[0036]15右側板:15-1第一內翻邊、15-2第一立板、15_3第三內翻邊、15_4第三立板;
[0037]16左箱門;
[0038]17右箱門;
[0039]18集水盆;
[0040]19定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41]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貨運箱籠,優化現有貨運箱籠的結構,以減少焊接量并減輕其自重。
[0042]現結合說明書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貨運箱籠的具體結構及其裝配工藝。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方位詞“底”、“頂”、“后”、“左”和“右”均是沿垂直于紙面方向觀察圖1中所示貨運箱籠時,以觀察者為基準而設定,可以理解,上述方位詞的出現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另外,文中說明折彎方向時所采用的方位詞“內”,是以貨運箱籠為基準指向箱體方向為內。
[0043]請參見圖1,該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貨運箱籠的軸測結構示意圖。
[0044]如圖1所示,貨運箱籠包括焊接固定連接的箱底11、箱頂12、后背板13、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以及分別與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鉸接的左箱門16和右箱門17,其中,后背板13和兩個側板中一者經先后兩次向內折彎形成第一內翻邊,另一者向內折彎形成與第一內翻邊貼合且焊接連接的第二內翻邊。
[0045]接下來,結合圖2至圖3,以右側板15為例來說明后背板13、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具體結構以及三者間的裝配關系。其中,圖2示出了圖1中貨運箱籠隱去箱底和箱頂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圖2中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46]由圖2和圖3可知,右側板15和左側板14的后端部均經兩次向內直角折彎形成第一內翻邊15-1,后背板13的兩端部同樣經向內直角折彎形成第二內翻邊13-1。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兩個側板和后背板13的具體結構,請一并參見圖5至圖8,其中,圖5示出了圖1中所示右側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6示出了圖1中所示右側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7示出了圖1中所示后背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8示出了圖1中所示后背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47]貨運箱籠裝配時,首先,將右側板15的第一內翻邊15-1和后背板13右側的第二內翻邊13-1相貼合再焊接連接,同樣,左側板14的內翻邊和后背板13左側的內翻邊對應相貼合再焊接連接;然后,將后背板13、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的裝配體放置于箱底11上,再將后背板13、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的下端面逐一與箱底11焊接連接;再將后背板13、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的上端面逐一與箱頂12焊接連接;最后,將左箱門16和右箱門17分別鉸接于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的相應位置。
[0048]顯然,與現有貨運箱籠型鋼焊接構成的框架與相應位置處板面焊接拼裝相比,本方案中貨運箱籠中通過將兩個側板和后背板13連接處巧妙折彎處理形成加強立筋結構,在滿足貨運箱籠剛度要求的同時,兩個側板借助于該加強立筋結構直接與后背板13焊接連接,從而減少了焊接量、減輕了貨運箱體的自重。
[0049]需要說明的是,本方案中第一內翻邊15-1經兩次直角折彎成型于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的相應位置,而第二內翻邊13-1折彎成型于后背板13。可以理解,在滿足加工及裝配工藝要求的基礎上,該亦可反向設置,即第一內翻邊折彎成型于后背板13的相應位置,而第二內翻邊設置于兩個側板的相應位置。
[0050]進一步,如圖3所示,第一內翻邊15-1和第二內翻邊13-1的端部分別同向直角折彎形成第一立板15-2和第二立板13-2,且第一板15-2和第二立板13_2相貼合且焊接連接。
[0051]如此設置,一方面可通過第一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