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電阻機構及包含該送電阻機構的電池生產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芯生產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送電阻機構及包含該送電阻機構的電池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制造業的競爭環境及發展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國制造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為實現我國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機遇。
[0003]在我國的電芯生產領域,擁有大量的落后于現代水準的企業,在這些企業中,手工勞動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能夠獨立開發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的企業比較少,這與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要求格格不入。
[0004]在電芯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將電阻傳送至電芯的正負極端面上,以進行焊接。電阻首先是被放置于電阻料帶上,在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情況下,將覆蓋于電阻料帶上塑料薄膜撕除,再將電阻料帶內的電阻取出并放置于電芯的正負極端面上,以完成后續的焊接工作,才能更好實現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能將覆蓋于電阻料帶上塑料薄膜撕除,再將電阻料帶內的電阻取出并放置于電芯的正負極端面上,以實現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的送電阻機構及包含該送電阻機構的電池生產設備。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7]一種送電阻機構,用于將電阻料帶上的電阻移送至電芯上,包括:放卷盤、收卷盤、廢料收集輥、引導輥、平板、送電阻機械手;
[0008]所述電阻料帶放卷于所述放卷盤,依次繞設于所述引導輥及所述平板,收卷于所述收卷盤;
[0009]所述廢料收集輥用于對所述電阻料帶上的塑料薄膜進行卷繞回收,所述送電阻機械手移送所述電阻料帶上的電阻至所述電芯上;
[0010]其中,所述平板上設有引導輪及壓緊輪,所述引導輪具有凸柱,所述凸柱與所述電阻料帶上的弓I導孔配合連接,所述壓緊輪壓緊所述電阻料帶。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柱為圓柱體。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引導孔為圓形孔。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緊輪為滾輪式結構。
[0014]一種電池生產設備,包括上述的送電阻機構。
[0015]所述送電阻機構能將覆蓋于電阻料帶上塑料薄膜撕除,再將電阻料帶內的電阻取出并放置于電芯的正負極端面上,以實現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生產。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池生產設備的結構圖;
[0017]圖2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的上電芯機構的結構圖;
[0018]圖3為圖2所示的上電芯機構在B處的放大圖;
[0019]圖4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的上膠殼機構的結構圖;
[0020]圖5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的送電阻機構的結構圖;
[0021]圖6為圖5所示的送電阻機構在C處的放大圖;
[0022]圖7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的貼緩沖膠機構的結構圖;
[0023]圖8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的蓋板組裝機構的結構圖;
[0024]圖9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的分離機構的結構圖;
[0025]圖10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的貼商標機構的結構圖;
[0026]圖11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在A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8]如圖1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池生產設備10的結構圖。
[0029]電池生產設備10首先將托盤22上的電芯20成對地組裝于膠殼30內,然后將電阻料帶40上的電阻42焊接于電芯20上,接著在電芯20上貼上緩沖膠50,再將蓋板60蓋合于膠殼30上并進行焊接封裝,之后通過檢測程序篩選優劣品,再在膠殼30表面貼上商標(圖未示),最后進行成品的裝盤。
[0030]電池生產設備10包括:上電芯機構100、上膠殼機構200、送電阻機構300、電阻焊接機構400、貼緩沖膠機構500、蓋板組裝機構600、超聲焊接機構700、檢測機構800、分離機構900、貼商標機構1000、裝盤機構1100及直線形組裝流水線1200。其中,組裝流水線1200上依次間隔設置有治具1210,治具1210用于將成對地組裝于膠殼30內的電芯20固定于治具1210內,并通過組裝流水線1200的傳輸,從而完成相應的加工制造。
[0031]下面,對電池生產設備10的各個機構進行說明:
[0032]對上電芯機構100進行說明:
[0033]如圖2所示,其為圖1所示的電池生產設備10的上電芯機構100的結構圖。請一并參閱圖3,其為圖2所示的上電芯機構10在B處的放大圖。
[0034]上電芯機構100包括:直線形電芯流水線110、翻轉部120、頂升部130、旋轉部
140。電芯20放置于托盤22內,電芯20縱橫整齊排列,呈矩形陣列排布于托盤22內。
[0035]翻轉部120用于將托盤22進行翻轉,以使得托盤22內的電芯20由豎直狀態翻轉為平躺狀態,并將托盤22內的電芯20轉移至電芯流水線110上。
[0036]頂升部130用于將托盤22進行頂升,以使得托盤22內的電芯20得以上升,從而不斷補充原先被轉移至電芯流水線110上的電芯20所空缺的位置,為下一次將托盤22內的電芯20轉移至電芯流水線110做準備。
[0037]旋轉部140用于將依次排布于電芯流水線110上的每相鄰兩個電芯20中的其中一個進行旋轉,從而完成一對電芯20的正負極對調,以使得一對電芯20的正極與負極位于相同端面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原本位于托盤22及電芯流水線110上的所有電芯20,其正極位于同一端面,負極位于另外同一端面,設置旋轉部140,其目的就是將相鄰的兩個電芯20的正負極對調,以實現成對電芯20的裝配工藝要求。
[0038]下面,對翻轉部120、頂升部130、旋轉部140的具體連接結構作說明:
[0039]具體的,翻轉部120包括:翻轉裝置121、翻板122、推料氣缸123、擋料氣缸124。翻轉裝置121與翻板122驅動連接,將翻板122由水平狀態翻轉為豎直狀態,或將翻板122由豎直狀態翻轉回復為水平狀態,由于托盤22放置于翻板122上,托盤22內裝載有電芯20,從而達到調整電芯20為平躺或豎直狀態的目的。推料氣缸123設于翻板122上,推料氣缸123推動托盤22內的整排電芯20至電芯流水線110上。擋料氣缸124設于電芯流水線110上,擋料氣缸124用于對托盤22內的整排電芯20進行可阻擋式設置,以防止托盤22內的電芯20在沒有經過推料氣缸123推送的情況下滑入到電芯流水線110上。
[0040]具體的,頂升部130包括:伺服馬達131、絲桿132、頂桿133、固定板134、滑動塊135。伺服馬達131固定于固定板134上,伺服馬達131與絲桿132驅動連接,滑動塊135滑動設于固定板134上,絲桿132螺合于滑動塊135上,頂桿133 —端固定于滑動塊135上,頂桿133另一端抵接于托盤22上。伺服馬達131驅動絲桿132轉動,絲桿132帶動滑動塊135沿固定板134滑動,以使得與滑動塊135連接的頂桿133作上升或下降運動,從而帶動與頂桿133抵持的托盤22作升降運動。
[0041]旋轉部140設于所述電芯流水線110的一端,具體的,旋轉部140包括:推入氣缸
141、壓入氣缸142、第一旋轉裝置143、第二旋轉裝置144,其中第二旋轉裝置144上設有貫通的收容槽145。位于電芯流水線110上的電芯20被輸送至旋轉部140處,從而為成對的電芯20的正負極進行調整。第一旋轉裝置143將成對的電芯20的其中一個進行180°旋轉,從而使得成對的電芯20完成正負極對調。推入氣缸141推動完成正負極對調的成對電芯20至第二旋轉裝置144的收容槽145中,然后第二旋轉裝置144進行90°旋轉,位于收容槽145內的成對電芯20由平躺狀態變為豎直狀態。接著壓入氣缸142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