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卷筒及其卷揚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起重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卷筒及其卷揚機構。
【背景技術】
[0002]起重機械的起升負載主要通過卷揚機構卷繞鋼絲繩來實現,其中,卷筒又是卷揚機構的主要構件,其用于存儲和卷繞鋼絲繩。有時卷揚機構需采用雙出繩直角排繩的方式以滿足卷筒入繩角度的要求。
[0003]現有的采用雙出繩直角排繩的卷揚機構包括:卷筒和排繩器,由于卷筒纏繞兩根鋼絲繩的部位的直徑相同,所以卷筒上的兩根鋼絲繩的纏繞長度相同,這樣,在排繩過程中,由于排繩器會沿卷筒的軸向移動,所以在排繩器的作用下,其中一根鋼絲繩會被拉起,而另一根鋼絲繩則會被釋放,從而導致兩根鋼絲繩不能同步運行,出現排繩亂繩的問題,這對于有同步要求的起重機械是絕對不允許的。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雙出繩直角排繩的卷揚機構的鋼絲繩不同步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卷筒及其卷揚機構。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05]—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卷筒,所述卷筒包括同軸布置的卷筒一段和卷筒二段,所述卷筒一段與所述卷筒二段上繩槽的節距t和旋轉方向均相同,所述卷筒一段的外徑D1與所述卷筒二段的外徑D2的差值等于2 X節距t/ 31。
[0006]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卷揚機構,所述卷揚機構包括:卷筒、卷筒軸、卷筒驅動組件、排繩器、排繩器驅動組件、排繩器傳動組件、排繩器行走導軌、支架、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所述卷筒包括同軸布置的卷筒一段和卷筒二段,所述卷筒一段與所述卷筒二段上繩槽的節距t和旋轉方向均相同,所述卷筒一段的外徑D1與所述卷筒二段的外徑D2的差值等于2X節距t/ 31,所述卷筒套裝在所述卷筒軸上,所述卷筒軸通過支座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卷筒軸的一端與所述卷筒驅動組件傳動連接,所述卷筒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排繩器驅動組件的輸入軸通過滾子鏈連接,所述排繩器行走導軌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排繩器行走導軌平行于所述卷筒的中心軸線布置,所述排繩器滑動設置于所述排繩器行走導軌上,所述排繩器驅動組件通過所述排繩器傳動組件與所述排繩器傳動連接,所述排繩器上沿所述卷筒的軸向方向并排設置有第一導輪和第二導輪,所述第一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卷筒一段上,所述第一鋼絲繩的中部纏繞在所述卷筒一段上,所述第一鋼絲繩的另一端沿豎直方向入繩并繞在所述第一導輪上,所述第二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卷筒二段上,所述第二鋼絲繩的中部按照所述第一鋼絲繩的纏繞方向纏繞在所述卷筒二段上,所述第二鋼絲繩的另一端沿豎直方向出繩并繞在所述第二導輪上。
[0007]具體地,所述卷筒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第一導輪的中分面之間距離L1 =(Dl+D2)/4o
[0008]具體地,所述排繩器上安裝有至少兩個可在所述排繩器行走導軌上滑動的行走輪,所述排繩器通過所述行走輪在所述排繩器行走導軌上滑動。
[0009]具體地,所述第一鋼絲繩纏繞在所述卷筒一段上的圈數等于所述第二鋼絲繩纏繞在所述卷筒二段上的圈數。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鋼絲繩纏繞在所述卷筒一段上3?20圈。
[0011]具體地,所述卷筒的兩端分別固定有擋板。
[0012]具體地,所述卷揚機構還包括:壓繩塊和螺釘,所述壓繩塊通過所述螺釘將所述第一鋼絲繩和所述第二鋼絲繩分別壓裝固定在所述卷筒一段和所述卷筒二段上。
[0013]進一步地,所述壓繩塊和所述螺釘均為多個,多個所述壓繩塊分別沿所述卷筒一段和所述卷筒二段的圓周方向均勻布置。
[0014]具體地,所述排繩器驅動組件包括轉向箱、轉向箱主動輪、轉向箱從動輪和轉向箱鏈條,所述轉向箱的輸入軸與所述卷筒軸傳動連接,且所述轉向箱的輸入軸與所述卷筒軸平行布置,所述轉向箱的輸入軸與所述轉向箱的輸出軸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垂直,所述轉向箱主動輪安裝在所述轉向箱的輸出軸上,所述轉向箱主動輪通過所述轉向箱鏈條與所述轉向箱從動輪傳動連接,所述排繩器傳動組件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和鏈條,所述主動輪和所述從動輪分別布置在所述排繩器的行走路程的兩端,所述鏈條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排繩器的兩端,所述鏈條的中部分別纏繞在所述主動輪和所述從動輪上,且所述轉向箱從動輪與所述主動輪分別固定安裝在同一轉軸上。
[0015]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卷筒,該卷筒用于雙出繩直角排繩器的卷揚機構中,卷筒纏繞鋼絲繩每轉一周,與其配合的排繩器沿卷筒軸線方向行走一個節距的距離,則其中一根鋼絲繩被拉起一個節距的長度,另一根鋼絲繩被釋放一個節距的長度,兩根鋼絲繩的行程差為2X節距,本發明通過設定卷筒一段與卷筒二段的外徑差來補償雙出繩直角排繩器在排繩過程中兩根鋼絲繩的行程差,從而有效解決了排繩亂繩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卷筒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卷揚機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卷揚機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卷揚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圖4的左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3]實施例一
[002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卷筒,適用于雙出繩直角排繩器的卷筒,如圖1所示,該卷筒包括同軸布置的卷筒一段1和卷筒二段2,卷筒一段1與卷筒二段2上繩槽的節距t和旋轉方向均相同,卷筒一段1的外徑D1與卷筒二段2的外徑D2的差值等于2 X節距t/ 31,即 D1-D2 = 2X 節距 t/π。
[0025]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卷筒,該卷筒用于雙出繩直角排繩器的卷揚機構中,卷筒纏繞鋼絲繩每轉一周,與其配合的排繩器會沿卷筒軸線方向行走一個節距的距離,則其中一根鋼絲繩被拉起一個節距的長度,另一根鋼絲繩被釋放一個節距的長度,兩根鋼絲繩的行程差為2X節距,本發明通過設定卷筒一段與卷筒二段的外徑差來補償雙出繩直角排繩卷揚機構在排繩過程中兩根鋼絲繩的行程差,從而有效解決了排繩亂繩的問題。
[0026]實施例二
[0027]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卷揚機構,適用于雙出繩直角排繩器的卷揚機構,如圖2-圖4所示,該卷揚機構包括卷筒、卷筒軸3、卷筒驅動組件11、排繩器4、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排繩器第二傳動組件6、排繩器行走導軌7、支架8、第一鋼絲繩9和第二鋼絲繩10,卷筒包括同軸布置的卷筒一段1和卷筒二段2,卷筒一段1與卷筒二段2上繩槽的節距和旋轉方向均相同,卷筒一段1的外徑D1與卷筒二段2的外徑D2的差值等于2X節距/ 31,卷筒套裝在卷筒軸3上,卷筒軸3通過支座13固定在支架8上,卷筒軸3的一端與卷筒驅動組件11傳動連接,卷筒軸3的另一端與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的輸入軸傳動連接,排繩器行走導軌7固定在支架8上,且排繩器行走導軌7平行于卷筒的中心軸線布置,排繩器4滑動設置于排繩器行走導軌7上,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通過排繩器第二傳動組件6與排繩器4傳動連接,排繩器4上沿卷筒的軸向方向并排設置有第一導輪4a和第二導輪4b,第一鋼絲繩9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一段1上,第一鋼絲繩9的中部纏繞在卷筒一段1上,第一鋼絲繩9的另一端沿豎直方向入繩并繞在第一導輪4a上,第二鋼絲繩10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二段2上,第二鋼絲繩10的中部按照第一鋼絲繩9的纏繞方向纏繞在卷筒二段2上,第二鋼絲繩10的另一端沿豎直方向出繩并繞在第二導輪4b上。其中,卷筒軸3可以通過兩個支座13固定在支架8上,具體地,卷筒軸3的兩端可以分別安裝軸承(圖中未示),卷筒軸3通過軸承安裝在支座13并固定在支架8上。卷筒軸3的一端與卷筒焊接,卷筒軸3的另一端可以與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的輸入軸傳動連接,在傳動過程中,卷筒軸3傳動連接通過卷筒驅動組件11驅動,卷筒軸3又與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的輸入軸傳動連接,使得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的輸入軸能夠跟隨卷筒軸3轉動,該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的輸入軸可以將動力傳遞至輸出軸,在本實施例中,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可以為轉向箱,該轉向箱可以將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輸入軸的動力方向旋轉90°后由排繩器第一傳動組件5的輸出軸輸出。
[0028]具體地,如圖5所示,卷筒的中心軸線與第一導輪4a的中分面之間距離L1 =(Dl+D2)/4。這使得第一鋼絲繩9和第二鋼絲繩10能夠沿卷筒的豎直切線分別進入第一導輪4a和第二導輪4b,這有利于減小排繩器4所受的徑向分力,從而提高排繩器4運行時的平穩性,并減小運行過程中第一導輪4a和第二導輪4b因承受徑向力而造成的磨損。
[0029]具體地,如圖3所示,排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