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千斤頂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
【背景技術】
[0002]千斤頂在機修領域的使用非常廣泛,尤其是小型的千斤頂,更是得到了各行各業的認可。
[0003]現有的千斤頂在使用過程中往往需要不停的挪動位置來滿足使用的需求,這時,普通的千斤頂并沒有類似拎環的設計,在使用時極其的不便。因此,現階段來說,急需一種具有拎環的千斤頂來滿足使用的需求。
[0004]其次,一般的千斤頂在外觀上都是直接拼接并焊接在一起,并沒有采用相互嵌入式的結構再焊接在一起,因此現有的千斤頂在美觀程度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0005]其三,一般的千斤頂在使用時間過長之后,其頂頭極易松動甚至脫落,影響著千斤頂的使用,無形中增加了成本,浪費了資源。
[0006]其四,一般的千斤頂都是采用單節的結構來實現的,其有限的舉升高度影響著千斤頂的實用性,無法滿足更好的舉升要求。
[0007]其五,現有的千斤頂的卡簧一般都是外露的,容易生銹并出現卡死的情況,導致千斤頂無法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為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便于挪動、舉升高度更高的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
[0009]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包括千斤頂主體、底座、頂帽、油壓栗體和外套,所述外套包裹于所述千斤頂主體外側,所述外套的上部嵌入所述頂帽內,所述外套的下部嵌入所述底座內,所述底座設于所述千斤頂主體下部,所述頂帽設于所述千斤頂主體上部,所述油壓栗體設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外套右側;
所述油壓栗體包括撳手、栗芯、栗體和連桿,所述底座上設有栗體安裝槽,所述栗體設于所述栗體安裝槽內,所述栗芯設于所述栗體內,所述撳手連接所述栗芯和連桿,所述連桿通過固定銷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千斤頂主體包括活塞機構和油缸,所述活塞機構包括第一活塞桿、第二活塞桿、活塞頭和調整螺桿,所述第一活塞桿設于所述油缸內部并自由伸縮,所述第二活塞桿設于所述第一活塞桿內部并自由伸縮,所述調整螺桿設于所述第二活塞桿內部并通過彈簧旋轉伸縮;
所述活塞頭設于所述第一活塞桿內部并位于所述第二活塞桿下部,所述活塞頭下端面的外側設有圓弧形凹槽,所述第一活塞桿下端的內壁上設有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內部設有卡簧,所述卡簧呈圓環形,橫截面為圓形,所述卡簧上設有缺口。
[0010]所述缺口的大小為15mm-20mm,所述卡簧的外徑大于所述梯形凹槽的外徑。
[0011]所述調整螺桿的上部設有圓柱形凸起,所述圓柱形凸起上設有頂頭,所述頂頭呈圓柱形,所述頂頭的中間設有圓形通孔,所述圓形通孔安裝于所述圓柱形凸起之上,并采用熱相接進行連接固定;所述頂頭加熱至500°C -600°C,并采用壓力機壓至所述圓形凸起上。
[0012]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設有第一圓形開孔,所述外套嵌入所述第一圓形開孔內,并通過滿弧焊焊接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外套下部設有縮口,所述縮口的外側面的夾角δ=15°,所述縮口的外側面緊貼于所述第一圓形開孔的內壁之上,在所述縮口和第一圓形開孔之間通過滿弧焊焊接,所述縮口的過渡段為半徑R=20mm圓弧;所述外套的上部設有一圈半徑r=20mm的圓弧形封口,所述頂帽的側壁上設有一圈擋圈,所述圓弧形封口與所述擋圈相抵觸,并通過滿弧焊焊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的側面上設有一個凹槽,所述凹槽內部設有注油孔。
[0013]所述油缸呈圓柱形,所述油缸設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活塞機構設于所述油缸內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設有第一圓形開孔,所述第一圓形開孔內部設有第二圓形開孔,所述油缸的下部嵌入所述第二圓形開孔的內部,并通過焊接連接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第二圓形開孔與所述油缸之間設有一圈圓形倒角,所述油缸外側通過滿弧焊焊接于所述圓形倒角內側,并緊貼于所述第二圓形開孔;所述圓形倒角呈ε=45°設置,所述圓形倒角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圓形開孔的深度。
[0014]所述頂帽上設置有拎環,所述頂帽的兩側各設有一個拎環安裝孔,所述拎環嵌入所述拎環安裝孔內部,并配合所述拎環安裝孔使用并轉動;所述拎環的上部夾角α=100°,所述拎環的下部夾角β=89°,所述拎環的左右兩邊的夾角γ=171° ;所述拎環截面為直徑D=8mm的圓形。
[0015]所述第二活塞桿和調整螺桿之間設有彈簧,所述第二活塞桿內部中空,所述第二活塞桿內表面的上部設有第一內螺紋,所述調整螺桿的外表面上設有第二內螺紋,所述第一內螺紋和第二內螺紋之間形成彈簧腔,所述彈簧位于所述彈簧腔內,所述彈簧的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所述第一內螺紋和第二內螺紋的牙形與所述彈簧的橫截面的形狀相吻合;所述第一內螺紋的有效長度47mm,所述第二內螺紋布滿所述調整螺桿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內螺紋、第二內螺紋和彈簧的螺距相等。
[0016]本發明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中,所述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包括千斤頂主體、底座、頂帽、油壓栗體和外套,所述拎環的設計,解決了一般千斤頂在拿取的時候不方便的難題,使得千斤頂的不用的時候、搬運的時候能更加方便的使用。
[0017]而且,所述油缸和所述底座之間采用了焊接的方式,使得所述底座能夠具有更薄的厚度,而且也增強了所述油缸和所述底座之間的連接的強度。
[0018]同時,更加增加了所述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的美觀性和觀賞性。
[0019]其三,雙節的結構設計,使得所述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具備了更高的舉升高度。
[0020]其四,內藏式的卡簧的設計,解決了卡簧外露容易生銹的缺點,保證了千斤頂能夠正常的工作,減少了維修的次數,也就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002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2]圖1為本發明所述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發明所述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的俯視圖。
[0024]圖3為本發明所述卡簧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為本發明所述活塞機構的局部剖面圖。
[0026]圖5為本發明所述頂頭的安裝剖面圖。
[0027]圖6為本發明所述活塞機構的剖面圖。
[0028]圖7為本發明所述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8為本發明所述第二活塞桿的剖面圖。
[0030]圖9為本發明所述調整螺桿的剖面圖。
[0031]圖10為本發明所述活塞機構的展開剖面圖。
[0032]圖11為本發明所述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2為本發明所述外套的剖面圖。
[0034]圖13為本發明所述活塞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4為本發明所述底座的俯視圖。
[0036]圖15為本發明所述底座的剖面圖。
[0037]圖16為本發明所述頂帽的剖面圖。
[0038]圖中部件名稱對應的標號如下:
1、千斤頂主體;2、底座;3、頂帽;4、拎環;5、外套;6、活塞機構;7、油缸;8、第一圓形開孔;9、第二圓形開孔;10、圓形倒角;11、油壓栗體;12、拎環安裝孔;13、第一活塞桿;14、第二活塞桿;15、調整螺桿;16、縮口 ;17、圓弧形封口 ;18、擋圈;19、凹槽;20、注油孔;21、圓柱形凸起;22、頂頭;23圓形通孔;24、第一銷軸孔;25、第二銷軸孔;26、銷軸;27、伸縮槽;28、倒角;29、彈簧;30、第一內螺紋;31、第二內螺紋;32、彈簧腔;33、撳手;34、栗芯;35、栗體;36、連桿;37、栗體安裝槽;38、固定銷;39、活塞頭;40、圓弧形凹槽;41、梯形凹槽;42、卡簧;43、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述:
作為本發明所述雙節立式油壓千斤頂的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和圖16所示,包括千斤頂主體1、底座2、頂帽3、油壓栗體11和外套5,所述外套5包裹于所述千斤頂主體1外側,所述外套5的上部嵌入所述頂帽3內,所述外套5的下部嵌入所述底座2內,所述底座2設于所述千斤頂主體1下部,所述頂帽3設于所述千斤頂主體1上部,所述油壓栗體11設于所述底座2上并位于所述外套5右側;
所述油壓栗體11包括撳手33、栗芯34、栗體35和連桿36,所述底座2上設有栗體安裝槽37,所述栗體35設于所述栗體安裝槽37內,所述栗芯34設于所述栗體35內,所述撳手33連接所述栗芯34和連桿36,所述連桿36通過固定銷38固定于所述底座2上;
所述千斤頂主體1包括活塞機構6和油缸7,所述活塞機構6包括第一活塞桿13、第二活塞桿14、活塞頭39和調整螺桿15,所述第一活塞桿13設于所述油缸7內部并自由伸縮,所述第二活塞桿14設于所述第一活塞桿內13部并自由伸縮,所述調整螺桿15設于所述第二活塞桿14內部并通過彈簧29旋轉伸縮,此處的設計,增強了所述新型立式油壓千斤頂的整體實用性和使用性,使得所述新型立式油壓千斤頂能夠更好的唄使用;
所述活塞頭39設于所述第一活塞桿13內部并位于所述第二活塞桿14下部,所述活塞頭39下端面的外側設有圓弧形凹槽40,所述第一活塞桿13下端的內壁上設有梯形凹槽41,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