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的救援裝置和電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利用相鄰的其它轎廂救援在緊急情況下停止的轎廂內的乘客的電梯的救援裝置和電梯。
【背景技術】
[0002]在相互獨立地在相同井道內行駛的多個轎廂中,在任意一個轎廂在緊急情況下停止的情況下,通常知道從與需要救援的轎廂(停止號機)相鄰地在井道內升降的其他轎廂(救援號機)來救援被關在停止號機的轎廂內的乘客。在此,作為救援乘客的方法,一直以來,已知這樣的技術:使救援號機在停止號機的旁邊停止,通過將搭板設置在分別設于兩轎廂的側面壁上的救援口之間并渡過搭板,從而使停止號機的乘客移動至救援號機。
[0003]可是,在停止號機在設置于井道內的中間梁的側面停止的情況下,在停止號機與救援號機之間存在的中間梁成為障礙,存在難以設置搭板這樣的問題。此時,為了在停止號機與救援號機之間設置搭板,需要松開停止號機的制動器,使停止號機移動至不會牽連到中間梁的能夠救援的位置。其結果是,存在乘客的救援需要花費時間這樣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提出有下述這樣的救援裝置:在停止號機的轎廂中,除了設置于與救援號機對置的轎廂側面上的側部救援口外,還設置有設置于轎廂地面上的地面救援口(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在該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救援裝置中,根據停止號機的停止位置選擇側部救援口和地面救援口中的任意一方從救援號機設置搭板,進行乘客的救援。
[0005]具體而言,在停止號機與救援號機之間不存在中間梁的情況下,通過使救援號機停止在停止號機的側面,來從側部救援口進行救援。另一方面,在停止號機與救援號機之間存在中間梁的情況下,通過使救援號機停止在比停止號機靠下方的位置,來從地面救援口進行救援。
[0006]在此,搭板被安裝成,能夠沿著固定于救援號機的下表面上的引導構件,從救援號機朝向停止號機移動。另外,在搭板的救援號機側的端部安裝有舷梯。并且,在井道的鉛直方向上的舷梯的上部設有能夠固定于停止號機的與救援號機對置的轎廂側面或轎廂地面上的固定構件。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82061號公報
[0008]可是,以往的技術存在如下問題。
[0009]在專利文獻I示出的救援裝置中,選擇了救援口之后,當與停止號機的停止位置相對應地使救援號機停止時,需要與舷梯的固定構件的位置相對應地使救援號機停止。由此,無需用于避開中間梁而進行的停止號機的位置調整的時間。可是,存在使救援號機的停止位置對準停止號機的作業花費時間,至救援為止需要花費時間這樣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獲得一種防止停止號機和救援號機的位置調整需要時間、能夠縮短救援時間的電梯的救援裝置和電梯。
[0011]本發明的電梯的救援裝置是這樣的救援裝置:當在電梯的井道內相鄰地設置并能夠在井道內相互獨立地升降的第I轎廂和第2轎廂中的任意一方在緊急情況下停止時,該電梯的救援裝置能夠將分別設置在第I轎廂和第2轎廂彼此對置的轎廂的側壁上的救援口連接起來,其中,上述電梯的救援裝置具備:一對固定套筒部,這一對固定套筒部中的一方能夠固定于在第I轎廂的救援口處設置的固定件上,另一方能夠固定于在第2轎廂的救援口處設置的固定件上;以及通道套筒部,該通道套筒部設置在一對固定套筒部之間,通過經由一對固定套筒部將第I轎廂的救援口和第2轎廂的救援口之間連接起來,從而在第I轎廂和第2轎廂之間形成人能夠移動的通道,通道套筒部由具有柔性的纖維材質形成。
[0012]本發明的電梯具備:第I轎廂和第2轎廂,該第I轎廂和第2轎廂在電梯的井道內相鄰地設置,并能夠在井道內相互獨立地升降;救援口,該救援口分別設置在第I轎廂和第2轎廂彼此對置的轎廂側壁上;以及電梯的救援裝置,該電梯的救援裝置具有通道套筒部,該通道套筒部由具有柔性的纖維材質形成,當第I轎廂和第2轎廂中的任意一方在緊急情況下停止時,該電梯的救援裝置通過將第I轎廂的救援口和第2轎廂的救援口之間連接起來,從而在第I轎廂和第2轎廂之間形成人能夠移動的通道。
[0013]根據本發明的電梯的救援裝置和電梯,作為具有柔性的通道的通道套筒部懸架在第I轎廂的救援口和第2轎廂的救援口之間。其結果是,即使在緊急情況下停止的第I轎廂和第2轎廂中的任意一方停止在中間梁的旁邊的情況下,也能夠避開中間梁,將通道套筒部懸架在設置于第I轎廂和第2轎廂彼此對置的表面上的第I轎廂的救援口和第2轎廂的救援口之間。因此,能夠防止進行第I轎廂和第2轎廂的位置調整需要時間,能夠縮短救援時間。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從井道的上方沿著下方觀察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中的架在相鄰的2個轎廂上的救援裝置的俯視圖。
[0015]圖2是示出設置了救援裝置的狀態的第2轎廂的救援口的立體圖。
[0016]圖3是示出在第I轎廂的救援口下部位于中間梁的側面的狀態下第I轎廂停止的情況下,安裝了救援裝置的狀態的側視圖。
[0017]圖4是示出在第I轎廂的救援口上部位于中間梁的側面的狀態下第I轎廂停止的情況下,安裝了救援裝置的狀態的側視圖。
[0018]圖5是示出使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救援裝置移動至第2轎廂的救援口下部進行安裝的例子的立體圖。
[0019]圖6是示出使圖5的救援裝置移動至第2轎廂的救援口上部進行安裝的例子的立體圖。
[0020]標號說明
[0021]1:井道;2:轎廂;2a:第I轎廂;2b:第2轎廂;1a:救援口 ;10b:救援口 ;12a:固定件;12b:固定件;20:救援裝置;21:通道套筒部;22a:固定套筒部;22b:固定套筒部;
30:乘降用輔助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實施方式I
[0023]圖1是從井道的上方沿著下方觀察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中的架在相鄰的2個轎廂上的救援裝置的俯視圖。如圖1所示,在相同的井道I內,沿井道I的寬度方向(圖1的箭頭A方向)彼此相鄰地設置有在井道I內獨立升降的多個(在本例中是2個)轎廂2。下面,將2個轎廂2中的一方稱作第I轎廂2a,將另一方稱作第2轎廂2b。
[0024]井道I分成:第I井道la,其供第I轎廂2a升降;以及第2井道lb,其供第2轎廂2b升降。為了彌補由于不存在井道壁而導致的建筑物的強度不足,在第I井道Ia與第2井道Ib之間沿井道的進深方向(圖1的箭頭B方向)以懸架在井道I的壁上的狀態固定有多個中間梁3。并且,多個中間梁3在井道I的高度方向上互相隔開間隔地設置。
[0025]第I轎廂2a和第2轎廂2b分別沿著設置在井道I內的轎廂導軌4在井道I內上下移動。在本例中,第I轎廂2a借助未圖示的曳引機的驅動力,沿著設置在第I井道Ia內的一對轎廂導軌4a、4b在第I井道Ia內上下移動。另外,在第I井道Ia內設有對重6a,該對重6a沿與第I轎廂2a相反的方向在第I井道Ia內上下移動。
[0026]對重6a在井道I的進深方向上設置在比第I轎廂2a更遠離轎廂出入口 5的位置的第I井道Ia內。對重6a沿著設置在第I井道Ia內的對重用導軌7a上下移動。
[0027]另外,第2轎廂2b借助未圖示的曳引機的驅動力,沿著設置在第2井道Ib內的一對轎廂導軌4c、4d在第2井道Ib內上下移動。另外,在第2井道Ib內設有對重6b,該對重6b沿與第2轎廂2b相反的方向在第2井道Ib內上下移動。但是,使第I轎廂2a動作的曳引機與使第2轎廂2b動作的曳引機不同。
[0028]對重6b在井道I的進深方向上設置在比第2轎廂2b更遠離轎廂出入口 5的位置的第2井道Ib內。對重6b沿著設置在第2井道Ib內的對重用導軌7b上下移動。
[0029]轎廂導軌4a和轎廂導軌4d在井道I的寬度方向上互相對置地設置在井道I的側壁上。轎廂導軌4a、4d從井道I內的最下層鋪設至最上層,并在井道I的高度方向上通過隔開間隔地配置的緊固件緊固于井道I的側壁。
[0030]另外,轎廂導軌4b在井道I的寬度方向上與轎廂導軌4a對置設置。轎廂導軌4b從井道I內的最下層鋪設至最上層,并通過緊固件緊固于面對第I井道Ia的各中間梁3。
[0031]與轎廂導軌4b相同地,轎廂導軌4c在井道I的寬度方向上與轎廂導軌4d對置設置。轎廂導軌4c從井道I內的最下層鋪設至最上層,并通過固定件緊固于面對第2井道Ib的各中間梁3。
[0032]在此,當相鄰的2個轎廂2中的一個轎廂2 (停止號機)在緊急情況下(例如故障、地震)停止時,存在利用另一個轎廂2 (救助號機)來進行停止號機內的乘客的救援作業的情況。因此,在本實施方式I中,將第I轎廂2a作為停止號機,并將第2轎廂2b作為救援號機,進行以下的說明。
[0033]如圖1所示,在第I轎廂2a與第2轎廂2b彼此對置的表面分別設有救援口 10a、1b0救援口 1a設置在第I轎廂2a的與第2轎廂2b對置的側壁下方。救援口 1a成為乘客能夠出入第I轎廂2a的開口部(孔)。救援口 1a在平時被朝向第I轎廂2a內部打開的開閉自如的開關門Ila堵塞。
[0034]救援口 1b是與救援口 1a相同的結構,設置于第2轎廂2b的與第I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