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旋轉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設在加壓蒸煮鍋的原料排出側的立式旋轉閥。
【背景技術】
[0002]在蒸煮原料的加壓蒸煮裝置中,在水蒸氣氣氛中加壓蒸煮原料。在加壓蒸煮裝置中,設有用于將原料投入加壓蒸煮鍋內的投入筒和用于將原料從加壓蒸煮鍋排出的排出筒。在原料向投入筒的移送及原料從排出筒起的移送中,使用旋轉閥。由于旋轉閥氣密性高,因而能夠維持加壓蒸煮鍋內的壓力并同時將原料向投入筒移送,并且,能夠從排出筒移送原料。旋轉閥分類為臥式旋轉閥和立式旋轉閥,全都通過轉子的旋轉而移送原料(參照下述專利文獻I)。
[0003]立式旋轉閥,轉子在外殼內水平地旋轉,將原料移送至轉子內的空間箱斗狀地形成。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立式旋轉閥中,在外殼的外側設有空室,在該空室設有脫壓用的管。在該構成中,由于箱斗內的蒸氣經過空室及脫壓用的管而排氣,因而在對箱斗內的壓力進行減壓之后排出原料。由此,能夠將所蒸煮的原料不壓碎就排出,能夠保留圓形大豆等原料的原形。
[0004]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0-26123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5]然而,在前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立式旋轉閥中,由于在外殼的外側設有空室及與空室連接設置的脫壓用的管,因而裝置大型化、復雜化,并且,清洗也變得困難。另外,如果設置脫壓用的管,則箱斗空間與大氣壓空間直接相連,因而壓力差變大,原料被吸引至作為低壓側的脫壓用的管,因此,成為脫壓用的管的污染和箱斗內的原料減少的原因。
[0006]本發明解決如前所述的現有的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裝置大型化、復雜化就使箱斗空間的壓力逐漸減壓而防止原料的破壞的立式旋轉閥。
[0007]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的立式旋轉閥,是設在加壓蒸煮鍋的原料排出側的立式旋轉閥,其特征在于,具備:配置于上蓋與下蓋之間、水平地旋轉的轉子;設在前述上蓋的原料的供給口 ;以及設在前述下蓋的原料的排出口,其中,前述轉子由周壁和放射狀地延伸的分隔板劃分成多個箱斗,擴大前述上蓋側處的前述轉子上部的間隙且形成脫壓部,該脫壓部為在前述上蓋側不與外部空間直接連通的空間,前述脫壓部形成于前述箱斗按照前述轉子的旋轉從前述供給口通向前述排出口的前述箱斗的移動范圍內。
[0008]依據前述本發明的立式旋轉閥,如果箱斗與脫壓部開始重合,則失去上蓋側處的轉子上部的密封性,通過鄰接的箱斗及排出口而與脫壓部開始重合的箱斗和外部空間成為相同空間。由此,箱斗的脫壓開始。此后,伴隨著轉子的旋轉,箱斗與脫壓部重合的范圍增力口。另外,即使箱斗的寬度整體與脫壓部重合,也不直接地與排出口對置,因而不存在急劇的壓力的下降,在到與排出口對置為止的期間,箱斗內逐漸減壓。因此,能夠防止箱斗內的急劇的壓力變化,能夠防止原料的壓碎和爆炸音的產生。在本發明中,脫壓部是在上蓋側不與外部空間直接連通的空間,脫壓部是脫壓目的的空間,不是排氣目的的空間。在該構成中,不需要設置使箱斗的外部與箱斗流通的空室或設置用于使箱斗和外部空間流通的導管。由此,能夠防止裝置的大型化、復雜化,并且,清洗變得容易。另外,由于箱斗內的原料不向其他空間流動,因而原料也不減少。而且,由于箱斗內逐漸脫壓,因而能夠防止原料向鄰接的箱斗的飛散。除此之外,在箱斗即將與排出口對置之前,能夠作為將箱斗內稍微加壓而不使箱斗內完全地脫壓的狀態,變得容易排出原料。
[0009]依據本發明,由于隨著轉子的旋轉,箱斗內逐漸脫壓,因而能夠防止箱斗內的急劇的壓力變化,能夠防止原料的壓碎和爆炸音的產生。在本發明中,由于不需要在箱斗的外部設置用于脫壓的空室或導管,因而能夠防止裝置的大型化、復雜化,并且,清洗變得容易。另夕卜,由于箱斗內的原料不向其他空間流動,因而原料也不減少,由于箱斗內逐漸脫壓,因而能夠防止原料向鄰接的箱斗的飛散。除此之外,在箱斗即將與排出口對置之前,能夠作為將箱斗內稍微加壓而不使箱斗內完全地脫壓的狀態,變得容易排出原料。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安裝有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立式旋轉閥的加壓蒸煮裝置的構成圖。
[0011]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立式旋轉閥的縱截面圖。
[0012]圖3是圖2所示的立式旋轉閥的簡略平面圖。
[0013]圖4是圖2所示的立式旋轉閥的轉子部分的平面圖。
[0014]圖5是圖4的AA線處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參照附圖,同時,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壓蒸煮裝置3的構成圖。加壓蒸煮裝置3,在加壓蒸煮鍋6,安裝有立式旋轉閥2及立式旋轉閥I。立式旋轉閥2設在朝向加壓蒸煮鍋6的原料的投入側,立式旋轉閥I設在加壓蒸煮鍋6的原料排出側。加壓蒸煮裝置3在水蒸氣氣氛中蒸煮處理原料。作為原料,列舉例如圓形大豆、割碎大豆、脫脂大豆、壓片大豆、麩、米、麥等谷物原料。
[0016]加壓蒸煮鍋6設有原料的投入筒4。投入筒4連接至立式旋轉閥2。立式旋轉閥2連接有入口滑道7及出口滑道8。從入口滑道7供給經過事先進行的各種處理的原料。所供給的原料經過立式旋轉閥2的出口滑道8及投入筒4,投入加壓蒸煮鍋6內。立式旋轉閥2由于氣密性高,因而能夠維持加壓蒸煮鍋6內的壓力并同時將原料供給至加壓蒸煮鍋6內。
[0017]在加壓蒸煮鍋6內,原料在帶(未圖示)上搬送,并且,在水蒸氣氣氛中加壓蒸煮,投入排出筒5內。排出筒5經由接頭9而連接至立式旋轉閥I。立式旋轉閥I連接有入口滑道10及出口滑道11。投入排出筒5內的原料經過接頭9及入口滑道10,進入立式旋轉閥1,經過出口滑道11而排出。
[0018]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立式旋轉閥I的縱截面圖。圖3是圖2所示的立式旋轉閥I的簡略平面圖。圖4是圖2所示的立式旋轉閥I的轉子部分的平面圖。在圖2中,在由上蓋12及下蓋13和外殼本體14構成的外殼15內,內置有轉子20。轉子20在外殼15內以軸19為中心而水平地旋轉。入口滑道10在原料的供給口 25的位置處被連接,出口滑道11在原料的排出口 26的位置處被連接。
[0019]如圖4所示,轉子20由周壁21和分隔板22形成。分隔板22以軸19為中心而放射狀地延伸,將周壁21內劃分成多個箱斗23。圖3為了方便起見,入口滑道10僅簡略地圖示了外形,圖示了供給口 25。圖4同樣地為了方便起見,對圖2所示的供給口 25的位置標記符號25,對排出口 26的位置標記符號26。另外,將與供給口 25對置的箱斗23作為箱斗23a。來自供給口 25的原料投入箱斗23a內。由于立式旋轉閥I設在加壓蒸煮鍋6的原料排出側,因而在使用時,入口滑道10與高壓的加壓蒸煮鍋6的內部空間連通。因此,原料以高壓狀態向箱斗23a內投入。
[0020]在圖4中,轉子20以軸19為中心而旋轉,投入有原料的箱斗23a從供給口 25的位置向著排出口 26旋轉移動(箭頭a方向)。如果箱斗23a旋轉至與排出口 26對置的位置,則原料經過圖2所示的出口滑道11而排出。接下來,在圖4中,箱斗23a從排出口 26的位置向著供給口 25旋轉(箭頭b方向),再度返回至供給口 25的位置。
[0021]如圖1所示,由于立式旋轉閥I與加壓蒸煮鍋6連通,因而圖4所示的轉子20的箱斗23內成為高壓。另一方面,由于排出口 26側是大氣壓,因而如果箱斗23到達排出口26的位置,則箱斗23內被脫壓。此時,由于發生急劇的壓力變化,因而容易產生原料的壓碎和爆炸音。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一直以來,采用使脫壓管與箱斗23連通且能夠在箱斗23的空間與外部空間之間進行空氣的流通的構成。在該構成中,能夠將原料不壓碎就排出,能夠保留圓形大豆等原料的原形。可是,如后所述,設有脫壓管的構成存在著裝置大型化、復雜化等問題。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不設置脫壓管就能夠防止急劇的壓力變化的脫壓構造。以下,對該脫壓構造進行說明。
[0022]圖5是圖4的AA線處的截面圖,為了方便說明,示出了直線狀地展開立式旋轉閥I的圓周方向截面的狀態。在圖5中,不但圖示轉子20,而且還圖示上蓋12及下蓋13。在上蓋12與轉子20之間配置有中間板30,在下蓋13與轉子20之間配置有中間板33。在轉子20與中間板30之間及轉子20與中間板33之間形成有間隙,該間隙由設在分隔板22的密封件32密封。由于密封件32與中間板30及中間板33抵接并滑動,因而密封件32與中間板30及中間板33的兩方都磨損,但通過更換這些部件,從而能夠不更換上蓋12或下蓋13就消除密封不足。
[0023]在中間板30,形成有作為凹部的脫壓部31。在形成有脫壓部31的范圍內,擴大轉子20與中間板30之間的間隙。在圖3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