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剎車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軌道車輛剎車方式(制動方式)主要是依靠動能的轉移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兩類:第一,摩擦制動方式,即通過摩擦轉變為熱能,然后消散在大氣中;第二,即把動能通過發電機轉換為電能,然后將電能從車上轉移出去,動力制動就是電制動,包括電阻制動等。
目前,生產流水線上的剎車裝置一般采用的是電磁剎車,即依靠電磁線圈與剎車盤的摩擦來實現剎車。但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電磁線圈和剎車盤的間隙會發生變化,為了確保剎車靈敏需要經常調整,而且每次調整需要將剎車盤拆下,操作起來非常麻煩,給生產帶來不便,降低了生產效率,并且采用電磁剎車會損耗電能,增加了生產成本。
而且,目前生產流水線上的車架在沿導軌運行過程中,特別是在弧形導軌上,經常會出現卡頓現象,使得車架運行不夠平穩和順暢,且容易導致車架上的物件滑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是目前生產流水線導軌上的剎車裝置電能損耗大、生產成本高以及生產效率低的問題。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將解決的是車架在導軌上移動時運行經常出現不平穩、卡頓的現象。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所述生產流水線包括基座、導軌和車架,所述導軌安裝于所述基座的兩側邊緣,所述車架通過行走機構安裝于所述導軌上并沿所述導軌的軌道方向運動,所述行走機構包括用于驅動所述車架運動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傳動件和與所述傳動件連接的驅動裝置;所述剎車結構包括其圓心鉸接設置于所述車架上的轉盤、固設于所述轉盤上的被動件和驅動所述轉盤轉動的驅動件,所述被動件設于所述傳動件運動方向的前方,以便所述傳動件能夠撥動所述被動件向前運動,當所述驅動件被手動驅動后,致使所述轉盤轉動,所述被動件被旋轉至較高位置時超出呈“L”形狀的所述傳動件的上端部,從而使得所述被動件與所述傳動件分離,所述車架失去驅動力并因所述驅動件抵靠在所述車架的前側致使所述車架停止移動,手動將所述驅動件移開所述車架的前側時,所述轉盤反向轉動復位,使得所述被動件旋轉至原狀態,所述被動件重新回到所述傳動件正前方,從而又可以實現動力傳遞,即實現所述被動件與所述傳動件二者的分離或接合,由此實現剎車與取消剎車的功能。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驅動件包括擺動單元和定位件,所述擺動單元包括由所述定位件觸動的觸動件和與所述觸動件的一端鉸接的擺動件,所述擺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轉盤的一側的下端鉸接,且所述觸動片與所述車架的鉸接處設有復位彈簧,當所述定位件與所述觸動件分離時,所述復位彈簧恢復到原狀態,使得所述轉盤反向旋轉至原狀態,從而使得所述被動件回位到所述傳動件的正前方位置。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基座上設有固定裝置,所述定位件鉸接于所述固定裝置上,所述定位件可以繞所述鉸鏈裝置旋轉,當所述定位件旋轉至與所述導軌平行位置時,可以用來觸動所述觸動件,實現所述轉盤旋轉,待工作臺工作完成后,將所述定位件旋轉至豎直位置,所述擺動單元由于所述復位彈簧的作用被復原位置,且帶動所述轉盤反向旋轉至原有位置。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擺動單元設有兩組,所述兩組擺動單元分別與所述轉盤的兩側,且所述兩組擺動件以所述轉盤的圓心呈中心對稱設置,所述兩組觸動件分別位于所述車架兩側的相同高度處。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行走機構還包括轉軸、套設于所述轉軸的外部并使所述轉軸的上下兩端露出的套管、安裝于所述轉軸上下兩端的滾輪,位于所述轉軸上端的第一滾輪抵靠在所述導軌的內側,位于所述轉軸下端的第二滾輪抵靠在所述導軌的外側,所述套管與所述車架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轉軸呈豎直設置,且其上端向所述導軌的內側彎曲形成倒鉤狀。
作為優選方案,同一所述車架上設有兩組所述行走機構,所述兩組行走機構呈水平并排且間隔設置。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安裝于導軌內側的電機、由所述電機驅動的鏈條和設于所述鏈條上且用于連接所述傳動件的連接件。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該生產流水線包括基座、導軌和車架,車架通過行走機構安裝于導軌上,行走機構包括用于驅動車架運動的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包括傳動件和與傳動件連接的驅動裝置;其剎車結構包括其圓心鉸接設置于車架上的轉盤、固設于轉盤上的被動件和驅動轉盤轉動的驅動件,該驅動件包括定位件,被動件設于傳動件運動方向的前方,手動放倒定位件使得轉盤旋轉,被動件與傳動件分離,其定位件恰好抵靠在車架前側使車架停止運動,定位件手動復位成豎直方向后,被動件與傳動件接合,從而驅動車架向前運動,該種定位與動力離合聯動的剎車方式,有效地節省了剎車裝置的電能損耗、降低了生產成本以及提高了生產效率。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其中采用的行走機構,有效地提高了車架在導軌上移動時的平穩性和順暢性,特別在弧形導軌中能夠尤為體現該行走機構使得車架不會在轉彎時出現卡頓現象,也可以有效防止車架上的物件滑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中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未剎車時的主視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圖1的右半俯視圖;
圖4是圖3的左側透視圖;
圖5是本實施例中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在剎車時的主視圖;
圖6是圖5的右半俯視圖;
圖7是圖6的左側透視圖;
圖中,1、基座;2、導軌;21、第一導軌;22、第二導軌;3、車架;4、傳動件;5、轉盤;51、下側鉸鏈;52、上側鉸鏈;6、被動件;7、第一擺動單元;71、第一擺動件;72、第一觸動件;8、第二擺動單元;81、第二擺動件;82、第二觸動件;9、定位件;10、固定裝置;11、復位彈簧;12、轉軸;12a、倒鉤;13、套管;14、第一滾輪;15、第二滾輪;16、定位螺母;17、電機;18、鏈條;19、連接件;20、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和圖5,并結合圖2、圖4和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其生產流水線包括基座1、導軌2和車架3,該導軌2固定安裝于基座1的兩側邊緣,其車架3通過行走機構安裝于導軌2上并可以實現沿圖3或6中的與導軌2平行的箭頭方向(即導軌2的軌道方向)移動,生產流水線上還設有用于驅動行走機構的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包括傳動件4和與該傳動件4連接并帶動其運動的驅動裝置,其剎車結構包括圓形的轉盤5、被動件6和驅動轉盤5轉動的驅動件,該轉盤5的圓心鉸接于車架3上并位于車架3靠近導軌2的一側的中間位置,該轉盤5的軸心線與導軌2的軌道線垂直設置,如圖2和圖4所示,其被動件6的一端固定設于轉盤5的右上側且與轉盤5垂直設置,該被動件6的另一端向靠近導軌2的方向延伸且為自由端,并且該被動件6位于傳動件4的正前方,以便傳動件4在向前運動時能夠撥動被動件6向前運動,從而帶動車架3在導軌2上移動。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施例的剎車結構,通過手動將驅動件抵靠在車架3的前側時,能夠驅動轉盤5轉動,使得被動件6旋轉至較高位置時超出傳動件4的上端部,從而使得被動件6與傳動件4分離,此時車架3失去驅動力且其前側被驅動件抵靠使得車架3停止運行,當將手動將驅動件移開車架3的前側時,即取消驅動轉盤5,轉盤5反向轉動使得被動件6旋轉至原先位置,被動件6重新位于傳動件4的正前方從而實現動力傳遞,由此可以實現被動件6與傳動件4的分離或接合,也實現了剎車與取消剎車,通過以上手動的方式實現車架的剎車與取消剎車功能,不僅節約了能源,而且節約生產成本和提高了生產效率。
上述的驅動件可以是連桿裝置、搖臂裝置或齒輪齒條裝置,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的驅動件包括第一擺動單元7和定位件9,具體地,如圖2并結合圖1、圖3、圖4和圖7所示,基座1上設有固定裝置10,該定位件9鉸接于該固定裝置10上,使得該定位件9可以繞固定裝置10進行旋轉,其旋轉面與導軌2的軌道方向垂直,其第一擺動單元7包括由定位件9觸動的第一觸動件72和與第一觸動件72的一端鉸接的第一擺動件71,第一擺動件71的另一端與轉盤5上的下側鉸鏈51進行鉸接,第一觸動件72的另一端與車架3進行鉸接并在鉸鏈處設有復位彈簧11,如圖5所示,當手動把定位件9旋轉至水平位置且位于車架運行的前方時,如圖7所示,定位件9觸動第一觸動件72旋轉,并聯動第一擺動件71和轉軸5運動,使得轉軸5沿圖4或7中所示的旋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動,此時被動件6被旋轉至較高位置并超過了“L”型傳動件4的上端部,使得車架失去動力傳遞并被定位件9抵靠在當前位置,從而實現了剎車,且此間復位彈簧11處于壓縮狀態,如圖1和4所示,當手動將定位件9旋轉至豎直方向時,該定位件9與第一觸動件72分離,復位彈簧11恢復到原狀態,使得轉盤5順時針旋轉至原狀態,從而使得被動件6回位到傳動件4的正前方位置,又重新實現動力傳遞,從而取消了剎車。
優選地,如圖3、圖4和圖7所示,其驅動件包括有兩組擺動單元,分別為第一擺動單元7和第二擺動單元8,第一擺動單元7包括第一擺動件71和第一觸動件72,第二擺動單元8包括第二擺動件81和第二觸動件82,其轉盤5上設有下側鉸鏈51和上側鉸鏈52,下側鉸鏈51與上側鉸鏈52的結構相同并且二者以轉盤5的圓心呈對稱設置,下側鉸鏈51與上側鉸鏈52的連線呈斜線,第一擺動件71的一端與下側鉸鏈51鉸接,第二擺動件81的一端與上側鉸鏈52鉸接,第一擺動件71與第二擺動件72以轉盤5的圓心呈中心對稱設置,其第一擺動件71的另一端與第一觸動件72鉸接,其第二擺動件81的另一端與第二觸動件82鉸接,第一觸動件72與第二觸動件82分別與車架3的兩側邊緣進行鉸接,該第一觸動件72與第二觸動件82位于相同的高度且呈對稱設置在車架3運動方向上的前后兩側邊緣,當車架3向后方運行時,位于后方工作站位置的定位件9可以觸動第二觸動件82,從而實現車架3的剎車,由此兩組擺動單元可以實現車架3在往前或者往后運行的過程中均可以實現剎車功能。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上述的導軌2包括第一導軌21和位于第一導軌21下方的第二導軌22,其導軌2呈直角狀,上述的行走機構包括轉軸12、第一滾輪14、第二滾輪15和套管13,該第一滾輪14設于轉軸12的上端并二者通過定位螺母16連接,使得第一滾輪14只能繞轉軸12轉動,該第一滾輪14的滾輪面是平滑曲面且設置在第一導軌21的內側,可以實現沿該第一導軌21的軌道方向滾動運行,第二滾輪15呈圓柱狀并設于轉軸12的下端,該第二滾輪15的滾輪面與第二導軌22的外側接觸,使得該第二滾輪15在繞轉軸12轉動的同時沿著第二導軌22的軌道方向滾動運行,該轉軸12的外部套設有一個套管13,該套管13的長度小于轉軸12的長度,使得轉軸12的上下兩端均裸露在套管13外,即第一滾輪14和第二滾輪15均完全裸露在外,該套管13的外表面固定焊接在車架3上,當驅動裝置驅動傳動件4時,使得傳動件4推動被動件6,從而帶動行走機構移動,行走機構在移動時能帶動車架3一起移動運行;優選地,轉軸12呈豎直設置且其上端設置為倒鉤12a,其倒鉤12a的倒鉤角優選為45度,可以實現第一滾輪14與第一導軌21的直角邊呈45度設置,該倒鉤12a的結構簡單易實現,能夠實現車架3的懸掛與行走機構的滾動的協調作用,滿足車架3在導軌2上的平穩運行。優選地,如圖6所示,在同一車架3上設有兩組行走機構,該兩組行走機構呈水平并排且間隔設置,相應地,兩組轉軸12、兩組套管13、兩組第一滾輪14和兩組第二滾輪15均水平并排設置,兩組第一滾輪14分別與車架3的兩側邊緣間距相等以保證車架的重心落在兩組行走機構的中間位置,從而保證車架的平穩運行。
上述的驅動裝置可以是氣動裝置、液壓裝置或者電機裝置,優選地,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采用的驅動裝置包括電機17、鏈條18、連接件19,該電機17安裝于第二導軌22的最內側,鏈條18上設有一個連接件19,該連接件19與傳動件4通過螺栓20固定連接,其被動件6設于傳動件4的正前方,當電機17驅動鏈條18轉動時,其鏈條18上面的連接件19帶動傳動件4向前方移動,當傳動件4接觸到被動件6后驅動被動件6向前移動,從而帶動行走機構向前運動。
綜上,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該生產流水線包括基座、導軌和車架,車架通過行走機構安裝于導軌上,行走機構包括用于驅動車架運動的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包括傳動件和與傳動件連接的驅動裝置;其剎車結構包括其圓心鉸接設置于車架上的轉盤、固設于轉盤上的被動件和驅動轉盤轉動的驅動件,該驅動件包括定位件,被動件設于傳動件運動方向的前方,手動放倒定位件使得轉盤旋轉,被動件與傳動件分離,其定位件恰好抵靠在車架前側使車架停止運動,定位件手動復位成豎直方向后,被動件與傳動件接合,從而驅動車架向前運動,該種定位與動力離合聯動的剎車方式,有效地節省了剎車裝置的電能損耗、降低了生產成本以及提高了生產效率。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生產流水線的剎車結構,其中采用的行走機構,有效地提高了車架在導軌上移動時的平穩性和順暢性,特別在弧形導軌中能夠尤為體現該行走機構使得車架不會在轉彎時出現卡頓現象,也可以有效防止車架上的物件滑落。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