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藥機構,屬于自動化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的中藥文化源遠流長,中藥資源豐富。但目前在全世界的中藥出口量中,中國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仍在采用原始生藥和手抓、秤稱的傳統配藥方式,在中藥發藥過程中速度慢,計量誤差大,而且很難與配藥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國際市場接軌。
在現有技術中已經制造了一種能夠通過旋轉實現向藥盒中定量加藥的藥蓋結構,比如:專利號為CN201520798008.7,名稱為新型下藥蓋的專利文件所公開的下藥蓋或者如圖6中形狀的下藥蓋結構;針對這種下藥蓋,我們針對性的研發了一種與其配合實現自動化匹配并向藥盒中加藥的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下藥機構,利用統一的升降控制實現下藥瓶對接和稱重機構對藥盒的頂起稱重的雙重控制,從而簡化結構和控制難度,本下藥機構能夠適用于在使用矩陣陣列分布藥瓶的情況下,進行下藥蓋的對接,進而保證自動控制和下藥的自動化控制工藝。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下藥機構,包括基架、稱重機構、升降機構、轉動機構、及藥盒架;升降機構連接基架和稱重機構并控制稱重機構升降;轉動機構連接基架、稱重機構、或升降機構并用于控制下藥蓋轉動,以向藥盒中加藥;藥盒架上設有可放置藥盒的藥盒工位,藥盒工位的一側設有與藥盒工位相接的開口部,藥盒可沿開口部放至藥盒工位處;升降機構控制用于藥盒稱重的稱重機構上升并頂起藥盒工位處的藥盒后,升降機構或稱重機構帶動轉動機構與稱重機構同步上升至可轉動下藥蓋的位置。
本結構中,該開口部使藥盒可水平方向放入藥盒工位中,從而簡化了藥盒取放的定位,從而使藥盒取放的可實現自動化,有利于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通過升降器控制稱重機構升降以頂起藥盒稱重,同時帶動升降臺升降,使升降器控制下藥步驟中的稱重和升降兩個步驟,從而簡化結構;通過轉動機構轉動下藥蓋,進而實現藥瓶中藥料的下落,能夠保證藥料取用及時性。其升降控制方式,能夠保證轉動機構的脫離,進而方便于下藥機構的移動,適用于帶有呈矩陣陣列分布的若干藥瓶的下藥設備中,具有結構簡單、控制簡單、成本低等特點。
進一步,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器和升降臺,升降器殼體與升降軸分別連接稱重機構和基架,或者分別連接基架和稱重機構;轉動機構連接于升降臺上并與其同步升降;藥盒被頂起后,升降器通過稱重機構推動升降臺,使升降臺隨稱重機構同步升降。其升降機構保證了轉動機構的對接和脫離,從而保證整體機構的獨立性,有利于整體機構的移動和換位,升降機構能夠有利于實現下藥步驟中各個步驟的過渡,保證自動化控制的穩定性。
進一步,稱重機構通過墊套推動升降臺,墊套的厚度可選,使藥盒被頂離藥盒工位設定高度后,稱重機構才推動升降臺。采用墊套作為獨立的標準件,能夠有效調節藥盒被托架托起的距離,防止稱重機構和升降機構在設計過程中的誤差對設備裝配的影響。
進一步,升降器控制上升時,升降器控制稱重機構相對于升降臺上升,稱重機構上升一定距離后頂起藥盒工位處的藥盒,稱重機構繼續上升并推動升降臺同步上升,轉動機構隨升降臺上升并與其上方的下藥蓋對接;當升降器控制下降時,升降器帶動稱重機構下降,升降臺和轉動機構隨稱重機構同步下降,升降臺和轉動機構停止下降后,稱重機構繼續下降,且被頂起的藥盒落回藥盒工位并與稱重機構脫離。
進一步,所述基架包括基臺和導向軸,導向軸豎向連接于基臺上并用于升降機構、轉動機構、或/和稱重機構的導向。導向軸既支撐升降臺及相對于升降臺固定的轉動機構和藥盒架,同時還用于升降臺、轉動機構、藥盒架的、稱重機構的導向。
進一步,所述稱重機構包括稱重臺、托架、稱重傳感器及其稱重電路,托架通過稱重傳感器連接稱重臺,稱重臺與導向軸滑動連接并由升降機構控制在豎直方向上升降,托架設于藥盒工位的正下方并隨稱重臺同步升降以頂起或放下藥盒工位處的藥盒;稱重傳感器與稱重電路電連接以將稱重傳感器的測量信號轉化為數字量。該稱重機構簡單,能夠將藥盒架上的藥盒頂起,在藥盒中加藥時的實時稱重,實現加藥過程中的實時監控和計量。托架呈U型槽狀,且U型槽平行于開口部的開口方向,開口部位于藥盒架上。其托架的U形槽結構,能夠方便于取放機構對藥盒的取放動作,同時使實現取放藥盒自動化的機構更易設計,也更易實現。
進一步,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臺、導向套、墊套及升降器;升降器的殼體連接稱重臺、升降軸連接基臺,稱重臺通過直線軸承與導向軸滑動連接,升降臺設于導向軸的頂端并通過導向套與導向軸滑動連接;墊套套于導向軸上并置于升降臺與導向套之間;轉動機構連接在升降臺上并隨升降臺同步升降。該導向套的設計,能夠保證升降臺 的穩定升降,從而提高轉動機構與下藥蓋的對接精度,能夠有效避免升降過程中錯位,對設備的損壞。
進一步,所述轉動機構包括連接環及轉動器,轉動器以齒輪驅動或皮帶傳動方式帶動連接環轉動,連接環呈漏斗形結構,在連接環上部開口處設有用于轉動下藥蓋的肋條;連接環上升并與下藥蓋對接后,轉動連接環可使下藥蓋開閉以向藥盒中加藥。該結構中連接環可以上升與下藥蓋對接,還能夠對下藥蓋處落下的藥粉或顆粒進行導流,能夠避免設備內的氣流對下落藥粉或顆粒的干擾,避免藥粉的浪費。
進一步,轉動機構還包括轉動臺、主動輪、及從動輪;轉動器固定連接轉動臺,轉動器的轉軸連接主動輪,從動輪與連接環同軸線相連且與主動輪嚙合;主動輪的中部具有通孔且該通孔對應于其下方的藥盒工位;藥盒架固定連接于轉動臺的下側,開口部位于藥盒架上并向轉動臺的側面開口。其齒輪驅動的方式更加精確,皮帶驅動的方式更加靈活,具體選擇視需求情況而定。其側面開口的方式,能夠方便于藥盒放入時的定位,簡化藥盒放入步驟中的控制。
進一步,所述下藥蓋包括同軸線的定蓋體和動蓋體,在動蓋體的外側設有筋條,且動蓋體的端部錐臺狀以配合連接環,下藥蓋套于藥瓶的出口處,動蓋體包括位于定蓋體兩側的內蓋和外蓋,內蓋和外蓋通過穿過定蓋體的聯動軸相連并同步轉動,內蓋、外蓋、及定蓋體分別具有藥孔且內蓋與外蓋的藥孔相互錯開,使藥瓶中的藥料需經定蓋體藥孔轉運后從外蓋的藥孔處落出。外蓋呈與連接環配合的錐臺狀,在外蓋上設有筋條,連接環轉動時,筋條與肋條配合帶動動蓋體轉動;該結構中下藥蓋于連接環相互匹配的結構,能夠實現連接環在上升過程中的引導,同時避免連接環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頂觸的情況,提高下藥蓋與連接環對接的平穩性。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統一的升降控制實現下藥瓶對接和稱重機構對藥盒的頂起稱重的雙重控制,從而簡化結構和控制難度,本下藥機構能夠適用于在使用矩陣陣列分布藥瓶的情況下,進行下藥蓋的對接,進而保證自動控制和下藥的自動化控制工藝;
2.通過轉動機構轉動下藥蓋,進而實現藥瓶中藥料的下落,能夠保證藥料取用及時性。其升降控制方式,能夠保證轉動機構的脫離,進而方便于下藥機構的移動,適用于帶有呈矩陣陣列分布的若干藥瓶的下藥設備中,具有結構簡單、控制簡單、成本低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下藥機構的詳細拆分圖;
圖2是下藥機構的部分拆分圖;
圖3是下藥機構的組裝圖一;
圖4是下藥機構的組裝圖二;
圖5是下藥機構的使用狀態圖;
圖6是下藥蓋的結構圖。
圖中標記:1-基架,11-基臺,12-導向軸,13-銷軸,2-稱重機構,21-稱重臺,22-稱重傳感器,23-托架,24-直線軸承,3-升降機構,31-升降器,32-升降軸,33-調節輪,34-墊套,35-導向套,36-升降臺,4-轉動機構,41-轉動器,42-從動輪,43-主動輪,44-轉動臺,45-轉動軸承,46-蓋板,47-連接環,5-藥盒,6-藥盒架,7-下藥工位,8-下藥蓋,81-動蓋體,82-定蓋體,83-旋卡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批量發藥機,包括柜體,柜體內分為上中下三層,每層均設有藥瓶架,藥瓶架包括若干用于下藥瓶配合的下藥工位7,下藥工位7呈矩形陣列分布,在每一層藥瓶架的下方對應設置有下藥機構,下藥機構通過橫向和縱向的移動模組連接到柜體上,橫向和縱向的移動模組對應可橫向和縱向帶動下藥機構移動,并將移動模組移動至待加藥的位置處。在柜體的一側設有下藥盒機構,下藥盒機構可連通到柜體外部,以方便于添加藥盒,將藥盒放入到下藥盒機構中后,下藥盒機構將藥盒轉移到最下層的下藥機構上,橫向和縱向移動模組將藥盒帶動至待加藥的下藥工位7處,進行加藥;在柜體的另一側設置有豎向模組,下藥機構將藥盒交接到豎向模組上,豎向模組將藥盒移動至中層或上層,并將藥盒轉移至對應層的下藥機構上,下藥機構再次移動藥盒至需要加藥的位置加藥,加藥完成后,上層的下藥機構將藥盒傳遞至取藥盒機構上,取藥盒機構將藥盒移動至封口機構處封口,封口機構位于下藥盒機構的正上方,封口后,取藥盒機構帶動至藥盒輸出通道處,由位于該處的落藥盒機構將其推入藥盒輸出通道中,藥盒沿藥盒輸出通道輸出到柜體外。
下藥機構包括基架1、稱重機構2、升降機構3、及轉動機構4。
基架1包括基臺11、導向軸12及銷軸13;四根導向軸12豎向連接在基臺11的四周,且各導向軸12相互垂直,在基臺11上設有傳感器收納腔和升降軸32收納腔,升降軸32收納腔處設置有銷軸13,該銷軸13與基臺11固定并與升降軸32轉動連接。
稱重機構2包括稱重臺21、稱重傳感器22及相應的稱重電路、托架23、及直線軸承24;稱重臺21通過直線軸承24連接在導向軸12上,且可沿導向軸12上下移動,稱重傳感器22的一側固定連接稱重臺21、另一側固定連接托架23的底部,托架23呈U形槽狀并包括橫置的底板和位于底板兩側的豎棱,豎棱與底板連為一體形成朝上開口的U型,兩豎棱的頂部齊平并托起藥盒的底部。稱重傳感器22電連接有稱重電路,稱重電路采用現有技術中,將稱重傳感器22測得的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以用于測量和計數。托架23的U形結構配合于取藥盒機構或豎向模組的對應部位,以伸入U形結構內并帶起藥盒。
升降機構3包括升降器31、升降軸32、調節輪33、墊套34、導向套35、及升降臺36;升降器31殼體固定在稱重臺21上,升降軸32位于升降器31的中部并貫穿其殼體,調節輪33套設在升降軸32上并用于調節稱重臺21的初始位置,升降軸32的下端通過銷軸13與基臺11連接;墊套34均與導向套35同軸套于導向軸12上,且墊套34位于導向套35與直線軸承24之間,導向套35的頂部固定連接升降臺36,升降臺36水平布置于稱重機構2的上方,且在稱重臺21的中部具有通孔,托架23對應位于該通孔的正下方。升降器31帶動稱重機構2豎向上升一定距離后,直線軸承24通過墊套34與導向套35接觸并推動升降臺36豎向上升。
轉動機構4包括轉動器41、從動輪42、主動輪43、轉動臺44、轉動軸承45、蓋板46、及連接環47;轉動臺44位于升降臺36下側并與升降臺36固定連接,在升降臺36的中部具有通孔,該通孔位于托架23的正上方;轉動器41的殼體與轉動臺44固定連接,轉動器41的轉軸同軸連接主動軸,主動軸通過皮帶連接從動輪42,或者,主動軸與從動輪42嚙合,從動輪42中部設有通孔,該通孔對應稱重臺21的通孔,連接環47固定連接從動輪42,且連接環47與從動輪42軸向重合,連接環47的外側設置有轉動軸承45,連接環47通過該轉動軸承45連于升降臺36的通孔處。蓋體覆蓋在轉動軸承45的上方,并遮擋連接環47與升降臺36之間的縫隙。
藥盒架6呈U型,藥盒架6連接在轉動臺44的下側,并向轉動機構4的側面開口,在其開口處的相對內側設有與藥盒上邊沿配合的滑軌部,在滑軌部的末端設有與藥盒上邊沿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與滑軌部相互承接且弧形槽低于滑軌部,使藥盒經滑軌部后可落入弧形槽內。弧形槽處作為藥盒放置的藥盒工位。
在下藥工位7處插接有下藥瓶,下藥瓶的瓶口螺紋連接有下藥蓋8,下藥蓋8包括定蓋體82和動蓋體81,定蓋體82與動蓋體81軸向重合且可相對轉動以實現下藥,定蓋體82上設有定位環,定位環的下側設有旋卡部83,該旋卡部83與下藥工位7旋轉后卡接,使下藥蓋8固定于該下藥工位7處。在動蓋體81的下方設有多個用于下藥的下藥孔,在動蓋體81的外側設有若干筋條,連接環47呈與下藥蓋8配合的漏斗狀,連接環47的上側開口處設有若干肋條,連接環47向上移動時,肋條與筋條相互錯開,并在連接環47轉動時,連接環47通過肋條推動筋條,使動蓋體81與定蓋體82轉動。下藥蓋8套于藥瓶的出口處,動蓋體81包括位于定蓋體82兩側的內蓋和外蓋,內蓋和外蓋通過穿過定蓋體82的聯動軸相連并同步轉動,內蓋、外蓋、及定蓋體82分別具有藥孔且內蓋與外蓋的藥孔相互錯開,使藥瓶中的藥料需經定蓋體82藥孔轉運后從外蓋的藥孔處落出。外蓋呈與連接環47配合的錐臺狀,在外蓋上設有筋條,連接環47轉動時,筋條與肋條配合帶動動蓋體81轉動。
本下藥機構在使用時,先有移動模組移動至待加藥的下藥瓶的正下方,升降器31動作,升降臺36在升降器31的控制下上升,在上升過程中,托架23接觸并頂起藥盒工位處的藥盒,藥盒被頂起后僅由稱重機構2承受藥盒的重量,藥盒與下藥機構的其他機構脫離;頂起藥盒后,稱重臺21通過墊套34和導向套35推動或帶動起上方的升降臺36上升,同時,轉動機構4在升降臺36的帶動下上升,上升一定距離后,轉動機構4的下藥環與下藥蓋8的動蓋體81卡接,升降器31停止并保持不動;轉動器41帶動下藥環轉動,使下藥瓶中的藥粉或顆粒落入其正下方的藥盒中,實現下藥,當下藥完成后,轉動器41停轉,升降器31控制稱重臺21下降,同時轉動機構4隨升降臺36在自身重力下下移, 升降臺36下移一定距離后,升降臺36抵于導向軸12的上端并停止下降,稱重臺21繼續下降,并在稱重臺21下降過程中,藥盒架6落回藥盒工位處,稱重機構2的托架23脫離藥盒,返回初始位置,然后移動模組再將下藥機構移動至另一下藥瓶的正下方,以加入另一味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