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吊裝作業,具體的是適于扁平薄壁構件直立的吊裝系統。
背景技術:
對于大幅面的扁平薄壁構件,例如寬度大于20m,高度大于30m,厚度小于0.5m的構件,其重量在30噸左右。構件安裝時,需要從平鋪狀態翻轉為直立狀態。由于構件撓性大、易變形,上述構件翻轉直立比較困難,而且安全系數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于扁平薄壁構件直立的吊裝系統,構件翻轉過程不易變形,更加安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適于扁平薄壁構件直立的吊裝系統,包括扁平狀的構件,還包括扁擔梁,所述扁擔梁延伸方向平行于構件的平面,且位于構件直立后的上段區域,扁擔梁上部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兩個吊耳,且相鄰吊耳的間距相同,所述吊耳通過第一吊索連接主吊車的掛鉤;
扁擔梁下部且與吊耳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滑輪組件,所述滑輪組件包括框架,框架設置有至少三個定滑輪,每相鄰兩個定滑輪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動滑輪,還包括穿過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滑輪繩,所述滑輪繩首、尾端均連接在構件一個吊點,每個動滑輪分別單獨連接構件的一個吊點;
一套滑輪組件的滑輪繩首、尾端連接的吊點,以及該套滑輪組件動滑輪連接的每個吊點,排布成一行,且排布方向垂直于扁擔梁延伸方向;
還包括至少兩根第二吊索,第二吊索下端連接在構件直立后的下段區域,所有第二吊索通過第二扁擔梁與輔助吊車掛鉤連接,或者每根第二吊索上端分別單獨連接一臺輔助吊車的掛鉤,所有第二吊索的連接點位排布成行,且排布方向平行于扁擔梁延伸方向,相鄰第二吊索連接點位的間距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扁擔梁位于構件直立后總高度2/3的位置,所述第二吊索下端連接在構件直立后總高度1/3的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扁擔梁上部設置有五個吊耳,其中第一至第三個吊耳連接一臺主吊車的掛鉤,第三至第五個吊耳連接另一臺主吊車的掛鉤;所述框架設置有四個定滑輪;包括三根所述第二吊索。
適于扁平薄壁構件直立的吊裝方法,包括順序進行的如下步驟:
a、在平鋪的構件上方連接扁擔梁和第二吊索:
所述構件為扁平狀,讓扁擔梁延伸方向平行于構件的平面,且位于構件直立后的上段區域,所述扁擔梁上部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兩個吊耳,且相鄰吊耳的間距相同,所述吊耳通過第一吊索連接主吊車的掛鉤;
扁擔梁下部且與吊耳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滑輪組件,所述滑輪組件包括框架,框架設置有至少三個定滑輪,每相鄰兩個定滑輪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動滑輪,還包括穿過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滑輪繩,所述滑輪繩首、尾端均連接在構件一個吊點,每個動滑輪分別單獨連接構件的一個吊點;
一套滑輪組件的滑輪繩首、尾端連接的吊點,以及該套滑輪組件動滑輪連接的每個吊點,排布成一行,且排布方向垂直于扁擔梁延伸方向;
還包括至少兩根第二吊索,第二吊索下端連接在構件直立后的下段區域,所有第二吊索通過第二扁擔梁與輔助吊車掛鉤連接,或者每根第二吊索上端分別單獨連接一臺輔助吊車的掛鉤,所有第二吊索的連接點位排布成行,且排布方向平行于扁擔梁延伸方向,相鄰第二吊索連接點位的間距相同;
b、主吊車帶動構件提升翻轉至直立狀態,輔助吊車配合進行小幅提升,防止構件下端與地面接觸卡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上述吊裝系統,扁擔梁上部設置多個吊耳,分別通過吊索連接吊車,可分攤受力,扁擔梁下部設置多個滑輪組件,每個滑輪組件又分出多個連接點連接構件,且一套滑輪組的連接點排布方向與扁擔梁垂直,從而形成一個多點受力的幅面,可進一步分散受力。滑輪組件可協同構件的翻轉動作,隨時保持每個連接點受力均衡,構件不易發生變形,吊裝過程更加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吊裝系統的連接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吊裝系統的滑輪組件的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為:構件1、扁擔梁2、吊耳21、第一吊索22、第二吊索23、滑輪組件3、框架30、定滑輪31、動滑輪32、滑輪繩3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適于扁平薄壁構件直立的吊裝系統,包括扁平狀的構件1,還包括扁擔梁2,所述扁擔梁2延伸方向平行于構件1的平面,且位于構件1直立后的上段區域,扁擔梁2上部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兩個吊耳21,且相鄰吊耳21的間距相同,所述吊耳21通過第一吊索22連接主吊車的掛鉤;
扁擔梁2下部且與吊耳2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滑輪組件3,所述滑輪組件3包括框架30,框架30設置有至少三個定滑輪31,每相鄰兩個定滑輪31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動滑輪32,還包括穿過定滑輪31和動滑輪32的滑輪繩33,所述滑輪繩33首、尾端均連接在構件1一個吊點,每個動滑輪32分別單獨連接構件1的一個吊點;
一套滑輪組件3的滑輪繩33首、尾端連接的吊點,以及該套滑輪組件3動滑輪32連接的每個吊點,排布成一行,且排布方向垂直于扁擔梁2延伸方向;
還包括至少兩根第二吊索23,第二吊索23下端連接在構件1直立后的下段區域,所有第二吊索23通過第二扁擔梁與輔助吊車掛鉤連接,或者每根第二吊索23上端分別單獨連接一臺輔助吊車的掛鉤,所有第二吊索23的連接點位排布成行,且排布方向平行于扁擔梁2延伸方向,相鄰第二吊索23連接點位的間距相同。
本吊裝系統適用于將扁平薄壁的構件翻轉直立。
如圖1所示:構件1為扁平狀,即是大幅面,小厚度的構件,構件從平鋪狀態翻轉到直立狀態時,如果受力不均就容易發生變形。
扁擔梁2延伸方向平行于構件1的平面,扁擔梁2位于構件1直立后的上段區域,即是構件1被吊起豎直后扁擔梁2位于上半段區域,扁擔梁2上部連接吊車掛鉤,下部連接構件1,主吊車通過扁擔梁2拉動構件1上段使構件1翻轉豎直。
具體的,扁擔梁2上部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兩個吊耳21,且相鄰吊耳21的間距相同,吊耳21通過第一吊索22連接主吊車的掛鉤。
例如對于小型構件可以一臺主吊車吊起扁擔梁2,可以是每個吊耳21分別連接一根第一吊索22,所有第一吊索22再連接主吊車的掛鉤。
如果構件尺寸大,則扁擔梁2上可以設置更多的吊耳21,如圖1所示實施例,扁擔梁2上部設置有五個吊耳21,其中第一至第三個吊耳21連接一臺主吊車的掛鉤,第三至第五個吊耳21連接另一臺主吊車的掛鉤。兩臺主吊車抬吊扁擔梁2,扁擔梁2設置多個吊耳21有利于分散受力。
扁擔梁2下部且與吊耳2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滑輪組件3,即是每個吊耳21都對應了一套滑輪組件3。
如圖1、2所示,滑輪組件3包括框架30用于安裝定滑輪31。框架30設置有至少三個定滑輪31,每相鄰兩個定滑輪31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動滑輪32,滑輪繩33穿過定滑輪31和動滑輪32形成滑輪組。
滑輪組穿繩方式優選的可以是采用順穿,并且滑輪繩33首、尾端均連接在構件1的一個吊點,例如可以是用鎖扣連接在構件1的一個吊點。每個動滑輪32分別單獨連接構件1的一個吊點。
如圖2所示實施例,一套滑輪組件3的框架30設置有四個定滑輪31,則相應的,會有三個動滑輪32,滑輪繩33首、尾端均連接在構件1一個吊點,三個動滑輪32依次分別連接各自的吊點,一共四個吊點排布成一行,且排布方向垂直于扁擔梁2延伸方向。
如圖1所示,主吊車的拉力通過第一吊索22分散到每個吊耳21,所有吊耳21排布成一條線,每套滑輪組件3的拉力再分散到四個吊點,使主吊車的拉力進一步分散成一個幅面,構件1受力更均勻,可以避免構件1變形。
滑輪組件3的結構,可以適配構件1的翻轉動作。如圖2所示,當構件1從平鋪狀態開始翻轉時,排布成行的四個連接吊點,從最初的水平分布,變成傾斜分布,受重力影響,三個動滑輪32會自動調整各自的高度,使每個連接吊點都均衡受力,可避免構件變形。
第二吊索23連接在構件1直立后的下段區域,輔助吊車通過第二吊索23拉動構件1下端,當構件翻轉直立時,輔助吊車帶動構件1下端小幅提升,防止與地面撞擊卡阻。
可以設置至少兩根第二吊索23,分散構件受力,例如圖1所示實施例,設置有三根第二吊索23。根據情況,可以是每根第二吊索23上端分別單獨連接一臺輔助吊車的掛鉤,也可以是所有第二吊索23通過第二扁擔梁與輔助吊車掛鉤連接。相鄰第二吊索23連接點位的間距相同,使受力均勻。
典型的,使用上述吊裝系統時,例如可以是包括順序進行的如下步驟:
a、在平鋪的構件1上方連接扁擔梁2和第二吊索23:
所述構件1為扁平狀,讓扁擔梁2延伸方向平行于構件1的平面,且位于構件1直立后的上段區域,所述扁擔梁2上部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兩個吊耳21,且相鄰吊耳21的間距相同,所述吊耳21通過第一吊索22連接主吊車的掛鉤;
扁擔梁2下部且與吊耳2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滑輪組件3,所述滑輪組件3包括框架30,框架30設置有至少三個定滑輪31,每相鄰兩個定滑輪31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動滑輪32,還包括穿過定滑輪31和動滑輪32的滑輪繩33,所述滑輪繩33首、尾端均連接在構件1一個吊點,每個動滑輪32分別單獨連接構件1的一個吊點;
一套滑輪組件3的滑輪繩33首、尾端連接的吊點,以及該套滑輪組件3動滑輪32連接的每個吊點,排布成一行,且排布方向垂直于扁擔梁2延伸方向;
還包括至少兩根第二吊索23,第二吊索23下端連接在構件1直立后的下段區域,所有第二吊索23通過第二扁擔梁與輔助吊車掛鉤連接,或者每根第二吊索23上端分別單獨連接一臺輔助吊車的掛鉤,所有第二吊索23的連接點位排布成行,且排布方向平行于扁擔梁2延伸方向,相鄰第二吊索23連接點位的間距相同;
b、主吊車帶動構件1提升翻轉至直立狀態,輔助吊車配合進行小幅提升,防止構件1下端與地面接觸卡阻。
即是先在平鋪的構件1連接好扁擔梁2和各種吊索、鋼繩。然后由主吊車將構件1上段提升使構件1逐漸翻轉至直立狀態,輔助吊車配合進行小幅提升,防止構件1下端與地面接觸卡阻。
吊車的拉力可以被分散到多個吊點,可避免構件變形。
根據構件1的形狀尺寸特點,更優選的,可以是所述扁擔梁2位于構件1直立后總高度2/3的位置,所述第二吊索23下端連接在構件1直立后總高度1/3的位置。使吊裝的受力點更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