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力電纜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電力電纜裝置。
背景技術:
電纜是電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方便電纜運輸,生產完成后都要進行卷盤,以節約儲藏空間。目前的電纜卷盤機結構都比較單一,功能較少,使用效果不佳,給生產作業帶來許多麻煩,并且在卷電纜時,電纜中間容易下垂,使得卷盤受到阻力,影響效率,且現有的卷盤機只有一種卷盤距離,距離過大需要中停拉緊電纜再重新卷盤,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力電纜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電力電纜裝置,包括臺體以及固定在所述臺體左側上側面的電纜架,所述臺體左側內部設有前后伸長設置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右側的所述臺體內設有上下相應且左右伸長設置的導引槽,每個所述導引槽左側末梢與所述第一容腔右側之間均設有隔離板,每個所述隔離板內均設有槽孔,每個所述槽孔內均配合設有向左右兩側伸長設置的第一螺形桿,所述第一螺形桿左側伸長末梢探入所述第一容腔內且與所述第一容腔左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形桿右側伸長末梢探入所述導引槽內且與所述導引槽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容腔內的每個所述第一螺形桿上均固定設有蝸輪,每個所述蝸輪頂部均配合連接有蝸桿,所述蝸桿上固定設有前后伸長設置的轉繞軸,所述第一容腔左側內壁設有槽眼,所述槽眼左側設有向前伸長設置滑接腔,所述第一容腔前側的所述臺體內設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內設有轉化連接裝置,所述第二容腔前側的所述臺體內設有左側與所述滑接腔前側相穿通設置的連接腔,所述滑接腔內的所述導引塊,所述導引塊內設有螺形紋配合連接的第二螺形桿,所述槽眼內設有左側末梢與所述導引塊后側部固定連接的第一滑接塊,所述連接腔內設有左側末梢與所述導引塊前側部固定連接的第二滑接塊,所述第二容腔與所述連接腔之間的所述臺體內設有連接動力裝置,所述臺體左右兩端分別固定設置有安裝腳墊,所述安裝腳墊與所述臺體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安裝腳墊中部設置有螺絲槽。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電纜架內設有卷盤軸,所述卷盤軸前后兩側末梢均設有與所述電纜架前后兩側轉繞配合連接的第一轉繞軸,前側所述第一轉繞軸穿通所述電纜架前側面外且末梢固定設有第一轉化輪。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轉繞軸前側末梢與所述第一容腔前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轉繞軸后側末梢與所述第一容腔后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螺形桿左側末梢與第一動力裝置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動力裝置外表面設置于所述滑接腔左側內壁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形桿右側末梢與所述滑接腔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滑接塊右側面內設有第二動力裝置,所述第二動力裝置右側配合連接有第一錐形輪,所述第一錐形輪右側相對的所述轉繞軸外表面固定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一錐形輪配合連接的第二錐形輪,所述第二滑接塊后側面內設有斜坡面滑接槽。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轉化連接裝置由前后相應固定在所述第二容腔內底壁的豎架以及轉繞配合連接在兩組所述豎架之間的轉繞筒套,兩組所述豎架之間的所述轉繞筒套外表面固定設有第二轉化輪,所述第二轉化輪與所述第一轉化輪之間設有轉化帶,所述轉繞筒套內設有卡接槽。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連接動力裝置由第一滑接槽、設置在所述第一滑接槽左右兩側內壁的第一導引槽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滑接槽內且滑接的第三滑接塊組成,兩側所述第一導引槽內分別設有與所述第三滑接塊左右兩側外壁固定連接的第一導引塊,所述第一導引塊后側的所述第一導引槽內設有第一簧件,所述第三滑接塊后側內壁內固定設有第三動力裝置,所述第三動力裝置后側配合連接有探入所述第二容腔內的卡接軸,所述第三滑接塊前側設有探入所述連接腔內且與所述斜坡面滑接槽滑接配合的凸端部。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每個所述導引槽內的所述第一螺形桿上均設有螺形紋配合連接的導引塊,所述導引塊頂部設有滑接架,所述滑接架上側面設有前后相應設置的豎架,所述豎架相對側均設有第二滑接槽,每個所述第二滑接槽內均設有滑接支撐塊,每個所述滑接支撐塊底側的所述第二滑接槽內設有第二簧件,兩組所述滑接支撐塊之間轉繞配合連接有第一導電纜軸,所述第一導電纜軸頂部配合連接有前后兩側末梢與前后所述豎架內壁轉繞配合連接的第二導電纜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第一螺形桿左側伸長末梢探入第一容腔內且與第一容腔左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第一螺形桿右側伸長末梢探入導引槽內且與導引槽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第一容腔內的每個第一螺形桿上均固定設蝸輪,每個蝸輪頂部均配合連接蝸桿,蝸桿上固定設前后伸長設置的轉繞軸,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前后第一螺形桿的同時轉化工作,提高滑接架滑接穩定性。
2.通過第二容腔內設轉化連接裝置,第二容腔前側的臺體內設左側與滑接腔前側相穿通設置的連接腔,滑接腔內的導引塊,導引塊內設螺形紋配合連接的第二螺形桿,槽眼內設左側末梢與導引塊后側部固定連接的第一滑接塊,連接腔內設左側末梢與導引塊前側部固定連接的第二滑接塊,第二容腔與連接腔之間的臺體內設連接動力裝置,從而實現卷盤電纜的自動連接以及配合工作,提高本裝置的卷盤電纜穩定性以及實現自動控制收卷,提高工作效率。
3.通過第一滑接塊右側面內設第二動力裝置,第二動力裝置右側配合連接第一錐形輪,第一錐形輪右側相對的轉繞軸外表面固定設用以與第一錐形輪配合連接的第二錐形輪,第二滑接塊后側面內設斜坡面滑接槽,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導引塊的左右滑接工作,實現根據電纜收卷的直徑大小進行自動調節電纜的支撐距離,如果電纜支撐距離過長容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垂,如果電纜支撐距離過短容易在卷盤軸的拉扯下造成電纜損傷。
4.本發明結構簡單,能實現自動控制調節電纜的支撐距離,提高收卷的收卷質量,能實現自動卷盤電纜工作,提高卷盤電纜效率,通過第一導電纜軸與第二導電纜軸的彈性壓緊配合,從而實現收卷的規整性,提高卷盤電纜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電力電纜裝置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臺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導電纜軸和第二導電纜軸的分布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卡接軸與卡接槽完全配合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安裝腳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電力電纜裝置,包括臺體4以及固定在所述臺體4左側上側面的電纜架5,所述臺體4左側內部設有前后伸長設置的第一容腔42,所述第一容腔42右側的所述臺體4內設有上下相應且左右伸長設置的導引槽43,每個所述導引槽43左側末梢與所述第一容腔42右側之間均設有隔離板432,每個所述隔離板432內均設有槽孔4321,每個所述槽孔4321內均配合設有向左右兩側伸長設置的第一螺形桿431,所述第一螺形桿431左側伸長末梢探入所述第一容腔42內且與所述第一容腔42左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形桿431右側伸長末梢探入所述導引槽43內且與所述導引槽43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容腔42內的每個所述第一螺形桿431上均固定設有蝸輪433,每個所述蝸輪433頂部均配合連接有蝸桿422,所述蝸桿422上固定設有前后伸長設置的轉繞軸421,所述第一容腔42左側內壁設有槽眼441,所述槽眼441左側設有向前伸長設置滑接腔44,所述第一容腔42前側的所述臺體4內設有第二容腔45,所述第二容腔45內設有轉化連接裝置,所述第二容腔45前側的所述臺體4內設有左側與所述滑接腔44前側相穿通設置的連接腔442,所述滑接腔44內的所述導引塊445,所述導引塊445內設有螺形紋配合連接的第二螺形桿443,所述槽眼441內設有左側末梢與所述導引塊445后側部固定連接的第一滑接塊447,所述連接腔442內設有左側末梢與所述導引塊445前側部固定連接的第二滑接塊446,所述第二容腔45與所述連接腔442之間的所述臺體4內設有連接動力裝置,所述臺體4左右兩端分別固定設置有安裝腳墊401,所述安裝腳墊401與所述臺體4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安裝腳墊401中部設置有螺絲槽402。
其中,所述電纜架5內設有卷盤軸51,所述卷盤軸51前后兩側末梢均設有與所述電纜架5前后兩側轉繞配合連接的第一轉繞軸53,前側所述第一轉繞軸53穿通所述電纜架5前側面外且末梢固定設有第一轉化輪52,從而實現收卷轉化配合連接,實現自動控制收卷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轉繞軸421前側末梢與所述第一容腔42前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轉繞軸421后側末梢與所述第一容腔42后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第二螺形桿443左側末梢與第一動力裝置444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動力裝置444外表面設置于所述滑接腔44左側內壁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形桿443右側末梢與所述滑接腔44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收卷連接以及卷盤電纜支撐調節的動力切換。
其中,所述第一滑接塊447右側面內設有第二動力裝置4471,所述第二動力裝置4471右側配合連接有第一錐形輪4472,所述第一錐形輪4472右側相對的所述轉繞軸421外表面固定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一錐形輪4472配合連接的第二錐形輪423,所述第二滑接塊446后側面內設有斜坡面滑接槽4461,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導引塊63的左右滑接工作,實現根據電纜收卷的直徑大小進行自動調節電纜的支撐距離,如果電纜支撐距離過長容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垂,如果電纜支撐距離過短容易在卷盤軸51的拉扯下造成電纜損傷。
其中,所述轉化連接裝置由前后相應固定在所述第二容腔45內底壁的豎架451以及轉繞配合連接在兩組所述豎架451之間的轉繞筒套452,兩組所述豎架451之間的所述轉繞筒套452外表面固定設有第二轉化輪453,所述第二轉化輪453與所述第一轉化輪52之間設有轉化帶54,所述轉繞筒套452內設有卡接槽4521,從而通過第二轉化輪453與第一轉化輪52之間配合連接的轉化帶54,實現第二轉化輪453對第一轉化輪52上的卷盤軸51進行轉化連接。
其中,所述連接動力裝置由第一滑接槽46、設置在所述第一滑接槽46左右兩側內壁的第一導引槽461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滑接槽46內且滑接的第三滑接塊463組成,兩側所述第一導引槽461內分別設有與所述第三滑接塊463左右兩側外壁固定連接的第一導引塊466,所述第一導引塊466后側的所述第一導引槽461內設有第一簧件462,所述第三滑接塊463后側內壁內固定設有第三動力裝置464,所述第三動力裝置464后側配合連接有探入所述第二容腔45內的卡接軸465,所述第三滑接塊463前側設有探入所述連接腔442內且與所述斜坡面滑接槽4461滑接配合的凸端部4631,從而實現自動切換第三動力裝置464與第二轉化輪453的動力配合連接,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每個所述導引槽43內的所述第一螺形桿431上均設有螺形紋配合連接的導引塊63,所述導引塊63頂部設有滑接架61,所述滑接架61上側面設有前后相應設置的豎架62,所述豎架62相對側均設有第二滑接槽621,每個所述第二滑接槽621內均設有滑接支撐塊622,每個所述滑接支撐塊622底側的所述第二滑接槽621內設有第二簧件623,兩組所述滑接支撐塊622之間轉繞配合連接有第一導電纜軸65,所述第一導電纜軸65頂部配合連接有前后兩側末梢與前后所述豎架62內壁轉繞配合連接的第二導電纜軸64,從而實現收卷的規整性,提高卷盤電纜質量。
初始狀態時,導引塊63位于導引槽43內的最左側位置,此時,導引塊445位于滑接腔44內的最右側位置,使導引塊445帶動后側的第一滑接塊447完全探入槽眼441內,同時,導引塊445右側的第一錐形輪4472最大程度探入第一容腔42內且第一錐形輪4472右后側與第二錐形輪423左前側嚙合連接,此時,導引塊445帶動前側的第二滑接塊446完全探入連接腔442內,同時,第三滑接塊463左右兩側的第一導引塊466受到第一簧件462的頂壓力,使第一導引塊466位于第一導引槽461內的最前側位置,同時,使第三滑接塊463前側的凸端部4631完全位于斜坡面滑接槽4461內,此時,第三滑接塊463后側面的卡接軸465最大程度遠離轉繞筒套452內的卡接槽4521。
當需要調節卷盤電纜支撐距離以及卷盤電纜時,首先通過第二動力裝置4471帶動第一錐形輪4472轉繞,由第一錐形輪4472帶動第二錐形輪423以及第二錐形輪423上的轉繞軸421轉繞,進而由轉繞軸421帶動前后兩側的蝸桿422,然后由前后兩側的蝸桿422分別帶動前后兩側的蝸輪433以及蝸輪433上的第一螺形桿431轉繞,進而由前后兩側的第一螺形桿431分別帶動前后兩側導引槽43內的導引塊63逐漸沿導引槽43右側方向滑接,直至調節到指定位置,然后控制第二動力裝置4471停止轉繞,此時,通過第一動力裝置444帶動第二螺形桿443轉繞,同時,由第二螺形桿443帶動導引塊445逐漸沿滑接腔44左側方向滑接,此時,導引塊445帶動后側的第一滑接塊447向滑接腔44左側內滑接逐漸滑離槽眼441內,同時,第一滑接塊447帶動第一錐形輪4472脫離第二錐形輪423且逐漸遠離第二錐形輪423,此時,導引塊445帶動前側的第二滑接塊446向左側滑接,同時,由斜坡面滑接槽4461內的斜坡面與凸端部4631內的斜坡面滑接頂壓配合,使第三滑接塊463左右兩側的第一導引塊466逐漸克服第一簧件462內的頂壓力向后側滑接,直至如圖4所示導引塊445滑接到滑接腔44內的最左側位置時,此時,導引塊445后側的第一滑接塊447完全滑入滑接腔44內,同時,第一滑接塊447右側的第一錐形輪4472最大程度遠離第二錐形輪423,此時,導引塊445前側的第二滑接塊446最大程度探入滑接腔44內,同時,第二滑接塊446上斜坡面滑接槽4461右側的后側面與第三滑接塊463前側面滑接,此時,第三滑接塊463克服第一簧件462的頂壓力,使第三滑接塊463后側最大程度探入第二容腔45內,同時,使第三滑接塊463后側的卡接軸465最大程度探入卡接槽4521內,此時,通過第三動力裝置464帶動卡接軸465轉繞,進而由卡接軸465帶動轉繞筒套452以及轉繞筒套452外表面上的第二轉化輪453轉繞,通過第二轉化輪453上的轉化帶54帶動第一轉化輪52轉繞,進而由第一轉化輪52帶動第一轉繞軸53以及第一轉繞軸53上的卷盤軸51轉繞,實現自動收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螺形桿左側伸長末梢探入第一容腔內且與第一容腔左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第一螺形桿右側伸長末梢探入導引槽內且與導引槽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第一容腔內的每個第一螺形桿上均固定設蝸輪,每個蝸輪頂部均配合連接蝸桿,蝸桿上固定設前后伸長設置的轉繞軸,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前后第一螺形桿的同時轉化工作,提高滑接架滑接穩定性。
2.通過第二容腔內設轉化連接裝置,第二容腔前側的臺體內設左側與滑接腔前側相穿通設置的連接腔,滑接腔內的導引塊,導引塊內設螺形紋配合連接的第二螺形桿,槽眼內設左側末梢與導引塊后側部固定連接的第一滑接塊,連接腔內設左側末梢與導引塊前側部固定連接的第二滑接塊,第二容腔與連接腔之間的臺體內設連接動力裝置,從而實現卷盤電纜的自動連接以及配合工作,提高本裝置的卷盤電纜穩定性以及實現自動控制收卷,提高工作效率。
3.通過第一滑接塊右側面內設第二動力裝置,第二動力裝置右側配合連接第一錐形輪,第一錐形輪右側相對的轉繞軸外表面固定設用以與第一錐形輪配合連接的第二錐形輪,第二滑接塊后側面內設斜坡面滑接槽,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導引塊的左右滑接工作,實現根據電纜收卷的直徑大小進行自動調節電纜的支撐距離,如果電纜支撐距離過長容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垂,如果電纜支撐距離過短容易在卷盤軸的拉扯下造成電纜損傷。
4.本發明結構簡單,能實現自動控制調節電纜的支撐距離,提高收卷的收卷質量,能實現自動卷盤電纜工作,提高卷盤電纜效率,通過第一導電纜軸與第二導電纜軸的彈性壓緊配合,從而實現收卷的規整性,提高卷盤電纜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