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油壓式千斤頂,特別是一種手動/腳踏油壓式千斤頂。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手動平臺車、手動碼垛車等平臺類車型廣泛應用有千斤頂結構,而目前也有油壓式千斤頂結構,但其結構設置簡單,在千斤頂外還需要設置有用于輔助控制平臺起升和下降的開關裝置,導致整車穩定性降低,占用空間較大,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綜上所述,需要設計一種布局緊湊、穩定性佳的油壓式千斤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布局緊湊、穩定性佳的油壓式千斤頂。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油壓式千斤頂,包括:
油箱;
油缸組件,用于完成起升或下降作業;
千斤頂本體,在千斤頂本體上開設有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進油口、聯通油缸組件和第一出口的出油通道、聯通出油通道和第二出口的回油通道;
油泵組件,設置在千斤頂本體上且包括泵芯;
腳踏桿,鉸接在千斤頂本體上且與泵芯相連,通過手動或者腳踩腳踏桿可帶動泵芯位移,并驅動油泵組件利用大氣壓強原理將油箱內的油導入進油口;
開關閥,集成設置在千斤頂本體內并與回油通道適配,所述開關閥用于開啟和關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關閉時,出油通道與第二出口斷開且與第一出口導通,所述回油通道開啟時,出油通道與第一出口斷開且與第二出口導通。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出油通道與第一出口對接處設置有出油閥,所述出油通道回油時,回流的油液推動出油閥并使其封堵上述對接處,此時出油通道與第一出口斷開。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出油閥包括通過出油壓簧連接在千斤頂本體上的出油鋼球,所述出油通道回油時,回流的油液推動出油鋼球并封堵出油通道與第一出口的對接處,此時出油通道與第一出口斷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開關閥包括插設于千斤頂本體內且呈中空設置的開關外套、軸向活動安裝于開關外套中部且部分伸出千斤頂本體外的開關閥芯、連接在開關閥芯遠離千斤頂本體的一端的開關扳手,在開關扳手和千斤頂本體之間設置有扭簧,在開關外套中部設有用于聯通回油通道和第二出口的開關通道,操控開關扳手可帶動開關閥芯位移并開啟或關閉開關通道。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在開關通道和回油通道的對接處設置有開關鋼球,操控開關扳手可帶動開關閥芯軸向位移,此時開關閥芯伸入開關外套的一端端部可將開關鋼球壓緊在上述對接處或與開關鋼球脫離接觸。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進油口上還設有第三出口,在千斤頂本體上還開設有與第一出口相連的進油通道、與第三出口相連的過載保護通道、連接口,所述連接口分別與進油通道、出油通道、過載保護通道聯通,在連接口與進油通道的對接處設置有進油閥,所述出油閥設置在連接口與出油通道的對接處,在千斤頂本體上設置有與過載保護通道適配的安全閥且該安全閥為單向安全閥,所述安全閥用于開啟和關閉過載保護通道,所述進油通道進油時打開進油閥和出油閥,此時安全閥關閉過載保護通道,第三出口和連接口斷開,超載時,油液回流并關閉出油閥,此時進油通道的油液經過連接口并推開安全閥,過載保護通道打開,油液經由過載保護通道、第三出口流回油箱。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出口、第三出口分列第一出口兩側且二者位于進油口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出口設置于進油口靠下位置,所述進油通道豎直設置,所述出油通道水平設置,所述過載保護通道豎直設置,所述連接口位于第一出口下方。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油閥包括通過進油壓簧連接在千斤頂本體上的進油鋼球,所述進油鋼球通過進油壓簧的彈力封堵在進油通道和連接口的對接處,所述進油通道進油時,油液推開進油鋼球并聯通進油通道和連接口。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安全閥包括過載鋼球、用于將過載鋼球壓緊于過載保護通道和連接口對接處的壓緊機構,所述壓緊機構包括與過載鋼球相接的過載壓簧,超載時,進油通道的油液經過連接口并推開過載鋼球,過載保護通道打開。
作為本發明的又一種改進,在千斤頂本體上可拆卸安裝有用于連接出油通道和油缸組件的油管接頭,所述油管接頭部分伸入出油通道內并與出油壓簧相接。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
1、整體結構布局緊湊,將開關閥直接集成在千斤頂里面,免去了外加開關裝置來控制平臺的起升和下降,這樣可以很好地保證整車的穩定性,還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腳踏桿、油泵組件、千斤頂本體、油缸組件等緊密配合,可以可靠地完成平臺車輛的升降工作,而且采用油泵、千斤頂、油缸的三段分體式整車液壓系統,相較于其他平臺車輛液壓系統,更有利于維修檢測,同時千斤頂小巧輕便,適用于輕便平臺系列車型。
2、整體油壓式千斤頂工作可靠且穩定,通過腳踩腳踏桿,讓油箱內的油由于大氣壓強原理從進油口開始流入千斤頂,此時開關閥關閉回油通道,出油通道和第二出口斷開,所以油液只能從第一出口進入出油通道并最終進入油缸組件,進而完成平臺的起升作業;當開關閥開啟后,回油通道打開,出油通道和第二出口導通,油缸組件在重物和油液自身重力下開始回流油液,此時出油通道和第一出口斷開,回流的油只能從出油通道通過回油通道、第二出口回流到進油口,并最終流回油箱完成平臺的下降作業。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千斤頂本體;11、進油口;111、第一出口;112、第二出口;113、第三出口;12、出油通道;13、回油通道;14、進油通道;15、過載保護通道;16、連接口;161、卸油口;20、油泵組件;21、泵芯;30、腳踏桿;40、開關閥;41、開關外套;411、開關通道;42、開關閥芯;43、開關扳手;44、扭簧;45、開關鋼球;46、緊定螺釘;50、出油閥;51、出油壓簧;52、出油鋼球;60、進油閥;61、進油壓簧;62、進油鋼球;70、安全閥;71、過載鋼球;72、過載壓簧;73、護套;74、調節螺釘;75、密封圈;80、卸油閥;90、油管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下面結合圖1至圖2對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更為詳細的闡述。
如圖1和圖2所示,本油壓式千斤頂包括:
油箱(圖中未示出),儲存有流體狀的油;
油缸組件(圖中未示出),用于完成車輛的平臺起升或下降作業;
千斤頂本體10,作為主要的支撐載體,在千斤頂本體10上開設有具有第一出口111和第二出口112的進油口11、聯通油缸組件和第一出口111的出油通道12、聯通出油通道12和第二出口112的回油通道13,進油口11的入口與油箱相連;
油泵組件20,設置在千斤頂本體10上且包括活動設置的泵芯21;
腳踏桿30,優選通過銷軸鉸接在千斤頂本體10上且與泵芯21相連,通過手動或者腳踩腳踏桿30可帶動泵芯21位移,并驅動油泵組件20利用大氣壓強原理將油箱內的油導入進油口11;
開關閥40,集成設置在千斤頂本體10內并與回油通道13適配,所述開關閥40用于開啟和關閉回油通道13,所述回油通道13關閉時,出油通道12與第二出口112斷開且與第一出口111導通,所述回油通道13開啟時,出油通道12與第一出口111斷開且與第二出口112導通;即開關閥40可以開啟回油通道13使出油通道12和第二出口112導通,此時出油通道12和第一出口111斷開,開關閥40還可以關閉回油通道13,此時出油通道12和第一出口111導通,出油通道12和第二出口112斷開。
本發明保護一種油壓式千斤頂,可以是手動油壓式千斤頂/腳踏油壓式千斤頂,優選是腳踏油壓式千斤頂,其小巧輕便,適用于輕便平臺系列車型。
在本發明中,油箱和油缸組件可以屬于平臺車輛其他局部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本發明的油壓式千斤頂的一部分。
上述油泵組件20還優選包括液壓油泵體,這樣油泵組件20、腳踏桿30和油箱組成本發明液壓系統的動力單元,上述腳踏桿30通過銷軸直接連接在千斤頂上,與油泵組件20的泵芯21直接接觸,通過不斷踩踏或者手動操作腳踏桿30產生的機械能轉換成油液的壓力能從油箱直接進入到千斤頂,其中油泵組件20優選螺紋連接在千斤頂本體10上,可方便拆卸維護。
本油壓式千斤頂整體結構布局緊湊,將開關閥40直接集成在千斤頂里面,免去了外加開關裝置來控制平臺的起升和下降,這樣可以很好地保證整車的穩定性,還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腳踏桿30、油泵組件20、千斤頂本體10、油缸組件等緊密配合,可以可靠地完成平臺車輛的升降工作,而且本發明采用油泵、千斤頂、油缸的三段分體式整車液壓系統,相較于其他平臺車輛液壓系統,更有利于維修檢測,同時千斤頂小巧輕便,適用于輕便平臺系列車型。
本油壓式千斤頂工作可靠、穩定,其控制平臺的起升和下降原理如下:通過腳踩腳踏桿30,讓油箱內的油由于大氣壓強原理從進油口11開始流入千斤頂,此時開關閥40關閉回油通道13,出油通道12和第二出口112斷開,所以油液只能從第一出口111進入出油通道12并最終進入油缸組件,進而完成平臺的起升作業;當開關閥40開啟后,回油通道13打開,出油通道12和第二出口112導通,油缸組件在重物和油液自身重力下開始回流油液,此時出油通道12和第一出口111斷開,回流的油只能從出油通道12通過回油通道13、第二出口112回流到進油口11,并最終流回油箱完成平臺的下降作業。
值得一提的是:將本發明千斤頂應用于平臺車輛時,該車輛平臺的下降是通過開啟開關閥40并配合平臺、重物、油液自身重量而實現的,即油液在重力作用下獲得回油動力,而不是通過往油箱內抽回油液來操作,結構設計巧妙,保證了工作過程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為使得整體工作更加可靠,保證回油工作(即平臺下降作業)的可靠性,在出油通道12與第一出口111對接處設置有出油閥50,所述出油通道12回油時,回流的油液推動出油閥50并使其封堵上述對接處,此時出油通道12與第一出口111斷開,回流的油液只能由回流通道通過第二出口112回流至進油口11并最終回流油箱,出油閥50作用類似單向閥;出油通道12進油時,第一出口111流出的油液推開出油閥50并由出油通道12進入油缸組件,此時開關閥40關閉回油通道13,斷開出油通道12和第二出口112。
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的實施例,出油閥50包括通過出油壓簧51連接在千斤頂本體10上的出油鋼球52,所述出油通道12回油時,回流的油液推動出油鋼球52并封堵出油通道12與第一出口111的對接處,此時出油通道12與第一出口111斷開;進油時,第一出口111流出的油液推開出油鋼球52并由出油通道12進入油缸組件,此時上述對接處被打開;這樣的結構出油閥50結構設置合理、緊湊,保證工作的可靠性。
進一步的,為保證開關閥40工作的可靠性和整體千斤頂結構布局的緊湊性,尤其是開關閥40集成于千斤頂本體10內的結構緊湊性,優選開關閥40包括插設于千斤頂本體10內且呈中空設置的開關外套41、軸向活動安裝于開關外套41中部且部分伸出千斤頂本體10外的開關閥芯42、連接在開關閥芯42遠離千斤頂本體10的一端的開關扳手43,在開關扳手43和千斤頂本體10之間設置有扭簧44,在開關外套41中部設有用于聯通回油通道13和第二出口112的開關通道411,操控開關扳手43可帶動開關閥芯42位移并開啟或關閉開關通道411。
在起升作業時,操控開關扳手43轉動并帶動開關閥芯42直線位移使得開關通道411關閉,此時回油通道13和第二出口112斷開,即出油通道12和第二出口112斷開,開關閥40處于關閉狀態,油液由油箱經過第一出口111、出油通道12進入到油缸組件完成平臺的起升;在下降作業時,開啟開關通道411,使得出油通道12、回油通道13、第二出口112導通,此時回油的油液推動出油閥50斷開出油通道12和第一出口111(即封堵第一出口111),油液流經出油通道12、回油通道13、開關通道411、第二出口112并由進油口11回收至油箱內,完成平臺的下降。
上述扭簧44的設置則可以很好的控制開關旋轉幅度,可以完成開關閥40的開關量,進而可靠、準確地控制油液回流流量,即控制平臺下降位移,還保證了平臺下降過程的平穩性,避免急速下降或者驟降帶來的沖撞現象。
更進一步的,在開關通道411和回油通道13的對接處設置有開關鋼球45,操控開關扳手43可帶動開關閥芯42軸向位移,此時開關閥芯42伸入開關外套41的一端端部可將開關鋼球45壓緊在上述對接處或與開關鋼球45脫離接觸。
提升作業時,開關閥芯42將開關鋼球45壓緊在上述對接處,此時開關通道411為關閉狀態,斷開回油通道13和第二出口112;下降作業時,開關閥芯42與開關鋼球45脫離接觸,此時開關鋼球45處于活動狀態,回油通道13、開關通道411、第二出口112導通,回流的油液推動出油鋼球52(出油閥50)關閉第一出口111,油液智能由出油通道12、回油通道13、開關通道411、第二出口112再經進油口11回流至油箱。
為保證整體千斤頂結構布局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優選開關外套41通過緊定螺釘46進一步限位在千斤頂本體10上,且該處的緊定螺釘46與開關外套41垂直;扭簧44通過內六角螺釘固定在閥芯上,且該處的內六角螺釘位于千斤頂本體10外側。
為保證千斤頂工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克服超載情況,優選在進油口11上還設有第三出口113,在千斤頂本體10上還開設有與第一出口111相連的進油通道14、與第三出口113相連的過載保護通道15、連接口16,所述連接口16分別與進油通道14、出油通道12、過載保護通道15聯通,在連接口16與進油通道14的對接處設置有進油閥60,所述出油閥50設置在連接口16與出油通道12的對接處,在千斤頂本體10上設置有與過載保護通道15適配的安全閥70且該安全閥70為單向安全閥70,所述安全閥70用于開啟和關閉過載保護通道15,所述進油通道14進油時打開進油閥60和出油閥50,此時安全閥70關閉過載保護通道15,第三出口113和連接口16斷開,超載時,油液回流并關閉出油閥50,此時進油通道14的油液經過連接口16并推開安全閥70,過載保護通道15打開,油液經由過載保護通道15、第三出口113流回油箱。
上述安全閥70也是集成式設置于千斤頂本體10上,減少了外部結構設置,保證了整體千斤頂工作的穩定性,工作時(起升時),油液從進油口11流入,經過第一出口111、進油通道14并頂開出油閥50的出油鋼球52,油液流入出油通道12并進入油缸組件;平臺上的重物超載時,油液流入油缸后會回流,當油液填充滿出油通道12后推動出油閥50的出油鋼球52封堵對應對接處,此時出油通道12不再進油,進油通道14流出的油液只能從過載保護通道15進入,通過對應對接處推開安全閥70并打開過載保護通道15,油液由過載保護通道15、第三出口113、進油口11流回油箱,對整車進行過載保護。
作為優選,為保證油液出油、回油順暢,避免卡堵現象,保證工作效率和可靠性,第二出口112、第三出口113分列第一出口111兩側且二者位于進油口11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出口111設置于進油口11靠下位置,所述進油通道14豎直設置,所述出油通道12水平設置,所述過載保護通道15豎直設置,所述連接口16位于第一出口111下方;豎直的過載保護通道15更利于正常提升作業時,油液不會回流入過載保護通道15,超載時才頂開安全閥70。
更進一步的,在連接口16靠下位置設置有卸油口161和對應的卸油閥80,即在千斤頂底部留有卸油口161,只需松開底部的卸油閥80(優選螺紋連接在千斤頂本體10上,松開時只需擰開卸油閥80即可),便可讓內部油液流出,方便整個千斤頂內部清理。
為保證進油通道14和連接口16對接的可靠性,保證單向閥效果,進油閥60包括通過進油壓簧61連接在千斤頂本體10上的進油鋼球62,所述進油鋼球62通過進油壓簧61的彈力封堵在進油通道14和連接口16的對接處,所述進油通道14進油時,油液推開進油鋼球62并聯通進油通道14和連接口16,進油壓簧61的彈力f1(最大彈性回復力)大于出油彈簧的彈力f2,由于f1>f2,起升時,油液由進油通道14進入出油通道12并流入油缸組件。
為保證過載保護結構設置的合理性,保證過載保護工作可靠,優選安全閥70包括過載鋼球71、用于將過載鋼球71壓緊于過載保護通道15和連接口16對接處的壓緊機構,所述壓緊機構包括與過載鋼球71相接的過載壓簧72,超載時,進油通道14的油液經過連接口16并推開過載鋼球71,過載保護通道15打開。
在本案中,優選過載鋼球71位于過載保護通道15內,進油鋼球62位于連接口16內,出油鋼球52位于出油通道12內,開關鋼球45位于開關通道411內。
進一步的,上述壓緊機構還包括依次設置的安裝于千斤頂本體10外側的護套73、置于護套73內且插設于千斤頂本體10上的調節螺釘74,過載壓簧72連接在調節螺釘74和過載鋼球71之間。
更進一步的,為保證整體千斤頂布局緊湊和各個結構之間的緊密配合,構成一個緊密、小巧的千斤頂結構,上述扭簧44一端通過內六角螺釘固定在開關閥芯42上,另一端頂靠在安全閥70的護套73上。
在調節螺釘74外壁與千斤頂本體10之間設置有密封圈75,為避免密封圈75被包含在調節螺釘74螺紋的行程中,造成密封圈75與螺紋接觸而造成密封圈75損壞,安全閥70在多次調節后影響密封效果,造成安全閥70部保壓,從而可能引發危險;本案作出更進一步的改進,將調節螺紋位置下移,避免與密封圈75接觸,即本案中的密封圈75設置于調節螺釘74的螺紋位置上方。
優選本千斤頂通過油管把液壓油輸送給油缸完成起升過程,油缸組件是本案的執行單元,具體的,在千斤頂本體10上可拆卸安裝有用于連接出油通道12和油缸組件的油管接頭90,所述油管接頭90部分伸入出油通道12內并與出油壓簧51相接。
綜上所述,本油壓式千斤頂是一種小巧輕便型千斤頂,集成了開關閥40、安全閥70、卸油閥80等重要部件,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免去了其他外加機械結構裝置。
油液流入過程如下:通過手動控制或者腳踩腳踏桿30,讓油箱里的油由于大氣壓強原理從進油口11開始流入千斤頂,入口處有三個孔(即進油口11的三個出口),由于第二出口112開關閥芯42未開啟,第三出口113對應的過載鋼球71被壓簧頂住(類似單向閥),所以油液只能從第一出口111進入進油通道14;隨著油液壓力越來越大頂開進油鋼球62,由于上述f1>f2,所以油液流入出油通道12進入油缸完成平臺的起升。
油液回流過程如下:當開關閥芯42開啟后,由于在重物和油液自身重力下開始回流,出油通道12處出油鋼球52被壓簧頂住(類似單向閥),所以只能從回油通道13、開關通道411、第二出口112流回油箱完成平臺的下降過程。
超載情況如下:油液從進油口11流入,經過進油通道14流入出油通道12,但由于重物超載,油液流入油缸后回流,當油液填充滿出油通道12后便不再流入,只能從過載保護通道15經過安全閥70流回油箱對整車進行過載保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