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升降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拉升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代日常生活中,電動窗簾、電動升降投影幕、電動晾衣架、投影儀升降機等等中通常都需要用到電動升降設備,以電動晾衣架為例,現有拉升裝置主要分為管狀電機繞線裝置和直流電機渦輪蝸桿繞線裝置,如中國專利號cn204778066u公開了一種電動晾衣機的卷線裝置,包括設置在底座上的兩個支撐架之間的圓柱形卷線器,卷線器由長軸帶動,長軸的一端的部分形成有螺紋段,用螺紋段轉動支撐在支撐架內并與設置在支撐架上的螺紋套螺紋配合;當管狀電機驅動長軸帶動卷線器繞線的時候,卷線器同時具有卷繞和軸向移動兩個運動,以保證鋼絲繩卷繞排列有序不互相纏繞。但是該方案必須使用內置電磁剎車裝置的管狀電機作為動力,實現工作狀態下承受靜止載荷,能夠實現這些功能的管狀電機成本較高,因此造成整機成本過高,同時所配合的繞線裝置結構復雜,在繞線過程中多次不同方向彎折,對壽命影響很大,除此以外復雜的繞線結構還會造成維修困難。
中國專利號cn105755773a公開了一種電動晾衣機的卷線裝置,采用普通電機配合蝸輪蝸桿驅動,具有較高的減速比,但是結構相當復雜,蝸輪蝸桿還有殘留部分打滑,同時因為蝸輪蝸桿的位置疊放關系減小厚度較為困難,難以實現最終產品輕薄化。
絲杠是將回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或將直線運動轉化為回轉運動的理想的產品,絲杠是工具機械和精密機械上最常使用的傳動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將旋轉運動轉換成線性運動,或將扭矩轉換成軸向反復作用力,同時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設備和精密儀器。
中國專利號cn204734644u公開了一種整體升降絲桿裝置,包括絲桿搖手連桿、絲桿固定套、絲桿套筒、不銹鋼方管、套筒管帽、右旋絲桿套筒、右旋螺母、右旋絲桿、絲桿彈簧、螺母固定擋塊、左旋螺母、左旋絲桿、絲桿導向裝置、左旋絲桿套筒、絲桿連接管、絲桿固定座、升降轉軸板、絲桿固定滑套、滑套固定桿、輔助氣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桿搖手連桿與不銹鋼方管連接,所述右旋絲桿、左旋絲桿和絲桿連接管依次連接,所述右旋螺母、左旋螺母、右旋絲桿和左旋絲桿依次連接,所述左旋絲桿的底端與絲桿導向裝置連接,所述右旋絲桿套筒和左旋絲桿套筒分別與右旋絲桿和右旋絲桿連接,且通過絲桿彈簧鎖緊,所述絲桿固定套和絲桿套筒與套筒管帽連接,所述輔助氣彈簧與絲桿固定座連接,所述絲桿固定滑套與滑套固定桿連接后與升降轉軸板連接,所述螺母固定擋板與左旋螺母連接。
絲桿和絲桿螺母裝置具有大速比,精密易于控制,能夠自鎖無需剎車,工作載荷大等特點,但是現有的絲桿裝置受限于絲桿行程,一般多用于工業設備或者工具儀器等實現高負載低行程的場合,難以用于大行程拉升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并且充分利用絲桿裝置的工作特點,提供一種能夠使用普通不帶剎車的電機,帶自鎖功能,結構簡單、尺寸薄、噪音小、易于維修的拉升裝置。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拉升裝置,包括殼體、絲桿、移動座、絲桿驅動器和傳動件,所述的絲桿安裝于所述殼體,所述的絲桿驅動器驅動所述的絲桿轉動,所述的絲桿與所述的移動座螺紋配合,移動座滑動式地配合于所述的殼體;
所述傳動件的一端與移動座連接;或者,所述傳動件活動式地繞過所述移動座后與殼體或固定于殼體的部件相連;或者,所述傳動件活動式地繞過所述殼體或固定于殼體的部件后與移動座相連;或者,所述傳動件活動式地繞過移動座以及所述殼體或固定于殼體的部件后與移動座相連。發明發明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部件包括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固定于殼體兩端,絲桿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轉動配合。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支撐座安裝動輪,移動座安裝雙槽動輪;所述的傳動件依次繞過動輪、雙槽動輪后,傳動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的第一支撐座。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設第二傳動件,第二傳動件繞過所述的雙槽動輪后,第二傳動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的第一支撐座。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支撐座上設有轉向輪和兩個定輪,兩個定論處于相對兩側,所述移動座設有兩個所述的動輪,兩個動輪處于相對兩側。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傳動件依次繞過轉向輪、第一動輪和第一定輪后,傳動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動座。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設第二傳動件;所述第一支撐座上設有第二定輪;所述第二傳動件依次繞過第二動輪和第二定輪后,第二傳動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動座。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殼體上設有與移動座配合的軌道。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絲桿形成兩段相反的螺紋段,絲桿的兩段分別配合一個所述的移動座。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絲桿的兩段中間設有支撐分隔板,絲桿與支撐分隔板轉動配合,支撐分隔板與殼體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絲桿驅動器帶動絲桿旋轉,使得移動座沿著絲桿軸線方向移動來改變移動座和兩端支撐座之間的距離,由此增加或減少殼體內部傳動件所需長度尺寸,實現對殼體外部的傳動件的收放,以帶動外部載荷機構的升降或者移動;在本方案中帶動輪的移動座的設計方案使絲桿螺母在移動較小尺寸的情況下成倍數的增加了所能拉升的傳動件尺寸,使絲桿拉升裝置具有實際應用的價值,同時選用絲桿驅動裝置,自鎖效果好,可以使用不帶自鎖裝置的普通驅動器驅動,裝配緊湊穩固,體積小,便于實現升降設備的小型化和超薄化。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3的爆炸圖。
圖4是實施例3的機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4的爆炸圖。
圖6是實施例4的主視圖。
圖7是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4的剖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殼體1,絲桿2,第一支撐座3,第二支撐座4,絲桿驅動器5,移動座6,軌道7,傳動件8,定輪9,固定部10,動輪11,雙槽動輪12,防脫線結構13,孔14,轉向輪15,絲桿螺母16,支撐分隔板1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拉升裝置,包括殼體1,殼體1呈矩形,殼體1的兩端設有第一支撐座3和第二支撐座4,第一支撐座3和第二支撐座4與殼體1固定連接,第一支撐座3與第二支撐座4位置相對應,第一支撐座3和第二支撐座4之間設有絲桿2,絲桿2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撐座3和第二支撐座4相適配。
絲桿2表面設有螺紋,絲桿2上設有一個移動座6,移動座6內設有與絲桿2螺紋相適配的內螺紋,使得移動座6與絲桿2之間通過螺紋配合,且移動座6底部與殼體1相抵,移動座6兩側也與殼體1相抵,絲桿2在轉動過程中會帶動移動座6的移動,而由于移動座6與殼體1相抵,移動座6只會在殼體1內進行平移式移動,且移動座6上設有傳動件8,傳動件8一端與移動座6固定連接,另一端連接外部載荷,移動座6的移動會帶動傳動件8,從而帶動外部載荷的移動。
移動座6上設有與傳動件8配合的固定部10,固定部10固定于移動座6上,固定部10與傳動件8固定連接,固定部10的方向可根據實際傳動件8所需運動方向進行設計,傳動件8可以為鋼絲繩、同步帶或鏈條等。
殼體1內設有與移動座6相適配的軌道7,軌道7位于殼體1兩側內壁上,軌道7連接第一支撐座3與第二支撐座4,移動座6上設有與軌道7相對應的凹槽,移動座6可在軌道7上移動,軌道7用于穩定移動座6在殼體1內的移動方向。
絲桿2通過絲桿驅動器5帶動,絲桿驅動器5位于絲桿2的一端,絲桿驅動器5與第一支撐座3固定連接,絲桿驅動器5帶動絲桿2旋轉,絲桿2旋轉帶動移動座6沿絲桿2軸線方向移動來改變移動座6和兩側支撐板之間的距離,從而增加或減少殼體1空間內部傳動件8所需長度尺寸,實現對殼體1外部傳動件8的收放,以帶動外部載荷的升降或者移動。
這種實施方式用于單側收縮或升降載荷結構。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實施例2相比與實施例1,區別在于,實施例2中設有兩個移動座6,兩個移動座6上分別均設有固定部10和傳動件8;且殼體1內設有支撐分隔本17支撐分隔板17固定于殼體1上且與絲桿2相配合,絲桿2的轉動不會帶動分隔板17的移動,絲桿2空套于分隔板17中,同時位于分隔板17兩側的絲桿2的螺紋轉向相反。
當絲桿驅動器5工作時,絲桿驅動器5帶動絲桿2的旋轉,絲桿2旋轉帶動移動座6沿絲桿2軸線方向移動來改變移動座6和兩側支撐板之間的距離,從而增加或減少殼體1空間內部傳動件8所需長度尺寸,實現對殼體1外部傳動件8的收放,以帶動外部載荷的升降或者移動。而由于位于分隔板17兩側的絲桿2的螺紋轉向相反,此時位于分隔板17兩側的移動座6之間會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這種實施方式用于兩側同時伸縮或升降載荷機構,可以實現兩側載荷機構的同步話。
實施例3
如圖3-4所示,實施例3相比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區別在于,第一支撐座3安裝定輪9,移動座6安裝雙槽動輪12;傳動件8依次繞過定輪9、雙槽動輪12后,傳動件8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撐座3。
定輪9上設有與傳動件8配合的凹槽,傳動件8位于定輪9的凹槽內,且傳動件8與定輪9同步轉動,雙槽動輪12與定輪9區別在于,雙槽動輪12上設有兩個凹槽,兩個凹槽均與傳動件8相適配,雙槽動輪12上可設有兩條方向不同的傳動件8。
移動座6朝向第二支撐座4上設有防脫線結構13,第一支撐座3朝向絲桿驅動器方向也設有防脫線結構13,防脫線結構13與定輪9和雙槽動輪12相適配,防脫線結構13用于防止定輪9和雙槽動輪12中的傳動件8滑出。
定輪9和雙槽動輪12上設有兩個傳動件8,一個傳動件8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撐座3上,該傳動件8繞過雙槽動輪12后與外部載荷相連;另一個傳動件一端與第一支撐座3固定連接,該傳動件依次繞過雙槽動輪12和定輪9之后與外部載荷相連。
當絲桿驅動器5工作時,絲桿驅動器5帶動絲桿2的旋轉,絲桿2旋轉帶動移動座6沿絲桿2軸線方向移動來改變移動座6和兩側支撐板之間的距離,從而增加或減少殼體1空間內部傳動件8所需長度尺寸,實現對殼體1外部傳動件8的收放,此時絲桿2的轉動帶動移動座6沿絲桿軸線方向移動,傳動件8在殼體1內的長度變化使得定輪9轉動,同時帶動雙槽動輪12轉動,雙槽動輪12上設有輸出方向相反的兩根傳動件8,定輪9和雙槽動輪12轉動著帶動傳動件8的收放,以帶動外部載荷的升降或者移動。
這種實施方式依靠移動座6的移動帶動了雙槽動輪12的轉動,可使傳動件8的收放速度加快增加一倍;當移動座6移動一厘米時,由于傳動件8位于雙槽動輪12的兩側,此時兩側的傳動件8同時均減少或增加一厘米,使得外接載荷實際移動兩厘米;這種實施方式下,外接載荷的移動距離兩倍于移動座6的移動距離。
實施例4
如圖5-8所示,實施例4相比與實施例3,差別在于,第一支撐座3上設有轉向輪15,移動座6設有兩個動輪11,第一支撐座3上還設有兩個定輪9,兩個動輪11位于相對兩側,兩個定輪9位于相對兩側。
動輪11朝向第二支撐座4上設有防脫線結構13,定輪9朝向絲桿驅動器5方向也設有防脫線結構13,防脫線結構13與定輪9、轉向輪15和動輪11相適配,防脫線結構13用于防止定輪9、轉向輪15和動輪11中的傳動件8滑出。
移動座6朝向絲桿驅動器5方向設有絲桿螺母16,絲桿螺母16與絲桿2螺紋配合,且絲桿螺母16與第一支撐座3上的孔14相適配,當移動座6移動至最靠近絲桿驅動器5時,此時絲桿螺母16與第一支撐座3相抵,用于移動座6的限位。
動輪11和轉向輪15上設有兩個傳動件8,其中一個傳動件8一端與外部載荷相連接,另一端依次繞過轉向輪15、第一動輪、第一定輪后固定于移動座6上;另一個傳動件一端與外部載荷相連接,另一端依次繞過第二動輪和第二定輪后固定于移動座6上。
當絲桿驅動器5工作時,絲桿驅動器5帶動絲桿2的旋轉,絲桿2旋轉帶動移動座6沿絲桿2軸線方向移動來改變移動座6和兩側支撐板之間的距離,從而增加或減少殼體1空間內部傳動件8所需長度尺寸,實現對殼體1外部傳動件8的收放,此時絲桿2的轉動帶動移動座6,殼體1內傳動件8的長度變化帶動轉向輪、定輪9和動輪11轉動,從而帶動外部載荷的升降或者移動。
這種實施方式依靠移動座6的移動帶動了動輪11的轉動,可使傳動件8的收放速度加快增加兩倍;當移動座6移動一厘米時,由于位于移動座6兩側的傳動件8有三段,此時三段傳動件8同時均減少或增加一厘米,使得外接載荷實際移動三厘米;這種實施方式下,外接載荷的移動距離三倍于移動座6的移動距離。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圖中附圖標記:殼體1,絲桿2,第一支撐座3,第二支撐座4,絲桿驅動器5,移動座6,軌道7,傳動件8,定輪9,固定部10,動輪11,雙槽動輪12,防脫線結構13,孔14,轉向輪15,絲桿螺母16,支撐分隔板17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