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電梯。
背景技術:
電梯作為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在高層建筑和公共場所已經成為重要、不可或缺的設備。如何給乘客提供豐富的媒體信息,塑造一個舒適的轎廂環境,給乘客留下一段完美的時光,一直是電梯改進的目標。電梯多媒體顯示控制系統是由傳統電梯顯示產品的發展而來,實現了電梯信息化、樓宇信息化和樓宇智能化,同時也是新型的電梯廣告媒體,支持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廣告類型,是集信息發布、廣告傳播、電梯運行狀態顯示,物業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的新型產品。
多媒體電梯的產生使得人們乘坐電梯的時間變得不再枯燥乏味,人們不僅可以看到生動的廣告、娛樂視頻和音樂,還能了解到實時的新聞資訊及天氣信息。當然,多媒體電梯的使用也增加了電能的消耗。有些多媒體電梯雖然功能齊全,能夠給予人們很好的體驗,但是存在電梯中長時間無人而多媒體播放器依舊運行的情況,浪費了電能的同時也加快了多媒體設備的損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電梯,該電梯實時監測多媒體模塊進行亮度和顯示的控制,節約了電能的損耗,緊急制動也保障了電梯內人員的安全。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功能電梯,包括電梯主體、運行控制器、設置在電梯主體內的多媒體模塊;所述多媒體模塊包括微處理器、顯示模塊,所述微處理器包括記錄模塊、監測模塊、節能模塊;
所述監測模塊包括設置在電梯轎廂底部的重力傳感器;
所述節能模塊包括具有第一比較器和與門芯片的載客判斷單元;
所述顯示模塊包括顯示屏、亮度調節單元、電源電路;
所述重力傳感器連接所述第一比較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一比較器的輸出端與運行控制器分別連接與門芯片的輸入端,與門芯片輸出端與顯示模塊的亮度調節單元連接,用以調節所述顯示模塊的顯示屏亮度。
進一步的,所述節能模塊還包括具有第二比較器、第三比較器、或門芯片的時間段判斷單元和具有第四比較器的感光判斷單元;所述記錄模塊包括實時時鐘;所述電源電路包括電源、二極管、反相器;所述實時時鐘分別連接所述第二比較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第三比較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二比較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第三比較器的輸出端分別連接所述或門芯片的輸入端,所述或門芯片的輸出端依次連接反相器、二極管、電源。
進一步的,所述監測模塊還包括設置在顯示屏側邊的光感應器。
進一步的,所述亮度調節單元包括pwm直流調壓電路。
進一步的,所述微處理器還包括制動模塊;所述制動模塊包括常閉電磁閥、操作機構、安全提示板;
所述運行控制器輸出停機信號給常閉電磁閥,操作機構受所述常閉電磁閥作用將隱藏在所述顯示模塊內的安全提示板松開,記錄有電梯安全逃生常識的所述安全提示板遮擋在所述顯示屏前方。
進一步的,所述安全提示板表面鋪設有熒光層。
進一步的,所述制動模塊還包括繞所述顯示屏邊側設置的led燈組和備用電源。
進一步的,所述微處理器還包括具有三極管和備用電源的應急制動電路,運行控制器輸出停機信號至應急制動電路,應急制動電路導通并輸出應急制動信號至記錄模塊,以顯示記錄在記錄模塊內的電梯安全逃生信息;備用電源與記錄模塊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多功能電梯實時監測多媒體模塊進行亮度和顯示的控制,節約了電能的損耗,緊急制動也保障了電梯內人員的安全。
2.本發明的多功能電梯利用實時監測手段實時對電梯的多媒體模塊進行亮度調節或關閉顯示模塊方式,實現多媒體模塊在電梯空載時或在電梯使用非高峰時間段或針對觀光電梯白天/光亮度強的使用情況的節能利用。這樣減少了電梯的能量損耗,也延長了多媒體模塊的使用壽命。另外,設置制動模塊,可在電梯出現停機等故障時利用多媒體模塊給予受困人員電梯安全逃生提示,且使電梯內存在亮度,減輕受困人員恐慌和擔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多功能電梯的多媒體模塊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多媒體模塊載客判斷節能的原理框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多媒體模塊時間段判斷節能的原理框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多媒體模塊光感判斷節能的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在此,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多功能電梯包括電梯主體、運行控制器、多媒體模塊。所述多媒體模塊包括控制裝置、顯示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記錄模塊、監測模塊和節能模塊。所述記錄模塊記錄、存儲整個多媒體模塊的運行狀態,便于管理員跟蹤了解,可以是鐵電存儲器。
所述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屏、亮度調節單元、電源電路。所述監測模塊實時監測多媒體模塊的使用情況,將檢測值輸出到節能模塊進行是否符合節能時機的判斷,進而輸出節能信號或正常運行信號給顯示裝置,由顯示裝置通過調節顯示屏亮度或關閉顯示屏等方式在特定情況下實現節能。
如圖2所示,從載客情況考慮,載客時正常播放多媒體模塊,而在空載時沒必要耗費過多能量在多媒體模塊上。為此,所述監測模塊包括重力傳感器,所述重力傳感器設置在電梯轎廂底部,實時采集電梯載客后的整體重量。
所述節能模塊包括載客判斷單元,所述載客判斷單元包括第一比較器、與門芯片及其外圍電路。所述第一比較器的預存有所述電梯空載時的重量閾值。所述重力傳感器將實時重量值傳輸至所述第一比較器的輸入端,實時重量值大于重量閾值時,所述第一比較器輸出低電平;而所述實時重量值等于重量閾值時,所述第一比較器輸出高電平。
為避免在最后一個乘客離開電梯,下一個乘客在電梯關閉前闖入的情況,僅利用重力傳感器檢測載客情況可能會發生頻繁節能操作,甚至使節能模塊采集信號出現失靈等故障,為此,還需要所述運行控制器的電梯轎廂閉合準備上行或下行的信號反饋,該信號與所述第一比較器輸出信號分別連接與門芯片輸入端,假定電梯轎廂未閉合狀態為低電平,而電梯轎廂閉合且準備上行或下行狀態為高電平,所述與門芯片輸出端連接所述亮度調節單元。
當所述與門芯片的輸出值為高電平時,所述亮度調節單元對顯示屏亮度調暗。所述亮度調節單元可以是pwm直流調壓電路,調節顯示屏顯示功率的方式降低亮度;當所述與門芯片的輸出值為低電平時,所述亮度調節單元對顯示屏亮度不做調節,仍按正常狀態顯示。另外,還可以設置延時繼電器,在相應的時間后,如60s,所述延時繼電器將電梯內無人的信號傳輸給載客判斷單元,由處理部指示多媒體模塊切換至節能狀態;延時繼電器的使用避免了所述多媒體模塊過于頻繁的切換狀態而導致使用壽命的縮短。
如圖3所示,從電梯使用的時間段考慮,一般是在上班和下班時間頻繁使用,大約在早上7點至晚上19點間使用頻繁,早上7點前或晚上19點后不會經常使用或甚至無人使用,為此我們設計如下節能方式。
所述記錄模塊包括實時時鐘。所述節能模塊還包括時間段判斷單元。所述時間段判斷單元包括第二比較器、第三比較器、或門芯片及其外圍電路。所述電源電路包括電源、二極管、反相器。所述第二比較器內設有第一時間段的閾值,如7點,所述第三比較器內設有第二時間段的閾值,如19點。所述實時時鐘分別與所述第二比較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第三比較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比較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第三比較器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或門芯片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或門芯片的輸出端依次連接反相器、二極管、電源。當早于7點或晚于19點,則所述或門芯片輸出高電平,所述二極管的陽極連接所述反相器,陰極連接所述電源,考慮到二極管的導通特性,利用反相器將高電平轉換為低電平,此時二極管反向截止,所述顯示裝置的電源電路不導通,也就是顯示裝置關閉狀態,顯示屏不再顯示。
如圖4所示,對于觀光電梯而言,白天觀光電梯內光亮足夠亮,多媒體模塊的顯示屏沒必要太亮,太亮既耗能,又可能因反光因素影響觀看。所述監測模塊還包括設置在顯示屏邊側的光感應器。所述節能模塊還包括具有第四比較器的感光判斷單元。第四比較器內預設有通常使用光亮值,所述光感應器與所述第四比較器的輸入端連接,當實時檢測的光亮值大于通常使用光亮值時,所述感光判斷單元輸出亮度調節信號至顯示裝置;當實時檢測的光亮值不大于通常使用光亮值時,所述顯示裝置仍按正常亮度顯示。當在同時利用載客判斷單元和感光判斷單元,且都發出亮度調節信號至顯示裝置時,為避免顯示裝置多次接收相同信號,在所述亮度調節單元前設置或門芯片,當且接收到來自載客判斷單元和感光判斷單元中的任意節能信號時,即可觸動光亮調節單元進行調光節能。
基于目前電梯故障頻繁,受困人員在遇到此類情況時會害怕、恐慌,為此利用多媒體模塊為受困人員在黑暗的電梯內提供光亮,以及電梯逃生常識信息提示。
方案一,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應急制動機構;所述應急制動機構包括常閉電磁閥、操作機構、安全提示板;所述運行控制器輸出停機信號給常閉電磁閥,所述操作機構受所述常閉電磁閥作用將隱藏在所述顯示裝置內的安全提示板松開,記錄有電梯安全逃生常識的所述安全提示板遮擋在所述顯示屏前方。進一步,所述安全提示板表面鋪設有熒光層。進一步,所述應急制動機構還包括繞所述顯示屏邊側設置的led燈組和備用電源,在停電等故障時啟動備用電源,如蓄電池,在一定時間內開啟照明,撫慰驚魂未定的受困人員。
方案二,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具有三極管和備用電源的應急制動電路,所述備用電源為所述記錄模塊供電,所述運行控制器輸出停機信號至所述應急制動電路,所述應急制動電路導通并輸出應急制動信號至所述記錄模塊,以顯示記錄在記錄模塊內的電梯安全逃生信息;而在運行控制器輸出正常運行信號時,所述應急制動電路的三極管未導通,無法啟用備用電源。
本發明的多功能電梯實時監測多媒體模塊進行亮度和顯示的控制,節約了電能的損耗,緊急制動也保障了電梯內人員的安全。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