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石油運輸裝置,具體涉及能夠快速排出石油的儲油箱。
背景技術:
石油,也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qū)有石油儲存。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種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qū)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yè)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后,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淀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于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yōu)槌练e巖,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huán)境。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tài)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石油存油罐是石油最主要的存儲容器之一,目前,放油罐在放油時,通常是通過人為搬動使儲油罐發(fā)生傾斜,再通過放油管直接出入出油口放油。這樣就導致不能控制放油量,且在放油時容易發(fā)生外溢、滴漏,造成了污染環(huán)境、易導致火災安全隱患的問題。另外,由于儲油罐都較為笨重,人工傾斜放油并不能將儲油罐內的油放徹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大多數(shù)的儲油罐采用工人傾斜的方式進行放油,較為費力,在放油的過程中不能準備控制儲油罐的傾斜度,并且石油在放油的過程中容易外溢,造成環(huán)境污染,同時工人傾斜不能夠有效地將儲油罐中的石油徹底排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快速排出石油的儲油箱,解決以上所述問題。
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
能夠快速排出石油的儲油箱,包括底座、儲油罐和設置在儲油罐頂部的進油口,所述底座的頂部設有活動部件和兩根支撐柱,活動部件位于兩根支撐柱之間,活動部件的頂部設有支撐板,儲油罐放置在支撐板上,兩根支撐柱的側壁上均設有第二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的驅動軸穿插在支撐柱上,兩根支撐柱上的第二驅動機構將儲油罐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底座的頂部上還設有第一驅動機構,第一驅動機構的驅動軸支撐著儲油罐的底部,儲油罐側壁上設有出油管,出油管與儲油罐的底部齊平,出油管上設有機械開關或者電子開關。
進一步地,所述儲油罐內設有液位計,液位計穿插在儲油罐內。通過觀察液位計可以了解儲油罐內儲存石油容量。
進一步地,所述儲油罐的內壁上設有溫度傳感器,儲油罐的頂部還設有報警器,報警器與溫度傳感器連接。溫度傳感器可以實時采集儲油罐內石油的溫度,當儲存在儲油罐內的石油溫度達到設定值時,溫度傳感器將發(fā)生信號至報警器,報警器將拉響報警,以便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才對相應的措施,避免造成嚴重的后果。
進一步地,所述儲油罐的側壁上設有梯子,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攀爬。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均為氣缸、液壓缸或者電動推桿,兩個均為常見的驅動方式,節(jié)省人力,便于使用與更換。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部件為彈簧,活動部件能夠沿著豎直方向伸縮。當?shù)谝或寗訖C構工作時,第一驅動機構的驅動軸將儲油罐的一側頂起,儲油罐的另一側將朝下擠壓活動部件,時儲油罐處于傾斜狀態(tài),便于將儲存在儲油罐內的石油完全排出。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能夠快速排出石油的儲油箱,通過調節(jié)設置在底部的第一驅動機構來控制儲油罐一端的高度,使儲油罐發(fā)生傾斜,保證儲存在儲油罐內的石油徹底排出,同時,根據(jù)調節(jié)出油管上的機械開關,來控制石油放出時的流速,防止外泄,污染環(huán)境;
2、本發(fā)明能夠快速排出石油的儲油箱,儲油罐設有的溫度傳感器和報警器能夠實時監(jiān)控儲存在儲油罐內石油的溫度,一旦溫度升高,及時提醒工作人員;
3、本發(fā)明能夠快速排出石油的儲油箱,由于儲油罐較高,因此設置的梯子便于工作人員進行攀爬,定期對儲油罐進行檢修。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底座,2-第一驅動機構,3-出油管,4-支撐柱,5-支撐板,6-活動部件,7-第二驅動機構,8-溫度傳感器,9-液位計,10-進油口,11-報警器,12-梯子,13-儲油罐。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2所示,本發(fā)明能夠快速排出石油的儲油箱,包括矩形形狀的底座1、儲油罐13以及設置在儲油罐13頂部的兩個進油口10,所述底座1的頂部設有第一驅動機構2,第一驅動機構2為液壓缸,第一驅動機構2的驅動軸與儲油罐13的底部連接,第一驅動機構2的驅動軸與儲油罐13的接觸點位于儲油罐13的軸線一側,所述底座1的頂部還設有活動部件和兩個支撐柱4,兩根支撐柱4位于底座1的軸線兩側,活動部件位于兩根支撐柱4之間,活動部件6為彈簧,活動部件6能夠沿著豎直方向伸縮,活動部件6一端與底座1連接,另一端上設有支撐板5,儲油罐13放置在支撐板5上,兩根支撐柱4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驅動機構7,第二驅動機構7也為液壓缸,第二驅動機構7的驅動軸水平穿插在支撐柱4上,兩個第二驅動機構7的驅動軸將儲油罐13固定在支撐板5的頂部,采用液壓缸將儲油罐13固定的方式,方便檢修時拆裝儲油罐13,所述儲油罐13的側壁上還設有出油管3,儲油管3與儲油罐13內部連通,出油管3與儲油罐13的底部持平,并且在出油管3上設有機械開關,用于控制石油排出的流量;儲存在儲油罐13內的石油在排油的過程中,剩余在儲油罐13底部的一部分石油無法通過出油管3排出,此時,控制第二驅動機構7,使支撐柱4上的第二驅動機構7將夾持的儲油罐13松開,再控制第一驅動機構2,第一驅動機構2的驅動軸將儲油罐13的一端升起,而儲油罐13的另一端則下壓支撐板5,由于支撐板5與底座1之間設有彈簧6,因此彈簧6牽引支撐板5朝下移動,使連接在儲油罐13上的出油管3朝下傾斜,打開出油管3上的機械開關,將剩余在儲油罐13內的石油從出油管3排出。
實施例2:
如圖1所述,本發(fā)明能夠快速排出石油的儲油箱,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儲油罐13內設有液位計9,液位計9為現(xiàn)有技術,液位計9穿插在儲油罐13內,帶有顯示器的一端位于儲油罐13的頂部,另一端伸入至儲油罐13內底部,工人人員可以利用液位計9來觀察儲存在儲油罐13油量,所述儲油罐13的內壁上設有溫度傳感器8,溫度傳感器8能夠實時監(jiān)測到儲存在儲油罐13內石油的溫度,儲油罐13的頂部11還設有報警器11,報警器11與溫度傳感器8連接,當儲存在儲油罐13內石油的溫度達到設定的溫度時,溫度傳感器8將發(fā)送信號至報警器11,報警器11將拉響報警并且閃爍紅燈,提醒工人人員在第一時間內進行降溫處理,以免造成嚴重的事故;所述儲油罐13的側壁上還設有梯子12,由于儲油罐13較高,因此梯子12方便工人進行攀爬,進行對儲油罐13的檢查與維護。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在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