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設備領域,尤其涉及其中卷揚式啟閉機的改進。
背景技術:
卷揚式啟閉機通常用鋼索或鋼索滑輪組作吊具,并通過齒輪傳動系統使卷揚筒繞、放鋼索從而帶動工件升降的機械設備。然而,人們在實際使用時發現,由于繞設在卷揚筒上的鋼索長時間裸露在外,因此,鋼索表面上極易吸附灰塵并凝結成塊,從而給鋼索的正常使用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此外,由于鋼索的兩端均固定設置在卷揚筒的表面上,因此,一旦鋼索繞設不均勻,將在鋼索收、放過程中產生極大的阻力,使其最終的升降運動變得極為不暢,大幅影響了卷揚式啟閉機的使用效果以及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結構精巧、防塵效果好、使用穩定性好且使用時動作效率高的卷揚式啟閉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包括卷揚筒、底座和一對固定板,一對所述固定板固定連接在底座上,所述卷揚筒鉸接于兩固定板之間;兩所述固定板之間還固定連接有包裹在卷揚筒外的防塵罩。
所述防塵罩下部開設有一對用于穿設鋼索的長條形通孔,所述底座上滑動連接有一對位于長條形通孔下方的潤油組件,所述潤油組件包括筒體、油箱、吊桿、活塞和一對支撐彈簧,所述筒體呈空心狀、且滑動連接在底座上,所述筒體的頂面和底面上均開設有用于穿設鋼索的通孔;
所述油箱滑動連接在筒體的內壁上,一對所述支撐彈簧分別抵在油箱的頂面和底面上,使得所述油箱懸浮在筒體的中部;所述筒體的頂面上還開設有注油孔,所述吊桿穿設所述油箱、且固定連接在注油孔下方,所述吊桿內開設有與油箱內部連通的注油通道,所述活塞固定連接在吊桿底端、且其側表面與油箱的內壁相貼合,所述油箱朝向通孔的軸心所在位置的一側開設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與活塞處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啟閉機還包括布線組件,所述布線組件包括主軸、一對布線板、正轉驅動系統和反轉驅動系統,所述主軸鉸接在兩固定板上、且位于卷揚筒和底座之間,所述主軸表面上設有兩段對稱設置且旋向相反的外螺紋,所述布線板滑動連接在底座上、且布線板上部開設有與主軸上兩段外螺紋相適配的螺紋孔,所述布線板上開設有用于穿設鋼索的穿線孔;
通過所述正轉驅動系統驅動所述主軸正轉;
通過所述反轉驅動系統驅動所述主軸反轉。
所述正轉驅動系統包括主動齒輪一、從動齒輪一、傳動鍵一、推桿一、拉桿一、結合彈簧一和分離彈簧一,所述主動齒輪一固定連接在卷揚筒的一側、且與卷揚筒同軸心,所述從動齒輪一套接在主軸上、且與主動齒輪一通過同步帶相聯動;
所述主軸上開設有位于從動齒輪一內側且長度大于傳動鍵一的滑槽一,所述傳動鍵一的下部滑動連接在滑槽一中,所述從動齒輪一背向主軸中心的內緣上開設有與傳動鍵一適配的插槽一,所述推桿一穿設所述從動齒輪一、且其一端伸入至插槽一中,所述結合彈簧一套接所述主軸、且位于傳動鍵一背向主軸中心的一側,所述分離彈簧一套接所述主軸、且位于推桿一朝向主軸中心的一側;
所述拉桿一呈C字形、且拉桿一的中部滑動連接在底座上,所述拉桿一的一端位于從動齒輪一朝向主軸中心的一側、且拉桿一的另一端位于結合彈簧一背向主軸中心的一側;
所述反轉驅動系統包括主動齒輪二、從動齒輪二、傳動鍵二、推桿二、拉桿二、結合彈簧二和分離彈簧二,所述主動齒輪二固定連接在卷揚筒遠離主動齒輪一的一側、且與卷揚筒同軸心,所述從動齒輪二套接在主軸上、且與主動齒輪二通過過渡齒輪相聯動;
所述主軸上開設有位于從動齒輪二內側且長度大于傳動鍵二的滑槽二,所述傳動鍵二的下部滑動連接在滑槽二中,所述從動齒輪二朝向主軸中心的內緣上開設有與傳動鍵二適配的插槽二,所述推桿二穿設所述從動齒輪二、且其一端伸入至插槽二中,所述結合彈簧二套接所述主軸、且位于傳動鍵二朝向主軸中心的一側,所述分離彈簧二套接所述主軸、且位于推桿二背向主軸中心的一側;
所述拉桿二呈C字形、且拉桿二的中部滑動連接在底座上,所述拉桿二的一端位于從動齒輪二朝向主軸中心的一側、且拉桿二的另一端位于分離彈簧二背向主軸中心的一側。
所述正轉驅動系統包括正轉電機和一對正轉觸發塊,兩所述正轉觸發塊固定連接在底座上、且位于兩段外螺紋之間,所述正轉電機固定連接在底座上、且與主軸可拆卸的相連接;所述反轉驅動系統包括反轉電機和一對反轉觸發塊,兩所述反轉觸發塊固定連接在底座上、且位于兩段外螺紋之外,所述反轉電機固定連接在底座上、且與主軸可拆卸的相連接;
所述正轉電機和反轉電機分設在主軸的兩側。
本發明通過防塵罩簡單、有效的避免鋼索表面吸附灰塵,有效解決了因灰塵結塊而影響啟閉機正常運作的問題。本發明從整體上具有結構精巧、防塵效果好以及使用穩定性好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防塵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潤油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布線組件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A處局部放大圖,
圖6是圖4的B處局部放大圖,
圖7是本發明中布線組件第一種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一,
圖8是本發明中布線組件第一種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二,
圖9是本發明中布線組件第一種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三,
圖10是本發明中布線組件第一種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四,
圖11是本發明中布線組件第一種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五;
圖12是本發明中布線組件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中布線組件第二種實施例的模塊電路圖;
圖中1是卷揚筒,2是底座,20是潤油組件,201是筒體,2010是通孔,2011是球頭,202是油箱,2020是出油孔,203是吊桿,2030是注油通道,204是活塞,2040是過油孔,205是支撐彈簧,3是固定板,4是防塵罩,40是長條形通孔;
5是布線組件,50是套環,51是主軸,511是滑槽一,512是滑槽二,52是布線板;
53是正轉驅動系統,531是主動齒輪一,532是從動齒輪一,533是傳動鍵一,534是推桿一,535是拉桿一,536是結合彈簧一,537是分離彈簧一,538是正轉電機,539是正轉觸發塊;
54是反轉驅動系統,541是主動齒輪二,542是從動齒輪二,543是傳動鍵二,544是推桿二,545是拉桿二,546是結合彈簧二,547是分離彈簧二,548是反轉電機,549是反轉觸發塊。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如圖1-13所示,包括卷揚筒1、底座2和一對固定板3,一對所述固定板3固定連接在底座2上,所述卷揚筒1鉸接于兩固定板3之間;兩所述固定板3之間還固定連接有包裹在卷揚筒1外的防塵罩4。這樣,即可通過防塵罩簡單、有效的避免鋼索表面吸附灰塵,有效解決了因灰塵結塊而影響啟閉機正常運作的問題。本發明從整體上具有結構精巧、防塵效果好以及使用穩定性好的特點。
所述防塵罩4下部開設有一對用于穿設鋼索的長條形通孔40,所述底座2上滑動連接有一對位于長條形通孔下方的潤油組件20,所述潤油組件20包括筒體201、油箱202、吊桿203、活塞204和一對支撐彈簧205,所述筒體201呈空心狀、且滑動連接在底座2上,所述筒體201的頂面和底面上均開設有用于穿設鋼索的通孔2010;使得鋼索進入卷揚筒之前,以及送出卷揚筒之后,均將經過筒體,且筒體將隨鋼索收、放時的橫向位移而在底座上自由滑動;
所述油箱202滑動連接在筒體201的內壁上,一對所述支撐彈簧205分別抵在油箱的頂面和底面上,使得所述油箱202懸浮在筒體201的中部;所述筒體201的頂面上還開設有注油孔,所述吊桿203穿設所述油箱202、且固定連接在注油孔下方,所述吊桿203內開設有與油箱202內部連通的注油通道2030,所述活塞204固定連接在吊桿203底端、且其側表面與油箱202的內壁相貼合,所述油箱202朝向通孔2010的軸心所在位置的一側開設有出油孔2020,所述出油孔2020與活塞204處于同一水平面上。使用時,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鋼索靜止:此時出油孔與活塞高度一致,因此出油孔將被活塞堵住,使得油箱不出油;二、鋼索加速運動:鋼索在獲得線速度后,將通過摩擦力帶動油箱上行或下行,從而使得出油孔和活塞交錯,進而使得油箱向鋼索表面噴油,對其進行潤滑;三、鋼索勻速運動:同理,由于鋼索仍具有線速度,因此油箱仍向鋼索表面噴油;四、鋼索減速運動至靜止:隨著鋼索線速度的逐漸變小,油箱將在支撐彈簧的回復力作用下上行或下行,從而使得活塞逐漸運動至與出油孔等高的位置,停止出油。
綜上所述,本發明中鋼索每次的收、放過程中,油箱均朝向鋼索表面噴油,對其進行潤滑和養護,而在鋼索靜止時,則可自動停止噴油,從而降低使用成本。從整體上具有對鋼索潤滑、養護效果好,工作穩定且可靠性高的特點。
所述活塞204上開設有至少一過油孔2040。使得活塞之上和之下的空間相連通,從而有效提升出油順暢度。
所述注油孔中設有控制閥。
所述油箱202朝向通孔的軸心所在位置的一側表面上設有若干防滑條,所述筒體201的內壁上連接有若干朝向防滑條設置的球頭2011。從而通過球頭確保鋼索始終貼合于油箱的表面上,并通過防滑條有效增強鋼索與油箱之間的摩擦力,從而使得潤油組件的工作更為穩定、可靠。
所述啟閉機還包括布線組件5,所述布線組件5包括主軸51、一對布線板52、正轉驅動系統53和反轉驅動系統54,所述主軸51鉸接在兩固定板3上、且位于卷揚筒1和底座2之間,所述主軸51表面上設有兩段對稱設置且旋向相反的外螺紋,所述布線板52滑動連接在底座2上、且布線板52上部開設有與主軸51上兩段外螺紋相適配的螺紋孔,所述布線板52上開設有用于穿設鋼索的穿線孔;
通過所述正轉驅動系統53驅動所述主軸51正轉;
通過所述反轉驅動系統54驅動所述主軸51反轉。使用時鋼索將分別置于兩穿線孔中,當正轉驅動系統作用時,兩布線板由內向外往兩側運動,從而在卷揚筒上完成一側朝向的布線;當反轉驅動系統作用時,兩布線板由外相內往中心運動,從而在卷揚筒上完成另一側朝向的布線。這樣,通過正轉驅動系統和反轉驅動系統的交替工作即可實現在卷揚筒表面上的均勻布線,從而有效避免了因布線不均勻而造成的設備運行阻力大等問題。從整體上具有結構精巧、使用穩定性好以及使用時動作效率高的特點。
下面,根據兩種正轉驅動系統以及兩種反轉驅動系統,以兩種實施例的形式對布線組件及其工作過程進行詳細闡述:
實施例一,如圖4-11所示:所述正轉驅動系統53包括主動齒輪一531、從動齒輪一532、傳動鍵一533、推桿一534、拉桿一535、結合彈簧一536和分離彈簧一537,所述主動齒輪一531固定連接在卷揚筒1的一側、且與卷揚筒1同軸心,所述從動齒輪一532套接在主軸51上、且與主動齒輪一531通過同步帶相聯動;
所述主軸51上開設有位于從動齒輪一532內側且長度大于傳動鍵一533的滑槽一511,所述傳動鍵一533的下部滑動連接(可采用T字形、燕尾形的滑動結構,以避免傳動鍵一與從動齒輪一不結合時被甩出)在滑槽一511中,所述從動齒輪一532背向主軸51中心的內緣上開設有與傳動鍵一533適配的插槽一,所述推桿一534穿設所述從動齒輪一532、且其一端伸入至插槽一中,所述結合彈簧一536套接所述主軸51、且位于傳動鍵一533背向主軸51中心的一側,所述分離彈簧一537套接所述主軸51、且位于推桿一534朝向主軸51中心的一側;
所述拉桿一535呈C字形、且拉桿一535的中部滑動連接在底座2上,所述拉桿一535的一端位于從動齒輪一532朝向主軸51中心的一側、且拉桿一535的另一端位于結合彈簧一536背向主軸51中心的一側;
所述反轉驅動系統54包括主動齒輪二541、從動齒輪二542、傳動鍵二543、推桿二544、拉桿二545、結合彈簧二546和分離彈簧二547,所述主動齒輪二541固定連接在卷揚筒1遠離主動齒輪一531的一側、且與卷揚筒1同軸心,所述從動齒輪二542套接在主軸51上、且與主動齒輪二541通過過渡齒輪相聯動;
所述主軸51上開設有位于從動齒輪二542內側且長度大于傳動鍵二543的滑槽二512,所述傳動鍵二543的下部滑動連接(可采用T字形、燕尾形的滑動結構,以避免傳動鍵二與從動齒輪二不結合時被甩出)在滑槽二512中,所述從動齒輪二542朝向主軸51中心的內緣上開設有與傳動鍵二543適配的插槽二,所述推桿二544穿設所述從動齒輪二542、且其一端伸入至插槽二中,所述結合彈簧二546套接所述主軸51、且位于傳動鍵二543朝向主軸51中心的一側,所述分離彈簧二547套接所述主軸51、且位于推桿二544背向主軸51中心的一側;
所述拉桿二545呈C字形、且拉桿二545的中部滑動連接在底座2上,所述拉桿二545的一端位于從動齒輪二542朝向主軸51中心的一側、且拉桿二545的另一端位于分離彈簧二547背向主軸中心的一側。
如圖7所示,當傳動鍵一處于插槽一中時,主軸將在從動齒輪一的帶動下正轉,使得兩布線板由內向外往兩側運動;此時,傳動鍵二位于插槽二外,從動齒輪二空轉;此后,如圖8所示,當兩布線板向外滑動至極限時將壓縮分離彈簧一和結合彈簧二,待分離彈簧一和結合彈簧二儲能完畢、且傳動鍵二和插槽二處于同一直線上時,如圖9所示,傳動鍵一將瞬間被推桿一頂出插槽一,而傳動鍵二將瞬間被推入插槽二,從而由從動齒輪二帶動主軸進行反轉,使得兩布線板由外相內往中心運動;
此后,如圖10所示,當兩布線板向內滑動至極限時將通過拉桿一、拉桿二分別壓縮結合彈簧一和分離彈簧二,待結合彈簧一和分離彈簧二儲能完畢、且傳動鍵一和插槽一處于同一直線上時,如圖11所示,傳動鍵二將瞬間被推桿二頂出插槽二,而傳動鍵一將瞬間被推入插槽一,從而由從動齒輪一帶動主軸進行反轉,使得兩布線板由外相內往中心運動;
上述過程中,由于主動齒輪一與從動齒輪一通過同步帶聯動,而主動齒輪二與從動齒輪二通過過渡齒輪聯動,因此,從動齒輪一、從動齒輪二的旋向將始終相反。而本案中結合彈簧一、分離彈簧一、結合彈簧二、分離彈簧二的設置,一方面起到了有效的儲能、蓄力的作用(由于傳動鍵與從動齒輪之間具有摩擦力,因此當彈簧儲能完畢后可瞬間克服摩擦力推出或推入傳動鍵),以確保傳動鍵一、傳動鍵二可被推動;另一方面,在等待彈簧蓄力期間,也給空轉的一傳動鍵和插槽的對接提供的動作時間,其實際使用時,與從動齒輪相結合的傳動鍵將率先被頂出至插槽外,而空轉的傳動鍵將等待與插槽處于同一直線上時,再由結合彈簧釋放,將其瞬間推入插槽中。
本發明中主軸的正反轉將在卷揚筒旋轉后自動進行,無需人工干預,也無需電路系統介入,其正反轉的過程均有機械結構直接驅動,穩定性極好且具有極佳的可靠性。
所述結合彈簧一536、分離彈簧一537、結合彈簧二546、分離彈簧二547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套環50,所述套環50套接所述主軸51。從而使得結合彈簧一、分離彈簧一、結合彈簧二、分離彈簧二在使用過程中無扭轉,使其形態更為穩定、使用效果更好、工作狀態更佳。
所述傳動鍵一的外表面上設有一對凸棱一,所述插槽一的內壁上開設有與凸棱一適配的一對凹槽一;從而提升傳動鍵一與從動齒輪一之間的結合力,以及傳動鍵一進入插槽一的推入力,使得結合彈簧一、分離彈簧一的儲能、釋放過程更為合理、穩定。
所述傳動鍵二的外表面上設有一對凸棱二,所述插槽二的內壁上開設有與凸棱二適配的一對凹槽二。從而提升傳動鍵二與從動齒輪二之間的結合力,以及傳動鍵二進入插槽二的推入力,使得結合彈簧二、分離彈簧二的儲能、釋放過程更為合理、穩定。
實施例二,如圖12-13所示:所述正轉驅動系統53包括正轉電機538和一對正轉觸發塊539,兩所述正轉觸發塊539固定連接在底座2上、且位于兩段外螺紋之間,所述正轉電機538固定連接在底座2上、且與主軸51可拆卸的相連接;
所述反轉驅動系統54包括反轉電機548和一對反轉觸發塊549,兩所述反轉觸發塊549固定連接在底座2上、且位于兩段外螺紋之外,所述反轉電機548固定連接在底座2上、且與主軸51可拆卸的相連接;
所述正轉電機538和反轉電機548分設在主軸51的兩側。當主軸正轉時,兩布線板由內向外往兩側運動,待布線板向外運行至極限位置時將觸發兩側的反轉觸發塊,從而關閉正轉電機、啟動反轉電機,使得主軸反轉、兩布線板由外相內往中心運動,待布線板向內運行至極限位置時將觸發兩側的正轉觸發塊,從而關閉反轉電機、啟動正轉電機,使得主軸重新開始正轉。
本發明中主軸的正反轉分別由正轉電機和反轉電機控制,其結構簡單、穩定性好、可靠性高且工作狀態穩定。
所述布線組件還包括選擇開關,所述正轉電機和反轉電機并聯的選擇開關的兩側,所述選擇開關、正轉觸發塊和反轉觸發塊相串聯。
所述布線組件還包括過熱保護開關,所述選擇開關、正轉觸發塊、反轉觸發塊與過熱保護開關相串聯。如圖13所示,由于正轉電機、反轉電機在工作過程中交替工作、且啟動負載相對較大,因此本案中通過增設的過熱保護開關對布線組件整體進行了良好、有效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