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輛運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
背景技術:
目前全球集裝箱運輸發展迅速,世界各地主要集裝箱碼頭均面臨吞吐量急劇增長的挑戰。大量集裝箱需要進行快速疏散、集中、運輸和堆碼。提高港口集裝箱運輸的工作效率是保證港口集裝箱運輸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但隨著近年來我國各港口集裝箱運輸量的大幅增加,港口的集裝箱運輸服務能力嚴重滯后。完善集裝箱疏集運系統勢在必行。
這樣就需要一種設備來集中高效快捷地完成集裝箱相關作業,提高了集裝箱的轉運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供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達到提高了貨物的轉運效率的技術效果。
本申請提供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所述運輸車包括:
車體;
起升機構,包括升降裝置和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上的起升驅動器,所述升降裝置固定在所述車體上,所述起升驅動器固定在所述升降裝置上;
起吊裝置,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上,并與所述起升驅動器連接,驅動所述起吊裝置相對于所述升降裝置上下移動;
托舉裝置,與所述起吊裝置相對設置,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上,并與所述起升驅動器連接,驅動所述托舉裝置相對于所述升降裝置上下移動;
連接升降裝置,與所述起吊裝置連接,用于驅動所述起吊裝置相對于所述托舉裝置移動。
優選地,所述起吊裝置包括第一升降座、起吊縱梁和起吊臂,所述第一升降座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上,并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升降裝置上,所述起吊臂與所述起吊縱梁連接,所述起吊臂上設置有第一鎖頭。
優選地,所述起吊臂的數目為多個,并列轉動地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上,所述起吊裝置還包括起吊臂驅動器,所述起吊臂驅動器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吊臂。
優選地,所述起吊裝置還包括起吊臂拉桿,所述起吊臂拉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吊臂上,另一端固定與所述起吊縱梁,以形成一三角支撐結構。
優選地,所述起吊縱梁包括中部縱梁和與所述中部縱梁兩端鉸接的左縱梁和右縱梁。
優選地,所述托舉裝置包括第二升降座、托舉縱梁和托舉臂,所述第二升降座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上,并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升降裝置上,所述托舉臂與所述托舉縱梁連接,所述托舉臂上設置有第二鎖頭。
優選地,所述托舉臂的數目為多個,并列轉動地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上,所述托舉裝置還包括托舉臂驅動器,所述托舉臂驅動器一端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托舉臂上。
優選地,所述托舉裝置還包括托舉臂拉桿,所述托舉臂拉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托舉臂上,另一端固定與所述托舉縱梁,以形成一三角支撐結構。
優選地,所述托舉縱梁包括中部縱梁和與所述中部縱梁兩端鉸接的左縱梁、右縱梁。
優選地,所述連接升降裝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托舉裝置上的驅動電機和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的螺桿,所述螺桿螺合于所述起吊裝置上,在所述驅動電機啟動后,驅動所述螺桿轉動,帶動所述起吊裝置相對于所述螺桿移動,改變所述托舉裝置和所述起吊裝置之間的間距。
優選地,所述起升機構的一端與所述車體連接,另一端通過斜撐與所述車體連接。
優選地,所述起吊裝置包括第一升降座、起吊縱梁、起吊臂和起吊旋轉臂,所述第一升降座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上,并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升降裝置上,所述起吊旋轉臂一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起吊縱梁上,所述起吊臂的中部轉動地掛設于所述起吊旋轉臂上,所述起吊臂上設置有第一鎖頭。
優選地,所述起吊裝置還包括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上的豎直導向件,所述起吊臂設置于所述豎直導向件上。
優選地,所述托舉裝置包括第二升降座、托舉縱梁和托舉臂,所述第二升降座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上,并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升降裝置上,所述起吊旋轉臂一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托舉縱梁上,所述托舉臂的中部轉動地掛設于所述托舉旋轉臂上,所述托舉臂上設置有第二鎖頭。
本申請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請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包括可移動的車體、設置在車體上的起升機構、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起升機構上的起吊裝置和托舉裝置,從而可以實現對貨物裝載器件的起吊、托舉、運輸等,實現了集裝箱轉運過程中的全程一條龍服務,提升了轉運效率,避免了港口或集裝箱堆放貨場集裝箱的大量堆積,可以同時取代大型起重機、集卡等運輸車和重型升降機對集裝箱的作業,精簡了裝備,簡化和緊湊了作業流程,節約人力,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無需啟用港口或集裝箱堆放貨場的吊機或配套專用吊具和集卡等運輸車來配合完成集裝箱裝載和運輸作業。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
圖1為本申請較佳實施方式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中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的另一狀態立體圖;
圖3為圖1中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的又一狀態立體圖;
圖4為圖1中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吊取貨物裝載器件時的側視圖;
圖5為圖1中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舉升貨物裝載器件時的側視圖;
圖6為圖1中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運輸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申請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的立體圖;
圖8為圖7中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的起吊裝置另一狀態的示意圖;
圖9為圖7中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的起吊裝置又一狀態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申請再一實施方式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的起吊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具有自裝卸貨物的功能,同時還具備貨物托舉運輸和托舉舉升的功能,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尤其是實現與空軌運輸車的對接,提高集裝箱的轉運效率的技術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所述運輸車包括:
車體;
起升機構,包括升降裝置和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上的起升驅動器,所述升降裝置固定在所述車體上,所述起升驅動器固定在所述升降裝置上;
起吊裝置,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上,并與所述起升驅動器連接,驅動所述起吊裝置相對于所述升降裝置上下移動;
托舉裝置,與所述起吊裝置相對設置,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上,并與所述起升驅動器連接,驅動所述托舉裝置相對于所述升降裝置上下移動;
連接升降裝置,與所述起吊裝置連接,用于驅動所述起吊裝置相對于所述托舉裝置移動。
本申請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包括可移動的車體、設置在車體上的起升機構、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起升機構上的起吊裝置和托舉裝置,從而可以實現對貨物裝載器件的起吊、托舉、運輸等,實現了集裝箱轉運過程中的全程一條龍服務,提升了轉運效率,避免了港口或集裝箱堆放貨場集裝箱的大量堆積,可以同時取代大型起重機、集卡等運輸車和重型升降機械對集裝箱的作業,精簡了裝備,簡化和緊湊了作業流程,節約人力,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無需啟用港口或集裝箱堆放貨場的吊機或配套專用吊具和集卡等運輸車來配合完成裝載集裝箱、和運輸作業。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為了達到實現轉運的集裝箱與空軌運輸車直接交接,提高了集裝箱的轉運效率的技術效果,本申請提供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包括:車體10、起升機構20、起吊裝置30、托舉裝置40、連接升降裝置50。所述起升機構20設置于所述車體10上,所述起吊裝置30和所述托舉裝置40設置于所述起升機構20上。
車體10主要由發動機、底盤、車體、液壓系統、控制系統、監視系統、電氣設備及配重等組成。所述起升機構20的一端與車體10連接,另一端通過兩根斜撐14與車體10連接,從而極大地增強了起升機構20的穩固性。進一步地,所述斜撐14可以為液壓缸等。在所述的起升機構20發生傾斜時,可以通過調整液壓缸,從而調整所述起升機構20的傾斜度。
起升機構20包括升降裝置21和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21上的起升驅動器22,所述升降裝置21固定在車體10上,所述起吊裝置30和所述托舉裝置40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21上。所述起升驅動器22固定在升降裝置21上,并與所述起吊裝置30和所述托舉裝置40連接,用于驅動所述起吊裝置30和所述托舉裝置40相對于升降裝置21上下移動。具體地,所述升降裝置21包括門架軌道,所述起吊裝置30和所述托舉裝置40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門架軌道上。
起吊裝置30和托舉裝置40上下相對設置,起吊裝置30用于起吊貨物裝載器件,托舉裝置40用于托舉貨物裝載器件。起吊裝置30和托舉裝置40是該運輸車的工作部分,直接承受全部貨重,是進行貨物裝載器件如集裝箱的吊取、托舉、轉運等抓箱、送箱、接箱、運箱等作業的工作機構。
起吊裝置30包括第一升降座31、起吊縱梁32和起吊臂33。所述第一升降座31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32上,并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起升機構20上。所述起吊臂33與所述起吊縱梁32固定連接,所述起吊臂33上設置有第一鎖頭34,所述第一鎖頭34用于鎖合于集裝箱上,以便于起吊所述集裝箱。
第一升降座31是由鋼板焊接而成的結構件,具有滾輪組,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起升機構20的門架軌道上。在所述起升驅動器22的驅動下,第一升降座31沿起升機構20的門架軌道做上升和下降運動,帶動起吊裝置30隨之運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起吊臂33轉動地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32上,以在需要起吊集裝箱時,將起吊臂33轉動到與起吊縱梁32垂直的位置,抓取集裝箱;在不需要起吊集裝箱時,將起吊臂33轉動到與起吊縱梁32平行的位置,減小占用的空間。具體地,為了驅動所述起吊臂33轉動,并使轉動后的起吊臂33保持在轉動后的位置,所述起吊裝置30還包括起吊臂驅動器35,所述起吊臂驅動器35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32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吊臂33。在需要起吊集裝箱時,啟動所述起吊臂驅動器35,驅動起吊臂33轉動到與起吊縱梁32垂直的位置,抓取集裝箱;在不需要起吊集裝箱時,起吊臂驅動器35驅動起吊臂33轉動到與起吊縱梁32平行的位置,減小占用的空間。起吊臂驅動器35具體可以為液壓缸。
進一步地,為了避免所述起吊臂33發生變形,所述起吊裝置30還包括起吊臂拉桿36,所述起吊臂拉桿3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吊臂33上,另一端固定與所述起吊縱梁32,以形成一三角支撐結構,從而避免所述起吊臂33因起吊貨物裝載器件而發生變形。
具體地,所述起吊臂33的數目至少為兩個,且兩個所述起吊臂33的尺寸不同,以便于起吊不同尺寸的集裝箱。具體地,在起吊第一尺寸的集裝箱時,驅動與第一尺寸的集裝箱對應的起吊臂33相對于起吊縱梁32轉動到垂直所述起吊縱梁32的位置,以起吊該第一尺寸的集裝箱,兩個起吊臂33中的另一個起吊臂33處于未打開狀態;在起吊與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集裝箱時,驅動第二尺寸的集裝箱對應的起吊臂33相對于起吊縱梁32轉動到垂直所述起吊縱梁32的位置,以起吊該第二尺寸的集裝箱,兩個起吊臂33中的另一個起吊臂33處于未打開狀態,這樣即可以起吊不同尺寸的集裝箱,也可以保證不與集裝箱發生干涉。具體地,如40寸、45寸的集裝箱和20寸的集裝箱。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起吊臂33的數目為4個,并列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32上,其中,四個起吊臂33中兩側兩個起吊臂的尺寸大于中間兩個起吊臂的尺寸,兩側兩個起吊臂可以用于起吊尺寸較大的集裝箱,中間兩個起吊臂可以用于起吊尺寸較小的集裝箱。
托舉裝置40包括第二升降座41、托舉縱梁42和托舉臂43。所述第二升降座41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42上,并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起升機構20上。所述托舉臂43與所述托舉縱梁42固定連接,所述托舉臂43上設置有第二鎖頭44,所述第二鎖頭44用于鎖合于集裝箱上,以便于托舉所述集裝箱。
第二升降座41是由鋼板焊接而成的結構件,具有滾輪組,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起升機構20的門架軌道上。在所述起升驅動器22的驅動下,第二升降座41沿起升機構20的門架軌道做上升和下降運動,帶動托舉裝置40隨之運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托舉臂43轉動地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42上,以在需要托舉集裝箱時,將托舉臂43轉動到與托舉縱梁42垂直的位置,抓取集裝箱;在不需要托舉集裝箱時,將托舉臂43轉動到與托舉縱梁42平行的位置,減小占用的空間。具體地,為了驅動所述托舉臂43轉動,并使轉動后的托舉臂43保持在轉動后的位置,所述托舉裝置40還包括托舉臂驅動器45,所述托舉臂驅動器45一端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42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托舉臂43上。在需要托舉集裝箱時,啟動所述托舉臂驅動器45,驅動托舉臂43轉動到與托舉縱梁42垂直的位置,抓取集裝箱;在不需要托舉集裝箱時,托舉臂驅動器45驅動托舉臂43轉動到與托舉縱梁42平行的位置,減小占用的空間。托舉臂驅動器45具體可以為液壓缸。
進一步地,為了避免所述托舉臂43發生變形,所述托舉裝置40還包括托舉臂拉桿46,所述托舉臂拉桿4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托舉臂43上,另一端固定與所述托舉縱梁42,以形成一三角支撐結構,從而避免所述托舉臂43因托舉貨物裝載器件而發生變形。
具體地,所述托舉臂43的數目至少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托舉臂43的尺寸不同,以便于托舉不同尺寸的集裝箱。具體地,在托舉第一尺寸的集裝箱時,驅動與第一尺寸的集裝箱對應的托舉臂43相對于托舉縱梁42轉動到垂直所述托舉縱梁42的位置,以托舉該第一尺寸的集裝箱,兩個托舉臂43中的另一個托舉臂43處于未打開狀態;在托舉與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集裝箱時,驅動第二尺寸的集裝箱對應的托舉臂43相對于托舉縱梁42轉動到垂直所述托舉縱梁42的位置,以托舉該第二尺寸的集裝箱,兩個托舉臂43中的另一個托舉臂43處于未打開狀態,這樣即可以托舉不同尺寸的集裝箱,也可以保證不與集裝箱發生干涉。具體地,如40寸、45寸的集裝箱和20寸的集裝箱。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托舉臂43的數目為4個,并列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42上,其中,四個托舉臂43中兩側兩個托舉臂的尺寸大于中間兩個托舉臂的尺寸,兩側兩個托舉臂可以用于托舉尺寸較大的集裝箱,中間兩個托舉臂可以用于托舉尺寸較小的集裝箱。
連接升降裝置50包括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42上的驅動電機51和與驅動電機51連接的螺桿52,所述螺桿52螺合于所述起吊縱梁32上,在所述驅動電機51啟動后,驅動所述螺桿52轉動,從而帶動所述起吊縱梁32相對于所述螺桿52移動,以改變所述托舉縱梁42和起吊縱梁32之間的間距。所述連接升降裝置50與第一鎖頭34和第二鎖頭44連接,用于驅動所述第一鎖頭34和第二鎖頭44轉動,以鎖合于集裝箱上。
所述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還包括控制裝置80和監控裝置70。
所述控制裝置80與連接升降裝置50、起吊裝置30上的鎖頭連接,以控制所述托舉驅動裝置50啟動和關閉,控制所述起吊裝置30上的鎖頭開鎖和閉鎖。
監控裝置70具體可以為攝像頭或感應器,以實時監控起吊裝置30、托舉裝置40及升降裝置20的狀態,使車輛操作人員通過觀察安裝在操作室就可以獲知起吊裝置30、托舉裝置40及升降裝置20的狀態,解決起吊、托舉及轉運集裝箱時的視野遮擋,不能觀察起吊裝置30、托舉裝置40及升降裝置20的狀態的問題。
所述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還包括探測器,探測器用于探測車輛與其它物體之間的距離,在車輛與其它物體之間的距離小于安全距離后,可控制車輛的電控制動實現緊急制動,避免與其他物體相撞。所述運輸車的走行及起吊裝置、托舉裝置的作業等動能可以由蓄電池供電,蓄電池及電機可以安裝在車體后部,具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
開始工作前所有起吊臂33和托舉臂43都位于收攏位,左、右縱梁323、322、423、422保持不動,處于與中部縱梁421、321構成“C”字形的位置上。
如圖4、圖5、圖6所示,在對20尺集裝箱作業時:起吊裝置30中左、右縱梁323、322及起吊臂33保持原位稱為收攏位不動,托舉裝置40中左、右縱梁423、422及托舉臂43保持原位稱為收攏位不動,啟用位于起吊裝置30中的中部縱梁321兩端的兩個起吊臂33和位于托舉裝置40中的中部縱梁431兩端的兩個托舉臂43進行作業。
起吊時,首先通過起升機構20將起吊裝置30起升至集裝箱上方,然后起吊裝置30中的中部縱梁321上兩個起吊臂33由與之鉸接的起吊臂驅動器35推開轉動至工作位,調整車輛位置使起吊臂33上的第一鎖頭34對準集裝箱鎖座孔,起吊裝置30下移使得起吊臂33上的第一鎖頭34進入集裝箱鎖座孔,轉動鎖頭閉鎖,即可吊取集裝箱,吊取后將起吊裝置30下降至安全高度,位于集裝箱下方的托舉裝置40中的中部縱梁421上的兩個托舉臂43被與之鉸接的托舉臂驅動器45推至工作位,接著啟動托舉裝置40與起吊裝置30間的起升機構,螺紋桿軸轉動,帶動起吊裝置30連同集裝箱一起下移至打開的托舉臂43上,托舉臂43上第二鎖頭44進入集裝箱下部鎖座孔。此時托舉臂43和起吊臂33一起托舉和固定住集裝箱,車輛可以開始行駛進行集裝箱運輸。
在對40尺或45尺等集裝箱作業時:首先使起吊裝置30和托舉裝置40中的左、右縱梁323、322、423、422及連桿通過與之鉸接的驅動器推動伸展開來,即轉動至與中部縱梁421、321呈一字形的位置上,進入待作業狀態。
啟用位于左、右縱梁端頭的起吊臂33和托舉臂43進行作業。
同理,起吊40尺或45尺等相同吊取尺寸的集裝箱時,將起吊裝置30起升至集裝箱上方后打開起吊裝置30中位于左、右縱梁端頭的兩個起吊臂33進行吊取作業。打開安裝在托舉裝置40中位于左、右縱梁端頭的兩個托舉臂43進行托舉作業及集裝箱的運輸和托舉舉升等作業。
當車輛運輸集裝箱行駛至空軌運輸車下方時,打開起吊臂33上集裝箱鎖頭,通過起吊裝置30和托舉裝置40間的連接升降裝置帶動起吊裝置30稍作上移,使得起吊臂33上集裝箱鎖頭脫離集裝箱鎖座,此時推拉液壓缸工作使打開的起吊臂33旋轉回到收攏位,接著在起升機構20中起升液壓缸的推動下托舉裝置40連同集裝箱一起舉升,與空軌運輸車對接,將集裝箱轉送到空軌運輸車上。該托舉裝置40下降脫離集裝箱,完成裝箱工作,從空軌運輸車上接箱則反之。
該車還可進行集裝箱的轉場等作業。
本申請的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包括可移動的車體10、設置在車體10上的起升機構20、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起升機構20上的起吊裝置30和托舉裝置40,從而可以實現對貨物裝載器件的起吊、托舉、運輸等,實現了集裝箱轉運過程中的全程一條龍服務,提升了轉運效率,避免了港口或集裝箱堆放貨場集裝箱的大量堆積,可以同時取代大型起重機、集卡等運輸車和重型升降機對集裝箱的作業,精簡了裝備,簡化和緊湊了作業流程,節約人力,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無需啟用港口或集裝箱堆放貨場的吊機或配套專用吊具和集卡等運輸車來配合完成集裝箱裝載和運輸等作業。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起吊縱梁32為一體式結構,為全鋼焊接結構,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為了減少所述起吊縱梁32占用的空間,可以采用如圖7所示的結構。如圖7所示,所述起吊縱梁32為可伸展式結構,所述起吊縱梁32包括起吊中部縱梁321和與起吊中部縱梁321兩端鉸接的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由于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分別鉸接于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的兩端,因此,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可以在與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垂直和與起吊中部縱梁321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兩個位置之間切換,如在不需要使用所述運輸車時,則將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轉動到與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垂直的位置,在需要使用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起吊集裝箱時,則,將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轉動到與起吊中部縱梁321同一直線上的位置。
四個所述起吊臂33中兩個起吊臂33轉動地固定于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的兩端,另外兩個起吊臂33分別轉動地固定于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上遠離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的端部上。
以下舉例進行說明,如圖8和9所示,具體地,在起吊尺寸為20英寸的集裝箱時,驅動固定于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的兩端兩個起吊臂33轉動到垂直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的位置,以起吊該20英寸的集裝箱,兩個起吊臂33中的另一個起吊臂33處于未打開狀態,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轉動到與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垂直的位置;在起吊40英寸和45英寸的集裝箱時,首先,將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轉動到與起吊中部縱梁321同一直線上的位置,再驅動固定于所述起吊左縱梁322和起吊右縱梁323上遠離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的端部上的兩個起吊臂33轉動到垂直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的位置,以起吊該40英寸和45英寸的集裝箱,固定于所述起吊中部縱梁321的兩端兩個起吊臂33處于未打開狀態,這樣即可以起吊不同尺寸的集裝箱,也可以保證不與集裝箱發生干涉。
對應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托舉縱梁42為一體式結構,為全鋼焊接結構,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為了減少所述托舉縱梁42占用的空間,可以采用如圖7所示的結構。如圖7所示,所述托舉縱梁42與起吊縱梁32一樣,為可伸展式結構,所述托舉縱梁42也是由托舉中部縱梁421和與之兩端鉸接的托舉左縱梁422和托舉右縱梁423。由于所述托舉左縱梁422和托舉右縱梁423分別鉸接于所述托舉中部縱梁421的兩端,因此,所述托舉左縱梁422和托舉右縱梁423可以在與所述托舉中部縱梁421垂直和與托舉中部縱梁421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兩個位置之間切換。所述托舉縱梁42的使用方法與所述起吊縱梁32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10所示,為起吊裝置又一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起吊裝置還包括起吊旋轉臂37,起吊旋轉臂37一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起吊縱梁32上,所述起吊臂33的中部轉動地掛設于所述起吊旋轉臂37上。由于所述起吊臂33的中部轉動地掛設于所述起吊旋轉臂37上,因此,減少所述起吊臂33的兩端產生高度差的情況發生。進一步地,所述起吊裝置還包括固定于所述起吊縱梁32上的豎直導向件38,所述起吊臂33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豎直導向件38上,從而進一步防止所述起吊臂33的兩端產生高度差。
對應地,所述托舉裝置40還包括起吊旋轉臂,起吊旋轉臂一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托舉縱梁42上,所述托舉臂43的中部轉動地掛設于所述托舉旋轉臂上。由于所述托舉臂43的中部轉動地掛設于所述托舉旋轉臂上,因此,減少所述托舉臂43的兩端產生高度差的情況發生。進一步地,所述托舉裝置還包括固定于所述托舉縱梁42上的豎直導向件,所述托舉臂43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豎直導向件上,從而進一步防止所述托舉臂43的兩端產生高度差。
車輛動能的提供方式可由燃油、電力、LNG等清潔能源單獨提供或混合提供;車輛走行部分采用橡膠輪或萬向輪等。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貨物裝載器件的運輸車適合于所有對貨物由起吊、運輸、托舉舉升和轉場的作業。并不僅僅局限于與空軌運輸車間的集裝箱接、送箱的作業。
盡管已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