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剪式千斤頂。
背景技術:
剪式千斤頂是一種常見的起重設備,主要用于小噸位的汽車的頂起,比如小轎車等。現有的剪式千斤頂在使用時只在一個方向存在支撐力,底座受力面較小,結構穩定性較差;同時,因受力面小,在頂起過程中也容易對正常的路面造成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剪式千斤頂,其能解決頂起過程中穩定性差和受力面積小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剪式千斤頂,包括一基座組件及一支撐臂組件,所述基座組件包括上下疊置的一上基座及一下基座,所述上基座與下基座通過一連接件連接,所述下基座能夠繞所述連接件相對所述上基座轉動,所述支撐臂組件轉動安裝于所述上基座。
優選地,所述上基座包括一上底板,所述上底板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一第一連接孔。
優選地,所述下基座包括一長度與所述上底板相同的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寬度大于所述上底板的寬度,所述下底板設有一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對的一第二連接孔,所述連接件穿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孔與第二連接孔。
優選地,所述基座組件還包括一套設于所述連接件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連接件抵觸,另一端與所述上基座抵觸,所述下基座繞所述連接件相對所述上基座轉動至一角度,并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沿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上移從而使所述下基座的下表面與所述上基座的下表面平齊。
優選地,所述彈性件為一彈簧。
優選地,所述上基座還包括兩上側板,所述兩上側板分別固定于所述上底板的相對兩側,所述兩上側板上設有一鉸接孔,所述支撐臂組件通過所述鉸接孔與所述上基座鉸接。
優選地,所述下基座還包括兩下側板,所述兩下側板分別固定于所述下底板的相對兩側,所述兩下側板分別位于所述第二連接孔的左右兩端,且在長度方向留有一寬度與所述上底板寬度相同的間隙。
優選地,所述凹槽的下表面設有一凸起,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設有一與所述凸起匹配的限位槽,所述下底板與所述上底板垂直時所述凸起收容于所述限位槽。
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一插銷,所述插銷頂端設有一通孔。
優選地,所述基座組件還包括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插設于所述通孔,所述固定件為一插銷扭簧。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剪式千斤頂在上基座的下方增加了一下基座,所述下基座能夠相對所述上基座旋轉一角度并使下基座的下表面與上基座的下表面平齊,使所述剪式千斤頂從一收納狀態轉換至一使用狀態,在使用狀態時下基座與上基座呈“十”字狀,不僅使頂起過程更加穩定,還增加了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使局部地面結構不易被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剪式千斤頂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2為圖1所示剪式千斤頂的上基座的一立體圖。
圖3為圖1所示剪式千斤頂的下基座的一立體圖。
圖4為圖1所示剪式千斤頂的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剪式千斤頂的一收納狀態示意圖。
圖中:100、剪式千斤頂;1、支撐臂組件;11、下臂;12、上臂;13、鉸接軸;14、絲杠;15、支撐座;2、基座組件;21、上基座;211、上底板;212、凹槽;213、第一連接孔;214、凸起;215、上側板;216、鉸接孔;22、下基座;221、下底板;222、第二連接孔;223、限位槽;224、下側板;23、連接件;231、通孔;24、彈性件;25、墊片;26、固定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剪式千斤頂100,包括一支撐臂組件1及一基座組件2,所述支撐臂組件1轉動安裝于所述基座組件2。
所述支撐臂組件1包括一對下臂11、一對上臂12、一對鉸接軸13、一絲杠14、及一支撐座15。每一所述下臂11的一端通過一所述鉸接軸13與一所述上臂12的一端連接,其另一端安裝于所述基座組件2。所述上臂12的另一端安裝于所述支撐座15,在兩個鉸接軸13之間穿裝一絲杠14。
所述基座組件2包括一上基座21、一下基座22、一連接件23、一彈性件24、一墊片25及一固定件26。
所述上基座21包括一上底板211,所述上底板211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一凹槽212,所述凹槽212的中心位置設有一第一連接孔213,所述凹槽212的下表面設有一向下的凸起214。所述上底板在長度方向的相對兩側分別固定一上側板215,所述上側板215與所述上底板211垂直,所述上底板211設有一鉸接孔216,所述支撐臂組件1通過所述鉸接孔216與所述上基座21鉸接。
所述下基座22包括一下底板221,所述下底板221位于所述上底板211的正下方,所述下底板221的長度等于所述上底板211的長度,所述下底板221的寬度大于所述上底板211的寬度。所述下底板221設有一與所述第一連接孔213正對的一第二連接孔222,所述下底板221還設有一與所述凸起214對應的限位槽223。所述下底板在長度方向的相對兩側分別固定一下側板224,所述兩下側板224分別位于所述第二連接孔222的左右兩端,且在長度方向留有一寬度與所述上底板211寬度相同的間隙。
所述連接件23為一插銷,所述插銷的頂端設有一通孔231。所述彈性件24為一彈簧,所述固定件25為一插銷扭簧。
所述上基座21與下基座22之間的組裝方式如下:
一般情況下所述剪式千斤頂100處于收納狀態,此時所述下基座22位于所述上基座21的正下方,所述下底板221的上表面部分貼和于所述上底板211的下表面,所述下側板224的內表面貼合于所述上側板215的外表面。所述插銷穿過所述第一連接孔213與第二連接孔222,將所述彈簧套于所述插銷,再將所述墊片25套于所述插銷,然后按壓所述墊片25使所述彈簧壓縮直至露出所述插銷上端的通孔231,最后將所述插銷扭簧插入所述通孔231內,從而將所述上基座21、下基座22、彈簧及墊片25在豎直方向上固定。
使用前,將所述下基座22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使所述下基座22與上基座21垂直,此時所述兩個下側板224的邊緣分別與所述兩個上側板215抵觸使所述下基座22無法再轉動。所述插銷的頂端受到所述彈簧向上的彈力而帶動所述下基座22上移,使所述下基座22收容于所述凹槽212內,此時所述下底板221的下表面與所述上底板211的下表面平齊,所述凸起214正好落入所述限位槽223內,防止所述下基座22相對所述上基座21轉動,使整個基座組件2呈“十”字狀可以更加穩定的舉升車輛。此外,整個基座組件2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了,局部地面的受力減小,不容易損壞。
使用后,將所述下基座22向下拉動,使所述凸起214離開所述限位槽223,然后反方向轉動所述下基座22直至所述下側板224的內表面貼合于所述上側板215的外表面而無法繼續轉動,此時所述彈簧對所述下基座22有一個向上拉力使其貼合所述上基座21而不會輕易松動。此時所述剪式千斤頂100處于收納狀態,與一般的剪式千斤頂基本一致,不會額外占用空間,方便收納和使用。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