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油泥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廢油泥包裝機的出料裝置。
背景技術:
在市場經濟和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汽車設計技術和制造水平不斷提高。為適應市場對汽車提出的新要求,汽車設計也突破了傳統的程序,邁向自主開發、適應目標市場和提高設計效率的新時代,在汽車發展過程中,確定符合功能、審美和市場要求的汽車造型曲線是極其重要的,而模型的制作及測量則是其中關鍵環節,縮比油泥模型的制作是設計前沿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用實物再現造型設計的思想,驗證造型設計效果圖的立體效果,進行優化和分案論證,還可用以對比性風洞試驗,對所選定造型模型進行三維坐標測量及處理,可高效準確地得到造型曲線曲面坐標數據。而油泥是油泥模型制作的材料,因而油泥對油泥模型而言就顯得至關重要,而目前的油泥模型制作的工作臺不方便油泥回收,對于油泥的回收不夠重視,油泥的回收效率低,油泥的二次使用效率差,因而使得生產的成本比較大。
授權公告號CN 101161420 B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油泥模型制作的工作臺,該工作臺包括工作臺板、支撐柱,所述的工作臺板和支撐柱之間設有油泥回收室,所述的油泥回收室上設有與其邊沿相連的擋板,所述擋板圍成與油泥回收室形狀相適配的封閉體。該工作臺便于油泥的回收,提高油泥利用率,減少油泥的損失,節約成本。該工作臺是通過擋板與工作臺板圍成封閉式的環擋板,將工作臺上多余的油泥阻擋,使得多余的油泥通過擋板與工作臺之間的間隙滑落進油泥回收室,該工作臺能夠將多余的油泥回收,但是通過該工作臺收集的油泥顆粒大小不均勻,油泥比較零散,如果直接收集在包裝袋中,會使得油泥塊的邊緣容易凝固,不能直接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工作臺上殘留油泥直接收集在包裝袋中,容易使得油泥塊的邊緣凝固,不能直接使用的問題,提供一種廢油泥包裝機的出料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廢油泥包裝機的出料裝置,包括粉碎機、碾壓筒和出料筒,粉碎機安裝在碾壓筒上,碾壓筒內設有碾壓裝置,碾壓筒的上方設有噴霧板,噴霧板上設有若干噴霧孔,噴霧板上設有噴霧器,碾壓筒下端設有鼓風機和出料口,出料筒固定安裝在碾壓筒的下方,出料筒內設有螺桿,螺桿上設有螺旋槳葉,出料筒內腔自上而下設有螺旋盤繞的導軌,導軌的螺旋方向與螺旋槳葉的旋轉方向相反,導軌的上端與碾壓筒的出料口連接。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在于:粉碎機可以將廢油泥粉碎,碾壓筒內的碾壓裝置能夠將粉碎后的油泥碾壓的更加徹底,在噴霧器中加入油脂類粘結劑,粘結劑可以通過噴霧板上的噴霧孔不斷的向碾壓筒內的油泥粉上均勻噴灑。碾壓筒上的鼓風機可以將碾碎的油泥不斷向上吹,不斷吹到到碾壓筒上方的油泥能夠與噴霧孔上噴射出的油泥充分接觸,使得油泥粉末上均勻包覆粘結劑。包覆粘結劑的油泥粉能夠從碾壓筒的出料口流入出料筒內,出料筒內螺桿上的螺旋槳葉旋轉方向與出料筒內壁導軌的螺旋方向相反,在螺桿對出料筒內的油泥粉不斷攪動的過程中,螺旋槳葉與導軌形成一股相對的力量,將出料筒內的油泥粉進行擠壓,使得油泥粉壓實,壓實且添加粘結劑的油泥粉包裝后,可以再次使用。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碾壓筒一側的鼓風機能夠將碾壓過的油泥吹到起來,使得油泥能夠與噴霧板上噴射的粘結劑充分混合,將霧狀的粘結劑包覆在顆粒狀的油泥上,增強了廢油泥顆粒之間的結合力;2、碾壓筒下方出料筒的內壁設置螺旋盤繞的導軌,螺桿螺旋槳葉的旋轉方向與導軌的螺旋盤繞方向相反,使得螺桿攪動油泥時,導軌與螺旋槳葉形成一股相對的力量,將油泥粉壓實;壓實且添加粘結劑的油泥粉包裝后,能夠直接使用,解決了廢油泥粉直接收集時,油泥塊不易粘合在一起,油泥塊的邊緣凝固,不能直接使用的問題。
方案二: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碾壓裝置包括第一輥輪、第二輥輪、第三輥輪和第四輥輪,第一輥輪與第二輥輪在同一水平方向,第三輥輪和第四輥輪在同一水平方向,第三輥輪與第一輥輪相嚙合,第四輥輪和第二輥輪相嚙合,第三輥輪嚙合有第一齒輪,第四輥輪嚙合有第二齒輪,螺桿上固定安裝有第三齒輪,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均分別與第三齒輪相嚙合。有益效果:螺桿上的第三齒輪與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嚙合,第三輥輪與第一齒輪相嚙合,第四輥輪與第二齒輪相嚙合,且第一輥輪與第二輥輪在同一水平方向,第三輥輪和第四輥輪在同一水平方向,在螺桿上電機的轉動下,第三齒輪能夠帶動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轉動,進而帶動第一輥輪、第二輥輪、第三輥輪和第四輥輪轉動起來,通過電機的轉動實現了出料筒內油泥的擠出和碾壓筒內油泥的碾壓,節省了電力資源。
方案三:此為方案二的優選,第一輥輪、第二輥輪、第三輥輪和第四輥輪為中空結構,第一輥輪、第二輥輪、第三輥輪和第四輥輪輪面與輥軸之間的中空區域放置干冰。有益效果:第一輥輪、第二輥輪、第三輥輪和第四輥輪輪面與輥軸之間的干冰,將廢油泥冷卻凝結成塊,有助于一輥輪、第二輥輪、第三輥輪和第四輥輪對廢油泥的碾壓,使得廢油泥塊碾壓徹底,成為粉末狀。
方案四:此為方案三的優選,碾壓筒為口徑由大變小且逐漸收斂的錐形筒。有益效果:碾壓筒逐漸收斂的錐形筒,能夠將碾壓后的油泥粉逐漸聚集在錐形口處,使得錐形口處的鼓風機能夠更好的將油泥粉向上吹,與噴霧孔噴灑出的粘結劑結合。
方案五:此為方案四的優選,出料筒呈倒錐形,出料筒的內徑與螺旋槳葉的外徑相同。有益效果:螺旋槳葉外徑與出料筒內徑相同,能夠使得螺旋槳葉將出料筒內壁上殘留的油泥粉刮下,提高螺旋槳葉的攪拌效率;此外出料筒呈倒錐形,有助于油泥粉的擠出成型。
方案六:此為方案五的優選,出料筒的出料口下方設有傳送帶。有益效果:將出料筒的出料口下端擠出的油泥粉包裝后,可以通過出料筒下方的傳送帶傳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廢油泥包裝機的出料裝置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中碾壓裝置中輥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
粉碎機11、電機12、噴霧器13、噴霧板14、第一輥輪15、第二輥輪16、第三輥輪17、第四輥輪18、鼓風機19、第一齒輪20、第二齒輪21、螺桿22、出料口23、導軌24、螺旋槳葉25、出料筒26、傳送帶27、碾壓筒28、第三齒輪29。
如圖1所示的廢油泥包裝機的出料裝置,包括粉碎機11、碾壓筒28和出料筒26,粉碎機11安裝在碾壓筒28左上方,碾壓筒28為口徑由大變小且逐漸收斂的錐形筒。碾壓筒28內設有如圖2所示的碾壓裝置,碾壓裝置包括第一輥輪15、第二輥輪16、第三輥輪17和第四輥輪18,第一輥輪15與第二輥輪16在同一水平方向,第三輥輪17和第四輥輪18在同一水平方向,第一輥輪15與第二輥輪16位于第三輥輪17和第四輥輪18上方,其中,第三輥輪17與第一輥輪15相嚙合,第四輥輪18和第二輥輪16相嚙合,第三輥輪17與第一齒輪20相嚙合,第四輥輪18與第二齒輪21相嚙合,螺桿22上固定安裝第三齒輪29,第一齒輪20和第二齒輪21均與第三齒輪29相嚙合。第一輥輪15、第二輥輪16、第三輥輪17和第四輥輪18為中空結構,第一輥輪15、第二輥輪16、第三輥輪17和第四輥輪18輪面與輥軸之間的中空區域放置干冰。碾壓筒28的上方設有帶若干噴霧孔的噴霧板14,噴霧板14上設有噴霧器13,碾壓筒28下方左側設有出料口23,碾壓筒28下方右側設有鼓風機19,倒錐形的出料筒26固定安裝在碾壓筒28出料口23的下方,出料筒26內設置帶螺旋槳葉25的螺桿22,出料筒26內腔自上而下設有螺旋盤繞的導軌24,導軌24的螺旋方向與螺旋槳葉25的旋轉方向相反,出料筒26的內徑與螺旋槳葉25的外徑相同。導軌24的進料口與碾壓筒28的出料口23通過橡膠軟管連接,出料筒26的出料口23右下方設有傳送帶27。
該廢油泥包裝機的出料裝置使用時,將收集的廢油泥置于粉碎機11中粉碎,開啟螺桿22上的電機12、碾壓筒28上的噴霧器13和鼓風機19,粉碎后的油泥逐漸流入碾壓裝置的第一輥輪15和第二輥輪16之間,通過第一輥輪15和第二輥輪16以及第三輥輪17和第四輥輪18的不斷碾壓,油泥粉被不斷碾壓碎,鼓風機19對碾壓后的油泥粉不斷向上吹到,使得不斷上升的油泥粉與噴霧器13噴出的粘結劑充分結合,使得粘結劑均勻包覆在油泥粉外。包覆粘結劑的油泥粉通過碾壓筒28上的出料口23不斷流入出料筒26上的導軌24內,螺桿22上螺旋槳葉25與出料筒26內壁上導軌24的螺旋方向相反,螺旋槳葉25與出料筒26內壁上的導軌24對油泥粉不斷的擠壓,使得油泥粉不斷的聚集在一起。粘合在一起的油泥粉通過螺桿22的擠壓,從出料筒26上的出料口23流出,通過包裝袋將擠壓出的油泥收集,進而通過傳送帶27傳遞到指定位置。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