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漿料生產領域應用的自動篩選漿料分裝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生產過程中,水性色漿、阻燃漿等液體漿料的分裝通常采用人工稱量方式,然后經過封裝出售。此方式不僅浪費勞動力,還無法提高精準度。因此,人們設計了漿料分裝機。分裝機通常應用于產品的灌裝,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通常分裝機包括灌裝機構和輸送機構。待盛裝物品進入灌裝機構進行定量的灌裝然后輸送至輸送機構,將裝好的產品輸送到下一工序。為保證產品的灌裝質量,通常灌裝機構設置有定量裝置,保證各個產品的灌裝質量。但是,灌裝機構的定量裝置并不能保證最后成品的總質量達標,在定量裝置出現差錯時無法及時對灌裝完成的產品及時進行控制,而造成未達標產品流入市面。未達標產品的出售不利于產品品牌的樹立,易導致產品返廠和客戶投訴情況的發生,不利于產品的長期發展。同時,若漿料產品為多種物品的混合物時,需要對其進行震蕩操作,或者將原材料提前進行混合,增加了生產工序,費時費力,無法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降低成品不合格率的自動篩選漿料分裝機。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自動篩選漿料分裝機,包括灌裝機構、輸送機構,所述灌裝機構下方設置有罐裝輸送機構,所述灌裝機構設置有灌裝入口、灌裝出口,所述輸送機構設置有輸送入口和輸送出口,所述灌裝機構的灌裝出口與輸送機構的輸送入口相連接,所述灌裝出口與輸送入口之間設置有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設置有稱重入口、稱重出口,所述稱重入口與灌裝出口相連,所述稱重出口與輸送入口相連,所述稱重裝置設置有未達標出口,所述未達標出口連接回收箱。
本實用新型在原有的分裝機基礎上在灌裝機構與輸送機構之間增加設置了稱重裝置,灌裝結束后進行稱重,若符合標準則物品從稱重出口輸送至輸送機構,若不符合則通過未達標出口輸送至回收箱。稱重裝置對漿料的最后成品進行稱重檢查,保證了產品的出廠合格率,避免了未合格產品被輸送至市場而造成影響的情況發生。稱重裝置對未合格產品進行回收操作,降低了資源的浪費,集中地回收更有利于產品的集中處理。
進一步的是,所述稱重裝置包括稱重輸送帶,所述稱重輸送帶的一端設置有傳動電機,所述稱重輸送皮帶上設置有若干壓力傳感器,所述稱重輸送帶的一端為稱重入口,另一端為稱重出口,所述稱重輸送帶的中間垂直位置設置有未達標出口,所述未達標出口處設置拿取結構。
進一步的是,所述拿取結構為貨叉裝置,所述貨叉裝置包括貨叉,所述貨叉位于貨叉輸送帶上。
進一步的是,所述貨叉裝置朝向輸送帶方向設置有傳感器。
進一步的是,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帶,所述輸送帶設置有振動裝置。
進一步的是,所述輸送機構下方設置有減震彈簧座。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稱重裝置的設置,保障了漿料產品的最后出廠合格率,避免了未合格產品流入市場而對品牌產生不良影響情況的發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將未合格產品集中收集,有利于產品的集中處理,降低了資源的浪費,集中處理更有利于尋找到最適合的處理方式,降低了工作強度;
2、貨叉結構的設置,避免了工作人員的手工搬運,降低了工作強度,使資源更大的利用;
3、振動裝置的設置,減少了搖晃過程的設置,保障了產品內部的混合,提高了產品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篩選漿料分裝機的整體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篩選漿料分裝機的稱重裝置的結構俯視圖;
圖中標記:灌裝機構1,罐裝入口11,罐裝出口12,輸送機構2,輸送入口21,輸送出口22,稱重裝置3,稱重入口31,稱重出口32,未達標出口33,稱重輸送帶34,回收箱4,傳動電機5,壓力傳感器6,貨叉7,貨叉輸送帶8,減震彈簧座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出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分裝機包括灌裝機構1、輸送機構2,所述灌裝機構1下方設置有罐裝輸送機構,所述灌裝機構1設置有灌裝入口11、灌裝出口12。灌裝機構1通過其下方的灌裝輸送機構將待盛裝容器從灌裝入口11進入,待灌裝結束后從灌裝出口12輸送出去。此時將灌裝成品輸送至輸送機構2的輸送入口21。本實用新型在灌裝機構1和輸送機構2之間設置有稱重裝置3,即灌裝完成的產品通過灌裝出口12輸送至稱重裝置的稱重入口31。灌裝結束的產品在稱重裝置3中進行稱重操作,并將其重量與所需的重量標準進行對比。若產品重量符合標準則產品從稱重出口32輸送至輸送機構2的輸送入口21,可以對其進行下一步的操作。若產品的重量未達標則產品通過未達標出口33輸送至回收箱4中。通過對灌裝完成的產品進行稱重并與標準重量進行對比,同時根據對比結果對產品進行分類輸送,有效地避免了未達標產品的錯誤出廠銷售。此設置有效地提高了產品的出廠合格率,防止了未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情況的發生,避免了未達標產品在市場中對其品牌帶來的不良影響,更有利于樹立品牌形象,同時保證了消費者權益。稱重裝置3的設置避免了由于產品質量不佳而導致返廠操作的情況發生,保證了生產資源的合理利用,避免了生產成本的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回收箱4連接未達標出口33,則可將未達標產品進行集中收集。未達標產品的集中收集更容易得到有效的集中處理方法,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將生產成本進行了合理的控制。
所述稱重裝置3可以設置為電子秤,通過人工操作將其移動至各個出口。除上述設置可以將稱重裝置3設置為具有壓力傳感器的皮帶結構,對其壓力進行感應同時達到輸送效果。
如圖2所示,所述稱重裝置3包括稱重輸送帶34,所述稱重輸送帶34的一端設置有傳動電機5,則稱重輸送帶34在傳動電機5的控制作用下對其進行輸送操作。所述稱重輸送帶34上設置有壓力傳感器6,所述稱重輸送帶34的一端為稱重入口31,另一端為稱重出口32。通過壓力傳感器6對位于其上的產品進行重量的感知,若重量符合標準,則通過傳動電機5帶動產品所位于的稱重輸送皮帶34移動至稱重出口32。所述稱重輸送帶34的中間垂直位置設置有未達標出口33,若產品未達標,則通過拿取結構將其移出稱重輸送皮帶34上,可以實現回收。所屬壓力傳感器6的數量設置應滿足產品的運行需求,其數量可以設置為兩個、四個等。所述拿取結構可以使用貨叉結構,也可以使用抓爪結構。
如圖2所示,所述拿取結構為貨叉裝置,所述貨叉裝置包括貨叉7,所述貨叉7位于貨叉輸送帶8上。貨叉7可以將未達標產品通過未達標出口33進行夾取操作,進而使其離開稱重輸送帶34而移動到貨叉輸送帶8上,然后在貨叉輸送帶8的傳動運動中將未達標產品移動至下一地點,從而實現未達標產品的收集。貨叉裝置的設置保證了其產品的拿取效率,通過傳送帶進行傳輸避免了產品的中途掉落情況的發生,保證了產品的移動效果,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避免了工作人員對于未達標產品的直接接觸,保障了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避免了產品的二次污染。
所述貨叉裝置朝向稱重輸送帶34方向設置有壓力傳感器6。當壓力傳感器6對稱重輸送帶34上的產品進行感知,當檢測到貨叉所對應的產品進行停止移動時,貨叉7向前移動對產品進行拿取,使其移動至貨叉輸送帶8上,避免了工作人員對其電機以及貨叉裝置的控制,有效保證了貨叉裝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輸送機構2包括輸送帶,所述輸送帶設置有振動裝置。當輸送產品為多種物質的混合產品時,將振動裝置打開,使位于其間的產品隨著輸送帶的震動而發生震蕩,此種方式促進了物質的均勻混合,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減少了震蕩過程的單獨設置,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
所述振動裝置可以為振動電機的直接設置,也可以設置為多個小汽缸的設置,所述汽缸工作頻率不同,上端對輸送帶進行沖頂操作,使其達到震蕩效果。
如圖1所示,所述輸送機構2下方設置有減震彈簧座9。振動裝置的設置會加劇輸送機構2的震動,為降低其對工作過程的影響在輸送機構2的下方設置有減震彈簧座9,有效控制了振動裝置開啟時其對于其他設備的影響,保證了工作效果,避免了產品的損壞。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