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汽車換胎的車架頂升裝置。
背景技術:
前自卸汽車升降裝置一般采用液壓升降裝置,存在著同步性差,升降定位誤差大等缺陷。如中國專利公報2012年3月28日公告的發明專利:一種自卸車用液壓舉升裝置,申請號:201110332867.3,由液壓舉升控制閥、控制氣管、液壓油箱、低壓油管、液壓分配閥、液壓油泵、高壓油管、舉升油缸組成,液壓油泵的進油口通過低壓油管與液壓油箱連接,液壓油泵的出油口通過高壓油管與液壓分配閥的進油口連接,液壓分配閥的回油口與液壓油箱通過回油管連接,液壓分配閥的出油口與舉升油缸舉升進油口連接,液壓分配閥通過控制氣管與液壓舉升控制閥連接,舉升油缸安裝在副車架和車廂之間,通過舉升油缸的活塞桿的伸縮控制車廂的舉升和回落,該裝置發生故障時不易檢查和排除,維修成本高,其使用性能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另外現有的汽車是沒有攜帶電動液壓頂,因為電動液壓缸需要大電壓電源,在汽車行駛在路上是沒有大電源,在換胎過程中是使用不了電動液壓頂。
因此,對于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用于汽車換胎的車架頂升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結構簡單的用于汽車換胎的車架頂升裝置。
一種用于汽車換胎的車架頂升裝置,包括控制箱、電動液壓頂和手動千斤頂,所述控制箱與電動液壓頂電性連接,所述控制箱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逆變器和控制電路板,所述殼體外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逆變器和控制面板均與控制電路板連接,所述逆變器外接汽車蓄電池,所述電動液壓頂包括液壓缸和缸軸,所述缸軸套裝在液壓缸內。
優選地,所述手動千斤頂包括上頂板、下基板、絲桿、第一螺紋筒、第二螺紋筒、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三連接桿和第四連接桿。
優選地,所述下基板的左端通過第一連接桿與第一螺紋筒的下部鉸鏈連接,所述第一螺紋筒的上部通過第三連接桿與上頂板的左端鉸鏈連接。
優選地,所述下基板的右端通過第二連接桿與第二螺紋筒的下部鉸鏈連接,所述第二螺紋筒的上部通過第四連接桿與上頂板的右端鉸鏈連接。
優選地,所述絲桿依次與第一螺紋筒和第二螺紋筒螺紋連接,所述絲桿的右端套裝有活動搖柄。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掛控制箱、電動液壓頂和手動千斤頂,控制箱內設置有逆變器,逆變器接汽車蓄電池,這樣可以就地取材,電動液壓頂和手動千斤頂配套結合使用更方便,如電動液壓頂不能用時可以使用手動千斤頂,同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動千斤頂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并結合圖2所示,一種用于汽車換胎的車架頂升裝置,包括控制箱1、電動液壓頂2和手動千斤頂3,所述控制箱1與電動液壓頂2電性連接,所述控制箱1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逆變器和控制電路板,所述殼體外設置有控制面板4,所述逆變器和控制面板4均與控制電路板連接,所述逆變器外接汽車蓄電池,所述電動液壓頂2包括液壓缸5和缸軸6,所述缸軸6套裝在液壓缸5內。
進一步的,所述手動千斤頂3包括上頂板7、下基板8、絲桿14、第一螺紋筒10、第二螺紋筒11、第一連接桿12、第二連接桿13、第三連接桿16和第四連接桿9,所述下基板8的左端通過第一連接桿12與第一螺紋筒10的下部鉸鏈連接,所述第一螺紋筒10的上部通過第三連接桿16與上頂板7的左端鉸鏈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下基板8的右端通過第二連接桿13與第二螺紋筒11的下部鉸鏈連接,所述第二螺紋筒11的上部通過第四連接桿9與上頂板7的右端鉸鏈連接,所述絲桿14依次與第一螺紋筒10和第二螺紋筒11螺紋連接,所述絲桿14的右端套裝有活動搖柄15。
本實用新型掛控制箱、電動液壓頂和手動千斤頂,控制箱內設置有逆變器,逆變器接汽車蓄電池,這樣可以就地取材,電動液壓頂和手動千斤頂配套結合使用更方便,如電動液壓頂不能用時可以使用手動千斤頂,同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