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捷式街道分類垃圾桶。
背景技術:
垃圾桶顧名思義就是裝垃圾的地方,垃圾桶多數以金屬或塑膠制,用時放入塑料袋,當垃圾一多便可扎袋丟掉,多數垃圾桶都有蓋以防垃圾的異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腳踏開啟。垃圾桶是人們生活中“藏污納垢”的容器,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折射。在公共場所中,垃圾桶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它被稱為街道分類垃圾桶,街道基本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街道分類垃圾桶,這樣的設置給人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減少了垃圾隨處亂丟的現象。
但是,就目前街道上的分類垃圾桶來說,在實際使用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點,比如,裝垃圾的容量小,不能盛放多余的垃圾,需要清理的次數頻繁,而在清理的過程中,垃圾桶不方便取出,且內部的垃圾桶容易出現偏移,造成垃圾丟放錯位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捷式街道分類垃圾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裝垃圾的容量小,而在清理的過程中,垃圾桶不方便取出,且內部的垃圾桶容易出現偏移,造成垃圾丟放錯位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捷式街道分類垃圾桶,包括可回收垃圾桶、煙灰盒、不可回收垃圾桶、垃圾桶卡槽和垃圾桶,所述可回收垃圾桶的上端固定有投放口,且投放口的上方位置安裝有遮擋板,所述煙灰盒的底部設置有遮擋板,所述可回收垃圾桶的右側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下端位置固定有固定套筒,所述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左側設置有固定桿,所述連接塊的右側安裝有煙灰盒,所述垃圾桶的上方連接有卡板和旋轉接頭,所述垃圾桶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提升把手,所述垃圾桶的內側固定有透氣網,且透氣網的下方安裝有防漏板,所述垃圾桶卡槽的上方連接有垃圾桶。
優選的,所述遮擋板設置有2個,分別位于垃圾桶的正上方,且遮擋板的寬度與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寬度相等。
優選的,所述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以固定桿為對稱結構。
優選的,所述連接塊的旋轉范圍為0-90度。
優選的,所述垃圾桶底部的直徑小于垃圾桶卡槽最內層的直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便捷式街道分類垃圾桶,設置有兩個對稱的垃圾桶,將垃圾進行很好的分類,裝垃圾的容量大,需要清理的次數少,而在清理的過程中,旋轉式的遮擋板,推起后即可拿取垃圾桶,取出較為方便,且內部的垃圾桶上方連接有卡板,垃圾扔進去后直接滑落進入垃圾桶中,通過固定卡槽固定的垃圾桶不會出現偏移,穩定性好,防漏式的垃圾桶,有效地防止了液體的流出,整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分類垃圾桶內部示意圖。
圖中:1、遮擋板,2、投放口,3、可回收垃圾桶,4、固定套筒,5、固定桿,6、連接塊,7、煙灰盒,8、不可回收垃圾桶,9、卡板,10、提升把手,11、透氣網,12、垃圾桶卡槽,13、旋轉接頭,14、垃圾桶,15、防漏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捷式街道分類垃圾桶,包括可回收垃圾桶3、煙灰盒7、不可回收垃圾桶8、垃圾桶卡槽12和垃圾桶14,可回收垃圾桶3的上端固定有投放口2,且投放口2的上方位置安裝有遮擋板1,遮擋板1設置有2個,分別位于垃圾桶14的正上方,且遮擋板1的寬度與可回收垃圾桶3和不可回收垃圾桶8的寬度相等,煙灰盒7的底部設置有遮擋板1,可回收垃圾桶3的右側連接有固定桿5,固定桿5的下端位置固定有固定套筒4,不可回收垃圾桶8的左側設置有固定桿5,可回收垃圾桶3和不可回收垃圾桶8以固定桿5為對稱結構,連接塊6的右側安裝有煙灰盒7,連接塊6的旋轉范圍為0-90度,垃圾桶14的上方連接有卡板9和旋轉接頭13,垃圾桶14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提升把手10,垃圾桶14的內側固定有透氣網11,且透氣網11的下方安裝有防漏板15,垃圾桶卡槽12的上方連接有垃圾桶14,垃圾桶14底部的直徑小于垃圾桶卡槽12最內層的直徑。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便捷式街道分類垃圾桶時,以固定桿5對稱設置的可回收垃圾桶3和不可回收垃圾桶8,對垃圾進行很好的分類,垃圾從投放口2投入,然后在卡板9上滑落至垃圾桶14中,上方的遮擋板1能夠遮擋陽光和雨水,確保垃圾不會快速變質,遮擋板1上設置有煙灰盒7,進行煙頭的收集,當垃圾放滿時,通過連接塊6的旋轉作用帶動遮擋板1的提起,此時可直接取出內部的垃圾桶14,當手觸碰到卡板9時,在旋轉接頭13的旋轉下,往邊側移動,然后通過提升把手10拿起垃圾桶14,進行更換,新的垃圾桶14在放置時要對準垃圾桶卡槽12,進行很好的固定,這就是便捷式街道分類垃圾桶的工作原理。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