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理瓶裝置,尤其涉及自動高速理瓶機。
背景技術:
理瓶機的功能是對雜亂無章堆放的待處理瓶子進行整理,使其有次序有方向地排列在輸送帶上,平穩地傳送到下一道工序。在生產注吹中空制品自動生產線上,如果沒有理瓶機與之配套,用人工揀瓶的話,那么生產場面將是相當的繁忙,工作效率比較低,目前的理瓶機容易卡在旋轉盤上不會輕易的掉落到卡槽內,理瓶機的工作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理瓶機內的瓶子不容易落入卡槽內的缺點,提供自動高速理瓶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自動高速理瓶機,包括支架和面板,面板傾斜固定在支架上,面板上端面安裝有旋轉盤和護瓶罩,面板下端面設有驅動旋轉盤轉動的第一電機,旋轉盤安裝在護瓶罩內,旋轉盤外邊緣處設有多個卡槽,卡槽均布在旋轉盤上,卡槽的槽口朝外,卡槽上下貫穿旋轉盤,相鄰兩卡槽之間設有向上凸起的導向塊,導向塊底部的寬度向上逐漸縮小。
作為優選,設定相鄰的導向塊為第一導向塊和第二導向塊,第一導向塊的高度大于第二導向塊的高度,第一導向塊和第二導向塊錯位排布。
作為優選,旋轉盤中間高度大于其邊緣高度,旋轉盤表面成球形面。
作為優選,旋轉盤中心位置設有固定軸,旋轉盤繞固定軸旋轉運動,固定軸上固定有撥動塑料瓶的第一撥動桿,第一撥動桿延伸到卡槽的正上方,第一撥動桿平行于面板的上端面。
作為優選,固定軸上還固定有第二撥動桿,第二撥動桿設在第一撥動桿下方,第二撥動桿的長度小于固定軸到卡槽底部的距離。
作為優選,第二撥動桿平行與面板的上端面,第一撥動桿與第二撥動桿之間夾角為α,45°≤α≤180°。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旋轉盤上設有導向塊,導向塊底部的寬度向上逐漸縮小,而且導向塊的高度不一,塑料瓶會因為導向塊的作用而輕易的落入到卡槽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0—支架、11—面板、12—旋轉盤、13—護瓶罩、14—固定軸、15—第一撥動桿、16—第二撥動桿、121—卡槽、122—導向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自動高速理瓶機,如圖1所示,包括支架10和面板11,支架10下設有滾輪,可以根據需要放置支架10,面板11傾斜固定在支架10上,面板11上端面安裝有旋轉盤12和護瓶罩13,面板11下端面設有驅動旋轉盤12轉動的第一電機,旋轉盤12安裝在護瓶罩13內,護瓶罩13的高度大于旋轉盤12的高度,可以有效的防止塑料瓶掉出護瓶罩13,旋轉盤12外邊緣處設有多個卡槽121,旋轉盤12在第一電機的帶動下旋轉,從而使得旋轉盤12上的塑料瓶落入卡槽121內,卡槽121均布在旋轉盤12上,卡槽121的槽口朝外,卡槽121上下貫穿旋轉盤12,相鄰兩卡槽121之間設有向上凸起的導向塊122,導向塊122底部的寬度向上逐漸縮小,導向塊122頂部沒有用于支撐塑料瓶的平面,從而使得塑料瓶容易容易落入到卡槽121內,旋轉盤12轉動帶動卡槽121內的塑料瓶一起運動。
設定相鄰的導向塊122為第一導向塊122和第二導向塊122,第一導向塊122的高度大于第二導向塊122的高度,第一導向塊122和第二導向塊122錯位排布,相鄰的導向塊122形成落差使得塑料瓶更加容易落入卡槽121內。
旋轉盤12中間高度大于其邊緣高度,旋轉盤12表面成球形面,使得塑料瓶更加容易的滑落到卡槽121內。
旋轉盤12中心位置設有固定軸14,旋轉盤12繞固定軸14旋轉運動,固定軸14上固定有撥動塑料瓶的第一撥動桿15,第一撥動桿15用于撥動沒有完全落入卡槽121內的塑料瓶,第一撥動桿15延伸到卡槽121的正上方,第一撥動桿15平行于面板11的上端面,第一撥動桿15相對面板11靜止不動。
固定軸14上還固定有第二撥動桿16,第二撥動桿16設在第一撥動桿15下方,第二撥動桿16的長度小于固定軸14到卡槽121底部的距離,第二撥動桿16用于撥動旋轉盤12球形面上的塑料瓶,使得塑料瓶加快落入到卡槽121內。
第二撥動桿16平行與面板11的上端面,第一撥動桿15與第二撥動桿16之間夾角為α,45°≤α≤180°,本實施例第一撥動桿15與第二撥動桿16之間的夾角為90°。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