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垂直下料關料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含氣超細粉料的垂直下料關料裝置,屬于下料關料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下料關料裝置中由于氣缸拉力比推力更加穩定可靠,位置更加精確,從而關料門內側密封墊與下料管邊緣間壓的更加緊,密封性更好,而現有技術中的下料關料裝置的氣缸活塞桿則是通過伸出動作實現關門,通過縮回動作實現開門,即氣缸推動連桿裝置實現關門,拉動連桿裝置實現開門,這種方式不利于開門和關門,且開門和關門也不穩定,導致位置不夠精確,密封性較差;在下料關料裝置中關料門內側整體壓密封墊,由一塊平壓板壓緊固定,容易導致物料從門縫泄漏,影響密封效果,導致對于含氣物料等流動性極好的物料無法關料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下料關料裝置存在的開門和關門不穩定導致位置不精確、密封性差,物料易從門縫泄漏,導致含氣物料等流動性極好的物料無法關料等問題,而提供一種含氣超細粉料的垂直下料關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一種含氣超細粉料的垂直下料關料裝置,包括兩氣缸、下料管、連桿裝置和關料門,兩所述氣缸設置在所述下料管兩側,所述連桿裝置設置在所述下料管的下端,所述關料門設置在所述連桿裝置的下端,所述關料門的下端設有壓板,所述氣缸推動所述連桿裝置,實現所述關料門的開門動作,所述氣缸拉動所述連桿裝置,實現所述關料門的關門動作,所述壓板的四周向上翻邊,使所述關料門與所述壓板之間形成凹槽結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凹槽結構的底部設有密封墊。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下料管底部邊緣的楔形邊壓緊所述凹槽結構。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密封墊與所述下料管底部邊緣的楔形邊壓緊。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密封墊與所述下料管的邊緣壓緊連接。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氣缸的下方設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與所述連桿裝置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含氣超細粉料的垂直下料關料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該裝置氣缸推動連桿裝置,實現開門動作,拉動連桿裝置,實現關門動作,氣缸拉力比推力更加穩定可靠,位置更加精確,從而關料門內側密封墊與下料管邊緣間壓的更加緊,密封性更好;該裝置壓板四周增加翻邊,這樣關料門和壓板就形成了凹槽結構,凹槽底部為密封墊,關門時,下料管邊緣楔形邊壓緊在凹槽密封墊上,形成回形迷宮形狀,更有效的阻擋物料從門縫泄漏,增加密封效果;經實踐,該裝置關料效果更好,有效解決原結構對于含氣物料等流動性極好的物料無法關料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含氣超細粉料的垂直下料關料裝置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含氣超細粉料的垂直下料關料裝置側視圖。
圖中:1-氣缸,2-下料管,3-連桿裝置,4-關料門,5-密封墊,6-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清楚和明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含氣超細粉料的垂直下料關料裝置,包括兩氣缸1、下料管2、連桿裝置3和關料門4,兩所述氣缸1設置在所述下料管2兩側,所述連桿裝置3設置在所述下料管2的下端,所述關料門4設置在所述連桿裝置3的下端,所述關料門4的下端設有壓板6,所述氣缸1推動所述連桿裝置3,實現所述關料門4的開門動作,所述氣缸1拉動所述連桿裝置3,實現所述關料門4的關門動作,所述壓板6的四周向上翻邊,使所述關料門4與所述壓板6之間形成凹槽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凹槽結構的底部設有密封墊5,所述下料管2底部邊緣的楔形邊壓緊所述凹槽結構,所述密封墊5與所述下料管2底部邊緣的楔形邊壓緊,所述密封墊5與所述下料管2的邊緣壓緊連接,所述氣缸1的下方設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與所述連桿裝置3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含氣超細粉料的垂直下料關料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該裝置氣缸推動連桿裝置,實現開門動作,拉動連桿裝置,實現關門動作,氣缸拉力比推力更加穩定可靠,位置更加精確,從而關料門內側密封墊與下料管邊緣間壓的更加緊,密封性更好;該裝置壓板四周增加翻邊,這樣關料門和壓板就形成了凹槽結構,凹槽底部為密封墊,關門時,下料管邊緣楔形邊壓緊在凹槽密封墊上,形成回形迷宮形狀,更有效的阻擋物料從門縫泄漏,增加密封效果;經實踐,該裝置關料效果更好,有效解決原結構對于含氣物料等流動性極好的物料無法關料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