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檢測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套筒件外觀檢測裝置的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套筒件,是各行各業中常見的一種金屬零件,由于套筒件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均為配合面,因此,對套筒件的內外表面的光潔度和外觀要求都非常高。如附圖1中所示的套筒1,它的內側壁1-1的表面光潔度、外側壁1-2的表面光潔度,以及套筒端部的倒角1-3,都需要在入庫前進行外觀檢測。現有的檢測方法大多采用人工檢測的方法,工人通過專用的表面光潔度檢測工具對套筒進行外觀檢測,并用目測的方法檢測套筒的端部是否具有倒角。但是,它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人工檢測的方法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檢測的主觀性很大,很容易出現錯檢或者漏檢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避免錯檢、漏檢,并且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套筒件外觀檢測設備的上料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套筒件外觀檢測設備的上料裝置,它包括機架、用于將套筒自下而上傳送的上料傳送機構、用于將套筒依次橫向排布的橫移機構、用于將橫向排布的套筒水平推進的推料機構以及將套筒翻轉成直立狀態的翻轉機構;所述全部機構均連接在機架上,上料傳送機構的出料端與橫移機構的入料端相通,翻轉機構位于橫移機構的一側,推料機構位于橫移機構的另一側。
所述的上料傳送機構包括上料傳送帶、上料電機、上料傳動組件和限流組件;其中,所述的上料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上料傳動組件驅動上料傳送帶自下而上輸送,限流組件安裝在上料傳送帶處的機架上,并且限流組件中的限流板位于上料傳送帶上。
所述的限流組件還包括限流板安裝座和限位板,限流板沿上料傳送帶的長度方向直立設置,并且限流板兩端分別通過限流板安裝座與上料傳送帶一側的機架連接,靠近橫移機構的入料端的上端限流板與上料傳送帶另一側的距離小于下端限流板與上料傳送帶另一側的距離;兩個限流板安裝座之間設有用于調整限流板中部與上料傳送帶另一側的距離的調整座,調整座的一端與機架橫向可調式連接,另一端與限流板中部抵緊;所述的限位板呈L形,水平板固定連接在靠近橫移機構的入料端的機架處,豎直板與限流板的上端形成僅能通過一個套筒的過料口。
所述的橫移機構包括橫移傳送帶、橫移電機、橫移傳動組件和導流組件;其中,所述的橫移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橫移傳動組件驅動橫移傳送帶自內向外或者自外向內水平輸送,導流組件安裝在靠近上料傳送帶的輸送末端處的橫移傳送帶輸送起始端的機架上。
所述的導流組件包括導流板、導流安裝板和導流連接板;其中導流安裝板固定連接在機架上,并與橫移傳送帶平行;導流連接板橫跨在橫移傳送帶上方,并且導流連接板的一端與導流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的導流板位于橫移傳送帶的上方并呈弧形段,弧形段的兩端分別與導流連接板的端部、導流安裝板的端部連接。
所述的推料機構包括推料驅動缸、推料活動板、推料固定板;其中,所述的推料固定板固定連接在機架上,推料驅動缸的缸體固定連接在推料固定板上,推料驅動缸的活塞桿自由端與推料活動板連接,推料活動板沿橫移機構中的橫移傳送帶的運動方向設置,并且推料活動板滑動連接在機架上。
所述的推料活動板在遠離橫移機構的導流組件的一端設有擋料桿,該擋料桿橫置在橫移傳送帶的上方。
所述的翻轉機構包括多個并排設備的翻轉通道,每個翻轉通道的形成包括第一導入板、第二導入板、第一扭轉側板和第二扭轉側板;其中,第一導入板為平板,豎直連接在機架上,第二導入板為折彎板且位于第一導入板的對側,第二導入板的折彎處向翻轉通道內突出,第一導入板和第二導入板形成翻轉通道的入口;所述的第一扭轉側板豎直連接在機架上,并且第一扭轉側板的一端與第一導入板連接,另一端通向檢測設備的檢測工位,第二扭轉側板豎直連接在機架上,并且第二扭轉側板的一端與第二導向板連接,另一端通向檢測設備的檢測工位;第一扭轉側板遠離第一導入板的一端與第二扭轉側板遠離第二導入板的一端之間形成供套筒翻轉后通過的過料口。
所述的第二導入板與相鄰翻轉通道的第一導入板緊貼,相應的第二扭轉側板與相鄰翻轉通道的第一扭轉側板的兩端均緊貼,中部分離;所述的第二扭轉側板靠近第二導入板的一端設有水平方向設置的擋板。
所述的橫移機構和翻轉機構之間設有分流機構,該分流機構包括分流龍門支架、分流桿和分流驅動缸;所述的分流龍門支架橫跨固定連接在機架上,分流桿為多個,且每個分流桿配套設置一個分流驅動缸;所述的分流驅動缸的缸體固定連接在分流龍門支架上,分流桿呈L形,且分流桿的豎直桿上端與分流驅動缸的活塞桿自由端固定連接,分流桿的豎直桿下端通過滑桿與分流龍門支架滑動連接,分流桿的水平桿端部為插入相鄰兩個套筒之間并分離相鄰兩個套筒的尖端。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
1)由于通過本裝置的上料傳送機構、橫移機構、推料機構和翻轉機構可以將套筒件順利地輸送到所需檢測的工位,并且同時將水平設置的套筒自動翻轉成直立放置,因此,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只需工人將套筒件放置于上料傳送機構上即可自動實現上述動作,自動化程度大;
2)在上料傳送機構上設置了限流組件,使進入橫移機構的套筒能單個單個的通過,不至于發生套筒堆堵在過料口的現象,保證了上料自動進行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3)在橫移機構的入口端設置了導流組件,對套筒的走向有個導向作用,使套筒有序地進入橫移機構中,更加有利于后續的運行;
4)推料機構中的推料活動板端部設置的擋料桿,則是為了當套筒排布在橫移傳送帶上后,通過擋料桿限位,避免出現橫移傳送帶上套筒過多堆積的現象,保證了流水線的正常有序地進行;
5)翻轉通道則是通過第一扭轉側板和第二扭轉側板的作用,使水平放置的套筒輕松地以豎直的狀態進入檢測工位,簡單、有效;
6)在橫移機構和翻轉機構之間設置的分流機構,則是為了橫移傳送帶上的套筒能逐個對應地進入翻轉機構中的翻轉通道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適用的套筒零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套筒件外觀檢測設備的上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上料傳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套筒件外觀檢測設備的上料裝置的局部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翻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套筒;1-1、內側壁;1-2、外側壁;1-3、倒角;2、機架;3、上料傳送帶;4、限流板;5、限位板;6、推料驅動缸;7、推料固定板;8、推料活動缸;9、橫移傳送帶;10、分流桿;11、限流板安裝座;12、調整座;13、導流板;14、導流安裝板;15、導流連接板;16、滑桿;17、分流驅動缸;18、分流龍門支架;19、擋料桿;20、第一導入板;21、第二導入板;22、第一扭轉側板;23、第二扭轉側板;24、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由圖1~圖5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套筒件外觀檢測設備的上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可知,它包括機架2、用于將套筒1自下而上傳送的上料傳送機構、用于將套筒1依次橫向排布的橫移機構、用于將橫向排布的套筒1水平推進的推料機構以及將套筒1翻轉成直立狀態的翻轉機構。所述全部機構均連接在機架2上,上料傳送機構的出料端與橫移機構的入料端相通,翻轉機構位于橫移機構的一側,推料機構位于橫移機構的另一側。
所述的上料傳送機構包括上料傳送帶3、上料電機、上料傳動組件和限流組件。其中,所述的上料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上料傳動組件驅動上料傳送帶3自下而上輸送,限流組件安裝在上料傳送帶3處的機架上,并且限流組件中的限流板4位于上料傳送帶3上。
所述的限流組件還包括限流板安裝座11和限位板5,限流板4沿上料傳送帶3的長度方向直立設置,并且限流板4兩端分別通過限流板安裝座11與上料傳送帶3一側的機架2連接,靠近橫移機構的入料端的上端限流板4與上料傳送帶3另一側的距離小于下端限流板4與上料傳送帶3另一側的距離。兩個限流板安裝座11之間設有用于調整限流板4中部與上料傳送帶3另一側的距離的調整座12,調整座12的一端與機架2橫向可調式連接,另一端與限流板4中部抵緊。所述的限位板5呈L形,水平板固定連接在靠近橫移機構的入料端的機架2處,豎直板與限流板4的上端形成僅能通過一個套筒1的過料口。
所述的橫移機構包括橫移傳送帶9、橫移電機、橫移傳動組件和導流組件。其中,所述的橫移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橫移傳動組件驅動橫移傳送帶9自內向外或者自外向內水平輸送,導流組件安裝在靠近上料傳送帶3的輸送末端處的橫移傳送帶9輸送起始端的機架2上。
所述的導流組件包括導流板13、導流安裝板14和導流連接板15。其中導流安裝板14固定連接在機架2上,并與橫移傳送帶9平行。導流連接板15橫跨在橫移傳送帶9上方,并且導流連接板15的一端與導流安裝板14固定連接。所述的導流板13位于橫移傳送帶9的上方并呈弧形段,弧形段的兩端分別與導流連接板15的端部、導流安裝板14的端部連接。
所述的推料機構包括推料驅動缸6、推料活動板8、推料固定板7。其中,所述的推料固定板7固定連接在機架2上,推料驅動缸6的缸體固定連接在推料固定板7上,推料驅動缸6的活塞桿自由端與推料活動板8連接,推料活動板8沿橫移機構中的橫移傳送帶9的運動方向設置,并且推料活動板8滑動連接在機架2上。
所述的推料活動板8在遠離橫移機構的導流組件的一端設有擋料桿19,該擋料桿19橫置在橫移傳送帶9的上方。
所述的翻轉機構包括多個并排設備的翻轉通道,每個翻轉通道的形成包括第一導入板20、第二導入板21、第一扭轉側板22和第二扭轉側板23。其中,第一導入板20為平板,豎直連接在機架2上,第二導入板21為折彎板且位于第一導入板20的對側,第二導入板21的折彎處向翻轉通道內突出,第一導入板20和第二導入板21形成翻轉通道的入口。所述的第一扭轉側板22豎直連接在機架2上,并且第一扭轉側板22的一端與第一導入板20連接,另一端通向檢測設備的檢測工位,第二扭轉側板23豎直連接在機架2上,并且第二扭轉側板23的一端與第二導向板連接,另一端通向檢測設備的檢測工位。第一扭轉側板22遠離第一導入板20的一端與第二扭轉側板23遠離第二導入板21的一端之間形成供套筒1翻轉后通過的過料口。
所述的第二導入板21與相鄰翻轉通道的第一導入板20緊貼,相應的第二扭轉側板23與相鄰翻轉通道的第一扭轉側板22的兩端均緊貼,中部分離。所述的第二扭轉側板23靠近第二導入板21的一端設有水平方向設置的擋板23。
所述的橫移機構和翻轉機構之間設有分流機構,該分流機構包括分流龍門支架18、分流桿10和分流驅動缸17。所述的分流龍門支架18橫跨固定連接在機架2上,分流桿10為多個,且每個分流桿10配套設置一個分流驅動缸。所述的分流驅動缸17的缸體固定連接在分流龍門支架18上,分流桿10呈L形,且分流桿10的豎直桿上端與分流驅動缸17的活塞桿自由端固定連接,分流桿10的豎直桿下端通過滑桿16與分流龍門支架18滑動連接,分流桿10的水平桿端部為插入相鄰兩個套筒1之間并分離相鄰兩個套筒1的尖端。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工人將套筒1放置在上料傳送帶3的底部,套筒1被輸送到橫移機構的入口片,在導流板13的導向作用下,套筒逐個進入橫移傳送帶9的入口端,直至第一個進入橫移機構的套筒受到擋料桿19的阻擋后停止進入。推料驅動缸6動作,使推料活動板8將套筒推入下一個傳送帶上。同時,分流驅動缸17動作,使分流桿10向前移動,直至將相鄰兩個套筒分離,這樣,套筒按個進入翻轉通道,經過第一扭轉側板22和第二扭轉側板23的共同作用,使水平放置的套筒翻轉成豎直放置并進入檢測工位。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可行的實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對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凡運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做出的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都應屬于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